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葫蘆娃著作權糾紛案件

葫蘆娃著作權糾紛案件

發布時間:2021-08-01 07:19:28

著作權糾紛案件需要哪些證據,著作權糾紛案件

與被侵權事實相關聯的事件、通訊記錄、票證以及出版發行方面的相關協議等等,只要能夠印證侵權行為的依據,都可以作為證據。

一【證據的價值】
作為證據,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說明問題,能夠印證某一事實的存在性,與客觀事件的發生有著必然聯系。這其中包括直接證據和旁系證據。直接證據就是不需要其他旁證相關聯,直接就可以說明問題、證實事實。旁系證據則需要與相關其他證據並聯、串聯在一起使用,起到一種輔助證據的作用。如果不能與事實本身相關聯,則沒有證據價值。

二【《民訴法》規定的證據范圍】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三【證據的「三性 」要求】
所謂證據的「三性 」指的是證據的客觀真實性,證據的關聯性,以及證據的合法性。必須同時具備「三性 」,方可作為證據使用。

最高院關於民訴證據的《若干規定》有如下具體的規定:
第六十六條: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第六十八條: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❷ 「葫蘆娃」狀告「福祿娃」,案件的結果如何

案件的結果就是葫蘆娃成功獲賠50萬。可能有很多小夥伴對這兩個名字都感覺很陌生,乍一看還以為是兩兄弟,首先我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其實他們兩個公司並沒有任何關聯,葫蘆娃是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名下的一個動漫拍攝影地,而福祿娃是一個動漫網路科技公司而已,基本上都是靠翻拍動漫的收入來支撐公司的整體運營,此次賠償50萬,對福祿娃這個小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悲劇,目前該公司的整體運營模式跟其他信息並沒有公布太多。

三、侵權案件數量越來越多

根據我所了解到的消息,因為電影市場已經飽滿的原因,現在很多大佬都把目光投放到網路劇里,所以導致網路劇越來越多,在怎麼擁擠的市場里,不想侵權,除了要自己認真創作以外,也需要考量市場的各種因素,根據侵權案的分析結果,百分之80以上的侵權案都是針對動漫人格所被投訴

❸ 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法院

(1)級別管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各高級人民法院回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答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法院(2)地域管轄: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❹ 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怎麼處理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第三條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處的侵犯著作權行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該行為人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已經過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當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審查.
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第五條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一)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二)申請訴前停止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行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糾紛案件.

