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數份額物權法
我國《物權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從提高共有財產使用效率的角度出發,根據國外立法經驗,規定了按份共有人在共有財產的處分和重大修繕上的多數決原則,即可以由佔多數份額的共有人決定對共有財產的處分和重大修繕事項,而無須經全體共有人同意。對這一規定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審判實踐中應如何在提高共有財產使用效率的同時平衡共有人之間利益,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處分和重大修繕的概念
對共有財產的處分和重大修繕,是共有關系中對共有人利益影響重大的行為。所謂處分,是物的所有人決定物的命運的行為,包括法律上的處分和事實上處分。法律上的處分是改變共有財產的所有權狀態,如將共有財產出賣或者贈與他人從而喪失對共有財產的所有權。有疑問的是,在共有財產上設定他物權的行為,如設定抵押權、質權等擔保物權,或者地役權等用益物權的行為,是否構成對共有財產的處分行為?筆者認為,由於抵押權、質權等擔保物權,是對物設定負擔的行為,且當其擔保的債務不獲清償時,權利人可以通過行使擔保物權獲得清償,從而改變共有財產的所有權狀態,因而其設定行為對共有人具有重大意義,應當屬於處分行為。在共有財產上設定地役權等用益物權,也屬於設定負擔的行為,雖然不會引起共有財產所有權的變化,但由於其負擔的長期性和對共有財產使用的重要意義,也應當屬於處分行為。對共有財產的出租、出借,在一定期限內使共有財產的佔有、使用權與共有人分離,但由於其對共有人的權利並無決定性的影響,應當屬於對共有財產的管理行為而非處分行為。事實上的處分,是從物理上消滅共有財產,如將共有財產消耗和毀損。一般情況下,對共有財產為法律處分的情況較為常見,對共有財產進行事實處分情況相對較少。
所謂重大修繕,又稱為改良,其與一般修繕的區分標准在於:第一,修繕的目的。一般修繕的目的在於維護物的日常使用、收益而進行,如對房屋水電線路的維修、對漏水房頂的局部維修等,對汽車的易損零件的更換等。重大修繕的目的則在於改變共有財產的現有狀態,以提高物的使用效能或改變其用途。如對共有房屋進行翻建,將共有的平房增建為樓房,對房屋進行結構性改造等行為。其目的不是為了保持共有財產原有的使用狀態,而是提高其使用效能(如增加其使用面積)或改變其用途(如將住宅改為經營用房)。第二,修繕的費用。對共有財產管理和修繕費用也是共有關系的重要內容。一般修繕費用較低,對共有人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重大修繕費用相對於共有財產價值而言一般較高(如更換共有汽車的發動機),將會對共有人產生較大影響,應當經各共有人同意並以多數決原則確定。除重大修繕之外的一般修繕,則屬於對共有財產的保存行為,各共有人可不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單獨為之,如修補共有汽車的輪胎等。
多數決原則下對共有人利益的平衡保護
物權法確立對共有財產處分和重大修繕的多數決原則,是為了提高共有財產的使用效率,防止因共有人之間互相掣肘而喪失對共有財產進行有效處分和改良的機會。對是否應當採用多數決原則學者中雖有不同意見,但其純屬於立法的價值衡量與選擇問題。物權法第九十七條在衡量各方利益後選擇了多數決作為處分共有財產和重大修繕的一般原則,使有關爭論塵埃落定。我們在審判實踐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應當如何平衡共有人的利益,防止多數決原則成為佔多數份額的共有人損害其他共有人合法權利的工具。
在按份共有關系中,各共有人的應有份額,是抽象地存在於共有財產之任何微小部分上,而對共有財產之處分,哪怕是對共有財產某一特定部分的處分,都會牽動全體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權利,因此一共有人對共有財產全體或部分的處分,若未得他共有人的同意(即處分權之授予),必然會違背自羅馬法以來的「無論何人不得以大於自己所有之權利讓與他人」的原則。但法律為了提高共有財產的利用效率而採取多數決原則後,對持不同意見的共有人來說,即意味著自己對共有財產所享有的應有份額,被其他共有人強行予以處分。那麼持不同意見的共有人可以採取哪些方式保護自身權益呢?物權法對於其他共有人的權利保護,主要建立了以下幾種機制:
第一,對多數決原則的約定排除。對於多數決原則,物權法雖然作為對共有財產處分和重大修繕的一般原則,但其並非強制性規定。共有人可以通過約定排除多數決原則的適用,從而使處分和重大修繕共有財產的決定權由全體共有人共同享有。此種約定既可單獨進行,也可以包括在共有財產分管協議中。
第二,共有財產的分割請求權。在按份共有中,各國多採取隨時分割主義,這是因為,物上所有權形態,以單獨所有權為原則,共有為例外。由於在共有狀態下對物之支配利用,各共有人間易生爭議,彼此掣肘,使其效率反不及單獨所有權形態,所以一旦共有人有分割共有財產以消滅共有關系的願望,法律即應當保障其意願的實現,以達到消滅共有這種無效率、不穩定的所有狀態的目的。同時,按份共有關系之建立,依賴於共有人間彼此之信任。也正是基於此種信任,才促使共有人對自己的所有權部分權能予以讓渡,從而受到其他所有人的約束。如果此種信任關系不復存在,法律當然不能再強行維持不可信而且不具效率之共有關系,使該共有人繼續受束縛。其方法就是賦予其隨時分割請求權。共有財產分割請求權,無論是主張處分共有財產者,還是持異議者,均可以此而退出共有關系,從而可形成單獨所有或無異議的共有。特別是不同意多數共有人意見的共有人,可以通過請求分割共有財產而獲得自己的應得份額,保護自身權利。需要注意的是《物權法》第九十九條規定了共有人可以訂立「不得分割」的協議,從而限制其隨時請求分割的權利。在訂有不得分割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少數共有人不同意多數共有人處分或者重大修繕共有財產的意見,其可以以之作為《物權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的「重大事由」而直接請求分割共有財產。否則,將使該部分共有人陷入既不願意按多數人意見處分共有財產又無法分割共有財產的困境而利益受到損害。
