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蝦米音樂要關停了,原因是什麼
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蝦米音樂播放器停止服務。官方稱,蝦米音樂未來將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將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台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蝦米關停之前早有傳聞,這次終於成真,諸多樂迷表示難舍,蝦米音樂創始人南瓜之前受訪時曾表示,蝦米關停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也引述他人觀點「蝦米音樂是死在太多人不在乎上面」。
蝦米員工的特別留言。
蝦米的創始人南瓜在前段時間接受采訪時曾說,「蝦米音樂是死在太多人不在乎上面」,樂迷出身的他希望蝦米可以在互聯網上更透明地幫助獨立音樂人,使用戶和內容方站在一個戰線上,平台和內容可以互相促進。但後來版權大戰開始之後這些模式都不管用了,並慢慢演變成了一個砸錢的游戲,「版權方掌握著游戲的玩法,各大音樂平台陷入了版權游戲的漩渦,擁有著微乎其微的話語權,非常被動」。隨著資本不再在乎音樂本身,只在乎能否獲得流量;內容公司不在乎內容本身,只在乎盈利;用戶不在乎自己想聽什麼,被束縛進了「信息繭房」,早前已經離開蝦米音樂的南瓜認為蝦米關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對於最終關停,蝦米音樂的另一位創始人朱七對南都記者表示不願多談,「這種東西一落筆一張嘴太傷神傷心了,也很難冷靜對待」。朱七早前在自己的個人專輯《書名號》文案中說了一句「我做了一件雖然最後認了輸仍心存驕傲的事業」,他曾說自己是「認了輸的人」,蝦米音樂的創業投入了太大的情感和夢想,但可能和能力有關,也可能和時勢有關。
蝦米關停的各種網路傳聞,南都記者追訪曾經擔任阿里音樂CEO的宋柯,沒有得到回應。蝦米音樂最終也像曾經的千千靜聽等音樂平台一樣從眾多音樂愛好者的生活中消失,成為一代人的回憶。在感到不舍和惋惜的同時,中國音樂市場的運作模式和音樂平台的生存之道也引人思考。
㈡ 岳雲鵬勝訴,郭德綱未雨綢繆,相聲行業版權大戰還沒開始嗎
關於大鵬電影《煎餅俠》中嶽雲鵬演唱的《五環之歌》侵權案已經終審宣判,岳雲鵬和《五環之歌》都沒事,不算侵權。具體的報道和討論文章已經很多了,筆者就不摻和這些了,本文筆者想說的則是相聲行業還有一些隱藏的「版權雷」在路上,以後不好說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
4、 在網上轉發相聲表演視頻是否侵權
這個要看視頻是否有版權方,比如某酷獲得了德雲社的相聲表演視頻版權,你未經授權就轉發到其他平台,一旦對方追究當然是侵權的,不過只要獲利不大或者沒獲利,對方只會要求你刪除了事。
綜上,相聲行業在未來一定會有一次版權的整理,很多新段子會形成相聲劇本進行版權登記,很多老段子經過個性化改編也會登記版權,再加上相聲里唱流行歌曲的表演越來越多,以後還會有新的版權官司產生。相聲行業的版權大戰還沒開始呢。
㈢ 愛奇藝為什麼顯示並不是我要的節目
現在不光愛奇藝一個,用騰訊騰訊視頻也是同樣的問題,三大視頻網站一直是採取的是版權大戰。這個平台沒有版權,你就不能看那個平台有版權也能看
㈣ 視頻號漸成,騰訊微視即將完成戰略使命
是的,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曠日之久且戰況慘烈的版權大戰之後,三足鼎立的長視頻江湖形成,很難再有新的變數,即便是位元組跳動持續不斷地重金投入西瓜視頻,B站(嗶哩嗶哩)大量采電影、紀錄片版權,以及原創自製劇集和綜藝。
稍微能激起水花的也是去年市場有傳言稱,騰訊視頻或將收購愛奇藝。但目前看來,在反壟斷呼聲日益高漲的大趨勢之下,二者之間的整合短期內大概率難以實現。
同樣,在短視頻的賽道中,抖音、快手已成為國民級應用,而且在強烈競爭的環境之中,雙方的用戶黏性依舊保持高位,想必新入局者已經很難占據核心領地。
對於短視頻的戰略判斷失誤,是騰訊曾經在內容賽道上的一次重大失手。因而,在PGC成立一周年之後,騰訊COO任宇昕首次對外接受采訪時,明確告訴鈦媒體APP,騰訊絕對不會放棄短視頻,微視還會繼續做下去。
