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使用盜版軟體還能繼續多久
國家版權局新聞發言人、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19日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指出,國外有人說中國政府部門70%以上使用盜版軟體,這種說法背離事實,也沒有根據。 王自強在當日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政府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是在政府部門的集成軟體、系統軟體和專業軟體基本正版化以及通用軟體部分正版化的前提下進行的。 中國政府在重大信息化建設工程中都是使用正版軟體,這個比例不會低於30%,如金卡、金稅、金盾等12大系統工程從系統平台一直到電腦終端,所有的軟體都是正版軟體。另外,中國政府部門在通用軟體方面也並不是都使用盜版軟體,因為政府部門很多都是購買品牌機,品牌機里本身就預裝有正版軟體。 王自強指出,中國政府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的步驟是自查摸底,提出需求,統一采購,集中支付。各個政府部門在清查的基礎上,提出需求授權軟體的總量,由采購部門統一向軟體供應商采購,政府財政部門統一支付經費。「目前有關工作部門已經向所有政府部門提供了正版軟體。在這個前提下,說還有70%的政府部門使用盜版軟體是站不住腳的。」但王自強同時也坦承,在軟體正版化過程中,不排除個別單位、個別人在更換成正版軟體以後還在使用盜版軟體。 據介紹,整個中國政府部門的軟體正版化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地市財政和縣級財政來分段支付。王自強說,中央財政推進中央級政府部門軟體正版化工作的經費大概為1.4億元至1.5億元左右。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勤表示,目前中國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軟體盜版現象,但決不是有些人所認為的那麼高。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如宣傳教育、清理整頓市場等,努力推進整個社會的軟體正版化。
❷ 如何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檢索報告
1、登陸國家知識產權局http://www.sipo.gov.cn/
(2)中國軟體盜版率調查報告國家知識產權局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認證管理辦法》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一)工作原則
知識產權認證實行的是國推認證制度,即國家認監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以統一管理、分工協作、共同實施的原則,根據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選擇確定適宜的知識產權領域國家標准為認證依據,共同制定、調整和發布知識產權認證目錄,並組織開展知識產權領域認證工作。
(二)認證機構資質要求
認證機構資質要求分為通用性要求和專業性要求。通用性要求是符合《認證認可條例》、《認證機構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同時明確從事知識產權領域的認證機構應當符合「具有從事知識產權認證活動的相關專業能力要求」的專業性要求。
(三)認證審核人員要求
認證審核人員應當「滿足從事知識產權認證活動所需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要求」,且符合國家認證人員資格相關要求。認證審核人員實行專職制。
(四)認證機構及分支機構行為規范
一是加強對分支機構及辦事機構的管理。認證機構設立分支機構、辦事機構的,應在設立之日起30日向國家認監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報送相關信息。二是強化認證機構主體責任。認證機構應當對分支機構實施有效管理,對其分支機構認證業務活動承擔相應責任。三是認證機構和認證人員對認證結果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四是認證機構應建立風險防範機制、人員管理制度以及機構內部管理、制約、監督和責任機制。五是明確認證機構職責范圍,禁止認證機構從事與其認證工作相關的咨詢、代理、培訓、信息分析等服務,以及產品開發和營銷等活動。
(五)認證程序
一是要求認證機構按照認證基本規范、認證規則規定的程序要求實施認證活動,認證過程完整、客觀、真實,不得增加、減少或者遺漏程序要求。二是規定認證機構不得向失信或違法違規企業出具認證證書,即被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部門責令停業整頓的,或者納入國家信用信息失信主體名錄的。三是要求認證機構對認證過程做出完整記錄,保留相應認證資料。四是明確監督審核具體要求。每次監督審核內容無須與初次認證相同,但應當在認證證書有效期內覆蓋體系的全部要素。
(六)監督管理
