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在貿易組織各種協定中的獨特之處是什麼 多 選
你好!前面已解答。
答案:B.約束成員應採取行動以保護知識產權 C.所有成專員應該達到知識產權保屬護最低標准
解析:《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在世界貿易組織各種協定中有其獨特之處。該協定規定,所有成員都應達到知識產權保護的最低標准,如專利保護期為20年;而貨物貿易多邊協定和《服務貿易總協定》則沒有要求各國政策完全統一,如不同成員對相同產品可以有不同的關稅,對相同的服務領域可以有不同的開放水平。《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要求各成員積極採取行動保護知識產權,這與貨物貿易多邊協定和《服務貿易總協定》只對成員的政策進行約束也是不相同的。
B.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與<<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區別
1994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達成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此輪談專判的最後協議決定屬,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制定了相應規則。即WTO成員國必須遵守包括TRIPS協議在內的所有協議,同時簡化了解決成員國之間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截至2002年1月,WTO共擁有144個成員,貿易量佔了全世界貿易量的90%以上。有30個以上國家正在進行加入談判。
TRIPS要求所有WTO成員對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工業設計、地理標識、集成電路外觀設計以及未公開信息在內的、范圍廣泛的知識產權提供最低限度的保護。如此一來,TRIPS協議就涵蓋了目前存在的、幾乎所有的知識產權國際協議,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巴黎公約》和《尼泊爾公約》,並增加了一些新的義務,諸如地理標識、專利、商業秘密以及政府在知識產權強制性執行方面的義務等。
由此可見答案是前者
C. TRIPS協議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1994年1月1日簽定)
第一部分 一般規定和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 關於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及使用的標准
1.版權及相關權利
2.商標
3.地理標志
4.工業設計
5.專利
6.集成電路的外觀設計(分布圖)
7.對未公開信息的保護
8.在契約性許可中對反競爭行為的控制
第三部分 知識產權的執法
1.一般義務
2.民事和行政程序及救濟
3.臨時措施
4.有關邊境措施的特別要求
5.刑事程序
第四部分 知識產權的獲得和維護及相關程序
第五部分 爭端的防止和解決
第六部分 過渡安排
第七部分 機構安排;最後條款
各成員,
期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扭曲和阻礙因素,考慮到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權實行有效和充分的保護,並確保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和程序本身不會成為合法貿易的障礙;
承認為此目的有必要制訂有關下列問題的新的規則和紀律:
(a)關於適用1994年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以及有關的國際知識產權協定或公約;
(b)關於就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和使用制訂適當的標准和原則;
(c)關於在考慮到各國法律制度的差異,就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執法規定有效的和適當的方法;
(d)關於制訂有效、迅速的程序在多邊一級防止和解決政府間爭端;
(e)關於制定過渡安排使談判結果得以在最廣泛的范圍內付諸實施。
承認需要一個包含原則、規則和紀律的多邊框架以處理國際冒牌貨貿易問題;
承認知識產權是私有權利;
承認各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最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標,包括發展目標和技術上的目標;
還承認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在國內實施法律和規章方面特別需要最大靈活性,以便創造一個良好的和有生命力的技術基礎;
強調通過多邊程序達成強有力的承諾以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議從而減少摩擦的重要性;
希望在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本協議中簡稱為WIPO)以及其他有關的國際組織之間建立一種相互支持的關系;
D. 比較《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成立世界知識產權復組織制公約》(The 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同盟的國際局與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同盟的國際局的51個國家於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爾摩會議將兩國際機構合並,簽訂了《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該公約於1970年4月26日正式生效。根據公約成立的政府間國際機構,定名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英文簡稱WIPO。1974年12月,該組織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日內瓦。按照公約第5條成員資格的規定,任何保護知識產權的同盟成員國,以及雖未參加任何同盟,但只要是聯合國的成員國,或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會議邀請的國家,均可成為該組織的成員國。截止2004年12月31日締約方總數為181個國家,1980年6月3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Copy的!自己找度娘吧~!
