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事糾紛的答辯狀怎麼寫啊
1、「民事糾紛的答辯狀怎麼寫啊?」:
(1)民事答辯狀不是必須提交,提交答辯狀是訴訟權利、但不是訴訟義務,可以交,但要根據起訴狀的內容想好答辯內容,開庭時應能應對。
(2)答辯狀的格式:樓上朋友已經給出,只是填寫時其中的答辯人要換成個人的,答辯人寫你媽媽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住址、聯系方式等:其餘可以參考。
(3)答辯狀的內容:要針對你外婆的起訴狀的具體內容來反駁,從事實和法律認定兩方面來說。
2、你外公「生前是直接把存摺和卡密碼直接告訴我的媽媽」:並不表示你外公是以遺囑形式將這筆錢全部留給你媽媽,但你可以強調這一點,如果能找到證據、或是有知情人的證明,最好也找到證據和證人作證。
3、你在法庭上,可以重點強調:
(1)是你外公親自將存摺和密碼交給你媽媽的事實、你媽媽將這筆錢全部用於你外公的醫療費用和喪葬費用等事實,並注意對自己的主張收集並提交證據,比如:你外公的醫療費是有票據、有付款人的簽字的;你外公的喪葬費用花了多少也能找到證據證明等。
(2)這筆費用中剩餘部分:應由你媽媽和你外婆共同繼承,一般是均分,但如果你媽媽能找證據證明「在我外公病重期間她根本就沒有照顧我的外公全由我媽媽照顧二老,後外公住院期間也只是看過我外公兩回」:以你外婆對你外公生前不盡照顧義務、你媽媽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為由,要求多分、少分給你外婆。
4、「其實我外婆根本沒有和我們協商此事說要錢,就直接把媽媽告上了法庭她這說法都是假的」:是否真的訴前協商過,這話的真假對解決問題沒有太大的幫助,可以不管,法律沒有規定必須要先經協商然後才能起訴,你外婆即使是沒有與你們協商就直接起訴,也不違法,如果反駁這句話,只是在道義上可以證明你外婆在說謊,爭取法官和人們對你媽媽的同情,但你們不必對這話過於生氣。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② 確認勞動關系答辯狀是怎麼樣的
以下供參:
被答辯人根本沒有在答辯人處工作,與答辯人不存在勞動關系。
被答辯人在申請書中稱於2008年5月20日進入答辯人處工作,擔任駕駛員一職,月工資3300元,但沒有簽訂書面合同。這是一個純粹虛假的事實被答辯人根本不是答辯人的員工,理由如下:
1、目前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是勞社部發(2005)12號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上明確列明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分析:①第一條規定主體資格,在本案中是成立的,答辯人確實具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這一點我們是承認的;②第二條不符合本案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庭審中的調查及第三人解**自己的供述,可以清楚地知道被答辯人是由解**所僱傭的駕駛員,為解**提供服務,由解**每月向其支付工資3300元並安排、管理、監督被答辯人的具體工作。被答辯人是將自己的人身自由在一定限度內交給了解**管理、指揮,並通過自身的勞動從解**處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體現出勞動力與勞動報酬的交換關系。因此,被答辯人與解**之間存在著包括人格、經濟、組織上的從屬關系。由此可見被答辯人根本不是答辯人所聘請的員工,答辯人也從未安排過被答辯人從事相應的工作,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也根本不適用於被答辯人,也不受答辯人的勞動管理,更談不上從答辯人處獲得勞動報酬。③第三條也不符合本案的實際情況。在剛才庭審調查中本案的第三人即
XJ28177、XJ2527掛號車輛的實際車主解**已經承認在2009年2月20日也就是被答辯人發生意外事故那天,在路橋東聯區托運市場所運輸的是解**自己所簽訂的業務,也就是說當天被答辯人是在為解**的個人業務提供勞動時受傷的,根本不符合上述通知中規定的「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另外,解**在平時的運輸當中,所有的業務收入也都是歸他自己的,並沒有上交到答辯人處,這已足夠證明解**經營運輸的是自己個人的業務。試想如果解**是在為答辯人提供服務,所從事的是答辯人的業務,那這些業務收入為何都會被解**一人所佔有而答辯人卻無異議呢?
