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范冰冰再惹官司,因演出糾紛被樂視告上法庭,復出之路太坎坷還有希望嗎
之前據媒體報道,范冰冰再次陷入法律糾紛,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主要是因為旗下無錫愛美神電影文化有限公司被樂視電影起訴。無錫愛美神電影文化有限公司又增加了開庭公告,原告是樂視電影(北京)有限公司,被告是無錫愛美神電影文化有限公司,與公演合同糾紛事件有關,在一天上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
⑵ 樂視網被多名投資者訴至法院,樂視網到底犯了什麼事
引言:5月12日樂視網被多名投資者投訴至法院,稱樂視網財務造假,樂視網多名負責人被一同告上法院。這個案件由北京法院受理,以對樂視網進行法院判決。
經法院判決後,給予樂視網主體進行2.4億的賠償懲罰,給其中一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同樣2.4億的賠償懲罰。相信這件事情之後,也不會再出現類似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避免這樣的事情,在做生意的時候要對國家的法律規定進行違反。也不要想著鑽國家法律的空子,去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⑶ 樂視遭80人起訴是怎麼回事
樂視陷「100%兌換手機」變卦門,80人提起訴訟並稱遇到消費欺詐。
記者注意到,「樂迷」提供的前述協議未蓋公章,甲方為「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出了乙方(即「樂迷」)不得追究責任、不得向工商投訴、不得起訴、不得發表不利於甲方名譽的言論等條款。
不過,在法庭上,可供兌換的手機型號多了起來。樂視方面代理人強調,公司領導同意兌換手機,每月可供兌100部手機,型號包括「樂1S」等。法官追問,這些型號價格是否有「樂Max」高,代理人答沒有「樂Max」價格高,且該款手機已停產,「按照原告要求,我們可以想辦法給他們兌『樂Max』手機。」
法官還詢問,是否「樂Max2」價格更高、配置更好,是否願兌付「樂Max2」。被告代理人表示可再同公司商議,至於80名原告是否都有兌換資格,還需之後繼續核對。
那麼,每月供兌100部手機,多久可以讓所有符合條件的「樂迷」都兌完?樂視有關負責人2016年接受《新快報》采訪時稱,符合條件的「樂迷」約6000人,不過樂視方面代理人在法庭上稱,經統計,除去用打卡軟體刷量的不合格用戶之外,最後收獲「樂米」並有資格兌換手機的用戶,共一兩千人。
按照這個說法,加之每月100部的供兌速度,大約要一兩年才能讓所有人兌換完手機。對此,一些「樂迷」接受采訪時表示難以接受。樂視方面則強調當初未約定兌換時限。
樂視代理人:「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該活動是否為消費行為?樂視方面是否構成消費欺詐?這些問題在法庭上成為爭議焦點。案件還將擇期繼續開庭。
「樂迷」的代理律師、京師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左勝高、許浩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80名原告要求判決被告履行「兌換原告每人一部3999元樂視手機」的義務,並認為被告行為構成消費欺詐,應賠償原告每人3倍費用,即11997元。
左勝高認為,該活動的「樂迷」是此前購買過樂視產品或服務的特定消費者,且春節期間連續16天「簽到」「打卡」,獲得相應的「樂米」,並希望通過一定數額的「樂米」兌換樂視手機,是一種消費行為,而樂視在其中前後不一的規則,其實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涉及的消費欺詐。
他援引今年1月6日頒布的《網路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稱, 消費者採用積分、代金券、優惠券等形式支付價款的,網路商品銷售者在消費者退還商品後應當以相應形式返還消費者,「因此網路上積分換購商品,也屬於消費行為」。
樂視方面代理人回應稱,兌換活動系樂視公司「回饋用戶」的行為,是一種單方面的饋贈,兌換只需簽到、回帖,付出的成本極低,應適用於合同法的要約條款,並非消費行為,更不是消費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強調:「 樂視兌換手機是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解釋,他們已「非常寬容」:活動原先要求須指定區域回復指定內容,現在只要回復內容都算數;原先「樂米」一年內有效,現在這批用戶的「樂米」永久有效,分期兌付;除了該起訴訟之外,也有其他人提起訴訟或要求和解,現已兌換手機。
沙正、曹木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他們想要的不僅是一部樂視手機或是3倍賠償,而是樂視的道歉。原告代理律師稱,因為原告人數眾多,且案件拖延時間較長,是否同意和解方案需徵求原告意見。
⑷ 樂視網發布那幾條風險提示
1月25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若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下跌,且賈躍亭無法及時追加擔保,金融機構將有權處置上述已質押的股權,可能導致實控人變更。並公布了九條風險提示。
以下為樂視網公布的風險提示:
1、公司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的風險
截止目前,賈躍亭先生持有公司102,426.66 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5.67%,其中101,953.98 萬股已質押給金融機構。若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下跌,且賈躍亭先生無法及時追加擔保,金融機構將有權處置上述已質押的股權,從而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公司於2017 年4 月20 日披露了此事項後,及時與監管部門進行溝通,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召開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補充履行了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程序,將前述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情況提交董事會審議,並由獨立董事、監事會、保薦機構發表明確同意意見。