某種程度上,微視這一款被放棄又拾起的短視頻產品,被騰訊集團賦予了太多象徵意義。甚至可以說,微視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是與騰訊能否與新興挑戰者、依靠短視頻起家的位元組跳動,在內容領域一較高下的關鍵棋子。
在采訪中,任宇昕強調,微視會作為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很重要的產品留在內部,「全力以赴爭取做好」。為了促成微視的發展,尚在成長期的微視,與騰訊集團在視頻上的龍頭業務騰訊視頻進行過多次聯動,包括「創造營」系列等熱門綜藝和熱門劇集,在品牌和運營方向上的合作與導流。
可以說,微視和騰訊視頻兩款產品,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割裂發展,但或許促成這次整合的一個重要因素,也許是騰訊高層已經重新思考對短視頻的理解,以及未來投入的預期。
因為騰訊在短視頻的賽道上,已經有了另外一張王牌。背靠月活已經超11億用戶的微信生態,視頻號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據一些第三方平台測算,今年以來,微信視頻號的日活峰值已經達到了3.5億,這距其上線才一年左右的時間。
(4)版權大戰何時休擴展閱讀
騰訊微視的特色功能:
1、卡點模板:騰訊微視有眾多酷炫、好玩的卡點模板,用戶可以選擇任意數量的照片或視頻,一鍵生成卡點視頻;通過卡點模板,用戶的短視頻內容能夠和配樂的節奏相匹配,從而使得短視頻更具有感染力。
2、首創視頻跟拍:為了讓視頻錄制簡單化,騰訊微視新版本首創「視頻跟拍」功能。每個視頻界面都可以點擊「跟拍」進入視頻錄制,錄制視頻時可以直接使用原視頻音樂,模仿原視頻動作進行拍攝,降低視頻拍攝難度。
3、首個歌詞字幕玩法:騰訊微視的新版本首創歌詞字幕玩法,用戶在選擇背景音樂之後,錄制視頻時可選擇顯示歌詞字幕,實現輕松跟唱。
㈤ 版權局叫停音樂版權大戰,看看主流媒體都說了什麼
9月12、13日接連抄兩天,國家版權局相繼約襲談BAT、網易等網路音樂服務商,以及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等境內外音樂公司,核心關鍵均在「獨家版權」四個字。此前,阿里音樂、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三家陷入版權糾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相轉授權合作;而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因為版權問題正面臨互相起訴的尷尬。除此之外,用戶逐漸培養起付費購買數字音樂的同時,卻逃不開「聽個歌要下載好幾個APP」的煩惱。
㈥ 網易雲莫名其妙偷偷自動取消喜歡有版權的歌,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網易目前單作為一首音樂播放器來說是失敗的,連歌都沒有還算哪版門子播放器你說權是吧?相比之下QQ的資源就穩定的多,版權數也大幅占優,作為一款音樂播放器,QQ比網易好用的多。其根本問題是版權大戰網易敗陣,然後就慢慢走下坡路了。音樂版權競爭相當激烈,特別是線上,隨著國民版權意識的增強,這方面會控制的越來越嚴厲。這個是無法解決的,個人建議你只有更換播放器
㈦ up主被告侵權,《斗羅大陸》剪輯視頻被下架,版權大戰打響了嗎
近年來我國的版權法是越來越完善了,許多視頻平台和動畫公司,都加緊了步伐維護自己的版權,版權大戰因此打響。首先是幾大視頻平台,聯合施壓某站,導致某站的《老友記》下架了,搜都搜不到。然後是企鵝出手,整治其他平台的《斗羅大陸》盜版視頻。某站又把一個up主告了,因為他在其他平台播某站獨家的日漫。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下,如下:
㈧ 「Spotify」不進入中國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若干年前,spotify考慮要不要進中國的最大問題是,非法下載盛行,基本沒有版權保護這一說。那時候明顯大面積侵權的在線音樂試聽網站至少也有50家,非法下載就更肆無忌憚,只有版權方獨自默默維權。那個時候spotify想要進來,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別人都盜用就你傻傻掏錢買,然後還收不上錢來的問題。
這些年zf主導的各種行動,經濟轉型,WTO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版權持有者意識的覺醒,以及流媒體的興起,以及常見的普洱茶式炒作,等等原因,音樂版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內幾個大玩家的強勁需求,尤其QQ音樂簽署了一系列獨家協議,更是把版權價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個時候spotify再想進來,首先考慮的問題是,跟風以極高的價格囤入大量華語音樂,結果就算免費用大家也還是去QQ、酷狗。那麼歐西音樂呢?音樂版權都有授權區域限制,如果要在中國內地使用這些歐西音樂,依然不得不跟風以極高的價格買入。
假設spotify不在乎跟風高價入場,建設了無比全面的正版曲庫,那麼spotify這產品,會從QQ、酷狗/酷我、天天動聽、多米、網易、蝦米手中搶得多少用戶?對此我比較悲觀。
首先,價格戰,以spotify目前的付費策略肯定沒戲。
然後說產品。spotify即使把價格拉回到國內玩家一個水平線,即:桌面版和手機版完全免費無限量聽,只有在下載時做幾個套餐向C端收費。那麼我們則可以拋開價格因素,考察spotify這產品。不過這產品貌似也沒什麼好說的,又是一個國外很好的產品,到了國內在市場佔有率上絕對拼不過本地化產品的案例而已。簡單說,用戶使用這個服務,就是找歌聽。spotify的所有功能里,中國用戶最常用的那些功能,國內產品也都有;而國內產品沒有的功能,絕大多數中國用戶也不需要。(話說內天打開酷狗,要被強勁的「蝰蛇」音效嚇尿了。這功能spotify打死也想不到吧。)再說UI/UX,這個彷彿對比更明顯,像spotify這么「高冷」的設計,必然只能贏得極小一部分用戶的喜愛。再說內容,spotify當然可以立馬組織一批專家、用戶,來搞歌單,也可以很本地化的推薦最新的專輯和熱門單曲,但這種曲庫型點播式的音樂服務,每個用戶用1個就足夠(頂多因為版權大戰某歌這平台沒有那平台沒有所以無奈過去聽一下),spotify與國內那幾個玩家的產品,完全是替代關系,而用戶遷移成本又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高,既然QQ網易蝦米上收藏了很多歌單,甚至建立了社交關系,何必又跑到spotify上從0開始。
當然了,還有內容審查問題。
所以我覺得spotify這些年來還沒進中國,是因為得不償失,毫無必要。
假如來了,如何跟國內同行競爭?
個人認為有兩條路可以嘗試。
1,與電信運營商深度合作,比如建立合資公司這類,而不是簡單的5元/月免流量試聽。移動、聯通、電信,挑一家,畢竟這些運營商都有自己的音樂服務,雖然產品做得慘不忍睹,但因為強大的群眾和歷史基礎,還是有一定效益,且運營商應該不會放棄在線音樂服務這塊肉,畢竟4G都開始普及,擔任基建的運營商肯定不甘心只做流量管道,看著別人起舞。
2,即使QQ頻繁的跟國內外各種版權持有者簽訂了一系列還不清楚是否獨家的版權分發協議,但是個協議就有時間期限嘛。且國內其他派系玩家肯定也都一肚子氣,不可能就此放手退出流媒體/數字音樂領域。spotify倒是可以以國外老大的身份盤活一系列上游資源,帶著這些資源與生悶氣的國內其他派系玩家抱團。不過,為了進中國這點事,這圈子兜的有點大,已經不是單純流媒體音樂領域的事業了……
㈨ 網易雲和QQ音樂版權大戰,你支持哪一個
但作為一個普通的聽眾,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的app,像我就對QQ音樂抱著回自己的幾分偏愛答。幾年前在朋友的安利下我用了就喜歡上了界面簡約,日推貼心,歌單功能對於找個非常方便,最重要的是每首歌想很各位老哥的故事會。看了之後感覺QQ音樂裡面的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在裡面的,就像回到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