2、被答辯人在庭審中根本不能提供任何證據證明是答辯人的員工。根據勞社部發(2005)12號通知的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在認定勞動關系時可以參照下列憑證:工資支付憑證、繳納社會保險記錄、工作證、服務證等。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分析:
被答辯人工資是由實際車主解**支付,因此答辯人處不存在任何工資發放記錄及憑證;被答辯人也未提供任何答辯人發放的工作證或服務證;答辯人處的員工均已繳納了社會保險,而在保險記錄中根本沒有被答辯人的名單。
從以上對照勞社部發(2005)12號通知中的規定分析可以看出被答辯人根本不是答辯人的員工,與答辯人根本不存在勞動關系。
③ 民事答辯狀要送達原告嗎
需要送達原告,並在五日之內送達。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抗辯。
被告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抗辯書副本送達原告。被告不提出抗辯的,不影響人民法院的聽證進行。
民事辯護有兩種情形:一是原告向一審人民法院起訴後,被告對申訴(申訴)提出抗辯。二是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後,一方當事人不服上訴,被上訴人對上訴提出抗辯。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和上訴人的申請後,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副本送達被告或者上訴人,被告或者上訴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抗辯。被告和被告可以對原告或者上訴人的起訴、上訴的事實、理由、理由,以及請求的事項,提出有目的的抗辯,說明理由、要求,提出事實和證據證明。
這樣,人民法院就能夠充分了解當事人對訴訟的意見和要求,合理、合法、及時地處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應當在答辯期限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並闡述了對原告訴訟請求及其事實和理由的看法。
因此,被告有義務在法律期限內提出抗辯,這也是保護告知原告的權利。在實踐中,司法人員還應嚴格遵守辯護的實施,被告在法律期限內沒有提交,應視為放棄提交,被告超過法定期限提交的辯護,不再接受。
(3)物權確認答辯狀擴展閱讀:
民事答辯狀在兩種情況下提出:
一是原告向第一審人民法院起訴後,被告就訴狀(起訴狀)提出答辯狀。
二是案件經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終結後,一方當事人不服,提起上訴,被上訴人就上訴狀提出答辯狀。
人民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起訴狀和上訴人的上訴狀以後,應當在規定的期間內將副本送達被告或被上訴人,被告或被上訴人應當在法定的期限內提出答辯狀。
④ 提交答辯狀和證據
答辯狀是被告(人)、被反訴人、被上訴人、被申請(訴)人針對起訴狀、反訴狀、上訴狀、再審申請(訴)書的內容,在法定期限內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回答和辯駁的文書,是訴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文種之一。答辯狀是法律賦予處於被告地位的案件當事人的一種權利,其有處置答辯權的自由,可以答辯,也可以沉默。但由於答辯狀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答辯狀有利於保護被告(人)的正當合法權益;有利於人民法院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礎上,判明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決,因此應該對答辯權給予足夠重視,積極以答辯狀的形式提出答辯。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全部訴訟活動實際上都是圍繞證據的搜集和運用進行。
證據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認定過去發生事實存在的重要依據,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⑤ 民事訴訟被告何時向法院遞交答辯狀
一般被告向法院遞交答辯狀期限為自民事起訴狀向被告送達之日起15日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5)物權確認答辯狀擴展閱讀:
民事答辯狀在兩種情況下提出:一是原告向第一審人民法院起訴後,被告就訴狀(起訴狀)提出答辯狀。二是案件經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終結後,一方當事人不服,提起上訴,被上訴人就上訴狀提出答辯狀。
人民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起訴狀和上訴人的上訴狀以後,應當在規定的期間內將副本送達被告或被上訴人,被告或被上訴人應當在法定的期限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和被訴人通過答辯狀,可以針對原告或上訴人提出起訴或上訴的事實、理由和根據以及請求事項,進行有的放矢的答辯,闡明自己的理由和要求,並提出事實和證據證實自己的觀點。這樣,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訴訟雙方當事人的意見、要求,對如何合理合法及時處理好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國人大網
⑥ 提交答辯狀 舉證期限 開庭 這三個的順序是這樣的嗎
從接到傳票起,15日內為舉證期限,如在這期限內不能完成舉證的,可申請延期!答辯狀可在這15日內提交,也可以在開庭時答辯!
⑦ 收到法院傳票,需要提交答辯狀,答辯狀很重要嗎
答辯狀有利於保護被告(人)的正當合法權益;有利於人民法院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礎上,判明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決,因此應該對答辯權給予足夠重視,積極以答辯狀的形式提出答辯。
答辯狀是被告(人)、被反訴人、被上訴人、被申請(訴)人針對起訴狀、反訴狀、上訴狀、再審申請(訴)書的內容,在法定期限內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回答和辯駁的文書,是訴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文種之一。答辯狀是法律賦予處於被告地位的案件當事人的一種權利,其有處置答辯權的自由,可以答辯,也可以沉默
(7)物權確認答辯狀擴展閱讀
答辯狀作用
被告和被訴人通過答辯狀,可以針對原告或上訴人提出起訴或上訴的事實、理由和根據以及請求事項,進行有的放矢的答辯,闡明自己的理由和要求,並提出事實和證據證實自己的觀點。這樣,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訴訟雙方當事人的意見、要求,對如何合理合法及時處理好案件。
填寫要求
(1)雙方當事人情況;依次寫明答辯人和被答辯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住址。答辯人有訴訟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的,也應寫明其身份事項。
案由部分,寫明答辯人因何案的起訴狀或上訴狀提出答辯。行文中必須寫明雙方當事人是誰,以及對方起訴的案由是什麼。一般表述為:「因……一案,提出答辯如下:」。
(2)正文:答辯理由和答辯請求。
針對原告訴訟請求的答復或反駁;包括事實依據;有關證據;法律依據;
(3)尾部:送達何法院,答辯時間和答辯人姓名、附項等。
答辯狀篇幅不必長,但必須抓住重點,特別要抓住起訴狀中那些與事實不符、證據不足、缺少法律依據的內容,進行系統辯駁,以利於法院在審理時判明原告訴訟請求是否符合事實,是否有法律依據,從而作出正確的裁判。
參考資料答辯狀_網路
⑧ 物權確定糾紛案經法院調解失敗下一步怎麼辦
首先,房產證名字是女兒的,房子就是女兒的,其次,所有款項都是父回母付清的,要答拿回這些錢必須自己舉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銀行每次向房貸卡轉賬的流水是不是從父母的卡里直接轉賬的--找銀行列印流水證明錢是父母付的 2.如果能找到人證證明也可以(不過這個法律效力低,證明效力不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