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筆者在大陸出版社出版一本書,還想在香港出版繁體字版的同一種書,有版權問題嗎
有的,要在香港出版,最好在香港注冊版權
2. 關於譯者的簡體繁體版權
從你的描述可知你的版權為繁體字版權。
我個人認為,一年後另一家簡化字體版本在中國大陸國內出版,這就是抄襲。
由於目前兩岸關系的特殊性,所以打官司的人很少。會影響兩岸關系。
3. 中文版權包括繁體版權嗎
一般沒有這種分類方法,只是可能涉及到在使用繁體漢字的地區作品的許可使用的問題,作品授權他人使用是可以約定簡體或繁體的使用范圍的
4. 繁體字到底有幾種版本
【Look】
這就是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的字形區別!
如下圖,左邊台灣,中間香港,右邊大陸。
繁體字,以台灣為標准。大陸民國時期就是左邊的寫法。
另外,你說「即」這個字,我知道,有「卽」的寫法,目前已棄用。
但可以用,不屬於錯字。
5. 我國是不是規定正規期刊封面不允許使用繁體字
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使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使用漢字規范化,消除用字不規范現象,根據國家有關新聞出版的法律、法規和關於漢字使用的有關規定,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經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批准出版發行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的規范漢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批示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所收錄的簡化字;1988年3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收錄的漢字。
本規定所稱不規范漢字,是指在《簡化字總表》中被簡化的繁體字;1986年國家宣布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異體字(其中1986年收入《簡化字總表》中的11個類推簡化字和1988年收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的15個字不作為淘汰的異體字);1977年淘汰的計量單位舊譯名用字;社會上出現的自造簡體字及1965年淘汰的舊字形。
第四條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管全國出版物漢字使用的規范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出版物漢字使用的規范工作。
第五條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報頭(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書脊等)、包裝裝飾物、廣告宣傳品等用字,必須使用規范漢字,禁止使用不規范漢字。
出版物的內文(包括正文、內容提要、目錄以及版權記錄項目等輔文),必須使用規范漢字,禁止使用不規范漢字。
第六條向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海外發行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可以用簡化字的一律用簡化字,如需發行繁體字版本的,須報新聞出版署批准。
第七條下列情形可以不適用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
(一)整理、出版古代典籍;
(二)書法藝術作品;
(三)古代歷史文化學術研究著述和語文工具書中必須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的部分;
(四)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依法影印、拷貝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海外其他地區出版的中文報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
第八條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出版單位在申請創辦時,必須向批准機關提交出版社社名、報名、刊名字樣,經審定符合規范獲得批准後方可使用。
第九條印刷通用漢字字模的設計、計算機編排系統和文字信息處理系統使用漢字,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有關規定。需要使用繁體字的,須經新聞出版署批准。
第十條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負責對出版物漢字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被檢查單位不得拒絕提供檢查需用的出版物樣本。
第十一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以上(包括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根據情節輕重分別處以責令改正、警告、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
(五)違反第五條第一款,報紙報頭(名)使用不規范漢字1個字以上(含1個字0,日報連續6期以上,周報連續3期以上,半月報連續2期以上的;
(六)違反第五條第一款,期刊刊名及封皮、包裝裝飾物、千字以內的廣告宣傳品使用不規范漢字1個字以上(含1個字),半月刊連續2期以上,月刊、雙月刊、季刊1期以上的;
(七)違反第五條第二款,在1期(1冊、1盒)內,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內文使用不規范漢字占總字數千分之一以上的;
(八)違反第六條規定的。
第十二條出版單位和印刷單位,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街道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辦法。
第十四條本規定由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規定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規定生效前,報頭(名)、刊名、封皮中已經使用不規范漢字的,要加以糾正。
6. 繁體字有好幾種版本。哪一種版本是常用的。
繁體字是指漢字簡化後被簡化字所代替的原來筆畫較多的漢字,簡化字以1987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規范。該表中與簡化字對應就是繁體字,無所謂常用不常用。
7. 繁體字改成普通宋體,是否涉及版權問題
如果就是網站的字體的話,不涉及版權問題。
8. 大陸有出版繁體字書籍的出版社嗎
