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蒙娜麗莎 改編成貓 侵犯著作權嗎
您好!嚴格來說將蒙娜麗莎改編成貓,涉及對作者改編權的侵犯,但著作權回的保護有一答定期限,除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以外,其他權利超過一定期限則不再保護。
《著作權法》第二十條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條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② 把一本知名雜志上的照片畫成油畫然後出售,算侵權嗎
雜志上的照片,是受著作權保護的,拍攝者享有著作權。畫成油畫出售明顯是侵權行為,比如復制權。侵權,同理。
③ 醜化《蒙娜麗莎》的肖像算侵權行為嗎如果算侵犯的是什麼權
並不侵權 因為從肖像權來講,並不存在被侵權主體 二從著作權的角度來講,蒙娜麗莎問世數百年,早就過了著作權的追溯保護期了 所以你的行為並不侵權
④ 《蒙娜麗莎》到底是不是油畫
《蒙娜麗莎》是油畫。
油畫是義大利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在15世紀發明的,雖然《蒙娜麗莎》也同樣繪於15世紀,但事實上當時油畫已經出現了,不過達芬奇畫這幅畫時也採用了蛋彩畫和油畫的混合方式,採用多層油彩覆蓋的方式,使用高超的繪畫技巧,將整幅畫融合了共40層超薄油彩,每層厚度僅2微米(約頭發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顏料組成,營造出蒙娜麗莎嘴角模糊和陰影效果。
知識拓展:
蛋彩畫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繪畫技法,是使用雞蛋清調和顏料來作畫,在油畫尚未發明前,所有的畫作都使用這種技法。世界著名的《最後的晚餐》,《創世紀》,《春》等畫作都是使用蛋彩畫技法。蛋彩畫做出來的作品色彩鮮明,富麗堂皇。
但是蛋彩畫技法非常復雜,而且光是准備顏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利於量產。因此自威尼斯畫派出現以後,蛋彩畫逐漸被淘汰,直至消失。
⑤ 蒙娜麗莎的微笑圖案印布料上在國外會侵權嗎
畫作作品仿製,與真跡是有很大區別的,屬於膺品,不是侵權行為。
⑥ 誰加盟過蒙娜麗莎油畫是不是騙人的
加盟項目要認真對企業進行了解,對其經營許可的證件進行認真審核確定(最好到工商局嚴明),對其所說的證書證件進行驗證。具體還是要通過考察,針對產品在市場上面的流通性,購買人群進行分析,千萬別相信加盟就等於創富的想法,要相信世界是沒有免費的晚餐的,如果真的這么好賺,還需要加盟嗎?在加盟前需要對企業的詳細了解,公司對加盟商的扶持力度,服務等信息,企業是否會打開品牌而做電視廣告,廣告覆蓋在那裡,是廣告形式的宣傳還是專題片的宣傳等等,最好就在品牌當地的直營店鋪進行2-3天的考察,以便更好的了解品牌和銷售過程。
⑦ 關於《蒙娜麗莎》的所有權
真偽之謎至今沒有定論: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
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多家。後來,又有一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一幅肖像,這個被稱為「拉喬康達」(意為「微笑的人兒」)的女子,和蒙娜麗莎長得很像。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復制、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用顯微攝影技術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同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根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被畫時披著一條表示悼念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那幅顯示一個更顯年輕的女人披著漂亮的面紗;另一個證據是,拉斐爾當年在達·芬奇作這幅畫時曾經作過速寫,速寫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圓柱,這兩根圓柱出現在倫敦的肖像畫里,而盧浮宮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
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居然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目前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
⑧ 蒙娜麗莎的油畫究竟有沒有秘密
500年前,無懼於道德的批判和宗教的禁忌,達·芬奇解剖了30具屍體後,在手稿中留下了他的疑惑:「我都解剖完了,但是」靈魂「在哪裡?」500年來,人類史上沒有再出現過如達·芬奇一般網路全書式的人物,但一次又一次重現其天才的嘗試,則屢見不鮮,這一次是在台灣。
靈魂在這兒。在炎炎夏日艷陽高照的台灣南部,颳起了一陣達·芬奇旋風。「天才達·芬奇特展---蒙娜麗莎的25個秘密」在高雄工藝博物館展出。這是台灣少見大規模的展覽,同時也是達·芬奇巡迴展當中最詳盡呈現的一次。展覽吸引了許多從想一探達·芬奇世界的民眾,穿越五個世紀,透過65件器械模座、67件復刻版畫作及專題37件攝影作品,去面對達·芬奇的靈魂,解讀他的思維。大家都喊他「達·芬奇」,但其實這並不是他的姓,也並非他的名。其中,「芬奇(Vinci)」是地名,「達」是介詞,「達·芬奇」的原意是:「來自芬奇的人」。他真正的名字是: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原意是「芬奇城皮耶羅之子:里昂納多」。
