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民法典他物權

民法典他物權

發布時間:2021-08-02 05:25:58

Ⅰ 請教民法典(草案)中的幾個名詞解釋

就是以來物的使用收益目的而設立的物自權,用益物權又叫他物權,就是指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物權。
擔保物權(real rights granted byway of security)是指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無因管理(voluntary service)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損害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行為。
在無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稱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務的人稱本人。通常管理人是債權人,本人是債務人。
無因管理的特徵為:管理人要有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必須要有為維護他人利益而進行管理的意思;必須是沒有法律的義務,即既沒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又沒有合同規定的義務。

Ⅱ 物權法 是怎麼樣的一部法律

什麼是物權法?

物權,即對物的權利。物權法是調整財產支配關系的法律,是對財產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最基本准則,是我國制訂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一、物屬於誰,誰是物的主人;二、權利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怎樣的義務;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要承擔哪些民事責任。物權法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住宅小區車位歸誰所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一物二賣、相鄰關系、拆遷補償、建築用地使用權期限等,這些都能在物權法中找到答案。

什麼是物權法?

通俗地說就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財產法。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界定產權,通過確定財產的歸屬,來達到制止紛爭的目的,從而節約交易費用。中國目前財產權保護的突出問題,就是產權不清。這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到礦山、農民土地承包權,小到公民的各種收入、房產以及剩餘價值索取權等等。產權不明,紛爭不止,假如沒有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又如何談得上財富創造和積累。明晰產權,就是我對物權法的第一個期待。此外,物權法必須解決現實難題。物權法不是憲法,也不像民法典,它應該切實指導經濟生活。此外,物權法還應該是一部「綠色」物權法,不只是確認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還應確認其生態價值。環境資源的自我調節性或環境容量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有學者把它稱之為「環境容量使用權」———利用人依法對環境容量資源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例如對於森林、礦產資源等,不僅要「有償使用」,還要進行「生態補償」。

Ⅲ 物權的概念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3)民法典他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的價值:

1、清晰區分各種法律關系,便於准確適用法律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法律關系非常明晰。以買賣為例,則分為三個獨立的法律行為:一是債權行為(買賣契約);二是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之物權行為;三是轉移價金所有權的物權行為。

2、交易安全的保護機能

物權行為理論的支持者認為,物權行為理論最重要的價值或者機能,在於對交易安全的保護。

他們指出:必須將作為原因的當事人的意思與所有權讓與的「構成部分」分離開來,否則新的所有人必將依附於前取得者,難以避免因原因關系的瑕疵而喪失權利的可能性,如此,交易勢必遭受阻礙。

而物權行為的無因構成縮小了交易人對權利人的檢索范圍,在交易之際,人們無須將其視野移出相對人而無限地檢索真正的權利人。

3、使法律關系理論最終臻於完善,完善了民法體系

作為德國民法理論最有特色的「標志型建築」的物權行為理論,不僅被認為是潘德克吞法學或者概念法學最為輝煌的運用成果,不僅將德國學者所崇尚和擅長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維方法推向極至,而且對於德國物權法乃至整個德國民法體系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Ⅳ 物權包括哪些權利

包括:佔有、收益、使用、處分權。

Ⅳ 中國物權法的發展

物權法是規范民事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在法律體系中起基礎作用,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代表說。
徐顯明代表認為,制定物權法意義重大。首先,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需要;第二,體現了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要求;第三,是實現憲法原則的需要;第四,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物質財產利益的需要;第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實行平等保護,是物權法草案的一大亮點。物權法草案堅持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即平等原則,包括主體地位平等和保護平等。」徐顯明說,只有主體平等,市場經濟才能運行。當然,平等保護並非指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個人財產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平等。
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葛文耀說,制定物權法對於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國有、集體和公民的私有財產,具有重要作用,應該盡快出台。
全國政協委員顧心懌認為,物權是財產所有權,制定一部保護國家、集體、個人財產權的重要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必將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沈春耀代表說,物權是生產生活得以正常進行的前提和基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有健全的物權法律制度。物權法強調保護各種物權,但物權能夠得到法律保障的前提是它必須是合法的。
沈春耀代表說,物權法不是專門針對國有財產而制定的法律,但是物權法對於保護國有財產具有重要作用。物權法是一部專門的法律,它解決基本的法律問題,以此為基礎還需要許多專門的特別規定,物權法還需與各項專門的、具體的法律法規結合起來運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楊興富代表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有、集體、私有三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這就非常需要一種法來規范這三種所有制的財產。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物權法是起支架作用的一部法律。
蔣樹聲代表說,物權法草案明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這就意味著國家將堅決控制不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土地徵用,這一條對於保護耕地意義重大。當然,在實踐中還要界定好「公共利益」的內涵,應由國務院出台相關的實施細則加以明確。
「物權法為了更好地保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明確規定了對於被徵收人的充分補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代表說,「其中包括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的補償,徵收單位、個人住宅及其他不動產的補償等。」他說,要解決好在徵收徵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僅靠一部物權法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修訂《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配套法律,以貫徹落實好物權法有關保護公民財產權益的規定。

