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亞運會版權聲明

亞運會版權聲明

發布時間:2021-08-02 03:01:30

⑴ 關於亞運會的資料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後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主辦。自1951年第一屆始,迄今共舉辦了15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 根據亞奧理事會2009年7月的決議,原2018年的亞運會推遲到2019年舉行,以後仍每四年一屆。

亞運會歷史: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的綜合性運動競賽會,也是亞洲體壇最大的盛會,由亞洲運動聯合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同一些世界級體育聖會,例如奧運會、世界盃一樣,每4年舉行一次。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組織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先後共舉行了10屆,1937年因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止。1948年,參加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亞洲體育界人士協商,倡儀重新恢復遠東運動會,並擴大規模,改稱亞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時間正好與奧運會錯開。1951年3月,第一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目前,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佼佼者。
1948年7月倫敦194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國與菲律賓體育人士欲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當時印度體育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代表,並邀請了韓國、中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運動會延至1951年舉行)。1949年2月,亞洲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余體育聯合會」(後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改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積極願望。

亞運會的會徽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第一代會徽設計的中間是一輪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象徵著亞洲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歷屆亞運會會徽代表著亞洲運動的蓬勃發展與迅速推廣。紅日上方是國際奧委會的標志——五環,下面寫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
第二代的會徽設計於2006年12月2日多哈亞運會期間公布。新會徽的中央也是紅日,紅日上面盤環繞著一條龍,下面環繞著一隻鷹,代表亞洲的團結,並強調了東方巨龍中國以及鷹所代表的阿拉伯國家在亞洲體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會徽下方是五環以及「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新的會徽即日開始使用,但在首個使用新運動會的將是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12月底,亞奧理事會的官方網頁上已經逐步換上新的會徽。
由於亞運會是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辦,所以自從第二屆亞運會起,如歷屆奧運會會徽必須要有五環圖案一樣,從今以後的亞運會的會徽上也必須要融入會徽的中心圖案——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

亞運會項目:

亞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不像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有嚴格的規定,除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等廣為開展的項目每屆都必須列入外,主辦國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運動技術水平適當增減。如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在日本舉行,日本增加了自己的強項乒乓球、排球、網球等;第四屆在印度尼西亞舉辦時,印度尼西亞增加了該國擅長的羽毛球;第十屆南朝鮮列入了跆拳道;第十一屆我國則取消了跆拳道,增加了武術等項目。當然,比賽項目的增減與變換都必須得到亞奧理事會的同意和批准,東道國無權隨意安排。亞洲運動會迄今已舉行了15屆,比賽項目也經歷了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從第一屆的6項逐漸增至第13屆的36項。前13屆運動會舉辦過的項目分別有射箭、田徑、羽毛球、棒球、籃球、檯球、保齡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含藝術體操、蹦床)、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道、現代五項、賽艇、橄欖球、藤球、射擊、軟式網球、壘球、壁球、游泳(含花樣游泳、跳水和水球)、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含沙灘排球)、舉重、摔跤、武術、帆船、鐵人三項。

中國的亞運歷程:

1951年,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應邀參觀了大會。1973年9月18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執委會在曼谷會議上確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該聯合會會員。同年11月16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理事會在德黑蘭會議上批准了執委會9月18日的決定。自1974年第七屆始,中國派隊參加了歷屆亞洲運動會的比賽。
在已舉行過的13屆亞洲運動會中,亞洲的老牌體育強國日本前8屆金牌數一直都穩居首位。1974年第七屆亞洲運動會,中國首次征戰,金牌數列第三。1978年,中國金牌數升至第二位。在1982年第九屆亞洲運動會上,中國終於打破了日本長期獨霸亞洲體壇的局面,金牌數越居第一。從那以後,中國體育運動的總體水平穩步提高,在歷屆亞洲運動會上都名列金牌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體育強國。
迄今為止,共有9個國家主辦過亞洲運動會:其中泰國4次,日本、印度、中國、韓國各2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卡達各1次。1990年,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來自亞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4655名運動員參加了27個大項(308個小項)的角逐,中國獲得183枚金牌,幾乎相當於第二名韓國(54枚)和第三名日本(38枚)金牌數總和的兩倍。該屆比賽也創造了優異的成績--破4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破42項亞洲紀錄、破98項亞洲運動會紀錄。
第十三屆亞洲運動會於1998年12月6日至20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36個項目的比賽。在本屆運動會獎牌榜上列前三名的國家是:中國(129枚金牌、77銀牌、68銅牌)、韓國(65枚金牌、47枚銀牌、52枚銅牌)和日本(52枚金牌、61枚銀牌、68枚銅牌)。東道主泰國獲得了24枚金牌、26枚銀牌和40枚銅牌,在「亞洲」三強之後居第四位。本屆亞運會的獎牌流向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金牌,3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獎牌,創下了亞運會的歷史紀錄。
第十四屆亞洲運動會於2002年9月29日到10月14日在韓國釜山舉行。中國獲得了150塊金牌,共308塊獎牌。
第十五屆亞洲運動會於2006年12月1日到15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亞洲體壇格局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國以165枚金牌,88塊銀牌,63塊銅牌共316塊獎牌連續第7次高居亞運會榮譽榜榜首的位置,本屆亞運會中國為2008年奧運會練兵,很多選手第一次參賽就獲得金牌。韓國離開了自家門口後,還是壓倒了日本成為「老二」。中國這次的金牌數比上屆釜山亞運會多出了15枚,創下了歷來第二好成績,僅次於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183枚金牌。
中國廣州於2004年3月31日正式申辦2010年第十六屆亞運會,同時申辦的還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約旦的安曼和韓國的大丘曾有申辦意向,但最後沒有提出申請。4月14日,馬來西亞宣布退出。同年7月1日,中國廣州獲得2010年亞運會主辦權。第十六屆亞運會將於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舉行。

亞洲冬季運動會:

亞洲冬季運動會原定與亞洲運動會同年舉行,迄今共舉辦了6屆。第一屆和第二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分別於1986年和1990年在日本札幌舉行。因改變原定東道國等原因,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推遲了兩年,於1996年在中國哈爾濱舉行。第四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1999年1月30日在韓國江源道舉行,第五屆亞洲冬季運動會2003年2月1日至8日在日本的青森舉行,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中國吉林省長春舉辦,第七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2011年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
在迄今舉辦過的亞洲冬季運動會上,曾分別舉行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現代冬季兩項、自由式滑雪等8個大項或分項(43個小項)的比賽,還舉行過跳台滑雪表演。
在前兩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東道國日本實力突出,以很大優勢奪走了大部分金牌。日本、中國、韓國在兩屆比賽中都分別名列金牌榜前三位。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由於前蘇聯中亞地區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加盟,以及我國冬季運動項目技術水平的提高,實力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和哈薩克分別以15枚和14枚金牌排在第一、二位,日本僅以8枚金牌名列第三。在第四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中國派出92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7個大項的比賽,結果以獲得15枚金牌、10枚銀牌和11枚銅牌的成績再次名列第一。東道主韓國獲得11枚金牌、10枚銀牌和14枚銅牌,排名第二。哈薩克獲得10枚金牌、8枚銀牌和7枚銅牌,排位第三。亞洲的老牌冰雪強國日本第一次被擠出前三名,僅以獲得6金、14銀、9銅的成績位居第四。

歷屆亞運會:

