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前蘇聯著作權法

前蘇聯著作權法

發布時間:2021-07-30 22:51:06

『壹』 蘇聯作家協會的組織機構

作家協會的最高機構是五年召開一次的全蘇作家代表大會。從1954至1976年,定期召開了五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
兩次代表大會之間,由作家協會理事會領導協會日常工作。理事會下設書記處,組織各種日常活動和指導作家的創作工作。書記處下設執行局,以有效處理日常問題。
理事會下設多個委員會:蘇聯各民族文學委員會執行局、評論和文學理論委員會、青年和兒童文學委員會、戲劇、電影和電視委員會、藝術翻譯委員會、特寫和藝術政論委員會、驚險和科幻文學委員會、軍事藝術文學委員會、國際作家聯絡委員會、亞非國家作家聯絡委員會等。
蘇聯作家協會理事會領導蘇聯作家出版社和文學報出版社。蘇聯作家協會系統用14種蘇聯民族語言出版15種文學報紙,用45種蘇聯民族語言和5種外語出版86種文學藝術和社會政治刊物。
蘇聯作家協會還領導高爾基文學院、全蘇文學藝術宣傳局、初學寫作者文學輔導處、莫斯科法捷耶夫中央文學家之家、蘇聯文學基金會和全蘇保障著作權管理局。
蘇聯作家協會領導15個加盟共和國的作家協會,其中俄羅斯聯邦作家協會包括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大城市的作
家組織,16個自治共和國和4個自治州的作家協會,50個邊區和州的作協分會。

『貳』 知識產權讀本 我國著作權法中,著作權與什麼是同一概念

您好,著作權與版權屬於同一概念。歐美國家稱為版權,我國借鑒日本及蘇聯的做法,稱為著作權。

『叄』 就是我想使用蘇聯作家帕斯捷爾克的詩,有沒有受到法律保護版權期限過了嗎

版權時限,有生之年加逝後50年,在這期間受法律保護

『肆』 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的區別

法律規定以特定方式或根據某些條件使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但須向作者支付報酬的制度。下面來看看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的區別。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的區別著作權法定許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可以不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根據法定許可而使用他人作品時,應當按照規定,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並應當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著作權強制許可,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由著作權主管機關根據情況,將對之發表作品進行特殊使用的權利授予申請獲得此項權利的使用人的制度,在國際著作權公約中,又被稱為強制許可證,屬於一種非自願的許可情形。著作權強制許可起源於1909年美國著作權法,我國並沒有在法律上確定著作權的強制許可制度。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制度的區別在於法定許可直接由法律規定,無須事先申請或通知著作權人;強制許可則必須事先申請和正式授予。目前各國著作權法中規定的法定許可制度一般局限於音樂作品或音樂戲劇的表演以及商業唱片的重復使用。《蘇聯民事立法綱要》第495條規定法定許可適用於:1、公開演出已出版的作品;2、以膠片、唱片、錄音磁帶等方式公開復制和發行已發表的作品;3、作曲家利用已出版的文學作品創作有文字的音樂作品;4、在工業產品中使用造型工藝作品和攝影作品等。英國著作權法規定:只要一部作品已經由作者同意而被某個錄制者製成唱片發行,其他錄制者就可以不經作者同意而直接進行錄制,但錄制後必須向作者付酬。中國著作權審判實踐一般認為,它適用於:(1)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2)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3)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凡在上述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但應向其支付著作權使用費,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伍』 著作權法中法定許可有哪幾種情況規定

著作權法中法定許可有哪幾種情況規定?許多人對於這方面的法律不是很了解,下面找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著作權法中法定許可有哪幾種情況規定一、著作權法定許可的情形有哪些法定許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可以不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根據法定許可而使用他人作品時,應當按照規定,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並應當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法定許可有以下幾種情況:(1)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享有的其他權利;(2)作品在報刊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3)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4)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5)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二、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區別法律規定以特定方式或根據某些條件使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但須向作者支付報酬的制度。與強制許可制度的區別在於法定許可直接由法律規定,無須事先申請或通知著作權人;強制許可則必須事先申請和正式授予。目前各國著作權法中規定的法定許可制度一般局限於音樂作品或音樂戲劇的表演以及商業唱片的重復使用。《蘇聯民事立法綱要》第495條規定法定許可適用於:公開演出已出版的作品;以膠片、唱片、錄音磁帶等方式公開復制和發行已發表的作品;作曲家利用已出版的文學作品創作有文字的音樂作品;在工業產品中使用造型工藝作品和攝影作品等,英國著作權法規定:只要一部作品已經由作者同意而被某個錄制者製成唱片發行,其他錄制者就可以不經作者同意而直接進行錄制,但錄制後必須向作者付酬。中國著作權審判實踐一般認為,它適用於:(1)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2)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3)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凡在上述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但應向其支付著作權使用費,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陸』 什麼是「著作權」