達·芬奇曾說「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憾」。而他本人便是這句話的最佳實踐者。他是畫家、發明家,也是哲學家、科學家;他不但發明起重機、飛輪、聚光燈,也發明可攜式鋼琴、雙管長笛、武器,甚至是世上第一個發現動脈硬化症的人。達·芬奇被稱為流體力學之父、解剖學之父、飛行理論之父,一生專注於探索自然奧秘與人類心靈,從不間斷地對世界進行全新的詮釋,即使在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在學習、研究。直到五百多年後的今天,跨足於藝術和科學的「天才達·芬奇」的成就依然引發世人的無數贊嘆。台灣主辦單位歷時整整十年的籌備,並不以呈現達·芬奇作品的真跡為訴求,主要展示理念是透過達·芬奇多方面的成就與貢獻,來傳達其跨領域多元的探索,科學結合人文藝術的概念,及其不斷研究、創造、發明的求知精神。展品中有達·芬奇的復制手稿、飛行器、建築模型以及光學、水力、音樂等最精彩的物件,還有數量很多的一比一復制畫作。相比同類型的達·芬奇特展,此次是最廣泛而全面的,帶領參觀民眾進入屬於達·芬奇的藝術世界。還破解了「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的25個「秘密」。高科技破解「蒙娜麗莎的微笑」,蒙娜麗莎究竟何許人也?這一直是個問號,幾百年來沒人知道。在達·芬奇時代,託人作畫的都是貴族。蒙娜麗莎背後的天空是以價值每公斤2000美金的青金石作畫的,可是蒙娜麗莎身上卻沒有半點珠寶,所以,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就如她那永恆的微笑一般引人遐想。每年有超過800萬旅客遠道來到羅浮宮,為求一睹《蒙娜麗莎的微笑》風采。然而他們看見的,卻與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有著天淵之別。這幅震古爍今的藝術品,與我們之間相隔逾500年的光陰和歷史,它在1503-1506年間,又是什麼模樣呢?法國攝影師兼工程師PascalCotte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多光譜相機,因此獲得機會在法國政府以及羅浮宮的特許和嚴密監督之下,拆下「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玻璃保護框,進行精密的科學檢測。多光譜相機可運用紫外線及紅外線拍攝取得高畫質影像,使攝影者捕捉到正常情況下肉眼看不見的細節。PascalCotte以他那獨一無二的相機,在羅浮宮花上了三小時,為此名作拍下了13幅2億4千萬像素、極為精確的「全裸照」(即在離開框架及無任何保護膜的狀態下拍攝)。這些史無前例高畫質的照片終於為世人揭露了25個從前肉眼無法看到的秘密。當人們來到舉世知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作前,透過達·芬奇精湛的繪畫技巧,人們會發現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感覺畫上的人在對自己微笑,這是這幅作品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地方,可惜也幾乎是世人對《蒙娜麗莎的秘密》最為直觀而有限的了解。當我們靠近這幅畫仔細觀察,會看見畫板上方竟然有4.3英寸的裂痕。由語音導覽里我們知道:這幅畫上原本有24個秘密,但所謂秘密就是蒙娜麗莎的背後有小路、丘陵或者是頭紗是在畫完之後才畫上去,不過近幾年來發現的第25個秘密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曾被認為沒有眉毛及眼睫毛,現在我們終於可首次確定這與事實不符!對要求完美同時又擅長解剖學的達·芬奇來說,不可能因為粗心而忘記畫上眉毛和睫毛,而目前畫作上的空白,在PascalCotte用多光譜相機還原真相之前,很多研究者進行了很多推論,例如年代久遠,導致畫作模糊了、色澤變淡之類的猜想。而PascalCotte最終用他的高科技在蒙娜麗莎的左眉上找到了一根「眉毛墨跡」:「雖然僅僅是一根,都算是證據。」PascalCotte驚喜地說。PascalCotte的另一個重大發現是找到了《蒙娜麗莎》在創作之初畫面原本的色彩。主辦單位在原畫作旁貼出了很多這幅畫的放大照片跟真實顏色還原照片,再進行一些解析合成,把我們現在看到暗黃色澤的這幅畫試圖還原到當初達·芬奇真正賦予它的顏色。像是:蒙娜麗莎的皮膚原本是很白皙的,背後那片天空也是湛藍的天藍色,能清楚看到道路、丘陵和更遠方的岩石山等等。我們將首次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最原始的顏色(亦即達·芬奇選用的顏色)以及在紅外線下所展示的色彩圖像。讓我們終於可欣賞到它在500年前的面貌。湛藍的天空,粉紅的面頰,碧綠的草木和青翠的山巒。PascalCotte認為,畫面目前展現出的深綠色背景是500年歲月中,油墨顏色沉澱的結果。還有一些其他令人興味盎然的細節,比如:她的雙手原本是要遮住自己的肚子卻緊握毛毯的位置、她的笑容、她的面部大小、她的表情都曾經被修改。而我們更會發現她眼睛附近的污漬是水垢以及眼頭的白點其龜裂紋路,極有可能是因為拿破崙曾把此畫掛於浴室內。人們也由此推斷畫中的某些部分隨時間侵蝕而變成了透明。歲月在美人臉上的流逝還表現在,如今蒙娜麗莎的笑容比達·芬奇當初所畫的笑容角度略小,臉的面積也稍稍「縮水」。
⑨ 蒙娜麗莎沒有眉毛的版權信息頁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蒙娜麗莎沒有眉毛/藍鸚鵡編著.—北京:龍門書局,2011.9ISBN 978-7-5088-3275-3
Ⅰ. ①蒙…Ⅱ. ①藍…專 Ⅲ. ①科屬學知識-普及讀物
Ⅳ. ①Z228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1)第175359號
責任編輯:洪文婕張佳凱 / 責任校對:楊慧芳
責任印刷:新世紀書局 / 封面設計:熊貓布克
龍門書局出版
北京東黃城根北街16號
郵政編碼:100717
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新世紀書局策劃
北京嘉實印刷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新世紀書局發行 各地新華書店經銷
2011年9月第一版 2011年9月第一次印刷
開本:32開 印張:6
字數:96 000
定價:19.80元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我社負責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