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是寫字,是寫心,寫人對張建會書法作品
書法考(944)
書法到最後,不是寫字,是寫心、寫人
對張建會書法作品的點評
張建會全國第四屆青年展作品中的『畫』字
章法勢方面:在全國第五屆中青展作品中,上(下)聯的縱橫關系是橫(橫)、橫(縱)、橫(縱)、方(方)、縱(橫)、橫(橫)、縱(縱);在全國第四屆青年展作品中,上(下)聯的縱橫關系是方(縱)、橫(縱)、縱(橫)、橫(橫)、縱(橫)、方(橫)、縱(橫)。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全國第四屆青年展作品的上下聯中對應的字只有一對是相同的縱橫章法勢因素,而在全國第五屆中青展作品中有四對是相同的縱橫章法勢因素,可見,全國第四屆青年展作品中的章法勢變化比全國第五屆中青展作品豐富。
通過以上筆法勢、字法勢、章法勢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從全國第五屆中青展到全國第四屆青年展,作者在險絕的道路上,由險絕走向更加險絕,形成了樸素、自然、險絕的隸書風格。
作者之所以形成了現在這種風格,和其對藝術的追求是相一致的。張建會先生說:「我從隸書學習創作中,從對兩漢古人所遺資料的研究中,總結出三方面的藝術追求:一是氣象,二是法度,三是意蘊。」「我每每於正大氣象中把握古質之本,碑、簡、摩崖、墓誌,凡漢隸所遺存,多有吸收,確立了宗漢碑法度,取摩崖氣象,尚簡書意趣的創作方法。」
他認為:「書法到最後,不是寫字,是寫心、寫人,寫人的思想、情感、情懷、氣質,畫如其人,書如其人,是思想情感的一種物化。」「有些書法作品帶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積極意義,比對傳統亦步亦趨的,對我們的啟發可能更大。
因為有些成熟的書家的作品,看似完美,往往形成一種慣性思維,缺乏新鮮感,令人熟視無睹;恰恰是那些不夠成熟的探索中,有些鮮活的生命力蘊含其中,是你所沒有的,能提供一種思路和範式,促進你的思考。」從作者的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追求的是樸素、正大的書法風格。
筆者以為,作者樸素的風格形成了,表現在筆法方面的質朴和字法、章法方面的處理,符合陰陽的自然法則,作品由此形成了天真的意趣。但作者追求的正大氣象還沒有出現,或者還在形成過程之中。
因為作者的全國第四屆青年展隸書作品中,表現隸書正大氣象的筆法勢、字法勢沒有顯現出來,如筆法中的蠶頭燕尾、字法中結體的整飭性等。原因是作者在追求樸素風格時,把隸書作品筆畫的整飭性特點變化成長短明顯不一的「天真童趣」,失去了隸書威嚴、莊重的正大氣象。
用自然、樸素、天真的書法風格來表現正大的書法氣象需要在筆法勢因素、字法勢因素的運用上有所取捨,即作者所言的「博涉約取」所約取的筆法勢因素、字法勢因素要有「正大」的氣象。還需要經過一個孫過庭所言的「從險絕復歸平正」的歷程,這個歷程是一個脫胎換骨的質的變化過程,需要作者對書法認知進行再認識、再升華。
本來,隸書能夠寫到這樣的水平,已經是鳳毛麟角,但作者是中國書協副主席,所以社會對他的期待會更高。又加之作者的年齡優勢、對書法的認知優勢(如作者所言的「有些書法作品帶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積極意義」等觀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作者在「博涉約取」的「約取」方面更精準一些,一種樸素正大的隸書風格一定會在張建會先生的筆下出現,那將是一個值得在書法歷史上記載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