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役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回性的權利。比如土答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2,地役權是是用益物權的一種.
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其一,地役權是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設立的用益物權。其二,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用益物權。其三,地役權是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設立的用益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五十六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⑵ 地役權屬於用益物權,因此,地役權可以單獨轉讓、抵押。()(1分) 正確 錯誤
答案是:錯誤
民法典中的詳細條文:
第三百八十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一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⑶ 地役權同屬用益物權和他項權嗎
是的,地役權屬於用益物權,也屬於他物權
⑷ 怎樣區別用益物權中的地上權、地役權、典權
地上權、地役權兩者同屬於用益物權。
1地上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家或集體土地的權利;地役權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權利。
2產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因土地劃撥,鄉村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而產生;後者則是基於供役地的存在,一般是設定地役權的合同,也有根據遺囑的單獨行為的。
3消滅事由不同,前者是基於年限的規定;後者則是由於土地滅失,目的事實不能,拋棄,存續期間屆滿或其他預定事項的發生。
4權力不同,前者可以進行轉讓,抵押,出租等權利處分;後者則僅具有使用和為附屬行為的權利
5義務不同,地役權人在供役地上建設的設施可供供役地人使用。地上權人則無此義務。
關於典權
1、典權是中國固有的一種物權,屬於用益物權的一種。所謂典權,是指承典人支付典價而佔有、使用、收益出典人的財產,出典人在一定期間內有權回贖的一種民事權利。(佟柔主編《中國民法》,第278頁,法律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典權是典權人支付典價,對他人的不動產進行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具有以下的特徵:(1)典權是不動產物權;(2)典權是以支付典價而成立的物權;(3)典權是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物權。(錢明星著《物權法原理》,第307-30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典權是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的限制物權。在典權關系中,支付典價而佔有他人不動產者,為典權人;其相對人,即取得典價而以自己的不動產供典權人用益者為出典人。該項不動產稱為典物。典權人交付於出典人的價金叫作典價。(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第416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次修訂版)
4、典權,是指支付典價而佔有他人不動產並為使用收益的權利。其法律特徵為:(1)典權為不動產物權,在動產或其他權利上不能設定典權;(2)典權以對典物的使用收益為目的;(3)典權以權利人佔有典物為要件;(4)典權因支付典價而成立。(溫世揚著《物權法要論》,第153頁,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5、所謂典權,指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的權利。(1)典權為習慣法上的物權;(2)典權為不動產物權;(3)典權為他物權;(4)典權為定限物權;(5)典權為用益物權;(6)典權為有期限物權。(梁慧星、陳華彬編著《物權法》,第284-285頁,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6、典權制度是我國特有的法律制度。典權一詞有兩種含義。廣義的典權的標的不限於不動產,也包括動產。民間所用的典當、典質即是從廣義上來理解典權的。狹義的典權,其標的僅限於不動產,其含義是指典權人支付典價而佔有出典人的不動產、並進行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從我國建國以來政府和司法部門頒布的有關政策、法規及司法解釋來看,我國法律和政策所認可的典權指狹義的典權。(王利明著《物權法論》,第659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7、稱典權者,謂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之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之權。(1)典權系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之物權;(2)典權系佔有他人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之物權;(3)典權系支付典價而成立之物權。(謝在全著《民法物權論》(上冊),第453—456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所謂典權,是指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之不動產,而進行使用收益的權利。在典權關系中,佔有他人不動產而享有使用收益權利的一方,稱為典權人;收取典價而將自己的不動產交給典權人使用收益的一方,稱為出典人;作為典權客體的不動產,稱為典物。(郭明瑞、唐廣良、房紹坤著《民商法原理(二)——物權法 知識產權法》,第21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9、典權是以支付典價為對價,佔有他人之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的他物權。(1)典權是在他人的不動產上設定的有期限的用益物權;(2)典權以支付典價,佔有典物為要件;(3)典權是得以回贖的限制物權。(彭萬林主編《民法學》,第287-288頁,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0、典權是指支付典價,佔有他人的不動產而為使用、收益的權利。前款所稱不動產,僅指建築物。(王利明主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第83頁,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⑸ 你好 想問一下 為什麼地役權以外的用益物權屬於主物權呢這三項權利不是應該以所有權為前提存在嗎
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而地役權也是一種獨立的物權,只是要從屬於需役地而存版在權。
我國現行的幾類重要的用益物權為:1.自然資源使用權、2.土地承包經營權、3.建設用地使用權、4.宅基地使用權、5.地役權、6.典權。
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物權,他不以主體享有的其他民事權利為前提而能夠獨立存在。更不以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因為它是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加以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就是因為不享有所有權才會在他人的物上設立用益物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地役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本質上為一種獨立的物權,但是它是為需役地的利益而設定的權利,故要從屬於需役地而存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單獨讓與;第二、地役權不得由需役地分離而成為其他權利的標的:在我國《物權法》上,主要指地役權不得單獨設立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實現抵押時地役權一並轉讓。由此也可看出,可以在其它用益物權上設立地役權,因此用益物權不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如仍不理解,可以找一本用益物權的專著看看,也可看看民法教材關於用益物權的部分。
⑹ 用益物權與地役權之間是什麼聯系起沖突怎麼處理
是不是下面這種沖突情形:
甲享有對乙的土地的地役權,乙將土地使用權或其他版用益物權轉讓時,如權果沒有告知受讓方該土地上設有地役權,則甲不得向受讓方主張地役權,只能向乙追究責任。如果受讓 時明確告知了,則仍可主張地役權。
⑺ 地役權既是土地用益物權也是土地他項權利嗎
您好!
首先從地役權著手。地役權是為增加自己土地的利用價值,而在他人土地上設置內的某種權利。
其次,容他權利是指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所以地役權屬於他項權。
第三,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他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所以地役權屬於用益物權。
第四:從土地產權分析。土地產權包括土地所有權(所有權包括四個功能: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土地用益物權(用益物權三個功能:佔有使用收益,此處無處分權);土地他項權利是是指在土地使用權和房地產所有權基礎上,創設的針對他人不動產物權的權利,如租賃使用權、典權、地役權、抵押權等。
最後體會一下,你就會覺得不矛盾,最好自己動手畫一張草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舉個地役權可以與其他用益物權並存的例子
你可能理解上有點差錯吧,比如我擁有一塊宅基地,然後我在它上面設置一個地役權,比如給其他人的通行地役權,那這款地上就有宅基地使用權又有地役權了。這個是相對於這塊地來說的。而權利是兩個人扥別所有的。
⑼ 用益物權人可否設定地役權請簡單闡釋下,謝謝
一來 可以的,原因源是用益物權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的自然人即為用益物權人。
二佔用的權利。「佔有」是對物的實際控制。用益物權作為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自當以權利人對物的實際佔有為必要。利用他人之物為使用收益,必然要對物予以實際支配。沒有佔有就不可能實現對物的直接利用。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所得;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權人的,因該物產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權人取得。
三 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是依物的自然屬性、法定用途或者約定的方式,對物進行實際上的利用。「收益」是通過對物的利用而獲取經濟上的收入或者其他利益。用益物權的設立就是對物的使用和收益。比如在他人的土地上自建房屋以供居住;在他人的土地上耕種、畜牧以供自用或出售而獲得收益;在他人土地上建造樓宇用以出售、出租以取得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