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準是什麼?法院經審理後,認定行為人有實施侵犯著作權人作品的情節的,侵害人將根據被侵害人遭受的損失,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無法確定呢?八戒知識產權小編為你講解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准相關知識。2018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准我國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有三種計算方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3、法定賠償。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准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依據以下方法計算:1)侵權使權利人利潤減少的數額;2)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照國家有關稿酬的規定;3)權利人合理的許可使用費;4)權利人復製品銷量減少的數量乘以該復製品每件利潤之積;5)侵權復製品數量乘以權利人每件復製品利潤之積;6)因侵權導致權利人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7)因侵權導致權利人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8)其他確定權利人實際損失的方法。另外,因提起訴訟而導致的費用也應列入賠償范圍。提起訴訟可能發生許多費用,包括:聘請律師的費用,調查取證費和制止侵權所支付差旅費,為查閱收集證據材料支付的費用,對是否構成侵權的鑒定費用等。對被侵權人因訴訟而支出的調查費、律師費等費用,應列入被侵權人實際損失的范圍,以使當事人得到充分、合理的補償。這些費用都是被侵權人因為制止侵權而實際必須支出的費用,應該都是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准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最高院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通過《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法院在確定侵權賠償數額時,可以根據被侵權人的請求,按照其因侵權行為所受直接經濟損失和所失預期應得利益計算賠償數額也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得利益計算賠償數額。侵權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者必要費用的,其因侵權行為所得收入,即為所得利益。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包括以下三種情況:1)產品銷售利潤2)營業利潤3)凈利潤。一般情況下,應當以被告營業利潤作為賠償數額。例如侵權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一部文字作品出版發行,總共發行五千冊,那麼侵權賠償額是書的單價乘發行數量5000冊減去合理的費用印刷、發行及給發行折扣就可以得出侵權所得了。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准3、法定賠償最高院在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通過的《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2款規定:被侵權人損失額不能確定的,法院依被侵權人的請求,可以根據侵害情節在人民幣5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Ⅱ 著作權侵權的賠償的計算方式是什麼
著作權侵權的賠償的計算方式是什麼?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數額有三種計算方式包括實際損失、違法所得和法定賠償。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著作權侵權的賠償的計算方式是什麼一、著作權侵權的賠償的計算方式是什麼?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數額有三種計算方式:實際損失、違法所得和法定賠償。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可見,這三種方法並非並列的可自由選擇的關系,而是逐次遞進的關系。確定侵權賠償時,首先適用實際損失的方法來確定賠償額,如果實際損失無法舉證或無法確定才會採用違法所得的方式;只有違法所得也無法計算時才會適用法定賠償的方式。在司法實務中,實際損失和違法所得的計算方式很少適用,採用最多的方式是法定賠償。我國著作權法對實際損失未作明確定義。按照一般的解釋,實際損失應是著作權人因侵權行為所導致的利潤減少。如果著作權人對其作品未作商業化的利用,則利潤並不存在,此時的實際損失則是其著作權許可收入的減少。如果侵權人與著作權人為同一市場中的競爭者,且其產品具備同類可替代性,則可以侵權所得代替實際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復製品發行減少量或者侵權復製品的銷售量與權利人發行該復製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發行減少量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復製品市場銷售量確定。實際上是以侵權違法所得來代替實際損失的計算方式。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指導意見》第七條中規定,實際損失的計算方式中包括: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和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以合理的許可使用費減少作為實際損失的計算方式雖然具有極高的普適性,但由於作品的市場價值難以評估,因此如何准確定價許可使用費有很高難度。同樣的道理,對作品價值的評估受諸多元素制約,因此,對其價值下降的評估很難保證科學性。二、侵犯著作權的賠償如何計算?1、著作權人的實際損失應包括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和其他損失一般認為,著作權侵權中,直接損失是指著作權人為創作或發行作品所支出的費用;間接損失是指著作權人創作、發行作品在未遭受侵權的情況下可能獲得的合理預期收入;其他損失是指著作權人為調查和制止侵權行為及在著作權侵權訴訟過程中所支出的調查費、鑒定費、律師費、交通費、材料費等必要支出的費用。2、權利人的損失應否包括精神損失對於著作權侵權案件中著作權人是否存在精神損失及精神損失是否應當予以賠償這一問題,實踐中對此往往持否定意見,反對在著作權法中引入精神損害賠償。筆者認為,在對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損害賠償數額進行計算時,應當對著作權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失給予賠償,以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實踐中,侵權人在提出證據證明自己並未因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而獲利時,往往用實際經營額或收入總額扣除自己在實施侵權行為過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費用的差額作為自己的實際利潤總額。這樣的結果是侵權人往往並未實際獲得利潤,有時甚至是賠本的。其結果是:既然侵權人沒有違法所得,那麼以侵權人違法所得來計算損害賠償數額也就失去了根據。著作權受到侵權的,當事人不僅需要索賠相應的經濟損失,情形嚴重的也可以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於創作者來說,著作權是其最重要的權利,需要得到社會平台的維護和尊重,任何人都不能占為私有。當事人在創作的過程中以及完成創作之後也要使用有效的辦法進行維護自己跌著作權。