有的,是些古籍、專業研究書等,你沒注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法》,第十一條有規定「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也就是說,要採用簡體字。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可以使用繁體字或異體字。 政府還是鼓勵出版簡體字的圖書的,不提倡圖書中間使用繁體字(當然有些古籍類的圖書例外)。
大陸出繁體書最多的是中華書局,其次是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江蘇古籍、巴蜀書社、嶽麓書社等也有。現在一些書店為了製造古本效果,會採用豎排繁體,不過一些不出名的出版社還是別買,會有校勘錯誤的。
你說的《古文觀止》、《康熙字典》都有繁體版的,要去賣古籍的書店或是正規書店古籍文獻的書架買,不要買一般的繪圖白話什麼的版本。實在不行去孔夫子網買舊書,像是《古文觀止》就有個中華書局的老版豎排繁體,到處有賣。
9. 大陸能不能出版繁體版的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第十一條 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
第十七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第二十八條 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所以說在必須使用的時候是允許的,但不能全書都是繁體字.
10. 為什麼中國大陸禁止使用繁體字,而香港卻可以
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使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使用漢字規范化,消除用字不規范現象,根據國家有關新聞出版的法律、法規和關於漢字使用的有關規定,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經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批准出版發行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的規范漢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批示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所收錄的簡化字;1988年3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收錄的漢字。
本規定所稱不規范漢字,是指在《簡化字總表》中被簡化的繁體字;1986年國家宣布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異體字(其中1986年收入《簡化字總表》中的11個類推簡化字和1988年收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的15個字不作為淘汰的異體字);1977年淘汰的計量單位舊譯名用字;社會上出現的自造簡體字及1965年淘汰的舊字形。
第四條 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管全國出版物漢字使用的規范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出版物漢字使用的規范工作。
第五條 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報頭(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書脊等)、包裝裝飾物、廣告宣傳品等用字,必須使用規范漢字,禁止使用不規范漢字。
出版物的內文(包括正文、內容提要、目錄以及版權記錄項目等輔文),必須使用規范漢字,禁止使用不規范漢字。
第六條 向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海外發行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可以用簡化字的一律用簡化字,如需發行繁體字版本的,須報新聞出版署批准。
第七條 下列情形可以不適用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
(一)整理、出版古代典籍;
(二)書法藝術作品;
(三)古代歷史文化學術研究著述和語文工具書中必須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的部分;
(四)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依法影印、拷貝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及海外其他地區出版的中文報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
第八條 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出版單位在申請創辦時,必須向批准機關提交出版社社名、報名、刊名字樣,經審定符合規范獲得批准後方可使用。
第九條 印刷通用漢字字模的設計、計算機編排系統和文字信息處理系統使用漢字,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有關規定。需要使用繁體字的,須經新聞出版署批准。
第十條 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負責對出版物漢字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被檢查單位不得拒絕提供檢查需用的出版物樣本。
第十一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以上(包括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根據情節輕重分別處以責令改正、警告、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
(一)違反第五條第一款,報紙報頭(名)使用不規范漢字1個字以上(含1個字),日報連續6期以上,周報連續3期以上,半月報連續2期以上的;
(二)違反第五條第一款,期刊刊名及封皮、包裝裝飾物、千字以內的廣告宣傳品使用不規范漢字1個字以上(含1個字),半月刊連續2期以上,月刊、雙月刊、季刊1期以上的;
(三)違反第五條第二款,在1期(1冊、1盒)內,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等出版物內文使用不規范漢字占總字數千分之一以上的;
(四)違反第六條規定的。
第十二條 出版單位和印刷單位,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管理機關和語言文字工作機關,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辦法。
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國家相關法規的規定,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數眾多,文盲相對較多,試行簡體字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