❺ 於正瓊瑤版權糾紛案件的結果是怎樣

長達8個月之久的瓊瑤、於正著作權糾紛案,昨天有了結論。市三中院一審判決於正等五被告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刊登致歉聲明,並停止傳播、發行和復制《宮鎖連城》。
宣判後,瓊瑤激動不已,發微博稱「淚在眼眶」、「只想大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於正則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並將提起上訴。
看點
1、瓊瑤是否有權告?
庭審中,於正等五被告都就著作權一事質疑瓊瑤方,提出瓊瑤並非《梅花烙》編劇,該電視劇版的編劇署名為林久愉,瓊瑤僅是編劇指導而非作者。對此,瓊瑤方反駁並遞交編劇林久愉的聲明予以證明。
法院審理後認為,電視劇《梅花烙》字幕雖有「編劇林久愉」的署名,但林久愉本人出具的《聲明書》,已明確表示其並不享有劇本《梅花烙》著作權的事實;電視劇《梅花烙》製片者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出具的《著作權確認書》也已明確表述劇本《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而林久愉根據瓊瑤口述整理劇本《梅花烙》,是一種記錄性質的執筆操作,並非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整理行為或融入獨創智慧的合作創作活動,所以林久愉並不是劇本《梅花烙》作者。所以《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2、於正到底抄沒抄?
於正是否抄襲是庭審中爭論的焦點,也是本次判決中最大的看點。
4月15日,瓊瑤在微博貼出了一封寫給廣電總局領導的舉報信,稱自己作品《梅花烙》被於正編劇的《宮鎖連城》抄襲,並一一列舉其抄襲的幾個部分。12月5日開庭時,瓊瑤方還列舉了21個橋段涉及抄襲,並當庭播放了節選。
相對的,於正曾在微博發文回應,稱這只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在11月16日的一個討論會上,於正曾表示,瓊瑤指證他抄襲的情節,實際是來自於《紅樓夢》。在12月5日的庭審上,於正方稱《宮鎖連城》和《梅花烙》在人物數量和人物關繫上存在實質性區別。
法院經過審理指出,21個橋段中有3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顯著獨創性,因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有9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瓊瑤就這些素材進行了獨創性的藝術加工,以使情節本身具有獨創性,但劇本《宮鎖連城》與這些獨創設置不構成實質相似。剩餘9個橋段,為瓊瑤作品中的獨創情節,劇本《宮鎖連城》中的對應情節安排與這些橋段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由此,認定於正侵權。
3、到底應該賠多少?
瓊瑤的訴狀中,被告不僅有於正,還包括了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陽星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瓊瑤方表示,除電視台予以播出以外,《宮鎖連城》還登陸了國內多家知名網路電視終端,已形成穩定收益,據此索賠2000萬。
但於正方並不認同,認為瓊瑤方面「濫用訴權,漫天要價,且通過個人身份、年齡、媒介片面進行輿論渲染」,並懇請法院駁回瓊瑤訴訟請求。
法院在認定於正存在侵權行為的基礎上指出,推定瓊瑤在庭審中主張的於正編劇酬金標准及《宮鎖連城》劇的發行價格具有可參考性。但瓊瑤關於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支出的訴訟請求,缺乏充分的依據。因此,根據涉案作品的性質、類型、影響力、被告侵權使用的情況、侵權作品播出使用的范圍以及被告方獲利情況和瓊瑤為本案支出的律師費、公證費等因素綜合考慮,判令於正及四家公司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
聲音
瓊瑤方 知識產權勝利了
昨天下午,案件剛剛宣判,瓊瑤就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發聲。
瓊瑤在微博中寫道:「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謝謝三中院,謝謝宋魚水法官,馮剛法官、張玲玲法官,謝謝內地的法律,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