Ⅵ 他物權的立法現狀

中國現行的他物權制度,是通過民法通則的規定和司法解釋這兩部分建立的,主要為三個部分:
⑴以」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概念,設立用益物權制度。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一節從第80條至第83條,分別規定了土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國有資源使用權(含采礦權)、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和相鄰權。
⑵以債務擔保方式,設立擔保物權制度。民法通則在第五章第二節債權中,規定抵押權和留置權,其中抵押權包含質權在內,因而實際上的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⑶通過大量的司法解釋,詳細規定在中國現實民事流轉中存在的典權制度。這種典權制度目前只限於房屋一種不動產適用,對於房屋以外的土地等不動產,不適用典權制度。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還確認了地上權制度。 從中國現行的他物權立法現狀看,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他物權體系,且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具有相當的特色。但是,實事求是地研究、分析這一立法體系,還存在相當多的局限性。這些局限表現在:
⑴他物權體系設置不科學
他物權是民法的一個完整、嚴密、科學的法律制度。從《德國民法典》開始,他物權立法就改變了分散規定的體例,完全納入到物權法體系之中,分成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系列,並為後世立法所遵循。在中國民法通則之中,人為地將他物權分割開來,將用益物權編入財產權之中,將擔保物權編入債權之中。這種立法例雖有《法國民法典》可循,但事實證明,《法國民法典》對他物權的規定是不盡科學的。擔保物權具有嚴格的物權性,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債權法的組成部分。強行將擔保物權納入債權法的體系,割裂了他物權的科學體系,破壞了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以至他物權與整個物權體系的內在邏輯聯系。
⑵他物權的基本概念稱謂不明確、不準確
表現在:
其一,在立法上沒有使用他物權的概念,僅使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的概念。後一個概念不能概括他物權的全部內涵和外延,實際上指的是用益物權的某些內容。這樣,在立法上就沒有與財產所有權即自物權相對應的概念。
其二,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的概念稱謂用益物權,既不準確,也不嚴謹。它不能反映用益物權的法律特徵,不能概括用益物權的全部內容,且表述累贅、拗口,不符合法律概念的表述習慣。
其三,在立法上沒有使用擔保物權的概念,抵押權(含質權)和留置權缺少其上屬的概念,無法與用益物權相對應。
⑶現行的用益物權體系既不合理,亦不完整
最典型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地上權、地役權、水佃權、德國瑞士法上規定的用益權和中國法固有的典權。在中國現行用益物權體系中,沒有設立地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和典權雖然在司法實務上予以適用,但立法未明文規定。已設立的土地使用權、國有資源使用權,有的屬於地上權,有的與用益權相類似。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實際上相當於永佃權。國營企業經營權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用益物權,但依作者所見,這種權利具有過渡的性質,待國營企業完全實行股份化以後,這種權利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不無疑問。按其性質,與用益權接近。
⑷現行司法解釋規定的典權適用范圍過窄
典權原則上適用於一般不動產,包括土地、房屋,以及在他人不動產上設置的用益物權。中國目前只准許房屋可以出典,范圍很窄。在中國,集體所有的土地可應准許出典;取得土地使用權(包括地上權和用益權)和農村土地承包權(永佃權)者,也應當准許其出典。民法通則第80條、第81條規定的土地,國有或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原、荒地、灘塗不得設置抵押的規定,均因《憲法修正案》關於准許土地使用權等有償轉讓的規定失去其效力,依此,對土地及土地使用權設典,當無問題。 中國現行他物權立法之所以出現上述局限,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⑴過於輕視法律的繼承性
社會主義的法律代替舊的資產階級的法律,無疑意味著新法對舊法的否定。新中國建立自己的法制,也必須摧毀舊的法制體系。但是這種否定和摧毀,並不否認新法與舊法之間存在著歷史的聯系性和繼承性。新的法制一方面否定舊法的歷史類型,體現法在本質上的變化;另一方面又批判地吸收舊法中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新法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夠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說:在法國,革命同過去的傳統完全決裂;它掃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後遺跡,並且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羅馬法——它差不多完滿地表現了馬克思稱為商品生產的那個經濟發展階段的法律關系——巧妙地運用於現代的資中主義條件;它運用得如此巧妙,以致這部法國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現在還是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國家在財產法方面實行改革時所依據的範本。斯大林對此說得更為明確,他說:如果舊制度的某些法律可以被利用來為爭取新秩序而斗爭,那就應當也利用舊法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上述論述,充分說明了法律繼承的必要性,同時也證明,在各個法律部門中,最具有繼承性的,就是民法,其中包括他物權立法。
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顯然沒有充分認識到法的繼承性特點,始則徹底廢除舊中國的民法傳統,繼之在民事立法上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以民事政策代替民事立法。在他物權問題上,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沒有從舊法關於他物權的規定中吸收其合理的、進步的因素。在制定民法通則的過程中,對他物權立法採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不敢借鑒、繼承民國民法及外國民法中的合理因素。對此,不能不說是他物權立法局限的一個重要原因。
⑵不能徹底破除原蘇聯民事立法思想的影響
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既然全盤廢除舊法體系,那麼只能借鑒當時蘇聯的立法,把蘇聯的法律當成社會主義法律的典範加以仿效,盲目照搬。原蘇聯民事立法只承認所有權,不承認他物權。基於此,中國的民事政策、法律亦只承認所有權,否認他物權,民法理論同樣如此。
至民法通則之前的民法草稿中,每一部草稿均未設他物權的條文。改革開放以後,實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認識到他物極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對於他物權立法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但在立法上還是不能徹底破除蘇聯立法的影響,既不敢提他物權的概念,又不敢採用他物權立法的格局,而是造出令人費解的法律概念和雜亂的各種權利來。
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左的思潮沒有徹底根除的結果。在中國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論中,左的思想可謂根深蒂固,尤以物權領域為甚。在其影響下,認為物權制度不僅僅是體現於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之中,更重要的是保護和鞏固不同社會的經濟基礎,為不同階級的利益服務。而他物權,有的原是為維護封建剝削制度服務,而資產階級學者強調他物權中的人對物的關系。是迴避和抹殺了體現在物權中的階級關系。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對他物權乃至物權本身均採取小心翼翼的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制定民法通則之時,左的束縛狀態有所改變,但並未徹底肅清,其中的局限性,則正是舊思想、舊體制所遺留的痕跡。
⑶中國他物權立法局限的根本原因
在於對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制度認識的局限。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究竟是什麼性質,在認識上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探索過程。依照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至壟斷階段,再也無法繼續發展的社會矛盾中產生。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卻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生產力發展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社會。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經濟不可能突然發生飛躍,達到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計劃經濟。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人們誤認為中國的經濟是計劃經濟,因而也就沒有必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包括他物權在內的物權法律制度。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客觀基礎,初步認識到了中國的經濟性質不是計劃經濟,提出了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屬性的論斷,使對中國社會經濟性質的認識比較地接近於客觀真實。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社會主義的實踐,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可以適當分開的。這種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開的法律形式,就是民法的他物權制度。基於對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認識而建立的中國他物權立法,一方面實現了他物權立法從無到有的歷史轉折,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他物權立法的不科學、不完備。只有真正認識中國社會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才能夠真正創建完善的、科學的他物權制度。

