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英美法物權

英美法物權

發布時間:2021-08-01 15:39:04

㈠ 舉例說明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異

大陸法系(Civil Law),又名歐陸法系,羅馬法系,民法法系。

大陸法系與羅馬法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十二世紀,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在義大利被重新發現,由於其法律體系較之當時歐洲諸領主國家的習慣法更加完備,於是羅馬法在歐洲大陸上被紛紛效法,史稱「羅馬法復興」,在與基督教文明與商業文明等漸漸融合後,形成了今天大陸法系的雛形。此為大陸法系由來,故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

在今天來看,查士丁尼之《國法大全》的內容基本上屬於民法,因此作為羅馬法直接繼承者的大陸法系以民法為基礎。「公法」與「私法」分得極為清晰,對個人權利與公共權利均有約束規定。同另一大法律體系英美法系相比,其一大特點是具有系統的民法體系,所以大陸法系又稱民法(Civil)法系。

大陸法系沿襲羅馬法,具有悠久的法典編纂傳統,重視編寫法典,具有詳盡的成文法,強調法典必須完整,以致每一個法律范疇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法典里有明文規定。大陸法系崇尚法理上的邏輯推理,並以此為依據實行司法審判,要求法官嚴格按照法條審判。

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主要師於德國,屬於大陸體系,大陸體系的諸多特徵看我國的法律體系就能略知一二。在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中,法律的進步與完善的標志是一部部新法律的出台與實施。比如我國近年來《物權法》等法律的出台。

由於歐陸法系在形式上具有體系化、概念化的特點,便於模仿和移植,因此容易成為中國、日本等後進國家效仿的對象。

英美法系(Common Law)又稱普通法系,海洋法系。

英美法系起源於中世紀之英格蘭,主要來源於盎格魯-撒克遜習慣法與諾曼底封建法的融合,威廉公爵在諾曼底征服後踏上英格蘭的土地,為了擴大王權,派遣大法官到英格蘭各地出巡,處理農民與封建主之間的矛盾,在處理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並無成文法可供憑借,判案全靠依據當時風俗習慣,基督教道德也對審判結果有很大影響,此為今英美法系之濫觴。隨著十七到十八世紀大英帝國的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主要在英聯邦國家流行。

英美法系因其起源,又稱之為不成文法系。同大陸法系偏重於法典相比,英美法系在司法審判原則上更「遵循先例」,即作為判例的先例對其後的案件具有法律約束力,成為日後法官審判的基本原則。而這種以個案判例的形式表現出法律規范的判例法(case law)是不被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承認的,最多隻具有輔助參考價值。好像法律是被逐漸累積起來,而無須經過立法機關。

英美法是判例之法,而非制定之法,法官在地方習慣法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形成一套適用於整個社會的法律體系,具有適應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審判時,更注重採取當事人進行主義和陪審團制度。下級法庭必須遵從上級法庭以往的判例,同級的法官判例沒有必然約束力,但一般會互相參考。

在實行英美法系的國家中,法律制度與理論的發展實質上靠的是一個個案例的推動。因此,我們看英美等地的判決,法官—陪審團—律師之間的博弈都極為精彩,而往往一個史無先例的判決產生後,都為後世相同情況之判決提供了依據。比如我們在看美國法制發展過程中,看到的往往都是一個個標志性的個案。

舉個例子,比如美國著名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從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終判定南方省份種族隔離政策違憲。從今往後,所有類似於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案子的判決均須遵循此案中高院的判決。於是南方省份種族隔離政策終成為歷史,美利堅迎來了歷史上民權運動的一個偉大的勝利。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大法系,並不是對立的,現在也多有交流和融合。上圖中標示為灰色的國家採用的就是混合法系。判例法在一些大陸法系的國家中也具有參考價值,而像美國這樣的海洋法系國家也開始積極編寫法典配合,而並非單依靠案例來發展法律。這種趨勢在世界各國都是越來越普遍。

㈡ 英美國家是否有物權概念

他們定義為財產權。在具體規定和理論上,都和大陸法系不同。嚴格的說,物權是五編制民法典中特有的概念,有一套獨特的理論解釋方法

㈢ 我國的物權法與香港和其他國家的物權法有什麼區別

第一點 外國承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中國只是「保護合法私有財產」國家還可在「必要的時候徵用」
第二點 中國的物權是在國家 集體所有的基礎上 如宅基地權等,農民只有使用權 無所有權 其它權利以此累推
第三點 參考樓上的回答吧