隨後不久,瓊瑤又借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的話表示,「瓊瑤訴於正一案,比他們創作一部劇本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稱此是這場官司最正確的評價。瓊瑤還預告自己將在下周一發布長微博,「談談我的心情和一切」。
瓊瑤代理律師王軍表示,從5月立案到宣判的8個月時間里,瓊瑤本人經歷了很大的精神煎熬,判決符合瓊瑤的預期,也尊重了事實。
於正方曾談和解,要上訴
於正則通過於正工作室發表了對判決的觀點,稱「於正與其他四方被告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支持,對此表示遺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因此,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合法權益,並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王軍律師透露,於正曾私下向瓊瑤求和解,但並未讓人看到誠意。記者為此向負責處理此次訴訟事宜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劉先生求證。對方表示,的確有過和解,但是不是與瓊瑤律師談和解。於正和解談的是對瓊瑤的敬意,不是歉意。
開庭時,王軍曾提出,於正擔任編劇的單集稿酬達20萬,《宮鎖連城》播放60多集,於正本人收益超過1000萬。各電視台播放許可費過億。對此,劉先生表示,收益問題不太好回答。
眾編劇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瓊瑤訴於正侵權案勝訴後,大陸眾多編劇通過微博發聲,支持瓊瑤。
編劇汪海林發微博稱,「我代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表達對北京市三中院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案的判決的支持和肯定。裁決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原創的法律精神,這一裁決打擊了抄襲剽竊非法改編的行為,是法制的勝利,體現了陽光下的公正」。
此外,《蝸居》《心術》等電視劇的編劇六六也發微博表示:「終於!中國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相似橋段
瓊瑤起訴列舉了21個橋段,指證於正《宮鎖連城》侵權,包括偷龍轉鳳、次子告狀親信遭殃、皇上賜婚多日不圓房、面聖陳情、公主求和遭誤解等。最終法院認定其中9個橋段與《梅花烙》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
被認定實質性相似關聯的橋段舉例:
1.偷龍轉鳳。《梅花烙》中,福晉倩柔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皓禎,當做自己的兒子。而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白吟霜。《宮鎖連城》中,王琳飾演的福晉無子,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富察恆泰,被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宋連城。
2.公主下嫁。《梅花烙》中,皓禎被皇帝許配了蘭公主。《宮鎖連城》中,富察恆泰被皇帝許配了醒黛和碩公主。
專家說法
500萬賠償並不算高
昨天晚上,記者就此案采訪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資深知識產權法律師許紅亮,他曾代理很多知識產權類案件。
據許紅亮分析,知識產權類案件,並無明確統一的賠償標准。確定此類案件的賠償數額,考慮的因素遠比一般民商事案件復雜。以本案為例,一旦認定於正等多方侵權,確定賠償數額時,就要綜合考慮涉案劇的收益、傳播度和影響力等因素。法院的判決里已經提及這些因素,確定500萬的數額也是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500萬的賠償數額雖然絕對數字比較大,但在知產類案件里並不大。特別是《宮鎖連城》這部劇,傳播范圍廣泛,收視率高,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大,其收益肯定也遠遠大於500萬元。由於此類案件在具體的法律里沒有統一和明確的補償標准,因此沒法說500萬元是否是頂格判處。
許紅亮說,從判決的意義而言,雖然於正一方已經上訴,判決還沒有生效,但該案也具有標桿性意義,雙方都是家喻戶曉的編劇,其作品也具有極高關注度,該案體現了對著作權這一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抄襲行為進行了打擊和警示,有助於形成尊重原創的良好氛圍。
(來源:京華時報)

