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高人民抄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B. 網路個人信息侵權糾紛如何解決
你好,一個網路糾紛案件的審理,由於網路用戶的不確定性,最難辦的要數起訴難問題。最高院對此類案件進行規定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嚴格了網路服務提供者的責任。
針對網路侵權可能出現的起訴難問題,《規定》在兩個方面作出規定:
1、訴訟程序上,允許原告僅起訴網路用戶或網路服務提供者。《規定》第3條規定:「原告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起訴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2、確原告起訴後,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和原告的請求責令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的個人信息,以方便原告起訴。
《規定》第 4條規定:「原告起訴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服務提供者以涉嫌侵權的信息系網路用戶發布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請求及案件的具體情況,責令網路服務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夠確定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路地址等信息。」
(2)確了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知道」侵權的認定問題。目前,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了內容、社區和商務高度結合的形態。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認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知道」,需要更加慎重。如果司法裁判中認定的標准過嚴,會造成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過重,可能會使網路服務提供者自我審查過嚴,經營負擔加大,進而影響合法信息的自由傳播,不利於互聯網的發展。如果司法裁判中的標准過寬,則會導致網路服務提供者怠於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放縱甚至主動實施侵權行為。
網頁鏈接
C. 網路作品侵權,應該在哪個地方的法院起訴
現實困惑
原告是四家唱片公司,被告是某網路系統有限公司。原告發現被告在其開辟的網站上有一音樂欄目作為流行音樂的信息平台,除發布一些娛樂新聞、歌星檔案外,還收集一些互聯網上載有MP3歌曲的網站,對這些網站所載MP3歌曲的資料進行整理後,在其音樂欄目內列出了經編排的有關MP3歌曲的鏈接,同時通過搜索引擎,使網路最終用戶能無償聆聽或者下載這些MP3歌曲。原告認為,這一鏈接服務行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權利,遂訴至法院。那麼這四家唱片公司應該在哪裡起訴?律師點評
本案屬於著作權侵權案件,對於侵權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由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而本案涉及的是網路侵權,那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可見四家唱片公司可在上訴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特別提醒
現實生活中的侵權行為地與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是不一樣的,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
D. 為什麼微信公眾號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案件可以由原告所在地管轄
看看是否有以下情況:
引自網頁鏈接
下列五種案件,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此外,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對下列特殊情況作了補充規定:
第一、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第二、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法院管轄。
第三、非軍人對軍人提起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專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第四、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被告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法院管轄。
第五、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第八、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E. 網路信息侵權如何舉報
你好,一個網路糾紛案件的審理,由於網路用戶的不確定性,最難辦的要數起訴難問題。最高院對此類案件進行規定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嚴格了網路服務提供者的責任。
針對網路侵權可能出現的起訴難問題,《規定》在兩個方面作出規定:
1、訴訟程序上,允許原告僅起訴網路用戶或網路服務提供者。《規定》第3條規定:「原告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起訴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2、確原告起訴後,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和原告的請求責令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的個人信息,以方便原告起訴。
《規定》第 4條規定:「原告起訴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服務提供者以涉嫌侵權的信息系網路用戶發布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請求及案件的具體情況,責令網路服務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夠確定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路地址等信息。」
(2)確了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知道」侵權的認定問題。目前,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了內容、社區和商務高度結合的形態。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認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知道」,需要更加慎重。如果司法裁判中認定的標准過嚴,會造成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過重,可能會使網路服務提供者自我審查過嚴,經營負擔加大,進而影響合法信息的自由傳播,不利於互聯網的發展。如果司法裁判中的標准過寬,則會導致網路服務提供者怠於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放縱甚至主動實施侵權行為。
F. 著作權侵權案件,網站運營者的侵權責任承擔,法律是什麼規定的
處理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時,在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不相同的情況下,應當根據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准確認定網站運營者對其管理和控制范圍內涉及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責任。
案情
電影《買兇拍人》於2001年8月在香港拍攝完成並公映。原告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優朋普樂公司)通過授權,獲得該電影在中國(香港、台灣和澳門地區除外)境內從2009年2月15日起至2012年2月14日止的專有獨占性信息網路傳播權。2009年9月25日,原告打開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進入「重慶之窗」網站,點擊其中的「酷6高清」鏈接,並點擊「買兇拍人」圖標,在http://cqwin.ku6.com網址對該電影進行了播放。地址為www.cqwin.com的「重慶之窗」網站主辦單位為重慶網通信息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簡稱網通公司)。2009年7月,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甲方,簡稱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乙方,簡稱酷溜網公司)簽訂《寬頻內容合作協議》,約定:甲方提供本次合作中影視內容播放的流媒體播放平台;乙方承諾提供的內容版權是合法的;合作播放頻道位置:http://cqwin.ku6.com等。原告認為,被告重慶博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博廣公司)作為「重慶之窗」網站的運營方,其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將該片通過信息網路進行傳播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對該片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原告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3萬元。