Ⅲ 著作權侵權賠償標准
軟體著作權被侵犯,去起訴,會判定賠償,那麼賠償是按照什麼樣的標准來計算回的呢?一起來了解答下。軟體著作權著作權(版權)侵權賠償標准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我國著作權侵權賠償有三種計算方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3、法定賠償。
Ⅳ 遇到著作權侵權如何計算損害賠償
遇到著作權侵權如何計算損害賠償?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5、司法實踐中的其他計算方法 遇到著作權侵權如何計算損害賠償?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可知,著作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那麼,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遇到著作權侵權如何計算損害賠償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我國著作權侵權賠償有三種計算方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2、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3、法定賠償。司法實踐中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這些賠償方式我們可以選擇適用,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計算。下面分別介紹三種賠償計算方式的運用計算和司法實踐中的主要做法。1、以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為依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依據以下方法計算:1)侵權使權利人利潤減少的數額;2)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照國家有關稿酬的規定;3)權利人合理的許可使用費;4)權利人復製品銷量減少的數量乘以該復製品每件利潤之積;5)侵權復製品數量乘以權利人每件復製品利潤之積;6)因侵權導致權利人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7)因侵權導致權利人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8)其他確定權利人實際損失的方法。另外,因提起訴訟而導致的費用也應列入賠償范圍。提起訴訟可能發生許多費用,包括:聘請律師的費用,調查取證費和制止侵權所支付差旅費,為查閱收集證據材料支付的費用,對是否構成侵權的鑒定費用等。對被侵權人因訴訟而支出的調查費、律師費等費用,應列入被侵權人實際損失的范圍,以使當事人得到充分、合理的補償。這些費用都是被侵權人因為制止侵權而實際必須支出的費用,應該都是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
Ⅳ 侵犯著作權賠償中有哪些原則
侵犯著作權賠償中有哪些原則?(三)酌定賠償原則 著作權屬於一種權利的象徵,著作權一般來說應當先向相關部門進行申請之後才可以獲得相應的權利。那麼,侵犯著作權賠償中有哪些原則?侵犯著作權賠償中有哪些原則(一)全部賠償原則著作權侵權全部賠償原則,是指侵權人應當賠償因其侵權行為而給著作權人造成的一切損失,包括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和補償的各種損害。確定全部賠償原則是著作權本身的特徵及侵權損害後果的多樣性決定的。著作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不像有形財產那樣有確定和固定的價值,受到侵害時也不會像有形財產那樣直接表現為財物的毀損或滅失。著作權的損害表現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因侵權行為所直接導致的權利人現有財產的減少,如作品發行量的減少、利潤的下降以及因侵權行為使受害人多支出的費用;間接損失是指權利人受到侵害的著作權在未來可得利益的減少或損失,主要是市場利益的損失,它往往是著作權侵權損害的主要損失。另外,侵犯著作人身權造成損害或者精神損害的,也應予以賠償。只有對著作權人的全部損失予以賠償,才能最有效地補償受害人的實際損失,維護公平正義原則。只有實行全部賠償原則,才可以有效保護著作權,調動廣大公民從事創作的積極性,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作品創作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作品是作者個人智慧的結晶,如果作品著作權受到侵害後得不到充分補償,就會挫傷企業和個人進行智力成果創造的積極性。實行全部賠償原則也是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新趨勢。如trips協議第45條規定的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就是由行為人支付足以彌補給權利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費,體現了全部賠償原則。需要注意的是,訴訟期間因侵權行為持續給權利人造成的新的損失應納入賠償范圍。訴訟期間如被控侵權行為在訴訟期間仍在持續,原告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增加賠償的請求並提供相應證據,應當將訴訟期間原告擴大的損失一並列入賠償范圍。二審訴訟期間原告損失擴大需要列入賠償范圍的,二審法院應當就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就賠償數額重新作出判決,並在判決書中說明理由。(二)法定賠償原則所謂法定賠償,是指由著作權法律預先規定一個賠償數額(一定幅度范圍內的金額或份數),在受害人的實際損害和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均難以確定或者在權利人選擇要求適用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侵權人的過錯性質、侵權情節、侵權後果等因素,在法定的賠償幅度內確定一個具體的賠償數額的一種賠償方法。法定賠償原則是適應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要求對全面賠償原則的補充和發展,是在司法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則,其內涵是強調合理的賠償。由於著作權屬於無形財產,受害人的損失往往並不表現為現有財產的直接減少,而是表現為應得的利益因為侵權行為的發生而沒有得到,這種應得利益可以通過預計和分析得出,但要准確查明其間接損失是很困難的,有時查清侵權人的非法獲利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在審判實踐中,大多數國家引進了法定賠償制度,以法律直接規定賠償額,來彌補全面賠償原則的不足,防止出現法律的空缺或法律適用的困難,使得受害人的損失得到應有的法律保護。法定賠償原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貫徹著作權侵權補償受害人損失的基本精神,同時還可以提高審判效率,減少訴訟成本。因為它方便了司法人員的運作,提高了辦案的速度,故而能降低了訴訟成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次規定了法定賠償。其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在確定侵權賠償數額時,可以根據被侵權人的請求,按照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所失預期應得利益計算賠償數額;也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得利益計算賠償數額。侵權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的,其侵權行為所得收入即為所得利益。被侵權人損失數額不能確定的,人民法院依被侵權人的請求,可以根據侵害情節在人民幣5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