一是明確國家層面的監管。國家認監委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建立知識產權認證監管協同機制,對知識產權機構及其認證活動實施監督檢查。二是明確地方層級的監管。地方認證監管部門、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所轄區域內,依照各自法定職責,建立相應的監管協同機制,實施監督檢查,查處違法行為。三是對認證機構資質審批過程中弄虛作假、隱瞞真實情況或者不能持續性地滿足認證機構資質條件等行為,撤銷資質。四是強化信息公開,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要求認證機構通過其網站或者其他形式向公眾提供認證證書有效性信息。
❸ 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怎麼進行檢索
fljptdnldi1302371727 5、佰騰 6、智慧牙0,專d利分7析 4、soopat
❹ 1.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
東莞市捷邦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簡稱捷邦),是經東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國家商標局備案,由資深知識產權專家設立,集商標、專利、版權和法律方面的專業律師和精英團隊,專業的素質,一流的服務,打造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綜合化、國際化知識產權代理服務的專業性機構。秉持「客戶至上、團結合作、勤勉盡責、優質高效」的服務理念,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員工創造溫馨進取的發展平台。專業卓著的法律服務讓捷邦成為每個客戶最認可最信賴的夥伴。
捷邦 自成立以來,遵循「客戶至上、團結合作、勤勉盡責、優質高效」的經營理念,堅持「用心服務、共創價值」的服務方針和「滿足需求、與客戶共成長」的發展戰略。業務部門分為商標部、專利部、版權部、法律部、國際部和代理部六個部門,並可根據案件性質和客戶需求組建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識產權顧問和知識產權戰略項目組。
捷邦 諳熟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精通國內目前處理各類知識產權爭議及侵權訴訟案件的行政和司法程序,一直同國家知識產權行政部門保持著密切良好的交流關系,具有良好人力和社會資源環境,服務領域包括商標、專利、版權、法律、反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知識產權顧問、託管和戰略等。
捷邦 在多年的知識產權代理實踐中,積累了處理各類復雜疑難案件的豐富經驗,已為國內外委託人提供了大量的商標注冊、異議、答辯、復審、續展,專利申請、無效和復審,版權登記和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訴訟,著名商標申請,馳名商標認定,知識產權顧問、託管和戰略等多方面的代理服務,贏得了廣大委託人的信賴和支持。
捷邦 總部設在東莞,擁有龐大的服務網點,捷邦時刻以高覆蓋、高效率的服務獲得多家公司和機構的認可,公司已與國際眾多知名的商標、專利、律師事務所結為長期和穩定的業務合作夥伴,將以敬業的精神為廣大客戶提供安全、經濟、專業的服務。
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是全球一體化經濟下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願與各界朋友和企業家一起,為提高知識產權的取得、保護、升值、管理水平而攜手共進!
❺ 互聯網實驗室的主要項目
博客中國(博客網)項目——中國互聯網具影響力的品牌。
國家統計局合作項目——中國互聯網經濟景氣指數。自主創新城市與產品指標體系——國內目前唯一的指標體系。
國家863課題組合作項目——863高性能寬頻信息網重大課題總體組常年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項目——中國軟體盜版率調查
北京市政府合作項目——北京市電子政務平台研究
❻ 軟體著作權有沒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摘要
軟體著作權不在國家知識產權公布,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公布,只公布名稱、著作權人等關鍵信息,軟體的具體信息是不公開的。
❼ 對於盜版軟體的調查與分析 1500字
調查:
中國盜版軟體比例高達95%?(新浪科技註:去年BSA發布的中國盜版率為93%)在昨天(18日)的2005《財富》全球論壇上,中國知識產權局局長王景川表示,《財富》雜志國際編輯羅伯特.福瑞德曼先生提供的上述數據是不正確的。
「中國政府已做得夠多」
「假冒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輝瑞制葯公司副董事長傑弗瑞-肯德勒先生向王景川詢問,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已取得哪些進展,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王景川表示,即使是那些建立知識產權制度長達數百年的國家,他們也難以保證自己不存在侵權問題。王景川以美國軟體聯盟近期委託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為例,該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全世界銷售的軟體中,盜版軟體的比例大體佔36%左右,其中美國大約佔24%。
