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AI換臉APP是否侵犯著作權

AI換臉APP是否侵犯著作權

發布時間:2021-08-02 03:42:33

Ⅰ AI 換臉app一夜刷屏惹隱私爭議,為何說它是另一個「潘多拉魔盒」

最近很火的AI換臉APP讓很多人玩的不亦樂乎,它完全滿足了很多人的明星夢,只要換個臉電影的主角就是自己了。而且這種技術所呈現的換臉效果還不錯,臉部表情也很自然。但是在這個軟體火爆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擔憂個人的隱私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無論從用戶信息安全來看還是從影視劇片段的產權來看,如果APP所屬方處理不好,那這款APP就真的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潘多拉魔盒」。

Ⅱ 多種AI換臉軟體因侵犯隱私被叫停,ZAO有何底氣以身試險

ZAO的底氣來自於人們對它的迷戀與過度信任,雖然這是一個事實,但不得不說,它是一個可悲的事實。
ZAO這款換臉軟體自從出現後,就快速超越了其他換臉軟體,受到了廣大人們的熱烈歡迎,可謂是換臉軟體中的「網紅」,如今許多AI換臉軟體因為涉嫌侵權被叫停,但ZAO還是如風中楊柏一樣屹立不倒,這都源自於人們對它的過度信賴。



但真的是很可悲,可悲到不願意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可悲到不敢活到現實中來,怕被傷害,怕社會中的一切不理解,歸根究底在於人內心深處的懦弱,缺少面對生活的勇氣,不知道你們遭遇了什麼,但真心的希望你們能夠盡快找到自己的定位,「活過來」,為自己而活。不要再給毫無人味的某些事物以身試險的機會,這樣不僅拯救了你們自己也是拯救了他人。

Ⅲ 換臉app照火了,會不會涉及版權侵權等其他問題

換臉APP要麼是把電影或者電視的某個視頻片段的明星臉換成另外一個明星臉來惡搞,要麼是換成自己的臉,這本身就已經侵權。

總之,換臉APP只能進行有限的娛樂和無限的惡搞,對於個人沒有多大的正面意義,反而所起到的負面影響更大。如非必要,最好還是不要過度迷戀這款軟體,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Ⅳ AI 換臉app一夜刷屏惹隱私爭議,它還能「zao」多久

在一夜之間有一款叫做ZAO的APP,在朋友圈裡傳的特別的火。這是用戶通過自己上傳的照片,用AI換臉功能,把自己喜歡的影視劇中的角色換成自己,和明星一起演戲。再把這些視頻分發到朋友圈裡面。

雖然現如今這款APP還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說換臉之後的不自然,但是網友們玩得特別的嗨。在玩的過程當中逐漸的冷靜下來才發現,這款APP在無形當中,也有很大的隱患。


另一方面ZAOAPP沒有獲得明星們肖像授權,如果說用戶用明星臉進行變臉,一旦明星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那麼ZAOAPP完全可以把法律的鍋甩給用戶,而自己不承擔任何的侵權責任。

在8月31號晚,ZAO修改了此前的用戶協議。即便如此,其中還有著很多的條款,需要商榷,有很多的路還需要探索。

Ⅳ 網紅用AI技術換臉明星,是否構成違法

最近AI技術成為了我們熱議的話題,很多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臉變成明星,特別是很多網紅把自己的臉變成明星,這種行為讓很多明星的粉絲感覺到不快。很多粉絲認為這種行為已經違法了,但是真的違法了嗎?我個人覺得這種行為違法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討論。


AI技術觸犯了明星的隱私權。AI技術讓人可以隨便的變成明星,雖然明星是公眾人物,但是明星也有隱私權和肖像權,沒有經過明星本人的同意就把他們的照片什麼的傳到網上並且成為了謀求利益的行為,這樣子是完全不可取的。很多人會說發幾張明星的照片怎麼呢?其實最主要的是他們的行為是有利可圖,真的很不恰當。

希望AI技術可以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光明。

Ⅵ AI換臉技術真的會侵犯我們的權益嗎

說無需擔心的第一個理由,就是AI換臉不管多真實多立體,它呈現出來之後還是平面的。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顯示給我們看這些視頻的媒介,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它的屏幕就是平面的。


