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著作權 財產權讓與後,能隨意更改著作者姓名嗎
台灣著作權包含"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轉讓限於著作財產權。
作者姓名屬於著作人格權,是不可以轉讓、繼承。
所以既使契約中約定讓與著作人格權仍屬無效,著作人不會喪失其著作人格權。
台灣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著作人於著作之原件或其重製物上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有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 權利。
若有另外約定,頂多可以要求作者不俱名,但不可以隨意更改作者姓名。
『貳』 台灣著作權法實行細則是怎樣的
您好!我國對於著作方面是比較重視的,所以在我國是有專門的著作法的,在內陸地區我們的著作權等一系列的問題是由我們的著作法所保障的,在台灣地區也是如此,以下是台灣著作權實行細則:
第一條(訂定依據)本細則依著作權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原件之意義)本法所稱原件,系指著作首次附著之物。
第三條(已注冊者應標明事項)本法第四條第一項所定著作,除第二款、第四款、第十三款外,其公開發行之重製物,應註明著作權人姓名、著作完成或最初發行日期。如已依本法規定注冊者,並應註明執照字型大小。
第四條(著作物申請書應載事項)依本法第六條第一項前段、第十七條第一項申請著作權注冊者,應檢具申請書一份、著作樣本二份及有關證明文件,並分別依第五條、第七條、第八條及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第五條(應檢附原件之著作物)下列著作申請著作權注冊時,應檢附著作原件或原著作,於審定後發還:
一未發行之著作。
二美術、圖形、科技或工程設計圖形著作。
三攝影著作。
四翻譯著作。
五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著作。
第六條(原件或樣本之減免繳交或代替)著作原件或樣本,如因性質特殊或龐大、易損或昂貴,確實不便或不能繳交者,得申請主管機關減免,或以著作詳細說明書、六面攝影圖說或其他代替物為之。
第七條(審查機關核准文件之附具)著作依本法第六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應受審查者,於申請著作權注冊時,應附具該管機關核准文件及影本各一份。
第八條(原著作權人同意書或授權書之附具)利用他人著作產生之著作,依法應經同意或授權者,於申請著作權注冊時,應附具原著作權人之同意書或授權書。
第九條(分割注冊)數人合作之著作,而其中有人不願申請注冊者,著作人得就其可分割之自作部分申請注冊。
第十條(著作權轉讓、繼承等應辦理事項)依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申請著作權轉讓、繼承或設定質權注冊者,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著作權未注冊者,除依申請注冊有關規定辦理外,並檢具受讓、繼承或設定質權之證明文件。二著作權已注冊者,檢具申請書一份、受讓、繼承或設定質權之證明文件及繳回原領著作權注冊執照。前項申請,遇有利害關系人異議而已提起民事訴訟者,於案件裁判確定或撤回前,主管機關得不予受理。
第十一條(最初發行及首次發行之意義)本法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二十條第一項所稱最初發行及第十七條第一項第一款所稱首次發行,系指首次將著作原件重製並予公開散布而言。第十二條(揭載於新聞、雜志著作申請注冊應附文件)揭載於新聞紙、雜志之著作,由各該新聞紙、雜志社申請著作權注冊者,應附具著作權證明文件。由著作人申請者,得以切結書代替之。
第十三條(視聽著作之最初發行日)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所定自該視聽著作最初發行之日,如系發行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其著作權期間仍在存續中者,以本法修正施行日為該視聽著作最初發行之日。
第十四條(申請制版權應繳附文件)依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製版權注冊者,應檢具申請書、保證書、製版之原著作各一份、著作樣本二份及有關證明文件。前項保證書應載明用為製版之原著作為無著作權或著作權期間屆滿之著作。
第十五條(申請著作權樣本應載事項)申請著作權注冊之著作樣本,應於適當位置載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著作名稱、零售價格。
二著作人、出版人或發行人姓名、地址。
三著作完成日期或最初發行日期、版次。
四印製所或發行所名稱及所在地。
未發行或非銷售之著作樣本,免記載零售價格,無出版人或發行人者,免記載前項第二款、第四款之事項。翻譯著作樣本應載明事項,除前二項規定外,並應載明原著作名稱、原著作人姓名、版次及發行日期。但原著作無上述各項記載者,不在此限。
第十六條(申請製版權樣本應載事項)申請製版權注冊之著作樣本,應於適當位置載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製版之原著作名稱、原著作人姓名。
二製版人姓名、製版所名稱及所在地。
三製版最初發行日期、版次、零售價格。
無原著作名稱或原著作人姓名不詳者,免記載前項第一款之事項。
第十七條(代理申請應附委任書)委任他人代理申請注冊者,應附具委任書。代理人變更或解任時,委任人應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為之。
第十八條(注冊之登載及公布)著作權、製版權准予注冊者,由主管機關發給執照,並將注冊事項登載於注冊簿及刊登政府公報。
第十九條(准駁之著作樣本不得發還)申請注冊繳交之著作樣本經主管機關為准駁之處分後,不得請求發還。
第二十條(注冊簿之申請查閱)著作權或製版權之注冊簿及第四條所定之著作樣本,任何人均得申請查閱。
第二十一條(加發執照)著作權人或製版權人於申請著作權或製版權注冊時,得請求按著作權人或製版權人人數加發執照。