❻ 吳雲初的「葫蘆娃」造型著作權案件

訴訟請求:
1、判決確認《葫蘆兄弟》及其續集《葫蘆小金剛》的動畫電影中「葫蘆娃」(即葫蘆兄弟和金剛葫蘆娃)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創美術作品著作權歸原告胡進慶、吳雲初所有;
2、判決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
事實與理由:
由於剪紙動畫電影製片首先需要剪紙動畫片導演用墨筆親自畫出故事劇情及註明拍攝方法的分鏡頭台本墨稿,即以連環畫美術作品形式表現的電影動畫劇本,其次才由攝制組內其他人根據分鏡頭台本墨稿對已確定角色的動作和背景進行繪畫創作和著色,最後由攝制組內其他人對全部剪紙美術作品拍攝,製成動畫電影,故剪紙動畫片導演一般成為剪紙動畫電影中角色美術造型的最初創作人。
為打破以往剪紙動畫片都是短片的慣例,作為剪紙片導演,原告胡進慶於1984年提出了製作系列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的構想,胡進慶在1984年當年手工獨創繪制了「葫蘆娃」的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創美術作品,並由原告吳雲初對該形象進行了整理,兩原告共同成為該形象的原創人。該形象的共同特徵為:四方的臉型、粗短的眉毛、明亮的大眼、敦實的身體、頭頂葫蘆冠、頸戴葫蘆葉項圈、身穿坎肩短褲、腰圍葫蘆葉短裙。「葫蘆娃」的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創美術作品最初直接表現在原告胡進慶單獨完成的13集《葫蘆兄弟》剪紙動畫電影的分鏡頭台本墨稿中,該13集分鏡頭台本墨稿創作完成於1984年至1986年。
《葫蘆兄弟》剪紙動畫電影共13集,每集十分鍾左右,由被告根據前述原告的相應分鏡頭台本墨稿於1986年至1987年製作完成,並在以後上映至今。片中葫蘆七兄弟的美術造型全部採用了原告獨創的「葫蘆娃」的形象,葫蘆七兄弟之間的區別僅僅以服飾顏色區別,分部為赤、橙、黃、綠、青、藍、紫。由於《葫蘆兄弟》剪紙動畫電影對話內容及主題歌將葫蘆七兄弟統稱為「葫蘆娃」,故「葫蘆娃」成為葫蘆兄弟代稱被社會廣泛認知。
由於13集《葫蘆兄弟》剪紙動畫片電影上映後獲得了巨大成功,被告決定拍攝續集《葫蘆小金剛》,仍以原告胡進慶和吳雲初作為人物造型設計,並由總導演胡進慶單獨在1988年完成《葫蘆小金剛》的6集分鏡頭台本墨稿,其中「小金剛」或稱「金剛葫蘆娃」的角色美術造型就是「葫蘆娃」的美術造型,但該娃的身上掛件呈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意思為「小金剛」是葫蘆七兄弟的合成體。被告根據《葫蘆小金剛》的分鏡頭台本墨稿及其中造型,製作了每集二十分鍾不到的6集《葫蘆小金剛》剪紙動畫電影,並在以後上映至今。
同樣,原告胡進慶和原告吳雲初還在《葫蘆兄弟》剪紙動畫電影中獨創了采葯老爺爺、穿山甲、蛇精、蠍子精(蛇精丈夫)、蛤蟆精、蝙蝠精、蜥蜴精、蜈蚣精,在《葫蘆小金剛》剪紙動畫電影獨創了青蛇精(蛇精妹妹)、鱷魚精(青蛇精丈夫)、蝴蝶精(好妖)、獨眼蟾、鼠精、四角蛇、蜘蛛精。這些重要角色的形象造型均屬原創美術作品,已被相應分鏡頭台本墨稿所證實。
需要指出,分鏡頭台本是一切動畫角色造型的最初美術作品,成為獨立於影片作品的可由作者單獨享有著作權的美術作品;而動畫影片是描繪角色故事的電影作品,是動畫角色造型美術作品的衍生作品,是由製片人即被告單獨享有電影著作權的電影作品,依法不能等同於可以從影片中分離的角色造型美術作品。
對於原告作為「葫蘆娃」等角色造型設計人員,被告特地在《葫蘆兄弟》及其續集《葫蘆小金剛》中每集剪紙動畫影片末尾列印標示「進慶 吳雲初 造型設計」,予以承認。而原告 胡進慶先生至今持有和保存著其當年手工繪制的、厚達幾百頁、各類造型畫幅達幾千幅的《葫蘆兄弟》、《葫蘆小金剛》的動畫分鏡頭台本墨稿原件,即各類角色造型美術作品,這是原告成為《葫蘆兄弟》、《葫蘆小金剛》動畫片中葫蘆兄弟等各類角色美術造型的著作權人的直接和原始證明。此外,胡進慶還以「墨犢」筆名成為兩部剪紙動畫電影的劇本作者,被告對此在每集剪紙動畫影片末尾的「編劇」欄中列印標示、予以承認。
