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適度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適度

發布時間:2021-08-01 04:03:14

1. 適度放活宅基地,是不是城裡人可以買農村的宅基地了

適度放活宅基地,不是城裡人可以買農村的宅基地。
中央農辦主任韓俊對此解讀,版適度放活宅基權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裡人到農村買房置地,而是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農村,使農民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遊、養老等產業的有效載體。

2.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否繼承

農村宅基地所有權是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所有不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宅基地所有權都是不能繼承的。宅基地使用權是歸農村居民所有的,那麼宅基地使用權可以繼承嗎?小編會在下文中為您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宅基地使用權能否繼承?

宅基地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宅基的地使用權不屬於被繼承人遺留下的合法財產,不能被繼承。

《憲法》第10條的規定:農村與城市的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根據以上規定,宅基地所有權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使用權由村民按戶所有,宅基地的面積受到嚴格限制。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後能否買賣?

根據我國《物權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實踐的指導》規定,我國農村宅基地的買賣是被允許的,但又有諸多的限制條件。具體的買賣效力如下:

1、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有下列轉讓情況之一,應認定無效:

(1)城鎮居民購買;

(2)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批准;

(4)向集體組織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2、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

(4)轉讓行為徵得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地隨房一並轉讓。

不管是宅基地所有權還是宅基地使用權都是不能當做遺產繼承的。但對於在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而言,則是可以當做遺產繼承的。我國農村宅基地的買賣是被允許的,但又有諸多的限制條件。所以買賣宅基地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自己吃虧。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3-2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3. 今後將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嗎

今年政復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說,農民大批外出務工,使農村房屋閑置現象較為突出,浪費資源而且容易出現危房。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使閑置農房用於發展鄉村旅遊,或給農村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場所,能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4.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有償設立的原則是什麼

「有償使用」是指宅基地有償使用,促使農民更合理、有效、經濟地利用宅基地,保護內耕地。容對於宅基地使用費,可以採用累進收費法,即按農戶人均用地面積達到不同的檔次,適用不同的收費標准:在貧困地區,對最低限度的住宅用地面積可以免收使用費;在耕地緊缺地區,對超過平均標準的住房用地面積可以提高使用費的收取標准。為了解決農村貧困居民的住宅用地問題,應當建立貧困居民使用費減免制度。宅基地使用費應以「取之於戶,收費適度,用之於村,使用得當」為原則。

5. 什麼是宅基地的三權分置

「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這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8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的表態,當時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為什麼要設立「三權分置」?

目前學界對於宅基地流轉存在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穩」為主,一種則主張以「活」為主。

所謂「穩」,即將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主張理由是出於對農民可能失去宅基地和農村土地非農化的擔憂,並由此導致農村社會秩序穩定的擔憂,也認為宅基地流轉對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復墾增加耕地的實際作用不大。

主張以「活」為主的,主要是出於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激活農村沉睡土地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考慮,認為流轉范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抑制了流轉交易需求。

因此,如何解開「穩」與「活」的死結,便亟待制度創新。目前來看,建構宅基地產權分置制度被認為是可行的路徑方式,也就是將目前集體和農戶的宅基地權利一分為三,分別設立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

「三權分置」便是為了有效化解「穩」與「活」的矛盾,即在穩住農戶宅基地佔有的同時,逐步放活宅基地的使用。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北京土地學會會長朱道林表示,關於宅基地「三權分置」,應該是類似於保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不變,集體農戶宅基地權利不變的情況下,鼓勵農村住宅租賃、流轉的一種方式。

這一做法對於分布在城鄉接合部,尤其是大城市近郊區的農村住宅,鼓勵其通過租賃方式進行流轉,滿足住房租賃市場的需求,是有積極意義的。

6. 如何理解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目前看,政策更多的是提及租賃住房試點,集體土地用作租賃用地是試點方向。政府不再壟斷住房土地供應,對集體土地價值將有非常大的提升影響,其中,城市租賃市場影響最大,對商品房住宅市場也能起到緩解供需的作用。預計,未來非房地產企業開發集體土地的政策將會加速試點。

7. 宅基地的使用權問題

宅基地使用權本身不得單獨轉移且不能用於抵押、不能進行繼承。

具體參照《物權法》第專152~155條:屬

宅基地使用權是一項特殊的用益物權,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與家庭關系密切相連,不是個人財產,不能繼承。但是即使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的人去世了,只要家庭關系存續,其他成員都有使用權,只是不是「繼承」問題。

宅基地使用權具有無期限性,只要是本村的村民,宅基地使用權就不能無故遭到剝奪,這里就要看是不是還生活在這村裡了。

宅基地使用權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拓展資料: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2018年1月,國土部消息,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閱讀全文

與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適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