雖然公司及時將募集資金款項轉回並採取了補救、整改措施,並對公司內部人員進行了教育處理,但若未來公司再次發生募集資金款項用途未經批准進行調整的情形,公司將可能因此面臨處罰的風險。
9、以子公司股權質押並對外擔保的風險
2017 年11 月21 日,公司發布了《第三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議公告》,公司董事會除應迴避董事外一致審議通過了《關於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擬向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申請借款12.9 億元的議案》及《關於為公司借款提供反擔保暨關聯擔保的議案》,關聯董事孫宏斌、劉淑青女士迴避表決,獨立董事發表了事前認可意見及同意的獨立意見。
上述借款及提供反擔保議案為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基於公司目前資金狀況已
無法支撐日常經營支出境況下提出。公司目前存在大量關聯方應收賬款未能收回、大股東承諾對公司的借款不能到位、體系外業務經營不善、品牌沖擊導致公司難以申請新的金融機構貸款和原有貸款展期等問題,以上問題導致公司資金狀況已無法支撐日常經營支出,業務經營難以為繼。公司期望通過本次借款、反擔保議案的達成,以延續公司經營。
公司以所持子公司股權對外提供擔保或反擔保,同時子公司新樂視智家以其
子公司股權為樂視網提供反擔保,如若債務到期無法償還,公司將面臨被擔保方因不能足額、按時償還債務,由公司清償債務或存在無法清償導致擔保資產被依法處置的風險。
同時,公司也將努力通過處置其他資產籌款償還、借款展期、債務重組等方
式處理相關債務或擔保事項,但如果不能通過其他方式籌款或達成還款延期、債務重組等情形,公司將面臨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風險。
⑸ 樂視網起訴愛奇藝侵權勝訴,為何勝訴後仍損失43元
樂視網起訴愛奇藝侵權勝訴,沒想到勝訴之後仍然損失了43元。樂視網和愛奇藝因為電視劇版權的問題產生糾紛,當時電視劇《勇士之城》的播放權被樂視買下來了,但是有一名網友在愛奇藝平台上傳了兩集《勇士之城》,樂視網發現之後不幹了,將愛奇藝起訴至法院。要求愛奇藝賠償自己6萬元,其中經濟損失5.7萬元,律師費3000元。愛奇藝表示很不服氣,因為《勇士之城》是網友們上傳的,並不是愛奇藝平台上傳的,樂視怎麼能告自己侵權呢?愛奇藝只是為網友提供了網路存儲功能,愛奇藝覺得自己真的是冤枉死了。經過審理,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愛奇藝賠償樂視網600元經濟損失,樂視網雖然勝訴了,但是案件審理費643元是自行承擔的,就是說樂視網損失了43元!
現在大家對於版權問題越來越重視,版權意識也越來越強,隨著法律條文不斷地細化,以後版權肯定會被保護的越來越好,樂視網這次勝訴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⑹ 樂視網遭陳思成起訴怎麼回事
其實樂視網遭陳思成的起訴都是因為個人或者是一些利益,所導致的侵權問題,還有就是一些。不好意思,公開的一些秘密,我們。無法預知,也是無法了解很透徹,所以我不會妄加的評論他們兩個。
⑺ 樂視因欠款遭印度起訴會殃及中國其他手機品牌嗎
據印度媒體 報道稱,印度傳媒公司Madison Media Group(麥迪遜傳媒)和國際廣告公司Leo Burnett(李奧貝納)近期將樂視訴至法庭,原因是樂視未能在期限內付清費用。
一位選擇匿名的印度家電視廣播公司廣告銷售表示,「中國的智能手機公司,比如Vivo、OPPO和小米,在廣告和市場營銷上花費巨大,但他們的信譽在哪裡?他們懷揣著巨大的預算而來,什麼會讓他們最終停止擴張並離開?在未來兩年有更多類似(樂視)的公司離開,我絲毫不感到奇怪。」
一榮不能俱榮,但是一損會俱損
⑻ 樂視起訴愛奇藝勝訴仍損失43元,樂視起訴愛奇藝的原因是啥
樂視起訴愛奇藝的原因是,愛奇藝侵犯了本屬於樂視的獨家信息播放權,而這部電視劇就是《勇士之城》。簡單來說就是,《勇士之城》屬於樂視,但卻被愛奇藝播放了。
寫到最後
你覺得法院這次判決合理嗎?說說你的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
⑼ 愛奇藝侵權被判賠償樂視5萬元,事發的原因是什麼
愛奇藝未經樂視許可私自提供兩部影視作品的在線播放服務,侵犯了樂視公司的網路傳播權。
不過,法院這樣尊重知識產權和網路信息傳播權的判決結果值得點贊。十年前對網路信息傳播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不到位,沒有合理適用法律導致錯判、誤判的現象時有發生。隨著社會的發展,發明專利,實用新型等知識產權的保護走上正軌。只要符合基本事實和法律規定法院就會受理,並依照法律規定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決。希望愛奇藝能尊重其他網路視頻公司的知識產權,在轉播時提前獲得對方的同意。
⑽ 樂視起訴愛奇藝侵權,最終的處理結果如何
樂視公司就愛藝奇擅自提供播放服務提起起訴,認為愛奇藝網站和視頻軟體中向公眾提供的關於樂視網涉案作品在線播放,是侵犯了樂視公司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當下兩家關於網路傳播糾紛的民事訴訟已經告一段落,愛奇藝最終被判決賠償樂視五萬元的侵權費。
網路信息傳播已然被放在了一個大的討論范圍內,是否侵權也需要法律去明確的規定,愛奇藝公司擅自提供未經授權的作品公放,本身就是不合乎法律要求的,故應該引以警戒,而樂視公司也應該對公司所授權的影視作品的片源做好防泄露的工作,避免他人惡意竊取,同時要拿好法律的武器,在第一時間爭取保衛自己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