王景川明確反對羅伯特-福瑞德曼關於「中國銷售盜版軟體比例達到了95%」這一說法後表示:「如果這個數字是准確的,那麼中國軟體產業將佔中國GDP8%以上,這超過了中國整個信息產業的全部產值,所以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副研究員唐廣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呼籲:「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政府已做得夠多了。在發達國家,政府是不負責打擊盜版的!」
唐廣良進一步解釋說,作為私權的知識產權依靠權利人自己去保護,而政府只負責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在國外,保護知識產權是權利人的責任,更是義務,因為權利人若不去維護,導致社會公眾因分不清產品真假而受到損害,權利人將要承擔責任。「我認為,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制定和WTO的基本原則一致的法律,盡到了政府的職責。而發達國家要求中國政府採取更多行動保護知識產權,這將破壞中國的法律進程。」
中國創新:司法與行政並行
美國電影協會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克利克曼認為,世界電影行業每年只能在中國推出20部產品,這是缺少市場准入的問題。
本報記者就此聯系了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趙武,他不同意丹-克利克曼的市場准入問題的說法。他說,目前進口影片分為分賬式和買斷式兩種方式,而每年以分賬式引進20部外國電影,這是WTO條款中的一項內容。「可以說這個數字是中國和眾多國家商量後的結果,並不是中國政府自己制定的,所以我認為這種抱怨是沒有道理的。」
趙武承認,目前家庭使用盜版DVD情況的確嚴重,但是95%的數字是言過其實。而電影的風格和製作場面等也會影響盜版情況,如需要電影院效果的《泰坦尼克》、《星球大戰》等大場面影片,觀眾會傾向於到電影院觀看;而講故事性質的電影,觀眾就會選擇盜版DVD在家觀看。
「據我估算,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在盜版出現後會下降70%。」趙武以2004年由紫禁城公司發行的《戀愛中的寶貝》的票房收入為例:2月14日首映的票房收入是600萬元;當日19時30分在河北地區發現了盜版光碟後,第二日的票房暴跌至200萬元以下。
趙武稱,我國政府已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希望政府打擊的力度更大一些。而王景川更是表示,中國除了已經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和法規體系,還創造性地走了一條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保護「兩條途徑、並行運作」的工作機制。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對知識產權的犯罪人可以判處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據我所知,這個量刑的標准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我個人認為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政府態度是非常堅決的,打擊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立場十分堅定。但是僅靠政府的作為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它需要提升整體國民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意識。」王景川說。
分析:
作為購買盜版軟體的顧客,就個人來說,購買盜版軟體有以下理由:
1. 盜版軟體便宜。這種便宜不是單純指購買一張盜版光碟的價格低廉!其實一張盜版光碟的銷售價格與成本價基本持平的,至少利潤是合理的。關鍵在於,一張盜版光碟可以儲存大量的盜版軟體,其數量視軟體佔用儲存空間而定。通過對盜版市場的調查,我們不難了解到這個事實:銷路最好的軟體往往是「雜錦碟」,即一張光碟儲存的軟體數量越多越好銷售。這種優勢是任何正版軟體都無法競爭的!必須正視這個現實。而這與國民收入水平相稱。
2. 盜版的對象是通用軟體。人們購買盜版軟體,通常是通用軟體,例如操作系統平台(Windows、AutoCAD、PhotoShop)、工具軟體(英漢翻譯、文字處理、軟解壓、網上工具)、編程語言、游戲等。這些軟體的共同特徵就是適用面大、需求量大,因此,在盜版市場中有一個規律,盜版價格與正版價格反差越大,銷路就越好。雖然AutoCAD與PhotoShop比較專業,但同樣由於需求量大而遭到盜版的命運。有一個例外,就是殺毒軟體的銷售奇好,這與媒體大肆渲染病毒的恐怖及病毒對用戶的切身利益有所危害有關。
