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事新聞受到著作權保護
何謂時事新聞,有學者引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定義為通過報紙,期刊專,電台屬,電視台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最高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但是,筆者認為,法律上只是認可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時事新聞受到著作權保護時事新聞之所以不受保護,是基於著作權理論中的唯一表達標准。即其他記者或報刊表達同一新聞事實時,也只能以同樣的方式表達,從這個立法精神來看,節目預告即使不屬於時事新聞類,也不受著作權保護。但是,近年來,隨著傳媒產業化的發展,媒體間的新聞競爭日益激烈,新聞報道已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媒體自身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工、價值判斷,其中包含了越來越多的智力勞動。因此,最高院出台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轉載未註明被轉載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載的報刊出處的,應當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至此,可以認為時事新聞得到了著作權的法律保護。
2. 淺談時事新聞為什麼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
時事新聞為什麼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除了時事新聞、公式、歷法,還有那些呢?時事新聞為什麼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呢?時事新聞為什麼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一、關於時事新聞這里的關鍵在於要區分時事新聞和時事新聞作品。時事新聞作為一種事實,是不為著作權法所調整的。但作者根據時事新聞所創作的時事新聞作品則受著作權法的保護。著作權法對時事新聞作品的保護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確認作者對時事新聞作品享有人身權利,即作者享有署名權和修改權,有權在時事新聞作品上署名,有權對時事新聞作品進行修改。第二,在著作財產權方面,著作權人對時事新聞作品享有發表權,並享有因首次發表而獲得報酬的權利。第三,為了時事新聞的廣泛傳播,著作權人對時事新聞作品中的財產權利應當受到一定限制,時事新聞作品發表後,他人為了傳播時事新聞可以使用時事新聞作品,而無需著作權人許可,無需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但是,倘若非以傳播時事新聞為目的而使用時事新聞作品,如出版新聞作品集,出版新聞攝影集,該時事新聞作品則受著作權法保護,使用人應取得時事新聞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二、關於法律、法規和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也是作品,其作者,即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的制定者,也享有著作權中的人身權等權利,即署名權、修改權、發表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但著作權人的用益權不受法律保護。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頒布後,公眾可以自由使用,報紙刊登、電台廣播等都無需徵得著作權人許可,無需向其支付報酬。然而使用這類作品,不得侵犯作者的人身權,如不得將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法律寫成是國務院發布的。法律的官方正式譯文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將法律翻譯成其他民族文字或外國文字的正式譯本,該譯文是國家對該法律的翻譯。法律的官方正式譯文需經國家立法機關確認。國家機關的其他文件的官方正式譯文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將該官方文件翻譯成其他民族文字或外國文字的正式譯本,這種譯文是國家機關對該官方文件的翻譯。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的官方正式譯文與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官方正式譯文的著作權保護與對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的相同,其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受保護,用益權不受保護。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的官方正式譯文發表後,他人可以隨意使用,無需徵得制定者同意,無需向制定者支付報酬。但法律和其他官方文件的非官方正式譯文則受著作權法保護。不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三、關於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歷法所揭示的日期、節氣、節日等內容是不為著作權法所調整的,但人們根據歷法所繪制的掛歷、台歷、日歷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數表中的通用數表,如元素周期率、函數表、對數表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但非通用數表,如作者創作的五代以內血親表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通用表格,如通用發票、通用會計賬冊表格;公式這些通用表格、公式不適用於著作權法。
3. 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有哪些新聞是否可以受到保護
著作權它的保護范圍究竟有多大?我們經常見到的時事新聞會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有哪些著作權的保護的作品有哪些?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必須要具備以下的條件:1、原創作品。是指作品是由作者獨立創作的,是作者獨立思考和勞動的產物,即在選擇和安排文字、情節、音符、顏色、畫面、造型等方面是作者獨立而成的作品。2、可復制性。復制形式包括印刷、繪畫、攝影、錄制等。口頭作品也在受保護范圍內。3、合法性。合法性並非作品的構成要素,但它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前提條件。時事新聞的含義:1、《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通過報紙、期刊、電台、電視台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2、最高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3、法律上只是認可單純事實消息屬於時事新聞。時事新聞是否受到著作權的保護?1、著作權法規定,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2、隨著傳媒產業的發展,新聞報道已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媒體自身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工、判斷,其中包含了越來越多的智力勞動。因此,最高院出台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4. 哪些新聞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你說的新聞評論是指什麼?