需要指出的是,在創作《葫蘆兄弟》和《葫蘆小金剛》動畫角色造型美術作品時,原告與被告非但不存在相關動畫角色造型美術作品著作權歸屬協議與制度,而且實際上,被告承認原告利用《葫蘆兄弟》和《葫蘆小金剛》動畫角色造型美術作品所進行的連環畫再創作與出版權利。這不僅已由原告2010年3月3日向《葫蘆兄弟》創作時擔任被告廠長和法定代表人的嚴定憲先生、以及向《葫蘆兄弟》創作時擔任被告創作辦主任的蔣友毅先生所進行的調查筆錄證實;而且已電影和美術作品著作權領域內權威的中國電影出版社在出版《葫蘆兄弟》和《葫蘆小金剛》卡通連環畫圖書的行為所認可。中國電影出版社一直視胡進慶先生和吳雲初為「葫蘆娃」角色美術作品造型著作權人:原告胡進慶、吳雲初以及案外人,《葫蘆兄弟》及其續集《葫蘆小金剛》文字劇本作者之一姚忠禮,一直將他們創作的《葫蘆兄弟》和《葫蘆小金剛》的彩色連環畫交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在「孫悟空叢書」中公開出版連續至今,其中《葫蘆兄弟》編文筆名「梅贏之」為胡進慶、姚忠禮,繪畫筆名「惠眾人」為胡進慶、吳雲初,《葫蘆小金剛》編畫筆名「邊慧祖」為胡進慶、姚忠禮和吳雲初;簡言之,前述出版的連環畫中的文字由胡進慶、姚忠禮創作,包括角色美術造型在內的繪畫由胡進慶、吳雲初創作。同樣,被告製作的《阿凡提的故事》美術片中「阿凡提」美術造型著作權歸曲建方。
另外,相關法院對「葫蘆娃」美術作品著作權也有明確的生效判決認定:最早由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1992)靜法民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及其對應的(1993)滬中民終字第1869號民事判決書清楚認定,葫蘆娃動畫片中,「胡進慶、吳雲初又是該動畫片人物造型作者」,當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因對「葫蘆娃」在內的各種角色造型著作權不存在合同約定與制度,最後明確向法院提出不介入葫蘆娃造型著作權糾紛即不與該案當事人胡進慶先生和吳雲初先生爭奪葫蘆娃造型著作權,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為此在作出(1992)靜法民字第23號民事判決的同時特意向被告出具了相關司法建議書,建議被告「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實施細則」、今後在「動畫片創造過程中,對劇本、人物造型、分鏡頭台本,及改編連環畫等問題上,應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防止糾紛產生」;此外,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7)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90號民事判決書及其對應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8)滬高民三(知)終字第42號民事判決書,再次認定胡進慶先生和吳雲初先生對彩色卡通連環畫《葫蘆兄弟》、《金剛葫蘆娃》等享有造型著作權在內的「查明的事實屬實」。
目前,被告以《葫蘆兄弟》和《葫蘆小金剛》製片人身份極力混淆動畫電影中可以分離的美術作品著作權與動畫影片作品著作權的區別,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利用「葫蘆娃」以及各類妖精角色造型美術作品與他人進行著作權合作開發相關游戲,並以維權名義主張「葫蘆娃」角色造型美術作品著作權,造成社會轟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第三條將「文字作品」「美術作品」與「電影作品」並列;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第十七條規定「 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為免被告行為誤導社會公眾,維護原告權益,原告根據以上法律根據,並基於審理之便變更了原訴狀,現特要求貴院依法公開審判,判如所請,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❼ 葫蘆娃著作權糾紛請問黃浦法院是不是在瞎判按著作權法葫蘆娃造型是不是應該歸作者所有