3. 盜版軟體可以使用。與大眾媒體宣稱的不同,大量的事實是盜版軟體往往是可以使用的。這與計算機軟體的固有特性有關,其原因對於搞計算機的人來說是很清楚。
4. 正版軟體本身不爭氣。有一個可以說明這種現象的例子,就是天匯漢字軟體,當價格大幅下降的時候,銷售量是反倍上升的,好境不長,這種軟體迅速在市場消失了,再沒有後續力量了,最後開發者也離開了這個軟體,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的UCDOS,這與昆明的中國龍是何等相似?但統一市場並把競爭對手的首席開發者挖過來後,希望的軟體質量卻未見上升,就在壟斷格局中志得意滿,不但沒有發展,價格反而居高不下。中國的軟體界在自己的競爭力不足的時候,玩弄市場技巧的功夫卻是十分到家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軟體的服務問題,既有開發商本身的態度,也有銷售商不懂行造成的。但對應的服務在盜版市場卻比較好,例如光碟質量不佳可以調換,關系好的退貨或者換品種都可以商量,除非是軟體本身有問題,這種服務在正版軟體市場上幾乎看不到。
5. 價值規律的作用。人們購買計算機軟體,是必須考慮到投入與收益的,作為個人,花幾千人民幣買一套Office辦公軟體,什麼時候能夠用這套軟體把投資賺回來?至於作為「生活」必需品的Windows就更不用說了。想像一下大米的售價達到每公斤100元的情景吧。你可以說不吃大米也可以,有面、豆之類的替代品,但不要忘了,吃大米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加上市場上供應大量的米製品,大米價格絕對影響國計民生。在計算機世界,操作系統與此類似。即使如字處理軟體,象金山的WPS2000賣980元,對於家庭用戶來說,買個字處理軟體無非是寫點文章、練習打字、給孩子熟悉電腦操作等之類用途,再考慮到軟體的升級換代導致的加速折舊,除非靠寫文章賺稿費,否則根本不可能付出這個價錢購買這樣的軟體。當價值大於使用價值的時候,商品就是廢品。中國軟體業在考慮定價的時候,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心裡想的是迅速歸本、迅速發財。至於外國軟體,其定價是全球統一的,只在銷售時暗中許諾折扣,這在國外可能相當正常,但至少在中國,人們會覺得這種軟體的水份太大,同樣的Windows,零售價2000元,隨便你到哪個銷售店,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比這低得多的價錢成交,於是人們就有充足的理由懷疑,這種軟體的利潤是驚人的,與其這樣,幹麼不購買超值的盜版?
6. 硬體的影響。計算機硬體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新產品層出不窮,相應的軟體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加上傳媒的導向、人們的追時髦心理,為更新硬體的支出已經使人捉襟見肘,對軟體的支出自然受到影響。雖然這是互相節制的,但新舊軟體的斷代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例如盡管Windows號稱支持原有DOS軟體的運行,但實際上不支持的也不在少數(要不然也不用設置一個返回純DOS的功能),在一些舊軟體沒有新版本同時又必須運行另一些新軟體的情況,軟體的升級就是勢所必然的,這或多或少推動了盜版的盛行。
至於單位用戶,其考慮的角度與個人有所不同:
1. 使用價值。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購買一套軟體,能否依靠這軟體本身得到價值,或者是直接增值、或者是通過減少支出達到間接增值。具體分析,有四類軟體:一、直接增加價值的軟體,如工業控制類是典型的生產力,可以歸入生產成本,如商場POS等,作為經營成本也可以依靠提高企業檔次而取得無形價值;二、間接增加價值的軟體,如繪圖設計、出版系統等,是通過縮減時間提高效率而獲得費用的,與上一類型不同,如果時間不能縮減,則沒有顯著的效益,財務、購銷存等管理型軟體業屬於此類;三、可有可無的軟體,這種軟體的特點是不是企業必需的,例如辦公軟體,工作效率不高,消耗品又多,中國的辦公系統一般是增加費用的,因為辦公用品只能歸入管理費用,不能當成本入帳,從而企業利潤是減少的,但目前偏偏是這部分的軟體居多,而且價錢也高高在上,盡管其需求量較大;四、綜合管理軟體,這種軟體一般沒有通用的,必須針對企業具體運作來設計,按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這類軟體往往是企業自己開發,肯定沒有購買盜版的可能性,這方面問題較多,但不在本文討論范圍。由此可見,單位用戶購買盜版的往往是第三類軟體。
2. 私人行為的影響。中國企業領導層熟悉計算機行業的不多,往往依靠企業內部專業人員或親戚朋友的介紹購買軟體,但中國目前是回扣風盛行的,那些人只要能夠矇混過關,都盡可能的在可以使用的限度內推銷盜版軟體,以牟取更大的利益。有些領導對此不予重視,甚至有為節約了幾個錢而沾沾自喜的。
3. 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企業界一直以來,都以物質資料為重,並不重視無形資產,購買幾張磁碟、光碟就價值幾千、幾萬,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認為買台電腦至少眼見為實,軟體卻看不到摸不著,花的錢到底去了哪裡心裡不踏實。因此,對於實際工作的員工來說,為了自己的工作順利,往往私人掏錢購買軟體,這一定是盜版軟體。
那麼,作為軟體業的主角——軟體開發者們是如何的情形呢?