Ⅶ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源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7)民法典他物權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Ⅷ 分別列出物權法和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哪些物權類型並進行比較二者在物權類型規定上的區別思考立法理由。

民法典中物權編變動點如下
(一)徵用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45條
(1)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
(2)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
(3)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2. 注意:《民法典》對徵用制度,根據疫情有重要修改,需要考生引起足夠的注意,對新的制度變化要了解、記憶。

(二)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74、275、276、278條
(1)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2)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中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
(3)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
①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
②決定籌集維修資金、改建或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
③決定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2. 注意: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常規核心考點,是哪些財產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在這里有新的規定,考生要足夠注意。此外,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屬於記憶性質的考點,需要考生足夠注意並進行記憶。

(三)土地經營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333、334、335、342條
(1)「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
土地經營權,是指權利人有權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2)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3)流轉期限為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自流轉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 注意: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近年的考試當中,考查次數較多,而且著重在考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變動模式。近年《民法典》又明確規定了「三權分置」制度,要引起充分重視。

(四)抵押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05、406條
(1)抵押財產的處分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2)抵押不破租賃規則
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3. 注意:抵押權是擔保物權中最為重要的制度,每年均進行考查,考查的分值在2-4分左右。今年《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需要考生引起足夠注意。

(五)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的先後順序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15條
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2.注意:擔保物權的競合與混合擔保一直都是命題人偏愛的制度,特別《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考生要注意具體效力規則。

Ⅸ 物權分為( )和其他物權

物權分為所有權和他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9)民法典他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並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物權」一詞是由中世紀的注釋法學派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解釋羅馬法時,以「對物之訴」為基礎,創立了具有近代意義的物權學說。

1811年的《奧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使用了物權的概念。1896年《德國民法典》以其為該法第三編的編名。其後,為大陸法系眾多國家接受。

Ⅹ 請問民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物權法是我國民法法典體系的一個部分。
目前有民法通則,擔保法、繼承法、婚姻法等,物權法和這些法律一樣同屬普通法。
1、《民法通則》對於共有財產,部分共有人主張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張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證明財產是按份共有的,應當認定為共同共有。《物權法》第八條 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物權法草案將抵押、留置關系規定在第四編擔保物權。民法通則在第五章民事權利第一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中未規定抵押權、留置權,由此發生的抵押權、留置權屬債權范疇,是一種優先債權。前者寫在物權,後者規定在債權,出現不一致。

3、物權法草案在所有權編中規定:國家機關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國辦事業單位對其支配的不動產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收益處分的權利,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又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些條文同寫在所有權一編,按照常人通常理解,很容易導出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享有所有權的推論。法律的導向性很強,社會上又有人鼓吹法人所有權,將國家機關、國辦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寫在所有權編,極易被法人所有權論調鑽空子。法人所有權論調的要害是架空國家所有權,為私有化鳴鑼開道,它的危害必須高度警惕。

閱讀全文

與民法典他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