裁判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是關於網站提供電影在線播放服務侵犯電影作品著作權的糾紛,爭議焦點在於被告博廣公司是否侵犯原告依法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是否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本案中,播放涉案電影的網站——「重慶之窗」的所有者是網通公司,該電影是在網址為http://cqwin.ku6.com的酷6網上進行播放。同時,通過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公司簽訂的《寬頻內容合作協議》,可以認定播放涉案電影的網址是兩公司合作提供的,也是由雙方共同控制的。被告博廣公司是「重慶之窗」網站的運營方,其既不是「重慶之窗」網站的所有者,也不是涉案電影的提供者,主要提供該網站的技術支持與維護,對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公司合作播放涉案電影的網址不能實際控制或影響。故被告博廣公司並未侵犯原告對電影《買兇拍人》所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不應承擔法律責任。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優朋普樂公司的訴訟請求。
原告優朋普樂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在數字化時代,著作權法將肩負著更為艱巨的任務:既要充分保護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滿足公眾充分享受網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成果,同時也要有利於促進網路本身的健康發展,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利益平衡。如何確定侵權主體,特別是在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不一致的情況下准確認定侵權主體,值得認真探討。
1.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侵權主體
網路著作權侵權,是指行為人違反了關於網路版權保護的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規定,在未經著作權利人許可,又缺乏「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抗辯理由的情形下,所實施的受著作權保護的行為。法學理論界對網路著作權糾紛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尚有爭議,筆者認為,著作權侵權的規則原則與我國民法總的原則相一致,即在網路著作權保護領域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根據侵權行為人的行為方式及其在侵權中的作用,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可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在網站所有者與運營者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確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上述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2.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的侵權責任承擔
網站運營者應當對其管理和控制范圍內涉及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責任。我們通常所說的網站運營是指網路營銷體系中一切與網站的後期運作有關的工作,是指一切為了提升網站服務於用戶的效率,而從事與網站後期運作、經營有關的工作。不能因為「運營者」的名稱就直接為其扣上侵權行為人的帽子,司法實踐中,應當充分考慮具體案件中網站所有者和網站運營者分別承擔的具體工作或任務,對僅負責網站技術支持和日常維護、不能實際控制或管理網站具體內容的網站運營者,因其對侵犯著作權行為沒有過錯,不應讓其承擔侵犯著作權的責任。正如本案中,法院在查清播放侵權電影的網址是由網站所有者和視頻提供者合作實際控制和管理的情況下,駁回了著作權人要求被告網站運營者承擔侵權責任的訴訟請求。
司法實踐中,法律貓發現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的處理原則應從互聯網的特性出發,更好地實現著作權人的權益與作品傳播者、使用者利益在網路空間的平衡。著作權法既要保障著作權人的私人收益,同時也力圖使其收益與社會收益相當,以免導致社會損失的擴大,不利於新知識在網路信息社會的普及與利用。如果不根據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因素准確認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的侵權行為人,讓其承擔與其行為或能力不相當的法律責任,最終會妨礙互聯網事業的健康發展,反過來又會影響到著作權人在網路空間利益的實現。
G. 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應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
一、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法院
1、級別管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該條體現的是人民法院的級別管轄,即關於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第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
2、地域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適用地域管轄。即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網路著作權糾紛的訴訟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仍然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29條的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實施網路侵權行為必須通過計算機設備的特點,司法解釋規定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侵權行為地的界定是確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管轄問題的難點,以往的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涉及網路的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問題沒有作出具體規定。網路服務與對網路的使用具有無國界性等特點,使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侵權行為地的界定非常復雜。不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已經多次遇到了這一問題。例如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在審理瑞得(集團)公司訴宜賓市翠屏區東方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過程中,被告以北京市海淀區並非侵權行為地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一、二審法院以被告實施侵權行為必須接觸原告所在地的伺服器為由,認定北京市海淀區是侵權行為地,駁回了被告的管轄權異議。對此信息產業界和知識產權界意見紛紛。
本司法解釋第一條結合網路的特點對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管轄作出了規定。首先,此類案件的管轄,仍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29條關於地域管轄的規定,這是確定管轄的一般原則,任何類型的案件都不宜突破;其次,根據實施網路侵權行為必須依靠計算機硬體的特點,對侵權行為地作出規定,即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此外,鑒於網路本身的特點,在網路上經常會遇到難以找到侵權行為人,或行為人的住所地和侵權行為地均在國外等情況,如僅規定上述兩點,對保護著作權不利,因此進一步規定: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H. 網路侵權管轄法院 和 網路購物管轄法院 請附法條
根據現行有關網路侵權的兩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專作權糾紛屬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解釋一」第一條規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解釋二」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涉及域名的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該域名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I. 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的管轄法院可以是原告所在地嗎
您好,侵權案件的管轄屬於特殊地域管轄,不適用一般地域管轄原告就被告原則的專例外,故不能在原告住屬所地法院起訴。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規定: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