是指長篇的評論性新聞,還是說網友針對新回聞的評論?
我都解釋下。答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就是一段文字表達要體現一定程度的思想創造性,才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或者事實等等。
對於一般性的短篇新聞來說,就是那種只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主要事件的短新聞,由於新聞內容是事實本身,對於該事實一般就只有這幾種限定的表達,所以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但對於長篇的新聞,比如是經過記者的特殊采訪總結的,有詳細的描述,或者加有作者自己的評述,或者有自己獨到的寫作文筆風格等等,對於這樣的表述可以認為是有一定創造性的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第二,對於評論、點評等等的內容也是同樣道理。
如果僅僅只有一兩句話,那很難說是作品,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是如果評論的內容比較豐富,則可以認為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這樣規定的原因在於,如果對很短很常見的表述都保護的話,就會造成對語言文字的壟斷。
5. 百度知道答復里的長文章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對「知道」用戶和第三方的知識產權的保護
網路知道的用戶不能侵犯包括他人的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以及其他權利。一旦由於用戶的相關帖子發生知識產權問題,其責任在於用戶本人。
1) 未得到著作者的同意對他人的著作物進行全部或部分的復制,傳播,拷貝,有可能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時,不要把相關內容復制刊登到網路知道上來。
2) 網路知道的用戶可以對著作物進行報道,批評,教育,研究,在正當的范圍內可以對其引用,但是一定要標明其出處。但是在引用的時候不允許侵犯著者的人格,這種情況即使標明出處也看作是侵犯著作權。
網路知道用戶的言論侵犯了第三方的著作權或其他權利,第三方提出異議的時候,網路知道有權刪除相關的內容,提出異議者和帖子發表者之間結束解決了訴訟,協議等相關法律問題後,以此為依據,網路知道在得到有關申請後可以恢復被刪除的內容。
用戶從網路知道的服務中獲得的信息在沒有得到事先許可的情況下,個人或提供給第三方利用復制,發送,傳播等手段用於盈利目的時,將追究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當第三方要使用網路知道上的提問、回答或評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從相關用戶那裡得到同意後才能使用。
網路知道不能對用戶發表的回答或評論的正確性進行保證。
6. 微信原創文章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微信原創文章受著作權法保護嗎,大家在微信里都會關注大量的微信公眾號。時尚、娛樂、新聞、教育等等。每個微信號每天都會向關注者發送一些文章推送。那麼這些微信原創文章受著作權法保護嗎?微信原創文章微信原創文章受著作權法保護嗎?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了八類受保護的作品類型,其中包括文字作品,並未區分作品的載體。《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微信公眾號是開發者或商家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申請的應用賬號,通過公眾號,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微信公眾號中的文章屬於網路文字作品,也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抄襲和非法轉載構成侵權,微信公眾號文章著作權的內容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兩方面,人身權包含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著作財產權則包含了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路傳播權。微信公眾號對著作權的侵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篡改、剽竊著作權人作品的行為。侵權微信公眾號將他人的文字作品標以自己名字或匿名在網路上傳播,不僅侵害了權利人的署名權,同時對權利人的名譽權、榮譽權等人身權利造成了侵害。
7. 關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沒有明確規定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實質性條件,而僅僅是對作品的含義以及受保護的作品種類進行了規定,並明確排除了不保護的對象。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及相關理論,一般認為,作品要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獨創性。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作品的定義,要構成作品,就必須具有獨創性。獨創性又稱原創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獨立創作的,是作者獨立思考和勞動的產物,即在選擇和安排文字、情節、音符、顏色、畫面、造型等方面是作者獨立完成的而不是抄襲他人的。這就意味著,抄襲而成的作品,因不具備獨創性,所以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作品的獨創性是指作品表現形式上的獨創性,而不是指作品內容上的獨創性。