『壹』 百度輸入法就知識專利狀告搜狗,要求賠償一億元你怎麼看
2016年10月28日下午消息,網路今日表示已正式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搜狗侵權,訴稱搜狗旗下「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手機輸入法」侵犯了網路輸入法多達十項技術專利,要求搜
狗賠償金額一億元。
對此,我認為這是關於知識產權的有一次關注,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引起國內的重視,因為我國和外國對知識產權這塊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國對專利這塊的重視程度還很薄弱,盜版,侵權等現象常有發生。中國人都覺得免費習慣了,然後就順其自然的以為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是免費的,不會再收費了,接著就構成了侵權。最終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名譽損失。
在2016年5月19日的時候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裁定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復電訊、北京中復電訊工體東路電訊商場三家公司銷售的蘋果iPhone6、iPhone6plus兩款手機侵犯「手機(100C)」(專利號:ZL201430009113.9)外觀設計專利,裁定上述三家單位停止銷售iPhone6、iPhone6plus手機。這引起了國內的一頓反響,給手機界的巨頭蘋果手機重重一擊,這次訴蘋果侵權的佰利公司,是深圳百分之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百分之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發布了「100+V6」手機,即外觀專利「手機(100C)」的手機上市型號,不過市場上鮮見該機銷售。2014年7月,「手機(100C)」得到專利授權,而蘋果的iPhone6手機發布於2014年9月。此次侵權糾紛是蘋果2012年來第二次在中國遭遇類似案件。因此知識產權必須引起我國國民的重視。
『貳』 輸入法專利戰再起波瀾,百度訴搜狗索賠千萬
輸入法專利戰再起波瀾,網路訴搜狗索賠千萬輸入法專利戰再起波瀾,網路訴搜狗索賠千萬 2019年1月22日上午,網路公司起訴搜狗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系列糾紛案件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網路公司是輸入法用於輸入修改的方法與裝置的專利權人。涉案專利的發明點是什麼呢?用專利術語表述就是:用戶僅需要在編碼字元串或候選詞條中的任意一處選擇待修改項,涉案專利即會在用戶所選的待修改項處及其對應的候選詞條或編碼字元串處顯示候選修改項,從而最大可能地向用戶提供與其當前修改需求相對應的候選修改項,方便用戶的修改,提升用戶的輸入修改體驗。網路公司認為搜狗公司未經其許可,使用了涉案專利方法,並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了侵犯涉案專利權的搜狗輸入法軟體產品(包括IOS版和安卓版),落入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和8的保護范圍,侵犯了原告享有的合法權利,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搜狗公司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原告網路公司經濟損失1000萬元。事實上,搜狗與網路的輸入法專利大戰由來已久。網路曾於2016年10月,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搜狗侵權,訴稱搜狗旗下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手機輸入法侵犯了網路輸入法多達十項技術專利,要求搜狗賠償金額共計一億元。網路搜狗為何要圍繞著一個小小的輸入法打得如此不可開交?
『叄』 搜狗百度互訴案逆轉 搜狗起訴的專利為何失效
近日,兩家輸入法市場領先者,又因為專利侵權一事「開打」。然而就在搜狗官方回應28日網路反訴其專利侵權時,搜狗公司於2015年向網路公司旗下輸入法產品提起的17項專利侵權訴訟中,大部分專利均已被宣告無效!不知這則消息是否會加快搜狗網路互訴案的進程。
網路反訴搜狗輸入法侵犯10項技術專利
28日,網路正式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搜狗侵權,起訴書中稱「搜狗拼音輸入法」和「搜狗手機輸入法」侵犯網路輸入法10項技術專利。根據網路公司提交的起訴書,此次網路起訴搜狗侵權的十項專利均是關於輸入法產品,涵蓋用戶輸入時常涉及到的表情輸入、詞庫聯想、個性化設置同步、輸入修改等方面。索賠金額1億元。
搜狗起訴網路侵權專利中八項已被宣告無效
就在搜狗官方回應網路侵權在先,2015年就已提起17項專利侵權訴訟狀告網路輸入法產品侵權時,根據最新的專利無效結果顯示,搜狗用來狀告網路的專利,已大部分被宣告無效。
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合議判定,搜狗2015年起訴網路的17項專利中,除去尚未公布結果的3項以外,被宣告無效或部分無效的專利數量多達8個。這意味著這些專利的技術方案屬於或大部分屬於現有技術,已不適合行使其專利權。搜狗「被無效」的專利當中,也包括標的一億賠償天價的 「一種向應用程序輸入藝術字/圖形的方法及系統」(專利號為200610127154.2)的專利,此專利的23項權利要求當中,17項被宣告無效,這其中包括所有的獨立權利要求。
這也就是說,任何企業或者個人擁有的專利,都可能因為質量不過關而被取消。而所謂獨立權利要求,是指在一項專利訴訟中,專利擁有者最主要的權利要求。一旦獨立權利要求被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無效,那麼這一專利的權威性也會大打折扣,相當於被做了「限縮」處理。作為打擊「假專利」的有效手段,專利無效程序在挑戰低質量和過於寬泛的專利權利要求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准司法程序,它有效地維護了專利法的嚴肅性,與廣大公眾的利益。
專利復審委員會對無效宣告請求進行審理時,判定該專利權是否有效,一般會從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兩方面進行。搜狗被宣告無效的專利都為不具備專利法意義上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它們或者於搜狗申請之前已被現有技術公開,或者只是微小的技術或體驗更新,審理之後被認為缺乏新穎性或創造性。這也側面反映出,國內輸入法市場需要通過自身不斷創新共同提高整體行業水平。
———————————
關注【智高點商標服務】,快速了解商標業界資訊;
【公眾號ID】: gaodian02 為你提供商標注冊、交易、託管、融資/質押、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