1. 中國軟體業是從作坊式經營起始的,在那個以個人為主的時代,購買盜版軟體作為生產資料就是最符合經濟利益的(用盜版軟體再開發的軟體是盜版還是正版?),這種習慣一直沿用了下來,因為這種經濟利益還沒有消失。在軟體業走向集團化的今天,本來應該取消這種方式,但是中國人特有的文人相輕現象卻發揮了作用,妒才、忌才的精英淘汰機制,是中國軟體業公司分分合合、人員走馬燈般流動的深刻原因之一,有才華、有野心的人跳出來,自立門戶,往往返回作坊式作業,還是盜版最合算。
2. 按資本主義的法治基礎,人都是不可靠的,追求的是最大化利益。在法律存在漏洞(立法、執法)以及巨額利潤的誘惑下,盜版無疑是符合這種哲學及經濟原則的。事情往往是軟體開發者不單使用盜版工具,而且商品定價也採取最快速收回資金並賺取巨額利潤的經營方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翻牌公司、變換法人、失蹤等等,這些在一般企業中常見的招數在軟體業中難道不存在?計算機界不是世外桃園。
❽ 各國軟體盜版率是如何得出的
為什麼可以誹謗一個國家,渲染「盜版恐怖主義」?
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形象上,中國IT業都無可爭論地成為中國的第一產業,風光無限。但是沒有一個產業,像IT業一樣背負著如此沉重的負罪感。因為這個產業有著一項原罪:盜版。任何時候,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用戶,乃至整個中國,都逃脫不了它的陰影。而BSA每年發布的數據成為其中最重要的「權威」依據。
保護知識產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激勵人類創新,而不是因為它是「私有財產」。但是如今知識產權保護早已不是這個初衷,而陷入「為保護而保護」的陷阱,變成了「偷和盜」的犯罪宣傳。為什麼會變味?這不能不從主導知識產權保護話語權的源頭去找。
一方面,他們在國內宣傳推動;另一方面,利用國家力量施加壓力。這本身也合情合理,但是如果為了少數公司的利益不惜「妖魔化」整個國家的形象;為了達到更多的利益,而可以無視事實渲染盜版恐怖主義,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知識產權保護是利益平衡機制,因此它與國家經濟、生活水平、產業發展等因素密切相關,是社會綜合問題。中國無論在立法上、宣傳上,還是實際推動上,已經達到世界最高水平。2001年,BSA又公布一年一度的盜版調查,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映入眼簾:2000年中國軟體盜版率不降反升,從1999年的91%上升到94%,與全球大勢相背。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羞愧的結果。但是,我們在毫不置疑地接受這樣一項「榮譽」時,為什麼沒有問問它的真實性?