第一屆亞運會
時間:1951年3月4日至11日 地點:印度新德里(New Delhi)
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489名運動員參加6個項目的角逐。
第一名 日本 金牌24枚,銀牌20枚,銅牌14枚
第二名 印度 金牌15枚,銀牌18枚,銅牌19枚
第三名 伊朗 金牌 8枚,銀牌 5枚,銅牌 2枚
第二屆亞運會
時間:1954年5月1日至9日 地點:菲律賓馬尼拉(Manila)
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970名運動員參加8個項目的角逐。
經過8天的激烈角逐,上屆排名第一的日本隊最終以金牌38枚的絕對優勢蟬聯獎牌榜首位,東道主菲律賓憑借著天時地利以14枚金牌的戰績從上屆的第四名躍居第二;韓國以8枚金牌的成績居第三位。
中國台北派出了由137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首次參加亞運會。榮譽團長由當時已高齡72歲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擔任。「亞洲鐵人」楊傳廣一鳴驚人,奪得男子十項全能金牌,而男子足球金牌也被順利拿下。最終中國台北以2金、4銀、7銅的成績名列第6。
各國健兒在賽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本屆亞運會總共打破大會紀錄161人次,平紀錄8次,其中田徑破大會紀錄90次最多;游泳也有64次新紀錄。日本選手長谷景治以1分7秒1的成績打破了男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紀錄。
第三屆亞運會
時間:1958年5月24日至6月1日 地點:日本東京(Tokyo)
東京亞運會共有13種運動113項比賽,上一屆的8種運動之外,另外增加了日本強項的排球、撞球、自由車、網球及曲棍球五種運動,及羽球和柔道兩種表演賽。參加的國家和地區共有20個,比上一屆增加了伊朗和尼泊爾,運動員1422名(其中女運動員121名)。參賽國家和人數都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屆。
田徑比賽共設置31個項目,日本隊得到12面金牌,15銀、9銅共36面獎牌,仍是亞洲田徑實力最強的國家。31個項目中本屆亞運會共打破23項大會紀錄,這完全是拜日本東京體育場先進的標准場地之賜。除了日本之外,巴基斯坦排在第2,5金、4銀、4銅,與日本差距極大。
中國台北代表團有173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第三屆亞運會,共奪得6枚金牌,名列第五。除楊傳廣和足球隊分別蟬聯十項全能和足球比賽的冠軍外,蔡成福奪得400米欄、高武明奪得舉重中量級、李國定奪得撞球男子單打、張羅普奪得拳擊中量級等項的金牌。
第四屆亞運會
時間:1962年8月24日至9月2日 地點:印度尼西亞雅加達(Jakarta) 本屆亞運會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選手1527人。13種運動117項比賽,羽毛球是新增加的運動,也是印度尼西亞的強項。舉重比賽由於種種原因被取消。 日本代表團共得到71金、55銀及22銅共148面獎牌,其強大的游泳、跳水和水球隊,幾乎囊括了水上項目的所有金牌。僅把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金牌讓與了緬甸隊,印度尼西亞的古姆爾加奪走了跳水項目中女子跳板的金牌。印度尼西亞利用主場之利,奪取了9金、11銀、26銅共46枚獎牌,總排名僅次於日本及印度居第3,成績可謂空前絕後。
本屆亞運會有37項新大會紀錄產生。菲律賓短跑名將蘇萊曼,在100米和200米比賽中,分別突破12秒和25秒的大關,以11秒8和24秒5的優異成績刷新了亞運會的紀錄。
第五屆亞運會
時間:1966年12月9日至20日 地點:泰國曼谷(Bangkok)
日本仍是亞洲體育的霸主,以77金52銀33銅共162枚獎牌,穩居排名第一。包括游泳、跳水和水球在內,水上項目總共28面金牌,由日本選手全部包辦。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追平。韓國得到12金18銀21銅,排名從上一屆第6升到第2。
中國台北代表團共得到5金4銀10銅共19枚獎牌,名次從上一屆第5落到第7。吳阿民和著名女運動員紀政分別在十項全能以及跳遠項目上折桂,吳道源包攬了步槍射擊項目的3枚金牌。
第六屆亞運會
時間:1970年12月9日至20日 地點:泰國曼谷(Bangkok)
日本隊共奪得144面獎牌,74金、47銀、23銅,仍是最大贏家。韓國上升到第2位,18金、13銀、23銅。泰國以東道主的優勢排在第3位,9金、17銀、13銅。中國台北代表團只靠紀政的一枚100米金牌,另加5銀12銅,排名落到第12,是參賽四屆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
第七屆亞運會
時間:1974年9月1日至16日 地點:伊朗德黑蘭(Tehran,中國從此屆起開始參加亞運會)
參加的有25個國家3000餘人,這是亞運會舉辦以來,參加國最多選手也最多的一次。
首次成為亞洲運動會協會會員的中國,第一次參加亞運會,由團長趙正洪率領269人的代表團,參加14個大項的比賽。成績一鳴驚人,僅次於日本排名第2,共奪得32金、44銀、26銅共102枚獎牌。