一件作品,盡管其內容與其他作品相同,但只要其表現形式是由作者獨立創作而成的,即可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例如,張悲鴻獨立畫的馬與徐悲鴻畫的馬都同樣具有獨創性,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作品的獨創性不同於專利法上的創造性。作為發明取得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之一,創造性是指該發明成果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是前所未有的,並且在技術上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而著作權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獨創性是指作品系由作者獨立完成,是作者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成果。換言之,著作權法只要求作品是獨創的,而是否首創的則在所不問。據此,即使兩件作品內容完全一樣(當然,客觀上不可能存在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只要是作者獨立創作完成,兩件作品都可以獲得獨立的著作權。
2合法性。
作品僅有獨創性尚不足以使其獲得著作權的保護,作品要獲得著作權保護,還必須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作品的內容必須是合法的,沒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合法性並非作品的構成要素,但它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前提條件。
《著作權法》第4條第1款規定: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此規定表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智力成果不但要具備作品的一般條件,而且須以合法性為前提,對於法律禁止出版、傳播的反動、淫穢作品,著作權法不予保護。
《著作權法》第4條規定的合法性僅指作品的內容本身應當是符合國家關於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涉及作品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的問題。一般認為,合法性不僅要求作品內容本身沒有反動、淫穢等內容,而且不能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如果作品完全是侵犯他人著作權而創作的,不僅不能享有著作權,而且應當承擔侵犯著作權的責任;如果作品中部分內容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而整個作品具有獨創性,可以就這些沒有侵權且具有獨創性的內容享有著作權。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築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條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
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8. 關於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嗎?我國的《著作權法》中對新聞報道出來的作品的歸屬與限制等相關問題規定得都比較模糊,因此實踐當中就存在著很多分歧,從而導致產生著作權糾紛,那麼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嗎?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哪一類新聞構成作品究竟什麼是新聞作品?目前尚無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我國《著作權法》也未將新聞作品作為一類作品而加以規定。根據現行《著作權法》及2014年6月國務院向社會發布的關於《著作權法》修改的徵求意見稿,筆者試將新聞分為時事新聞、時事性文章及其他新聞作品三類。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時事新聞:《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規定:時事新聞,指通過報紙、期刊、電台、電視台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的事實消息。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本法不適用於:……(二)時事新聞……可見,在我國《著作權法》中,時事新聞連作品都算不上,更不用說對它的著作權保護了。新聞報道受著作權法保護時事性文章:對此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沒有進行特別規定。根據《著作權法》修改徵求意見稿第四十二條,除作者聲明以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信息網路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信息網路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作品出處。該條盡管尚未生效,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時事性文章間接地被劃入了可以合理使用的范圍之內。其他新聞作品:其他新聞作品可以認為是除時事新聞和時事性文章之外的所有新聞作品,例如在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播的新聞調查、新聞評論、社論、新聞圖表、圖片新聞等。
9. 新聞評論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你說的新聞評論是指什麼?
是指長篇的評論性新聞,還是說網友針對新版聞的評論?