著作權,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的總稱,包括著作人身權利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指各類作品的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廣義的著作權除狹義著作權的含義外,還包括藝術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在法律上稱「鄰接權」或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鄰接權納入規范范疇,在《著作權法》中單列一章保護鄰接權。可見,我國著作權立法採用的是廣義的著作權。
著作權不同於一般民事權利,在權利客體和權能屬性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一)著作權的權利客體具有可復制性
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現,具有無形性和共享性,能夠被多人同時使用或復制。同時,作品的表現形式多樣,具有表演、廣播、翻譯等多種利用方式,作品的利用對作品載體產生影響,但對作品本身不構成事實改變。
(二)著作權權能具有可分性
著作權本身由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復合而成,兩者可以實現有效分離,著作人身權可以獨立於著作財產權而單獨存在,同一權能能夠進行多次處分。
(三)著作權自動產生
專利權、商標權的取得必須經過申請、審批、登記和公告,即必須以行政確認程序來確認權利的取得和歸屬。而著作權因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一般不必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記或注冊手續,也不論其是否已經發表,只要創作完成即具有著作權。
(四)著作權人身保護的永久性
著作權與作品的創作者密切相關,因此,在著作權中,保護作者對作品的人身權利是其重要的內容。著作權中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利,永遠歸作者享有,不能轉讓,也不受著作權保護期限的限制。

『柒』 什麼是著作權的限制為什麼要對著作權進行限制

為鼓勵作品的傳播,著作權法在一定范圍內對著作權所進行的限制。具體包括:(1)著作權保護期限。規定一段相對的保護期,超過著作權保護期的作品即進入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2)地域性。某項著作權原則上只能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在其他國家不發生法律效力。(3)合理使用制度。在一定條件下,為了個人學習和科研的目的、為了系統教學活動、學術研究、科學探討、公共借閱、宗教或慈善性質的活動等社會利益,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而自由使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4)法定免費使用與法定許可。前者指在特定情況下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不必支付報酬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主要在前蘇聯、原東歐國家實行。《世界版權公約》杜絕了法定免費使用制。後者指法律許可已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圍的使用,但使用後應向著作權人付酬。目前幾乎所有建立了著作權制度的國家都實行了這種制度。(5)強制許可。基於某種正當理由必須使用作者已發表的作品,經向著作權主管機關提出申請,被批准並向著作權人支付一定報酬或使用費後,即獲得對該作品的一定使用權。(6)著作權「窮竭」制度。著作權的某項權利如發行權一經行使即告結束,不得再次行使。(7)公共秩序保留。任何作者都只能在不違背本國或權利主張國公共秩序的前提下行使其權利。(8)「善意買主」與「反向工程」。1984年,美國首先在其頒布的《半導體晶元保護法》中提出對晶元掩膜作品的「善意買主」應免除侵權責任。只要經銷侵權晶元的人,可以證明自己不知有關晶元侵犯了掩膜作品專有權人的權利,該專有權人無權對該善意買主求償。一旦該買主得知其中包含侵權品後,雖仍可繼續經銷。但必須向專有權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費。「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指分析了他人的晶元掩膜設計之後,自己另外帶獨創性地再設計出新的掩膜作品,雖可以看出這種新作品是在他人的原作品上衍生出來的,但不視為侵權。對著作權進行限制的目的在於防止作者將某些專有權利變成公眾獲得知識和整個社會教育、科學和文化發展的障礙,以促進作品的廣泛傳播。

