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如何行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 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第二百四十二條 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四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二百四十四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二百四十五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
可以協商,調解,訴訟(必須證據充分)
㈡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是什麼
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支配性、排他性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請求權,其作用主要是使物權效力得到維護。後者是基於佔有事實,如租用、借用等事實,其作用僅僅在於恢復佔有人對物的佔有,維護社會穩定的秩序,並不涉及佔有物的權利歸屬問題。
㈢ 返還原物請求權誰來強制執行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中的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佔用人是指基於合同關系而佔用不動產或動產的佔用人,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佔用人未行使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其喪失的只是要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如侵佔人給佔用人造成損害,佔用人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該規定僅是對所有權人以外的合法佔用人適用,而不適用於所有權人,你的東西被侵佔,侵害的是你的所有權,你在20年內,都可以行使權利,請求侵佔人返還原物、賠償損失。
㈣ 侵佔財產要求返還什麼案由
侵佔財產要求返還的,應定案由為返還原物糾紛。但是如果原物已經損壞而要求賠償的,則案由應該定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非法侵佔他人財產的,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在民事上有返還原物的法律義務,所以,如果是要求侵佔人返還原物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規定,案由應該定為返還原物糾紛。
《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4)返還侵佔物的管轄權擴展閱讀:
必須是將他人的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拒不交還的行為。
所謂占為己有,是指應當將他人交為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當成自己的財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處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將財物出售、贈與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費、充抵債務、設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毀壞這種處分。
具有後者這種行為,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治罪科刑。所謂拒不交還,是指依法、依約而當將他人的財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財物所有人明確提出交還並舉有證據證明屬及所有,行為人仍視而不見,明確表示不予舊還;
或者雖然表示歸還,但事後又擅自處分致使實際無法交還;或者採用諸如謊稱財物被盜、丟失等欺騙手段而拒不歸還;或者攜帶財物逃離他鄉而拒不歸還;或者已經非法處分而拒不追回或者賠償的等等,
當然,行為人如果最終還是交出或者退還了財物,或者是在他人明確提出主張交還前處理了財物事後已作了或答應賠償的,甚至是在他人提出主張後還擅自處分財物但又作了賠償的,等等,就不應以本罪論處。
㈤ 返還原物糾紛管轄法院要怎麼確定,有什麼規定
你好,一般由被告戶籍所在地法院管轄。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㈥ 侵佔罪歸公安機關管轄嗎
這個是自訴案件,公安不會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屬於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佔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於遺失物,也不同於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在中國刑法史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是在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中也沒有使用「侵佔」一詞。因而在確定侵佔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對「侵佔」一詞進行分析,因為「侵佔」是侵佔罪罪名中的關鍵詞,它代表了侵佔罪的主要內涵。
(6)返還侵佔物的管轄權擴展閱讀:
侵佔罪的起點數額是指構成侵佔罪所需行為對象的最低價值,它是侵佔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由違法向犯罪過渡的分界點。
依刑法第270條的規定,侵佔罪需侵佔數額較大的財物方可構成,那麼如何確定數額較大的起點呢?有人認為,數額較大應參照盜竊罪的起點數額為宜,有人認為起點數額可以參照貪污罪。司法解釋標准1萬,部分地方立案標准5千。
由於財物的價值隨耗損、市場波動而變化,價值的計算方式主要有二:一為重置價值,即在市場上購買同質同量財物所需的貨幣量;二為折舊價值,即按一定的折舊率計算得出的財物價值。原則上應依行為人拒不退還、拒不交出之時的重置價值確定行為對象價值。
㈦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在什麼期間內提出
我國《物權法》第245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內權請求返還原容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由此可見,佔有被侵害時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這是一個除斥期間,不能像訴訟時效一樣中止、中斷或者延長,佔有人要及時地行使這一權利。
㈧ 什麼是佔有物返還糾紛
佔有物返還糾紛是指因佔有物被他人非法侵佔,佔有物請求返還的糾紛。佔有物被他人非法侵佔的,佔有之事實狀態將受到破壞,因此,法律賦予佔有人以保護其佔有為目的的返還佔有物的
請求權
,即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
。
㈨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物權法》第245條規定的是佔有回復請求權,而不是返還原物請求權。《物權法》第34條才是規定了返還原物請求權,這兩個請求權可以發生竟合。例如:甲的手錶被乙搶走,甲既可以對乙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也可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但這兩個請求權系屬不同的請求權,具有以下主要區別:
1.法律依據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245條;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依據為《物權法》第34條。
2.請求權人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為佔有人,不要求是物權人;返還原物請求權人必須是物權人。
3.要件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以佔有被「侵奪」為要件;返還原物請求權以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為構成要件。
4.權利行使的期限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應在「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不受時間限制或者受長期時效期間的限制。
5.目的和效力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具有維護財產秩序,保護社會和平,限制權利人以私力救濟剝奪無權佔有的規范目的;
物權返還請求權的規范在於保護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無權佔有人在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後,並不能繼續保有佔有的利益,在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當依據《物權法》第243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其孳息。
(9)返還侵佔物的管轄權擴展閱讀:
佔有回復請求權內涵:
內涵
善意佔有人就佔有物所支出的費用,對於回復請求權人有下列償還請求權。
第一,必要費用。《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規定:"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由此可知,善意佔有人因保存佔有物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得向回復請求權人要求償還。所謂必要費用指為物的維護及保存所支出通常的必要費用,例如修繕費、飼養費等。
必要費用以佔有人所支出的金額為准,但其中一部分為必要費用,一部分為非必要費用,僅就必要費用使用。
學說上有所謂的特殊必要費用亦即所謂的臨時必要費用,如房屋遭地震、汽車被洪水淹沒而支出的修繕費用,此種費用善意佔有人仍有求償權。
第二,有益費用。有益費用指善意佔有人因改良佔有物支出的費用。我國《物權法》對無權佔有人有益費用的求償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依據民法理論,善意佔有人對有益費用可以求償,但應當
法律性質
多有學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性質系屬於一種法定債的關系,原則上應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例如,債權可以讓與、債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等。
(一)規范目的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有保管、租賃、用益物權等關系或有其他正當法律關系時,佔有人就佔有物所負擔的義務以及享受的權利可以依照相應的法律關系解決。
但是如果沒有正當的法律關系或者該法律關系無效或被撤銷時,那麼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確定,不免發生爭議。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用不當得利或無因管理或侵權行為的規定,但仍不能充分的解決問題,
所以《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二條、二百四十三條、二百四十四條規定了佔有回復請求權。
《物權法》關於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的權利義務的規定屬於特殊規定,其目的在於充分保護善意佔有人,促進物盡其用。
(二)法律性質多有學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性質系屬於一種法定債的關系,原則上應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
例如,債權可以讓與、債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等。但筆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區分的定性,不能一概認為屬於債權關系應當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
在佔有物的現存增加的價值的范圍內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佔有回復請求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返回原物請求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㈩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中的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佔用人是指基於合專同關系而佔用不動產屬或動產的佔用人,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佔用人未行使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其喪失的只是要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如侵佔人給佔用人造成損害,佔用人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該規定僅是對所有權人以外的合法佔用人適用,而不適用於所有權人,你的東西被侵佔,侵害的是你的所有權,你在20年內,都可以行使權利,請求侵佔人返還原物、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