中國射擊選手蘇之勃為中國奪得第一面亞運金牌;女選手李亞敏則以555分打破女子標准手槍世界紀錄奪金。跳水成績耀眼,15歲男選手李孔政被稱為「跳水神童」,獲得男子跳台跳水金牌;鍾少珍奪得女子跳台、跳板雙料金牌,由此中國包辦了跳水的4面金牌。首次舉辦的體操賽,成為中國與日本兩強相爭局面,結果中國技高一籌,奪得14枚金牌中的8枚。在球類比賽中,中國也展現強大實力,乒乓球比賽7枚金牌拿了6枚,羽毛球7金也奪得5金。
日本在亞洲的成績仍傲視群雄,共奪得72金、51銀、49銅共172枚獎牌,成績大幅領先其它國家,並繼續稱霸泳壇和排壇。伊朗則以東道主優勢,排名第3位。首次參賽的朝鮮成績也不差,15面金牌與韓國相同,排名第5在韓國之後。
第七屆亞運會上,運動健兒們刷新了53個項目的亞運會紀錄,同時一項女子射擊世界紀錄被打破。
第八屆亞運會
時間:1978年12月9日至20日 地點:泰國曼谷(Bangkok)
這屆亞運會的參賽運動員比上屆增加600多人,達到2879人,其中包括女運動員557名,他們參加19種運動199個單項的比賽,這創下了亞運會參加代表團和人數的新紀錄。
年輕的中國運動員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參加的15大類的比賽中,共獲得51枚金牌(連舉重單項共56枚)、54枚銀牌和46枚銅牌,打破24項亞運會紀錄、34項全國紀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乒乓球、體操,跳水、擊劍、射擊、男籃和水球成績出類拔萃。總成績躍至獎牌榜第二位。
日本以70金、59銀、49銅繼續位列榜首。東道主泰國的進步最為引人注目,共獲11枚金牌、12枚銀牌和19枚銅牌。
第九屆亞運會
時間:1982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 地點:印度新德里(New Delhi,中國從此崛起,稱霸亞洲體壇)
此次亞運會,中國運動員比賽中共奪得61枚金牌、51枚銀牌和41枚銅牌,在金牌總數上超過了歷屆亞運會第一名日本隊,首次居於第一位。創男子跳高今年世界最好成績的中國選手朱建華被評為本屆亞運會唯一最佳運動員。 來自亞洲33個國家和地區的33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22個大項的比賽,決出了199枚金牌。比賽中,有16個隊獲得了金牌,23個隊獲得了獎牌。獲得獎牌的國家和地區隊是歷屆亞運會中最多的一次。日本隊獲57枚金牌、52枚銀牌和44枚銅牌,占第二位。獲得金牌總數第3至第6名的隊是:南朝鮮(28)、朝鮮(17)、印度(13)、印尼(4)。
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屆比賽中各國選手共平1項射箭世界紀錄,創1項田徑今年世界最好成績,打破了一批亞洲紀錄,刷新了90多項亞運會紀錄。這反映了自上屆亞運會以來亞洲體育運動水平又有新提高。
第十屆亞運會
時間:1986年9月20日至10月5日 地點:韓國漢城(Seoul ,今稱首爾) 本屆亞運會的比賽運動多達25種269項,是歷屆亞運以來最多的一次。保齡球和擊劍中斷之後再度列入,新增加的是柔道和跆拳道。來自27個國家地區的代表4847人,參加本屆亞運會,人數也打破以往各屆紀錄。
中國代表團團長是袁偉民,中國隊參加了25種運動中的20種運動比賽,除了高爾夫及足球未得獎牌之外,18種運動獲得獎牌,其中15種運動奪得金牌。最後以94金82銀及46銅共222枚獎牌,在所有參賽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一。中國的得牌面繼續擴大,自由車、網球、射箭、帆船和男子排球都是首次在亞運會中奪得金牌,游泳金牌也從上一屆只有3枚,本屆增加到10枚。體操王子李寧個人獨得4枚金牌,是最風光的人物。
韓國以93金55銀76銅共224枚獎牌,屈居第二。過去雄霸亞洲體壇的日本,本屆再度落後中國,並且被韓國以東道主優勢搶占第2,落到第3的位置。日本得到58金76銀77銅共211枚獎牌,已經無法再與中國相競爭。本屆亞運會水平之高,超過了歷屆。運動員們結束了前三屆亞運會無緣刷新世界紀錄的歷史,打破了2項世界紀錄,平2項世界紀錄,創造6項射箭世界最好成績,改寫了亞洲36項亞洲紀錄和85項亞運會紀錄。
第十一屆亞運會
時間: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 地點:中國北京(Beijing)
這是中國首次承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綜合運動會。共舉辦27種運動308項比賽,另外棒球和軟式網球兩種示範賽。
來自36個國家地區的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會員國,4655名選手參加北京亞運會。除伊拉克和約旦外,其餘亞奧委會員國全部出席北京亞運會,使得比賽項目及參賽人員,都打破以往各屆亞運會規模。
中國台北在1986年的亞奧理事會全體大會中獲得通過,在闊別20年之後,於1990年再度參加亞運會。澳門是第一次派團參加亞運會,派出了澳門參加國際性體育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全團共74人,其中運動員49名。此外,伊朗破天荒地選派了一支女子射擊隊參加比賽,這是伊朗女性第一次參加國際體育比賽。
北京亞運會共打破4項世界紀錄、40項亞洲紀錄及63項亞運會紀錄。4項世界紀錄中,有3項是韓國選手在射箭比賽中所創造的,另一項則是中國女子自由車選手周玲美在女子1000米計時賽打破的。