E.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有關介紹
第一節知識產權概述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及范圍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發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專有權,也就是人們對自己通過腦力活動創造出來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權利。
一般來說,知識產權范圍的劃分有兩種,即廣義的知識產權和狹義的知識產權。廣義的知識產權包括一切人類智力創作的成果,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公約》中所劃分的范圍。該公約第二條第七款規定,知識產權應包括下列權利:關於文學、藝術及科學作品有關的權利;關於表演藝術家的演出、錄音和廣播的權利;關於在一切領域中因人的努力而產生的發明;關於科學發現的權利;關於工業品式樣的權利;關於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廠商名稱和標記的權利;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以及在工業、科學及文學藝術領域的智力創造活動中所產生的權利。狹義的知識產權,也稱傳統的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著作權兩大部分。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禁止不正當競爭權等,著作權包括作者權和傳播權等。
世界各國對工業產權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傳統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與版權。
二、知識產權的特點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財產權與一般意義上的財產權不同,主要特點是:
(一)知識產權的無形性
知識產權的無形性是相對於有形財產權而言的,這就決定了知識產權貿易只有使用權的轉移,而沒有所有權的轉移。
(二)知識產權的專有性
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是指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和排他性。知識產權只能歸權利人所有,其他非權利人若想使用,必須經權利人同意。
(三)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知識產權的確認與保護是依照某個國家的法律進行,所以它只在特定的區域內受到保護。
(四)知識產權的時間性
知識產權僅在一個法定的期限內受到保護,超過此期限,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方式使用而不會涉及侵權問題。
(五)知識產權的可復制性
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財產,必須通過一定的有形載體表現出來,這就決定了知識產權可以被復制。
三、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對知識產權進行國際保護,是知識和技術交流日趨國際化的客觀需要。1883年制定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是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開端。1967年《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簽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1970年4月成立,1974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主管工業產權、著作權及商標注冊的國際合作。現行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主要有:《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專利合作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與廣播組織公約》(簡稱《羅馬公約》)和《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約》等。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通過轉讓技術、專利和商標的使用權及版權許可,含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但由於各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不一致,法律法規不協調,假冒商品、盜版書籍和盜版電影等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時有發生,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四、《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簡稱《知識產權協定》)的產生背景
(一)《知識產權協定》產生的原因
1.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隨著科技發展和經濟的進一步全球化,各國之間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巨大差異給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科研與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發達國家出口產品中高科技和創造性投入比重越來越大。發達國家主張將知識產權納入到關貿總協定的談判中,使其出口產品時,專利權受到東道國的保護,以便能補償研究和開發費用。
其次,發達國家通過許可或合資方式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專利產品機會增多,而這種意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東道國的知識產權機制。
最後,伴隨國際貿易產品的技術改進而出現的技術進步已經使得復制和仿製簡單而經濟。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的國家裡,冒牌與盜版產品生產猖獗,這極大地損害了正當權利人的利益。
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知識產權協定》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
2.《知識產權協定》產生之前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的局限性
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之前,已經有一些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例如:《巴黎公約》、《專利合作公約》、《馬德里協定》、《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等。但這些國際公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不能有效實現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例如沒有專門保護商業秘密的國際公約;《巴黎公約》沒有規定專利的最低保護期限;已有公約對假冒商品的處理不夠有力;對計算機軟體和錄音製品缺乏國際保護;再有,缺乏一個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