Ⅵ 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
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近年來出現的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在逐漸的增多,而隨著我國加強對著作權的保護,其實在這方面的打擊力度也是比較大的。當然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其實也是會給著作權人造成損害,自然就會涉及到賠償的問題。那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呢?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罰款金額是罰款一百至五千元;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罰款金額是一萬至十萬元或者總定價的二至五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罰款金額是一千至五萬元。到底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結合上文的介紹,大家應該清楚是怎樣的吧。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此時除了會對侵權人進行罰款之外,同時給著作權人造成了損失的,其實也是要對其損失作出相應的賠償。關於著作權侵權賠償數額是多少?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Ⅶ 著作權侵權的賠償的原則
根據民法和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需要,應當確立以下四個原則:1、全部賠償原則;2、法定標准賠償原則;3、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4、精神損害賠償限制原則。
一、全部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也稱為全面賠償原則,是現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賠償原則,是各國侵權行為立法和司法實踐的通例。TRIPS協議第45條規定的賠償由於侵犯著作權而給權利所有者造成的損害,侵權者向權利所有人支付費用可以包括適當律師費等規定,是全部賠償原則的體現。
全部賠償原則的含義,是指著作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應當以加害人侵權行為所造成損害的財產損失范圍為標准,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應當全部賠償,賠償應以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限。因此賠償損失的功能主要是一種補償,一種利益的「彌補」和「填平」;所以就要求以受害人的全部損失或損害為標准來賠償。對著作權的損害可得利益的損失對於權利人具有重大意義。
二、法定標准賠償原則
所謂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是指由著作權法律明文規定不法侵害著作權造成損害,應賠償損失的具體數額或數額幅度。在法院無法查清受害人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營利數額,或者受害人直接要求按法定最低賠償額進行賠償的,法院按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確定賠償數額。
鑒於著作權保護對象的特殊性,其損害事實、後果的不易確定性,不少國家的著作權立法規定了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定賠償制度。即規定實施某種侵權行為,應當賠償的數額多少。如美國版權法第504條規定,侵權人對其所侵犯的每一部作品,可負擔250-10000美元的賠償;情節嚴重的可提高到每部作品5萬美元。我國台灣也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以侵害情節,在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TRIPS協議第45條中有法定賠償金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費的規定。我國的著作權法也規定了法定賠償原則。
三、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
智力創作成果損害結果的不易確定性以及案情的復雜多樣,使得對著作權的損害賠償不可能簡單化一,在審判著作權糾紛案件中,法官們常常感到確定原告損失、被告獲利以及賠償金數額的困難。感到法律規定不完善,沒有可操作性的條款所遵循。
無論關於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條款規定得多麼嚴密、具體,無論是適用全部賠償原則還是適用法定賠償原則,都不能排除法官根據開庭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對法律的具體適用,以及在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幅度之內根據個案情況的裁量。而法官們審判的一些好案例和通過判案而確定的某些先進、科學的法律原則,對同類案件又沒有法律賦予的拘束力,不能援引。英美法系國家使用案例法的經驗到相對比我們靈活和進步。司法實踐彌補了許多法律規定的空白,適應了著作權案件審判的實際情況。
我們不是案例法國家,不少專家不認為法院的判例是法律淵源之一。但是在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上,應當給予法官在法律規定范圍內一定的裁量權則是不少專家的共識。因此,在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時應當並且必須賦予法官一定的「斟酌裁量權」,以滿足對形形色色案件進行審判的需要。所謂斟酌裁量是要求法官確定賠償數額必須依據客觀事實,依照民法通則和著作權法的基本原則,依靠法官本身的法律意識和審判經驗,仔細地分析和判斷案情,反復斟酌處理和解決當事人爭議的方案,以求公正、公平、合理,並精細、快捷地對案件作出裁判,以追究侵權行為人的民事責任,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法官在斟酌確定損失賠償額時,根據總結的審判經驗,一般應當考慮以下要素:
1、受害人所受損害後果包括財產和非財產是否嚴重;2、侵害行為所致某種著作權保護對象價值降低程度;3、侵害出於營利或其他不當目的;4、主觀過錯故意或過失;如是過失,是重大過失還是一般過失;5、侵害行為情節惡劣程度;6、侵權人獲利情況;7、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8、雙方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等。