3D視覺的原理並不復雜,比如TOF和雷達相似,是計算通過光線發射到返回的時間。因為人臉是立體的,所以返回光線也會出現時間差,這樣一個3D化的人臉就被電腦利用時間差繪制出來了;雙目方案則是通過兩個攝像頭的視角差來測量;3D結構光與TOF相似,只不過這些光會連結成多邊形,這些多邊形又會因為面部的凹凸不平而發生變形,計算機拍下它們的具體形狀當作這個人的。所以不必擔憂。

Ⅶ ai換臉侵犯肖像權嗎

AI換臉是否侵犯肖像權,要看使用人的目的是否以營利為目的、有無給權利人造成損害,不能一概而論。

肖像權,是公民對於自己肖像的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未經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實踐中侵犯肖像權,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以營利為目的,未經本人同意而使用,即使用人希望通過使用他人肖像而獲得利益;2、未經肖像權人許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使用,給肖像權人造成實際損害的,如醜化、歪曲、污損等,給肖像權人造成精神上的損害等;

3、使用人超出肖像權人的許可范圍使用,這種情況往往涉及到合同違約以及侵權競合的問題。

附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Ⅷ AI換臉軟體為何總是曇花一現是不是涉及侵犯個人隱私

“螞蟻呀嘿,螞蟻呀呼,螞蟻呀哈……”相信過去一周,你一定看到過不少這個BGM的魔性變臉視頻。通過相關模塊,只需要一張照片就可以自動生成詼諧好玩的動態唱歌視頻。螞蟻呀嘿變臉視頻的火爆程度堪比短視頻欠揍神曲《你打不過我吧》。然而,在火爆了不到一周後,幕後產品Avatarify卻於3月2日凌晨悄然從App store下架了。關於下架原因,目前官方並未說明。有網友表示,Avatarify只從中國區App Store下架,其餘地區仍可正常下載,下架原因或與此前火爆一時的“Zao”下架原因類似,涉及隱私安全等問題。對於AI換臉軟體,有網友表示,這種技術沒有監管的話,會有很多麻煩事兒出現。肖像侵權,造謠生事等等就跟著來了。技術不是問題,但是道德倫理層面有很大問題。


盡管現在無法判斷軟體運營方收集人臉數據和授權是否出於惡意,但網友的擔心卻是可以理解的。隨著AI技術進步,刷臉支付頻繁使用在生活中,通過換臉技術,不法分子錄制視頻再把人臉換掉,很可能以假亂真進行犯罪行為。對此,安全專家認為,企業應當提高活體鑒別技術。

宋宇波說:“要採用多因子驗證方式,也就是說採用多種認證方式提高身份確認可信度;在人臉識別時,不僅要採用活體的驗證。現在隨著技術發展,人臉識別可以做到,判斷出拍攝的是真人還是照片或視頻,也建議廠商在實現相應技術的時候,提高自身防範機制。”

人工智慧技術與立法要齊頭並進

在大數據和演算法之下,個人隱私常常無處逃遁,普通人對於利用AI作惡也無力抵抗。對此,法律專家認為,發展人工智慧,治理也需跟上。企業需自發承擔倫理責任,保持敬畏之心;同時,人工智慧技術與立法也要齊頭並進。

邱鷺風說:“建議我們國家,要趕快制定相關的科技方面應用,還有監督方面的法律規定,至少可以用行政法規的方式先行補上漏洞,比如可以有一個相關的,對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法規,禁止所有企業用霸王條款的方式強制用戶授權。”

Ⅸ 換臉app照火了,用戶隱私會不會被泄露

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超級企業,一般都不會泄露用戶的隱私。至於像這種惡搞和娛樂的換臉APP,我是信不過的,也絕不會使用它。

當這個換臉APP的平台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和應用之後,可以說個人的隱私根本就無法得到保證。任何人都可能拿著其他人的圖片進行各種各樣的惡搞和娛樂,對於這樣的軟體,個人十分反感,並且是絕不會使用的。

閱讀全文

與AI換臉APP是否侵犯著作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