㈣ 物權法 英語怎麼說

都不對,就是Property Law

㈤ 善意取得制度,為近代以來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物權法的一項重要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為近來代以源來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民法一項重要交易規則,其有助於穩定社會經濟秩序,維護正常的交換與消費,能有利的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現行的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則》雖尚未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卻承認善意購買者可以取得對其購買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的所有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從中,我們可以得出《民法》立法本意上對「善意取得」予以必要法律保護應該具備的條件:即(一)受讓人須為善意;(二)受讓人須通過有償的法律行為而取得所有權;(三)受讓人須實際佔有該財產;(四)出讓人是對該財產無處分權的原佔有人。而同時具備了這四個條件,無疑也就具備了物權法草案現在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如果受讓人是在公開市場買到的或通過拍賣得到的贓物,就給予一定的法律保護,不應該無償追回。

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概念及其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一、兩大法系的主要差異有:

1、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本車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法律結構不同。

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飲食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燕尾服起來的。

3、法官的許可權不同。

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4、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

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此外,兩大法系在法律分類、法律術語、法學教育、司法人員錄用和司法體制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二、聯系:

大陸法系大致以德法的法律傳統和司法傳統為代表,比如拿破崙上台後就制定了著名的「拿破崙法典」,主要是民法典。

經過歷朝歷代的創制與完善,法國建立起了包括各個部門法的完備的法典。德國也是。以著名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德意志民族也在長期司法實踐中建立起了一個完備的成文法典。

(6)英美法物權擴展閱讀:

大陸法系的特點:

1、全面繼承羅馬法:吸收了許多羅馬私法的原則、制度,如賦予某些人的集合體以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有權的絕對性,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某人享有他人所有物的某些權利;侵權行為與契約制度;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相結合制度等。

還接受了羅馬法學家的整套技術方法,如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人法、物法、訴訟法的私法體系,物權與債權的分類,所有與佔有、使用、收益權地役權以及思維、推理的方式。

2、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3、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4、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學創立了法典編纂和立法的理論基礎,如自然法理論、分權學說、民族國家理論等,使法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任務由法學家來完成。

㈦ 簡述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特點

1、大陸法系的特點:(1)全面繼承羅馬法:吸收了許多羅馬私法的原則、制度,如賦予某些人的集合體以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有權的絕對性,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某人享有他人所有物的某些權利;侵權行為與契約制度;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相結合制度等。還接受了羅馬法學家的整套技術方法,如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人法、物法、訴訟法的私法體系,物權與債權的分類,所有與佔有、使用、收益權地役權以及思維、推理的方式。(2)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3)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4)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學創立了法典編纂和立法的理論基礎,如自然法理論、分權學說、民族國家理論等,使法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任務由法學家來完成。

2、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以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包括英國法系和美國法系。英國法系採取不成文憲法制和單一制,法院設有"司法審查權"。美國法系採用成文憲法制和聯邦制,法院有通過具體案件確定是否符合憲法的"司法審查權",公民權利主要通過憲法規定。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特點:(1)以英國為中心,英國普通法為基礎;(2)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遵循先例;(3)變革相對緩慢,具有保守性,"向後看"的思維習慣;(4)在法律發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5)體系龐雜,缺乏系統性;(6)注重程序的"訴訟中心主義"。

㈧ 物權法用英語怎麼說

Property law

Property law is the area of law that governs the various forms of ownership in real property (land as distinct from personal or movable possessions) and in personal property, within the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In the civil law system, there is a division between movable and immovable property. Movable property roughly corresponds to personal property, while immovable property corresponds to real estate or real property, and the associate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reon.

The concept, idea or philosophy of property underlies all property law. In some jurisdictions, historically all property was owned by the monarch and it devolved through feudal land tenure or other feudal systems of loyalty and fealty.

Though the Napoleonic code was among the first government acts of modern times to introce the notion of absolute ownership into statut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operty rights was present in more feudalist forms in the common law courts of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ngland.