我們已經很自然地把BSA的數據作為整個中國軟體業的盜版事實。但是,且慢,讓我們先回到事實上來。任何一個對軟體業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所謂的軟體業,其實是三分天下,分為三大部分:1、軟體專業服務(埃森哲、IBM、普華永道、EDS等);2、企業軟體解決方案(Oracle、SAP、CA、用友等);3、大眾市場軟體產品(PC軟體,微軟、Adobe等)。前兩塊是目前增長最快的部分,佔到整個軟體業的75%以上,而且這裡面根本沒有所謂的「盜版」問題。而只有佔到整個軟體業不到1/4的PC軟體才有盜版問題。中國軟體業的基本格局也同樣如此。
因此,即使中國所有的PC軟體全是盜版,那麼我們軟體產業的盜版率也不可能高於30%!那麼在PC軟體領域,事實又是如何?我們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看看自己的機器,就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多數PC工具和軟體,無論是壓縮工具、系統工具、下載工具、媒體播放、圖像瀏覽、桌面工具,還是網路工具、游戲娛樂等等,都已經是共享軟體,可以在網上(包括新浪、Zdnet等)自由下載。如果沒有注冊可能會有一些使用的限制,但是人們已經不需要再背「盜版」的黑鍋了。共享軟體已經是PC軟體業發展的絕對主流!而另外一些軟體,比如殺毒軟體、教育軟體,其市場正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PC軟體也根本不可能有著「94%」這樣的天文數字。
看這篇文章你應該有所了解了吧?
❾ 中國盜版現象有沒有減少
2006年各國盜版造成的損失對比圖表均來源於BSA官方網站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五日電第四屆全球電腦軟體盜版研究結果十五日在此間公布,結果顯示,盜版軟體在部分新興市場有改善跡象,以中國及俄羅斯的情況較顯著。中國的盜版比率在三年內下降百分之十;而俄羅斯則下降百分之七。
調查指,二OO六年全球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個人電腦安裝了盜版軟體,導致經濟損失近四百億美元。而全球一百零二個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六十二個國家的軟體盜版比率錄得輕微跌幅,上升的則有十三個。
其中,中國的盜版比率連續兩年下降百分之四,過去三年累計下跌百分之十,減少八百六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負責調查的商業軟體聯盟主席兼行政總裁Holleyman表示,中國的盜版比率降低和經濟損失減少,有賴政府的各項措施,包括鼓勵各部門增加使用合法電腦軟體,要求指定供應商與個人電腦零售商合作供應合法電腦軟體,以及與業界聯手加強教育和執法。
中國PC軟體盜版率三年內下降10%,挽回8.64億美元經濟損失
來源:商業軟體聯盟官方網站
——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2006年全球個人電腦(PC)上安裝的軟體有35%為盜版,相當於給全球經濟造成近400億美元的損失。在一些新興市場情況有所改善,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中國,盜版率在三年內下降了10個百分點,其次為俄羅斯,三年內下降了7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來自代表商業軟體產業的國際性行業組織——商業軟體聯盟(BSA)今天發布的第四次年度全球PC軟體盜版研究報告。這項研究由全球領先的IT產業市場研究和預測機構IDC獨立完成。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正在不斷取得進步,但同時我們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以降低無法接受的盜版現狀。」BS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霍利曼(Robert Holleyman)先生表示,「盜版帶來的嚴重損失將轉化為對IT行業的就業、收入及用於未來的創新和新技術開發的資金來源等各方面的負面影響。」
就世界范圍而言,每購買2美元的正版軟體就有1美元非法獲得的盜版軟體。2006年全球因盜版造成的經濟損失比上年增加了50多億美元,上升了15%。在2006年被調查的102個國家和地區中,有62個國家和地區的盜版率適度下降,而在13個國家呈上升趨勢。
中國的盜版率連續第二年下降4個百分點,在過去三年中共下降了10個百分點,即從2003年的92%下降到2006年的82%。根據IDC報告,中國盜版率三年降低了10個百分點,挽回了8.64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盜版率的下降和經濟損失的挽回,得益於中國政府的努力,包括政府各部門帶頭使用正版軟體、要求PC廠商和銷售商預裝正版軟體的舉措,以及不斷加強行業與政府的宣傳教育和執法力度。2006年,中國的正版軟體市場發展到近12億美元,相比2005年增長了88%。自2003年以來,中國正版軟體市場的增長超過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