『肆』 百度訴搜狗不正當競爭案是怎麼回事
第十八條是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四條規定的不正當競爭民事第一審案件的級別管轄所作的解釋,即一般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考慮到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不正當競爭案件可能會增加,為了減輕相關中級人民法院的案件壓力,同時也方便當事人訴訟,該條第二款規定,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受理不正當競爭民事第一審案件,但已經批准可以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受理。當然,對於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其他不正當競爭案件,應參照上述級別管轄的規定。第五條的規定禁止了利用他人的注冊商標,企業名稱、姓名,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以及質量標志、產地標志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這類行為有多種稱謂,主要有"仿冒行為"、"欺騙性交易行為"以及"市場混淆行為"。雖然該條款在反法實施以來做出了卓越貢獻,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是條文本身還是規定的實際適用都存在一些問題,也積累了可觀的案例素材與執法經驗供修訂該條款時吸納。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第十條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伍』 百度是否抓取了搜狗的內容,搜狗為什麼沒有起訴百度侵權
您好!正確的是,搜狗復制了網路的資料內容,沒有明顯的違規,也並無大礙的,況且網路的內容比搜狗的更真實准確。
『陸』 誰能提供一下幾個知識產權的案例
你好,來源 大律師網
4月26日是第16個世界知識產權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去年全國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130200件,比2014年上升11.73%,同時發布了2015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曉明介紹,截至2015年底,全國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130200件,比2014年上升11.73%。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五省市收案數量持續在高位運行,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數約佔全國法院該類案件總數的70%。
最高法院副院長陶凱元表示,今年中國法院系統將重點加強專利商標授權、確權相關司法解釋的論證起草,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標准與專利、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的研究,同時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對話交流,推動知識產權國際治理規則的革新和優化。
發布會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國猛表示,浙江知識產權案件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收案量持續增長,司法逐漸成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主渠道。二是案件類型全面,覆蓋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與各種方式的市場競爭行為。三是重大疑難復雜及新類型案件不斷增多,審理難度不斷加大。
『柒』 輸入法侵權"羅生門" 百度搜狗意欲何為
(原標題:輸入法侵權「羅生門」 網路搜狗意欲何為)
文·本報記者 馬愛平
■行業觀察
日前,網路起訴搜狗侵權,訴稱搜狗旗下「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手機輸入法」侵犯了網路輸入法多達十項的技術專利。網路要求搜狗賠償1億元,法院現已正式受理該案件。
從網路的起訴書來看,此次網路輸入法起訴搜狗侵權的十項專利均是關於輸入法產品,涵蓋用戶輸入時常涉及到的表情輸入、詞庫聯想、個性化設置同步、輸入修改等方面。
實際上,雖然目前僅有媒體對於網路起訴搜狗事件的簡單報道,雙方也並沒有直接喊話。不過,既然雙方是全方位的競爭對手,時間又是雙方發布財報的日子,因此這場戰事更顯得意味深長。
搜狗網路「宿怨」已久
「這可能不符合常識判斷和認知。」互聯網資深觀察者李東樓說,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搜狗輸入法最早於2006年6月推出,而網路輸入法則最早推出在2010年10月,比搜狗晚上線4年之久,此前並不被人熟知。因此,李東樓說,這次網路竟然起訴搜狗輸入法知識產權侵權令人十分驚訝,畢竟行業當中的追趕者起訴領先者涉嫌知識產權侵權,這在互聯網行業內並不多見。
實際上,一年前,搜狗輸入法曾先後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及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網路輸入法專利侵權前後共計17項,索賠金額共計2.6億元,這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史上專利第一案,轟動一時。
不過,一年前搜狗狀告網路輸入法的侵權案目前仍未結案。據了解,就在搜狗提出侵權訴訟之後,網路隨後向法院提出了搜狗訴訟網路輸入法涉嫌侵權的17項專利無效的異議。
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此進行口頭審理。並且,就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此案所涉17項專利中的5項專利做出了有效審查判定。
「再結合此次媒體突然爆出網路起訴搜狗輸入法知識產權侵權並索賠1億這個案件,可以看出網路這次的起訴極有可能是對搜狗1年前起訴其侵權案的『反制措施』。」 李東樓說。
大戰背後是市場競爭
巧合的是,網路選擇起訴搜狗輸入法侵權的時間,剛好是雙方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之後不久。根據網路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網路總營收達到182.53億元,同比下滑0.7%,創歷史新低,自上市以來出現的首次「負增長」。