我都解釋下。權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就是一段文字表達要體現一定程度的思想創造性,才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或者事實等等。
對於一般性的短篇新聞來說,就是那種只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主要事件的短新聞,由於新聞內容是事實本身,對於該事實一般就只有這幾種限定的表達,所以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但對於長篇的新聞,比如是經過記者的特殊采訪總結的,有詳細的描述,或者加有作者自己的評述,或者有自己獨到的寫作文筆風格等等,對於這樣的表述可以認為是有一定創造性的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第二,對於評論、點評等等的內容也是同樣道理。
如果僅僅只有一兩句話,那很難說是作品,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是如果評論的內容比較豐富,則可以認為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這樣規定的原因在於,如果對很短很常見的表述都保護的話,就會造成對語言文字的壟斷。
10. 本案中采訪側記《房地產業經驗談》是否為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為什麼
根據你提供的背景材料可以得出,《房地產業經驗談》(以下簡稱「經驗談」)完全構成著作法上的文字作品,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對此,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該經驗談是雜志社記者根據現場錄音、發言稿及采訪記錄等素材,以介紹房地產業相關經驗為主題獨立創作而成的,完全符合著作權法上獨創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應當強調指出的是,不同形式的文字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標准略有差異,司法實踐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案中的「經驗談」文字作品包含了他人眾多的口述作品及文字作品,例如被采訪者的回答片段、先進工作者的演講發言稿及座談發言等。盡管如此,「經驗談」的作者仍然享有著作權,他的獨創性體現在,他選取房地產經驗為主題,以自己獨到的眼光、獨有的敘述風格、語句表達、章篇段落的安排及個性化的選擇標准將上述材料加以獨創性的整合、提煉並最終完成創作。然而,該記者僅對該「經驗談」從整體上享有著作權,而對於其中的被采訪者的回答片段、先進工作者的演講發言稿及座談發言則不享有著作權,因為,這些內容並非記者自行創作,記者所作的工作僅是將他人的采訪錄音、座談會現場錄音(即口述作品)轉化為文字形式(這種轉化是著作權法上的復制行為,復制行為並不會產生新作品的)或是將演講稿(或片段)復制到「經驗談」相應章節中去,這些工作盡管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耗時、耗時間,其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卻相當有限,遠沒有達到著作權法上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實際上,該部分錄音及演講稿的著作權歸相應的發言人、受采訪者或演講人。既然「經驗談」記者對該部分文字作品並不享有著作權,其他雜志社記者的任何使用行為也就無需徵得「經驗談」記者的同意。
為了說明上面的問題,我試舉一例:某出版社編輯出版一本名為《唐詩100首》書,假如該出版社的編排體例和選詩的標準是:第一章為五言詩50首,第二章七言詩40首,第三章其他詩歌10首。顯然這樣的編排體例和選詩標準是出版社獨創性的智力勞動,構成「匯編作品」(也是一種文字作品)。若另一家出版社也出版同名的《唐詩100首》,具體的編排體例和選詩的標準是:第一章李白詩歌30首,第二章為杜甫詩歌30首,第三章為白居易詩歌30首,第四章為王維詩歌10首。顯然,第二家出版社這一有別於第一家出版社的選詩標准以及體例安排同樣體現了其獨有的編排取捨標准,同樣符合「匯編作品」的獨創性要求,因此享有獨立的「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也即同名的《唐詩100首》的書籍完全可以構成兩個獨立的「匯編作品」。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兩個不同版本的《唐詩100首》中一定包含了一部分相同詩人的相同詩歌作品。盡管如此,我們不能因此就認定第二家出版社侵犯第一家出版社的著作權。事實上,第二家出版社對其「匯編作品」完全享有一個獨立的著作權。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判斷張某《直沖雲天》是否侵犯「經驗談」記者的著作權的話,只需要判斷「經驗談」記者對上述材料的引用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復制行為,若該記者僅是簡單地將摘錄或是把錄音稿轉化為文字稿使用的話,則是一種復制行為。該情形下,張某在《直沖雲天》中摘錄該部分則不構成對「經驗談」記者著作權的侵害。若「經驗談」記者對上述錄音、采訪及演講稿進行了提煉、歸納、概況並用以自己獨特的文字表達習慣創作出來,則該記者行為不是復制行為,而是著作權權法上的創作行為,因而對該部分他是享有著作權的。該情形下,張某未經許可引用該部分則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