第二十二條(執照遺失或損壞之報請補發)著作權或製版權執照遺失時,應親具切結書,報請補發,嗣後發現已報失之執照,應即繳銷。著作權或製版權執照損壞時,應附具原領執照,報請換發。依前二項規定補發或換發執照,主管機關應刊登政府公報。
第二十三條(視為著作權人同意)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各款情形,經著作權人授權者,被授權者在授權范圍內對第三人之同意,視為著作權人之同意。
第二十四條(沒入及銷毀之辦理機關)本法第三十六條所定事項,由海關、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負責執行。但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沒入重製物或仿製物,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第二十五條(審查費)審查著作,得發給審查費。
第二十六條(撤銷注冊應通知繳回原執照)依本法第六條第三項及第三十七條規定撤銷注冊者,除刊登政府公報外,應通知持照人將原執照繳回。
第二十七條(製版權期間之計算)製版權之期間,自其製版最初發行之日起算。但原件影印製版權利標的在本法修正施行前十年內發行或電影製版權利標的在本法修正施行前四年內發行,而於本細則修正發布後一年內申請注冊者,以本細則發布之日為最初發行之日。
第二十八條(得依本法申請注冊及不得重復申請之情形)著作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已完成注冊,其著作權期間仍在存續中者,不得依本法重復申請注冊。著作完成於本法修正施行前,並合於本法修正施行前申請著作權注冊之規定者,於本法修正後,得依本法之規定申請著作權注冊。本法修正增訂之著作,依本法所定期間,其著作權仍在存續中者,適用本法規定。但侵害行為之處罰,須該行為發生於本法修正施行後,始適用本法。
第二十九條(施行日)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叄』 出版社出版活動涉及的著作權法的內容有哪些
一是投稿的情形。不能簡單地認為,誰投稿誰就是著作權人,一定要與投稿人有實際的接觸,了解清楚投稿人的背景以及作品創作的過程等。
二是作者去世,法人終止時的情形。作者死亡的情形:作者故去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依法繼承著作財產權,要獲得相應授權就得找到確切的繼承人(甚至經常是多人),有時候還會發生著作財產權由多個繼承人中一人繼承的情況。
三是委託作品。這里尤其要注意,編輯千萬要盯緊受託人,不要未經同意再另找他人寫作,因為另找他人寫作著作權人又會發生變化。
四是合作作品。對此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合作作者身份,出版合同盡量與所有合作作者簽署或者在確定其代表人的情況下與代表人簽署。為避免糾紛,在出版合同中關於如何署名(包括署名順序、署真實姓名還是署筆名等),應盡量約定清楚。對於作者在圖書上要求署上非出版合同約定的人員姓名時,尤其要注意授權書的補充簽署和作者身份證明的提供。
五是圖片使用問題。美術作品原件持有人不等於他就是著作權人。不能錯誤地認為購買了正版的圖片庫就可以隨便用來做封面、插圖等,要弄清圖片庫的匯編人是否有權利授權使用,如果沒有這個權利的話,不經過具體圖片著作權人的許可使用會構成侵權。
六是網路下載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對網上作品不能隨意下載使用,甚至是按規范形式注釋來源做所謂的「合理使用」都不要輕易做。因為網上作品常常來源模糊,難以逐一審查其版權狀況,甚至哪些站點上的內容本身就是侵權的都很難分辨清楚。
『肆』 我國的79刑法中第79條類推制度是什麼
1979年制定刑法時,由於類推制度,致使人們對我國刑法是否施行的是罪刑法定原則頗有爭議,形成了「基本上的罪刑法定原則」,即以罪刑法定為基礎,以類推為補充的原則。
直到1997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刑事立法的不斷完善,我國新刑法取消了類推制度,在刑法典中將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的三大原則之一明確加以規定。
(4)台灣著作權法第79條擴展閱讀:
犯罪這種行為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
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社會危害性,也就是犯罪行為對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所具有的危害性。
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講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指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犯罪的本質就在於它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會主義社會。
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給社會帶來危害,我們的法律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也不會對它進行刑罰處罰。某種行為雖然有一點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也不認為是犯罪。
『伍』 著作權法
不算侵權,因為布袋戲中的角色名屬於人名。誰都可以叫做 愛上天使的惡魔!
『陸』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第79條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79條規定了動物飼養人所有者或管理人的相關法律責任。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柒』 刑事訴訟法第79條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