經過16天的競技,中國以東道主之利,囊括了183金、107銀和51銅共341枚獎牌,遠遠高於所有其它國家的獎牌數。韓國最後以54金、54銀、73銅共181枚獎牌,排名第2。日本得到38金、60銀、76銅共174枚獎牌排在第3。
第十二屆亞運會
時間:1994年10月2日至16日 地點:日本 廣島(Hiroshima)
廣島亞運會於1994年10月2日起到16日止,共舉辦34大類運動337項比賽,亞洲43個會員國,共有42個參加,只有朝鮮沒有派隊出席,是亞運會史上參賽單位最多的一次。4676名選手、2148名職員,共6824人參加本屆亞運會。
參加的42個會員國中,共有32個獲得獎牌,其中20個國家得到金牌。338枚金牌中,僅中、日、韓就拿走252枚。
與上屆相比,中國的金牌數雖下滑到125枚,但仍排名第一,在亞洲穩居王座。日本佔有東道主優勢,最後金牌數以64比63僅僅一枚之差,搶回第2名。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分別排名第4和第5。中亞五國參加亞運會,對亞洲體育生態及實力分配,都造成不小的沖擊。
本屆亞運會總共在游泳、射擊、舉重等運動44次打破25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此外,還133次刷新亞洲紀錄,245次改寫亞運會紀錄。世界紀錄主要來自舉重,尤其是女子舉重,共有42人次。男子十項全能選手烏茲別克的加尼爾夫(Ramil Ganiev)以8005分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他在4年後的曼谷亞運會上取得了該項目的銀牌;另外,卡達的曼瑟(Al-RahimTalal Mansoor)在男子200米的比賽中,以20秒41平了已保持了長達9年的亞洲紀錄。
第十三屆亞運會
時間:1998年12月6日至20日 地點:泰國曼谷(Bangkok)
除了阿富汗和沙烏地阿拉伯因故未能參賽之外,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43個會員單位,總共有4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角逐36大項運動377枚金牌。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很多國家不得不割愛,大量削減代表團人數。與會的運動員總數僅為9788人。
曼谷亞運會共創造了14項世界紀錄,有23個國家地區獲得金牌,獲得獎牌的國家地區也多達33個,亞運會的獎牌有分流的趨勢。但是中國仍是亞運會的超級巨人,共奪走129枚金牌、77枚銀牌和68枚銅牌,總共274枚獎牌的成績。韓國和日本則繼續成為2、3名,泰國則以東道主的優勢奪得獎牌第4名。
香港在回歸中國之後,首次以中國香港名稱參加亞運會,並且拿下5面金牌。其中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帆船風浪板金牌選手李麗珊終於在參加第3次亞運會之後,圓了亞運金牌夢。
在成績方面,日本選手伊東浩司在田徑100公尺准決賽時創造10秒整的亞洲新紀錄,成為世界級選手,獲得評選為本屆亞運會最佳運動員。
第十四屆亞運會
時間: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 地點:韓國釜山(Pusan)
在各方努力之下,朝鮮表示願意參加,使得亞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全體成員齊齊一堂,創造了新的篇章。
本屆亞運會舉辦38大類運動429項比賽,是歷屆亞運會規模最大的一次。 本屆亞運會共刷新世界紀錄22項,創造亞洲新紀錄43項,刷新亞運會紀錄242項,其中最有價值的紀錄誕生在男子200米蛙泳比賽中。年僅20歲的日本選手北島康介以2分09秒97的成績刷新了由美國人巴洛曼保持長達10年之久的男子200米蛙泳世界紀錄,讓亞洲和世界都為之感到驚喜,他也從「亞洲蛙王」成長為「世界蛙王」。
第十五屆亞運會
時間:2006年12月1日至15日 地點:卡達多哈(Doha)
多哈亞運會是亞運會歷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一次盛會。亞奧理事會的45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歡聚一堂,在39個大項、424個小項的比賽中,一萬多名運動員將在交流與競爭中實現提高,共建和諧亞洲。
第十六屆亞運會
時間: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 地點:中國廣州(Guangzhou)
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 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於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將設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
第十六屆亞運會會徽
廣州還將在亞運會後舉辦第十屆殘疾人亞運會。
2004年3月共有四座城市申辦亞運會:廣州、吉隆坡、首爾、安曼;但之後其他三個申辦城市相繼決定退出競逐。2004年7月1日,亞奧理事會宣布廣州獲得第16屆亞運會主辦權。
除了有28項奧運會比賽項目,該屆亞運會還有14項非奧運會項目的正式比賽項目,其中包括新增設的圍棋、武術、龍舟、藤球、板球等中國傳統項目。
第十七屆亞運會
時間:2014年9月18日至10月4日 地點:韓國仁川(Incheon)