Definition of property
One textbook on property law states:

When a layman is asked to define "property," he is likely to say that "property" is something tangible "owned" by a natural person (or persons), a corporation, or a unit of government. But such a response is inaccurate from a lawyer's viewpoint for at least two reasons: (1) it confuses "property" with the various subjects of "property," and (2) it fails to recognize that even the subjects of property may be intangible.
For a lawyer, "property" is not a "thing" at all, although "things" are the subject of property. Rather, as Jeremy Bentham asserted, property is a legally protected "expectation * * * of being able to draw such or such an advantage from the thing" in question [ . . . .][1]
Black's Law Dictionary (5th ed. 1979) states that "[i]n the strict legal sense, [property is] an aggregate of rights which are guaranteed and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at the term property "includes not only ownership and possession but also the right of use and enjoyment for lawful purposes."

By contrast, Barron's Law Dictionary (2d ed. 1984) defines property as "one's exclusive right to possess, use, and dispose of a thing" [ . . . ] "as well as the object, benefit, or prerogative which constitute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at right."

Property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and real property. Real property concerns itself with rights in rem, or relating to land. Personal property concerns itself with rights in personam, or relating to chattels. Gray & Gray (1998) describe the definition of property in the modern sense as oscillating between 'competing models of property as a fact, property as a right, and property as a responsibility'[2] Declared ownership in and of itself is insufficient to constitute property in a legal sense. Rather, the notion of property arises where one can have his/her right to land or chattels respected and enforced by a court of law. Therefore to possess good title (and thus enforceable rights) on property one must acquire it legitimately,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the jurisdiction in which one seeks enforcement.

㈨ 英美法系、大陸法系、我國合同法以及公約對救濟方法有何不同規定

我就美國法(UCC)補充幾點:
1(1)雖然美國法認為合同違約責任類似於嚴格責任,即賣方即使沒過錯也應該為違約造成的損失負責,但UCC里仍有「不可抗力例外」,即若出現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未預見到的情況而造成合同無法履行,則合同取消,雙方均不承擔賠償責任。
(2)&(3)按照UCC中Perfect Tender Rule的規定,貨物買賣合同中,若賣方在約定的合同履行時間內未能按時交付合同所約定的貨物,那麼,不論「瑕疵」多麼微小(如延遲交付,或者貨物質量和合同約定不符,或者數量不符等),買方可選擇拒收(即取消合同並要求損害賠償),或者選擇收貨並要求賠償差額(即合同金額減去實際運達貨物的價值)。

另外,美國UCC規定的損害賠償數額以「訂立合同之時可以預見的若違約將會造成的實際損失」為上限,不得超出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不像侵權責任,可以要求punitive damage(懲罰性賠償?)。
直接損失是指:
若賣方違約(一般都是貨物增值導致賣方反悔),則為違約之時的市場價減去合同金額。若買方選擇另外購買類似的替代貨品,則為替代貨品的金額減去合同金額(當然,這個替代貨品的價格必須合理)。
若是買方違約,則應賠償賣方合同價減去違約之時的市場價。若賣方把這筆貨物已經以合理的價格轉賣給別人了,則以合同價減去轉賣的這筆金額為賠償額。

間接損失(consequential damages):
以訂立合同時雙方所能夠預見的違約可能造成的間接損失為限。
著名判例是,一診所所只有一台X光機,壞了,送到修理廠修理。修理廠晚了7天才修好,導致該診所在那7天不能開業,造成大額損失,於是診所起訴修理廠要求賠償這7天的損失。但法院認為,由於訂立合同時診所沒有向修理廠提及它只有這么一台X光機,晚修好一天就會造成一天的損失,所以修理廠當時並不知道也沒理由預見到其違約可能造成如此巨大的間接損失,所以被告修理廠不必賠償該損失。反過來說,如果修理廠當時知道這個情況,那麼它就應當承擔診所的間接損失,當然,修理費用就可能會高許多(修理廠大概會另外買份保險的吧)。

㈩ 中翻譯英語:善意取得制度,為近代以來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物權法的一

The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is an important legal system in civil law in the continental law and Anglo-American Legalsystem in modern age, expcially for the ...(talk about an aspect) in the civil law and its property law.

希望來你源滿意。

閱讀全文

與英美法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