關於動畫片中人物造型的所有權問題,全國法院系統曾有多次討論,目前普遍的意見是,人物造型應歸製片方所有,比如《喜羊羊與灰太郎》就是這樣的。這也牽涉到一個產業發展的問題,事實上動畫片本身並不是賺錢的主要途徑,而是動畫片的衍生品。如果造型著作權都歸個人,那可能就沒有製片人願意投錢開發動畫片了。」
===========================================================
胡進慶稱1984年完成動畫角色造型設計,1986年動畫片《葫蘆兄弟》創作完成。而我國《著作權法》是1990年頒布自次年6月實施,並經兩次修改。則現行《著作權法》是否適用於本案呢?《著作權法》中有一條自1990年延續至今的規定,著作權人及鄰接權人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過本法規定保護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護。關於作品著作權歸屬的規定這兩次修改中也僅有文字調整,並無實質性變化,所以,現行《著作權法》關於作品權屬的規定適用於本案。

本案中雙方爭議的是電影作品中角色造型的著作權。電影作品著作權歸製片者,但是電影作品中音樂、劇本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胡進慶一直珍藏著《葫蘆兄弟》分鏡頭台本手稿。其家人講,製作剪紙動畫電影,要先做好人物形象造型設計,畫好分鏡頭台本,然後把人物剪成有活動關節的紙片,再在大的背景圖案上擺出不同的動作,一格一格地拍下來。如此說來,分鏡頭台本就像一部美術作品連環畫,包含了系列動畫角色造型,是獨立於影片的可由作者單獨行使著作權的美術作品。

葫蘆娃造型設計

是職務作品還是法人作品

胡進慶是上海美影廠的職工,是涉案動畫作品及角色造型的主要創作者,這一點雙方並無爭議,則判斷葫蘆娃系列角色造型的著作權歸屬就需要區別其是法人作品還是職務作品。

法人作品是指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主持,代表其意志創作,並由其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上海美影廠應按照上述條件舉證,否則涉爭作品可能被認定為職務作品。

而職務作品權利屬於作者,除非法定的兩種情形: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上海美影廠要證明這兩點似乎也比較困難,因為胡、吳兩人與上海美影廠沒有作品著作權歸屬協議,美術作品創作對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依賴性也並不大,創作者可以獨立創作。

電影製片者與角色造型設計者

著作權權益如何平衡

動畫電影離不開角色造型,但動畫作品更通過完整故事情節賦予角色鮮明的性格特點和不同的含義,形象具有的商業價值不但來自於角色造型設計者的獨創性勞動,更來自於動畫電影對該形象的豐富、充實和不斷傳播。而製作動畫電影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角色形象蘊含的商業價值可以一直延伸到商標權、專利權等,是產業鏈上權利保護的源頭。目前我國尚未在立法層面引入角色商品化權概念,對角色形象商業化使用方面仍然還是以著作權保護為手段,則對於藝術家與動畫作品製片者來講,對造型設計的權屬及收益分配以合同約定是目前最好的選擇,無論該動畫形象是由雇員完成,還是委託專業設計機構創作。

爭議難免,中外概莫能外。「超人」形象著作權人西伯爾的繼承人與時代華納進行了數年的訴訟,奧特曼造型的著作權之爭也持續了十年之久。葫蘆娃形象是我國國產動畫中的經典,其文化影響力和商業價值是巨大的,盡快從權屬爭議的泥潭中走出來,讓葫蘆娃健康發展應該是眾望所歸。

❽ 「葫蘆娃」VS「福祿娃」,惡搞是否侵犯著作權

惡搞在現在的法律來看是不構成侵犯著作權的,雖然可以將“惡搞”作品歸入另類文藝評論的范疇,但在法律性質的定性上也不能完全與常見的文藝評論相同,關於網路“惡搞”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權的問題仍需繼續討論。 “惡搞”的網路行為是基於現成的電影作品,這些素材的版權確實屬於他人。如果這些“惡搞”作品的素材都是原創的音視頻文件,那麼可以認為是新作。即使這類影視作品沒有任何藝術價值,至少其法律歸屬不會出現問題,也不會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理論上,著作權對作品是否原創沒有硬性規定,而是取決於作品是否獨立完成。

❾ 轉載一篇文章被葫蘆娃的著作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起訴了怎麼辦

文字作品侵權賠償可以參考《使用文字作品支付稿酬辦法》第十三條,報刊依照《中華人專民共和國著作權屬法》的相關規定轉載、摘編其他報刊已發表的作品,應當自報刊出版之日起2個月內,按每千字100元的付酬標准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不足五百字的按千字作半計算,超過五百字不足千字的按千字計算。另外還要承擔對方所支付的維權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調查取證費等。

❿ 十萬個冷笑話侵權葫蘆兄弟,法庭的判決結果是什麼

延伸閱讀:

著作權侵權

著作權侵權是指一切違反著作權法侵害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的行為。具體說來,凡行為人實施了《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所規定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損失,都屬於對著作權的侵權。

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閱讀全文

與葫蘆娃著作權糾紛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