⑵ 關於亞運會的問題

除了亞運會,還有一些其它洲的運動會;
1、非洲運動會,創辦於1965年,1987年以前不定期舉行,1987年後每四年舉行一屆,迄今已舉辦過7屆。
2、泛美運動會,北美、中美和南美洲地區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創辦於1951年,每四年舉行一屆,迄今已舉辦過13屆。
3、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運動會, 原名為中美洲運動會,創辦於192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迄今已舉辦過18屆。
4、英聯邦運動會,始辦於1930年,每四年舉行一屆,限英聯邦成員國或其附屬國及地區運動員參加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
5、東南亞運動會,創辦於1959年,由各參加國按國名第一個英文字母排序而輪流主辦的地區性綜合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屆,迄今已舉辦過19屆。
6、東亞運動會,始辦於1993年,每四年舉行一屆,由東亞地區國家及個別中亞國家參加的綜合性運動會。迄今已舉辦過3屆。
7、泛阿拉伯運動會,是亞非阿拉伯國家綜合運動會。
8、地中海國家運動會,是歐亞非三地地中海沿岸國家的綜合運動會

⑶ 亞運會的有關資料

到廣州亞運官方網站http://www.gz2010.cn/或者是網路http://ke..com/view/646779.htm?fr=ala0_1_1中查吧

⑷ 關於亞運會的資料

在網路的網頁上能查到

⑸ 關於亞運會的信

尊敬的XXX:

你們好!
當「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口號響徹全世界時,廣州也迎來了屬於她的盛事――2010年舉世矚目的第16屆亞運會。亞運,曾經在多少人心中燃燒過希望,在多少人的手中傳遞過夢想。因為這個夢想,有火熱的情感,有奔涌的熱血,有苦甜的汗水。每一個路標都刻下關於夢想的預言;因為這個夢想,用微笑迎接閃電,用坦然面對狂風,心底里不息的永遠是那一炬熾熱的火炬,跳動的火焰。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勢,都是運動員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運動員們爭分奪秒地反復練習!五羊新城,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的山坡。」這個傳說讓五羊新城多了一份神奇的魅力。想必你也聽過「珠江夜景」這個景點了吧!這里晚上有許多遊客來參觀,只要是來廣州遊玩的,都不會忘記它,都會去參觀,因為它很著名!2010年,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我將代表廣州,去迎接亞洲各國人民。我會帶領他們,游覽廣州名勝,領略羊城的風土人情。亞運,曾經多少代人因為這個夢想,把失落交給曾經,把彷徨還給昨天,把洶涌的光熱、激昂的聲音納入胸懷,每一個時刻都印證著關於夢想的誓言;因為這個夢想,用微笑迎接閃電用坦然面對狂風 ,心底不息的永遠是那一炬熾熱的火把,跳動的火焰里折射著生命的光輝。多少個風風火火的日子,多少次風風雨雨的磨練,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等待。終於2010年來了!2010年,夢就要實現了! 隨著北京奧運會聖火的熄滅,五星旗從萬里長城來到了五羊城腳下,世人關注的目光也從北京轉而投向了廣州,投向了這個美麗的花城。歷史的風霜磨礪著一個民族的錚錚傲骨,歲月的雨雪鍛造了這個民族的不屈魂靈。2010年我們將迎來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我們是亞運的小主人,意氣風發的我們要用五星紅旗上五顆耀眼的金星給予全新的詮釋。 我堅信,我們的智慧的色彩更加爛,我們的青春將使亞運的精神更加輝煌。我們將會和世界人民一起用永不停息的實際行動,讓五星旗永遠屹立不倒,讓亞運精神永世不朽。用文字描繪美好明天,暢想激情盛會!競技體育運動是運動員挑戰自我、實現夢想的舞台,同時也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弘揚民族精神與文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舞台。廣州作為下一屆亞運會主辦城市,備受世界矚目。大家都努力實踐「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勇於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力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績,為我市創建全國一流的體育城市作出更大的貢獻,共同創造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大家都盼望這一年的到來。亞運會牽動著人們的心,讓我們為迎接2010年亞運會的來臨而做准備吧!團結。是團結友愛使我們炎黃子孫與中華大眾從苦難和欺凌中堅定的走了出來,也是它使祖國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在不久後的2010年,我們即將迎來四年一度的亞運會,作為地主,我們一定要把團結友愛的民族傳統繼續發揚下去,讓任何一位來廣州參觀的人都能感覺到我們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中國巨龍是一個無法分割的強大整體!友好。我們中國古往今來都是一個嚮往安寧與和平的國家。而亞運的最終目的則與奧運一樣是和平。我們一定要使亞運不存在任何歧視,讓國家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平等相待。熱情。中國人民都非常得熱情地歡迎所有參觀中國的旅客。此次舉辦亞運盛會,正是中國人民表示熱情一面的時候。我們在亞運舉辦前後,一定要為所有來到中國旅遊或參賽的人們表現我們最好客的一面。我相信,我們會用我們的每一個熱情行動走進亞運的每一個環節!我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取得收獲。文明的廣州辦亞運。我們一定會盡自己的全力為四年一度的亞運盛會貢獻力量!亞運會,不只是我們亞洲民族的友誼的象徵,還是我們亞洲民族向世界展示我們亞洲民族的美好品德與情誼的地方,更是亞洲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舞台。2010年亞運會在廣州舉辦,代表著我們廣州人的自豪,這代表著我們中國的榮耀。亞運這一詞是多麼神聖啊,在我心中亞運就是神聖的代名詞。我希望這次亞運會能使中國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2010年的亞運會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我的心不由得向那燦爛的未來眺望,2010年彷彿就在眼前……在廣州各部門的努力下,廣州,這個輝煌的城市再次向世界展示他最美麗的容貌,向世界宣告這次亞運的口號:「動感亞洲,感動世界」。
那個燦爛的未來在我心中是這樣的。我堅信,我們的智慧的色彩更加絢爛,我們的青春將使亞運的精神更加輝煌。我們將會和世界人民一起用永不停息的實際行動,讓五星旗永遠屹立不倒,讓亞運精神永世不朽。