四、精神損害賠償限制原則
精神損害賠償限制原則,是指對公民、法人等民事主體享有的著作權中精神權益損害,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對侵害著作權能否造成精神損害,造成精神損害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我國民法通則和著作權法並沒有作明確的規定。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該規定中的「賠償損失」,一般解釋為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同時,除這四種權利以外的人身權,如隱私權、自由權、貞操權以及生命健康權等不被認為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通則實施以後頒布的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著作人身權是指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在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侵權行為的具體法律責任中,規定了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形式。也就是說,侵害著作人身權依法可以適用非財產的民事責任形式,如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等;也可以適用財產的民事責任形式,如賠償損失。侵犯著作人身權可能造成著作權人的財產損失,但主要是造成著作權人精神利益的損害。如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不一定必然引起作品報酬的減少,也可能會增加。但此種行為卻嚴重侵害了作者的精神利益。對此種精神利益的賠償,應當屬於精神損害賠償。作者認為,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賠償損失,並不排除對著作權人著作人身權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又如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有的學者主張此種行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權,有的學者主張是侵犯了作者的姓名權,無論如何是侵犯了屬於作者人身范疇的精神權益。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賠償,除侵犯作者精神權益引起的經濟損失外,主要是精神損害賠償。
著作權具有權利雙重性的特點,即人身權與財產權並存,這也就是著作權中的某些權利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的客觀基礎。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作者可以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此,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著作人身權應當同公民一樣受到同樣的保護。此外,在著作權侵權的司法實踐中,對作者著作人身權的保護已經適用了精神損害賠償。如對某起為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美術作品而引起的侵權糾紛案中,最高法院在答復上海市高級法院的請示函中表示:「賠償損失的范圍和數額,應根據原告因侵權行為受到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的全部實際損失,以及本案的綜合情況予以確定。」實踐證明,只有在充分保護著作人身權,在作者精神權益受到侵害能夠得到精神賠償的情況下,著作權的保護才能稱為完整的保護。
然而,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並不是無限制的。它受到受侵害權利類型、權利受侵害程度、行為人主觀狀態、其他民事責任形式適用情況等條件的限制。實際上,其他一些國家對精神損害賠償也是有法律規定的條件限制的。因此,對著作權中人身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也應當有所限制。這些限製表現為:
1、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應當依照法律或者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只能適用於對侵害著作權中人身權精神利益的保護,不應任意擴大適用范圍;
2、對侵權情節一般的,首先應當適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形式,而不適用賠償;
3、侵害著作權中的人身權益情節雖然一般,但造成財產損失的,可以對造成的實際損失進行賠償,同時適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公開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形式。
4、對精神損害情節較重,適用其他民事責任形式不足以使受害人的權益受到保護的,應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
Ⅷ 著作權法侵權賠償應考慮哪些因素
您好,在我國著作權案件司法實踐中,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認定主要是貫內徹全面容賠償原則及法定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是指著作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應當以加害人侵權行為所造成損害的財產損失范圍為標准,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應當全部賠償,賠償應以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限。因此賠償損失的功能主要是一種補償,一種利益的「彌補」和「填平」;所以就要求以受害人的全部損失或損害為標准來賠償。
法定賠償賠償原則,在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違法所無法確定的情況下,由審判考慮各方面因素綜合酌定損失賠償額。一般應當考慮以下要素:(1)通常情況下,原告可能的損失或被告可能的獲利;(2)作品的類型,合理許可使用費,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權利人的知名度,作品的獨創性程度等;(3)侵權人的主觀過錯、侵權方式、時間、范圍、後果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Ⅸ 著作權侵權目前的賠償限額是多少實踐中是不是真的已經超出了50萬限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可以採取下面的方法:被侵害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為賠償數額;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為賠償數額;國家規定有付酬標準的,按付酬標準的2-5倍計算賠償數額。
侵權人除了應賠償被侵權人上述損失外,還應承擔著作權人因調查、制止侵權行為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