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物上代位權,物上代位與代位追償的區別是什麼
(1) 權利性質不同
代位求償權屬於債權的法定轉讓,代位權則屬於債的保全范疇。專
(2) 權利內容不同
代位屬求償權行使的是屬於債權人自己的權利,代位權行使的則是屬於債務人的權利。
(3) 權利效力不同
代位求償權行使的效力直接歸於債權人,而代位權行使的效力歸於被代位的債務人。
(4) 產生權利的原因不同
代位求償權僅產生於保險,而代位權則無此限制。
(5) 行使權利的條件不同
代位求償權的行使以保險責任范圍內損失和第三人負有責任為條件,代位權的行使則以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危害債權人利益為條件。
『貳』 保險法中的物上代位制度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物上代位權:質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者變賣質物,並與出質人協議將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用於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出質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PS:保險代位求償權,是指當保險標的遭受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法應由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公司自支付保險賠償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的限度內,相應地取得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保險代位權是各國保險法基於保險利益原則,為防止被保險人獲得雙重利益而公認的一種債權移轉制度」,通常認為保險代位權其實質是民法清償代位制度在保險法領域的具體運用。
關於保險代位權的權利性質,大致有三種觀點:
1、債權擬制轉移說,認為被保險人的債權雖因保險人償付保險金而消滅,但法律擬制該債權仍存在,並移轉給保險人。
2、賠償請求權說。該說認為保險人自給付保險金時起,便取得與已消滅之債權同一的賠償請求權。
3、債權移轉說。該學說認為代位求償權實質上是保險人對第三人債權的「法定受讓」,無須被保險人的讓與意思表示,也勿須債務人的同意。
該說如今為大多數學者所採納。我國《海商法》[1] 第252條規定:保險標的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的權利,自保險人支付賠償之日起,相應轉移給保險人。《保險法》第60條第1款(修改前的《保險法》第44條第1款)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人請求賠償的權利。
保險法上未明確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以保險人名義還是被保險人名義,以往對此存有爭議。審判實踐普遍接受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代位求償權。2000年7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4條保險人行使代位請求賠償權利時,被保險人未向造成保險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訴訟的,保險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向該第三人提起訴訟。
『叄』 物上代位權的定義
質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版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權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者變賣質物,並與出質人協議將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用於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出質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肆』 什麼叫物上代位
物上代位是指保險標的遭受保險責任事故的損失後,一旦保險人履行了對被保險人的賠償義務,即擁有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即代位取得對受損保險標的的權利。保險人的物上代位權利,我國《保險法》第四十四條作了具體的規定。規定指出:「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險金額,並且保險金額相等於保險價值的,受損保險標的的全部權利歸於保險人。
『伍』 什麼是物上代位權
物上代位權是指保險標的因遭受保險事故而發生全損時,保險人在全額支付保險賠款金之後,依法擁有該保險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代位取得受損保險標的物上的權利。
物上代位權的取得一般是通過委付實現的。委付是被保險人在保險標的處於推定全損狀態時,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提出申請,願意將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給保險人,並請求保險人全部賠償的行為。委付是被保險人放棄物權的法律行為,是一種經常用於海上保險的賠償制度。保險人接受委付後,不僅取得保險標的物的權利,而且包括標的物下所應當承擔的義務。因此,保險人是否接受委付應謹慎從事。
物上代位權是一種所有權的代位。與代位求償權不同,保險人一旦取得物上代位權,就擁有了該受損標的的所有權。處理該受損標的所得的一切收益歸保險人所有,保險人只能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取得受損標的的部分權利。
買保險之前,你一定要知道這些!到微信號:財秘筆記(rong360licai)回復【保險】獲取保險知識大全。
『陸』 什麼叫做「物上代位權」
樓上講的應該是代位求償權,屬於債權的代位權。
物上代位權是物權的代位權,在性質回上有區別。
物上代位權答一般是指物權擔保中(如抵押、質押)擔保物因意外損害或其他原因,使擔保物消失而換來賠償金(或受讓款等其他財產時),擔保權人仍享有的對擔保物換來的該賠償金(或受讓款等其他財產)的擔保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