『捌』 1883年簽訂的什麼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於版權保護的國際公約

《伯爾尼公約》的草案是1883年提出的,應該是世界最早的。

《伯爾尼公約》是國際性的版權公約。全稱《保護文學藝術作品》(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關於保護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版權的國際公約。1886年 9月 9日在瑞士伯爾尼簽訂,為最早產生的國際版權公約。18世紀初以後,歐美各國陸續制定了版權法。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擴大,一國作者的作品在其他多個國家被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因此有必要在已有雙邊版權保護的基礎上實行更廣泛和更統一的國際保護。1878年由法國著名作家V.雨果等發起成立的「國際文學藝術協會」為此進行了積極努力。1883年,國際文學藝術協會提出一項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國際公約的草案。1884和1885年,由瑞士政府主持,在伯爾尼兩次討論了該項草案。1886年由法國、英國等10個國家正式簽署,1887年生效。《伯爾尼公約》的產生,標志著國際版權保護體系的初步形成。公約歷經 5次修訂,最近文本為1971年在巴黎修訂的文本。《伯爾尼公約》受大陸法系影響較深。一般認為其規定較嚴密,對作者的保護水平較高。公約從結構上分正文和附件兩部分,從內容上分實質性條款和組織管理性條款兩部分。正文共38條,其中前21條和附件為實質性條款,正文後17條為組織管理性條款。《伯爾尼公約》以國民待遇原則、自動保護原則和獨立保護原則為基本原則,以其所作規定為最低保護標准。其宗旨是「盡可能有效和盡可能一致地保護作者對其文學藝術作品所享有的權利。」其內容主要特點是:以作品的創作者為第 1保護主體;對作品和作者權利規定得較詳細;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攝影和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期為作品完成之日起25年;享有和行使版權權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保護作者的不依賴於經濟權利的精神權利;對公約生效時保護期未滿的作品給予保護,即有追溯力;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有保留;公約成員國組成伯爾尼聯盟,其行政工作由國際知識產權局負責;伯爾尼聯盟有自己的預算,締約國須繳納會費。公約附件為關於發展中國家的特別條款,它規定:發展中國家出於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約規定的限制范圍內,按照公約規定的程序,發放翻譯或復制有版權作品的強制許可證。特別條款系1971年修訂公約時因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而增加的。截至1986年,《伯爾尼公約》有76個成員國。中國、蘇聯和美國都未參加。《伯爾尼公約》的實施管理,最初由伯爾尼聯盟國際局負責,後由保護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負責,1967年起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負責。

『玖』 簡述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和強制許可使用的區別

相同點:①目的是專來注於促進公共利源益,限制著作權人的權利;
②只能用別人的發表的作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他人③當工程;
④必須註明的作品的作者標題名稱。不同之處在於:①用戶的法定許可是表演者,錄音,報刊和廣播組織,俱樂部和合理利用人的身體,但沒有范圍限制的生產者;
②在法定許可的情況下,應當支付報酬的著作權人後,使用工作,並合理使用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支付報酬;
③在法定許可的情況下,著作權人使用,可以不使用,但沒有附上合理使用的條件。

『拾』 著作權法定許可包括的情形

著作權法定許可包括的情形:著作人身權,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是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著作權法定許可包括的情形一、著作權法定許可的情形有哪些法定許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可以不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根據法定許可而使用他人作品時,應當按照規定,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並應當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法定許可有以下幾種情況:(1)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享有的其他權利;(2)作品在報刊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3)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4)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5)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二、著作權法定許可與強制許可區別法律規定以特定方式或根據某些條件使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但須向作者支付報酬的制度。與強制許可制度的區別在於法定許可直接由法律規定,無須事先申請或通知著作權人;強制許可則必須事先申請和正式授予。目前各國著作權法中規定的法定許可制度一般局限於音樂作品或音樂戲劇的表演以及商業唱片的重復使用。《蘇聯民事立法綱要》第495條規定法定許可適用於:公開演出已出版的作品;以膠片、唱片、錄音磁帶等方式公開復制和發行已發表的作品;作曲家利用已出版的文學作品創作有文字的音樂作品;在工業產品中使用造型工藝作品和攝影作品等,英國著作權法規定:只要一部作品已經由作者同意而被某個錄制者製成唱片發行,其他錄制者就可以不經作者同意而直接進行錄制,但錄制後必須向作者付酬。中國著作權審判實踐一般認為,它適用於:(1)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進行營業性演出;(2)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3)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凡在上述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但應向其支付著作權使用費,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閱讀全文

與前蘇聯著作權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