而據搜狗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搜狗第三季度營收達1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盡管從營收規模上來看,目前兩者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一個首次「負增長」,一個則是連續幾個季度超行業平均增速,境遇完全不同。
分析人士稱,網路最為依賴的是其傳統業務搜索引擎廣告,這佔到其總營收的90%以上,在受到魏則西等一系列危機公關事件等影響之後,盡管網路也嘗試向O2O、互聯網金融等諸多領域進行布局,但已連續幾個季度的增長變緩。而老對手搜狗持續十幾個季度的高速增長和連續創出營收新高,令網路壓力大增。
「因此,分析來看,網路此舉一方面可能可以轉移媒體對其營收不夠理想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消除此前搜狗起訴網路輸入法侵權案件的不良影響。」李東樓說。
創新才是技術發展根本
實際上,在整個科技互聯網行業,關於專利侵權方面的案件並不少見。比如蘋果和三星就經常互相起訴對方專利侵權。而在國內,近幾年,科技行業里的知識產權案件也越發常見。
「網路此次起訴搜狗輸入法侵權的動機顯然令人產生疑問,到底是真維權,還是博出位的公關戰,抑或是對搜狗上次訴訟其侵權的『魚龍混珠』,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李東樓說。
業內人士稱,這次雙方能夠都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企業利益,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而不像之前企業間惡性競爭所用的「暗招」或「壞招」,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說明互聯網公司已經真正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技術創新。
李東樓強調,從國家層面上看,互聯網公司之間圍繞技術專利展開競爭或競賽更應被鼓勵。
「建設創新型國家正是需要科技公司率先重視產品和技術創新,而不是通過簡單復制或模仿式創新這樣的扭曲價值觀來佔領市場,這有利於中國企業真正參與全球范圍內的競爭。」 李東樓說。
『捌』 知識產權侵權怎麼申訴
您好,首先向您解釋,申訴是指您被告侵權,所以申訴。前提是您是「侵權方」。
一般的技術要點就是:一、商標,證明自己使用商標與投訴者注冊商標相比較不近似或使用更早;二、專利,證明自己銷售產品與投訴者專利權相比較不近似或使用更早;三、著作權,證明自己銷售產品與投訴者著作權相比較不近似或使用更早;但是作為重要知識產權的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本身就是市場競爭的武器,建議被投訴者痛定思痛,盡快注冊或申請屬於自己的自主的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
如果是淘寶商品被投訴侵犯知識產權:
(一)如果因商品商標權而受到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處理,申訴時至少需要提供以下憑證中的一項:
1、投訴撤銷書:
被投訴人可與投訴人聯系協商,向其解釋進貨渠道。若雙方達成諒解,則可請投訴人出具投訴撤銷書,說明此項投訴撤銷;
2、進貨憑證:
如果被投訴人商品是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貨的,可提供進貨憑證。但只有發票等可被證實的進貨憑證方才有效,收據和購買小票都是無效的;
3、授權憑證:
如果被投訴人有該品牌的授權,可提供授權憑證,比如經銷協議、品牌授權協議等。
(二)如果因專利侵權而受到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處理,申訴時至少需要提供以下憑證中的一項:
1、專利權證:
如果被投訴人擁有所售商品的專利權,可以提供專利權證書進行申訴;
2、向投訴方進貨的憑證:
如果所售商品是向投訴人即專利權人進貨的,您可以提供進貨憑證進行申訴。但只有發票等可被證實的進貨憑證方才有效,收據和購買小票都是無效的;
3、投訴方專利權存在問題的憑證
『玖』 哪些案件屬於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有:
1.著作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2.鄰接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3.專利申請權糾紛案件;
4.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
5.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6.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7.假冒他人專利糾紛案件;
8.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案件;
9.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
10.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案件;
11.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
12.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商標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13.廠商名稱、字型大小或商號、服務標記糾紛案件;
14.偽造、冒用質量標志糾紛案件;
15.偽造產地糾紛案件;
16.仿冒、偽造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糾紛案件;
17.虛假宣傳糾紛案件;
18.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件;
19.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糾紛案件;
20.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中介合同糾紛案件;
21.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糾紛案件;
22.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23.侵害發明權、發現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的糾紛案件;
24.訴前申請停止侵犯專利權的案件;
25.與計算機網路域名的注冊、使用有關的糾紛案件;
26.植物新品種申請權糾紛案件;
27.植物新品種權權屬糾紛案件;
28.轉讓植物新品種申請權和轉讓植物新品種權的糾紛案件;
29.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糾紛案件;
30.其他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糾紛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