身體健康,馬到成功!
2010年5月20日
XXX

⑹ 亞運會用日本動漫音樂是合法的還是侵犯版權

那要看是否購買版權

如果沒有購買就是侵權如果購買了那麼就合法

⑺ 關於亞運會的問題

會關閉的開賽前10天到結束後1天

⑻ 亞運會男足有多少人

8月8日體育總局官網今日公布第十八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人員名單,其中男足運動員(U23)有20人,分別來自14傢俱樂部,山東魯能4人排第一,上海上港3人排第二,廣州恆大2人排第三。韋世豪、黃紫昌、張玉寧、鄧涵文等悉數入圍。

亞運男足賽事將於8月14日至9月1日進行,中國隊和阿聯酋、東帝汶、敘利亞分在C組,小組前兩名和四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名將進入淘汰賽。

運動員名單(20人):

山東魯能:姚均晟 劉洋 李海龍 陳哲超

上海上港:陳威 胡睿寶 陳彬彬

廣州恆大:鄧涵文 唐詩

北京國安:韋世豪

江蘇蘇寧:黃紫昌

天津權健:劉奕鳴

遼寧宏運:馮伯元

北京人和:曹永競

貴州恆豐:張源

華夏幸福:高准翼

長春亞泰:何超

梅州客家:李錚

韓國富川:南松

荷蘭海牙:張玉寧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⑼ 關於亞運會的問題

一、2002年第14屆韓國釜山亞運會,男籃決賽被韓國擊敗,屈居亞軍。
這屆比賽的中韓決賽,恐怕很多人都會永遠的記住。第四節還有近30秒時,中國隊還以90:83領先,但劉玉棟一次漫不經心的帶球被韓國隊搶斷得分;緊接著中國隊在發球時被對方搶斷,再次投中三分,將比分追成88:90;胡衛東在第四節快結束時,又兩罰全失,給了韓國隊最後一次機會,韓國後衛在籃下上籃得手,將比分追成90平。加時賽中國隊完全慌了陣腳,以100:102吞下失敗的苦果。此時王治郅已經被國家隊開除

二、
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國女足首次與亞運會女足冠軍無緣;2006年第15屆多哈亞運會,中國女足在大比分戰勝泰國和約旦之後先後敗給日本和朝鮮,無緣決賽。

三、2006年12月5日,在多哈亞運會網球女團比賽中,中國隊以0比2不敵烏茲別克,被淘汰。

四、1990年亞運會中國足球慘敗泰國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中國隊在占據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在1/4決賽中0:1輸給泰國隊而沒能進入半決賽,當時中國隊是奪冠的大熱門,從來沒有人會認為中國隊會輸掉這場比賽。因為這場比賽進行的當天正好是國慶節,因此這場失利給球迷的印象也特別深,有些媒體稱這場比賽是「國慶之恥」。

五、06年多哈亞運賽艇慘敗
四年前在釜山,中國賽艇在14個項目中取下13金;在多哈,10枚金牌卻只拿下5枚。

六、02年釜山亞運會上,由張怡寧、王楠、李楠出戰的中國女團在決賽中1比3負於朝鮮隊。

七、 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決賽敗於韓國女排而衛冕失敗,中國女排陷入低潮。

閱讀全文

與亞運會版權聲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