針對以往國際公約的不足,發達國家認為應當談判一項新的國際公約以解決這些問題。《知識產權協定》就是在參考和吸收前述公約的基礎上,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和修改,成為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內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一個國際公約。
3.《知識產權協定》與美國「301條款」
《知識產權協定》的產生與美國在談判中的推動不可分開。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連年出現貿易逆差,美國政府認為這是由於美國的知識產權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高技術的優勢得不到發揮。於是,美國在貿易法中規定了「301條款」,全稱為「實施美國依貿易協定所享有的權利和回應外國政府的某些貿易作法」。根據「301條款」,外國政府不遵守其與美國政府簽訂的貿易協定或採取其他不公平的貿易作法,損害美國的貿易利益,美國政府可以採取強制性的報復措施。美國的「301條款」包括三個部分,即「一般301條款」、「特別301條款」和「超級301條款」,其中「特別301條款」就是針對知識產權而制定的。
世貿組織的《知識產權協定》基本上是仿照美國的「特別301條款」而制定的,可以說,它是美國「特別301條款」的國際化、擴大化和系統化。
(二)有關《知識產權協議》的談判
《1947年關貿總協定》曾規定,有關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透明度等條款適用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直接涉及知識產權的條款和內容很有限。「東京回合」期間,美國曾就假冒商品貿易問題提出一個守則草案,但沒有達成協議。
1986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之初,以美國、瑞士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主張將知識產權列入多邊談判的議題。美國甚至提出,如果不將知識產權作為新議題,將拒絕參加關貿總協定第八輪談判。發達國家還主張,應制定保護所有知識產權的標准,並且必須納入爭端解決機制。以印度、巴西、埃及、阿根廷、南斯拉夫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則認為,保護知識產權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任務,應把制止假冒商品貿易與廣泛的知識產權保護區別開來。他們擔心,引入跨領域的報復機制會構成對合法貿易的障礙;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會助長跨國公司的壟斷,特別是形成對葯品和食品價格的控制,會對公眾福利產生不利影響。該輪談判開始後,在關貿總協定總幹事鄧克爾的主持下,10個發展中國家和10個發達國家組成的談判組專門對此問題進行了談判、協商。
1991年,關貿總協定總幹事鄧克爾提出了「烏拉圭回合」最後文本草案的框架,其中《與貿易(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在內)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基本獲得通過。由於該協定毫無疑問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問題,因此該協定最後的標題中沒有出現「假冒商品貿易」這一名稱。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是建立在發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基礎上的。相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該協定所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和要求是相當苛刻的。接受《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是發展中國家在「烏拉圭回合」中所做出的主要讓步之一。發展中國家接受《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中,包括了發展中國家所希望得到的一些好處,如《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強化的爭端解決機制等,因而接受《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實際上是一種交換。
第二,許多發展中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引進外資,需要對知識產權加強保護。
第三,發達國家同意給發展中國家一些過渡期,以實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第四,發展中國家還擔心,沒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美國國會將不會批准一攬子協議。
F.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保護的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縮寫 TRIPs)簡稱《知識產權協定》,是世界回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答邊貿易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有七個部分,共73條。其中所說的「知識產權」包括:1.著作權與鄰接權;2.商標權;3.地理標志權;4.工業品外觀設計權;5.專利權;6.集成電路布線圖設計權;7.未披露的信息專有權。
G.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列出了幾種需要保護的知識產權
(1)版權和相關權利。
(2)商標。
(3)地理標志。
(4)工業品外觀設計。
(5)專利。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7)對未披露信息的保護。
H.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保護范圍
協議保護復的范圍包括:版制權及相關權、商標、地域標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未公開的信息包括商業秘密等七種知識產權,規定了最低保護要求;並涉及對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問題,規定和強化了知識產權執法程序,有條件地將不同類型的成員加以區別對待。該協定宗旨是促進對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范圍內更充分、有效的保護,以使權利人能夠從其創造發明中獲益,受到激勵,繼續在創造發明方面的努力;減少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扭曲與阻礙,確保知識產權協定的實施及程序不對合法貿易構成壁壘。
I.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主要條款
主要條款有:一般規定和基本原則,關於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及使用標准,知識產權的執法,知識產權的獲得、維護及相關程序,爭端的防止和解決,過渡安排,機構安排、最後條款等。協定的主要內容是:提出和重申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基本原則,確立了知識產權協定與其他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基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