第三,應有份額轉讓權。各共有人對其應有份額,可以自由處分。當少數共有人不同意多數共有人的處分或者改良意見時,其共有基礎已不可靠,其選擇轉讓共有份額而退出共有關系,不失為良策。當然,此時其他共有人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享有優先購買權。
第四,共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當佔有多數份額的共有人通過多數決的方式侵害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權益時,其他共有人應當有權要求其賠償損失。作為原告請求賠償的共有人應當證明做出決定的共有人實施了不當的處分或者改良共有財產的行為,其主觀上有過錯,其行為結果侵害了原告合法權益,且損害後果與過錯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各個做出不當決定的共有人之間應對原告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
共有財產處分決定的程序及法律後果
共有人同意對共有財產進行處分和重大修繕,可以以明示方式進行,也可以用默示方式進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採用口頭形式。多數共有人處分共有財產或者進行重大修繕,不得侵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實踐中,因共有財產的處分和重大修繕可能引發的訴訟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多數份額的共有人處分和改良共有財產損害少數共有人的合法權利引發的訴訟,少數共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做出處分和改良的共有人賠償其損失。但由於多數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處分是符合物權法規定的多數決原則的,其處分行為有效,少數共有不能主張第三人返還共有財產。
二是部分共有人未經多數共有人同意進行的處分。部分共有人未經多數共有人同意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其處分行為構成對共有財產的無權處分,對其他共有人不發生法律效力,對第三人而言則是效力待定的行為。如果經過其他共有人追認,同意進行該處分的共有人所佔份額超過全部份額的三分之二,則處分行為有效,否則無效。作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保護,第三人應當享有催告權和撤銷權。《合同法》雖然沒有規定對於無權處分的催告權和撤銷權,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實施的行為,其47條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不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對於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行為可以類推適用該條,第三人在知道無權處分的事實後,有權向共有人進行催告或者撤銷合同。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其他共有人不追認處分行為的,有權為全體共有人的利益追回共有財產。同時,該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處分行為符合上述情形時,其他共有人無權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可以向無權處分共有財產的共有人主張損害賠償。
② 物權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分共有物要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部同意,而第一百零一條的條文
前者是處分共有物 後者是轉讓共有份額
③ 佔有權和物權的區別
佔有復權是指佔有某物或某財產制的權利,即在事實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財產的權利。佔有權是所有權最重要的權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權的基礎,也是實現資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前提。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④ 物權法:甲是某一共有物的共有人,他想處分這一物,物權法規定必須經過2/3以上份額的共有人同意。問題
1、2/3的份額包括甲
2、共有分為兩種: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在分割前是沒有份專額和比屬例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及於共有物的全部,在表決時只能是按照人頭來數,也就是一人一票,沒有份額比例,只能按照人數比例表決決定
⑤ 物權法中按份共有與共同共有的區別和處分
區別
1 概念不抄同。按份共有是指數人依其份額享有所有權的形態:共同共有是指數人不分份額的享有一物所有權的共有形態;
2 共同共有的發生以共有人之間存在共同關系為基礎,共同關系有婚姻關系、共同繼承關系、合夥合同關系等,而按份共有則不要求共有人之間有共同關系;
3 共同共有的共有不區分份額,按份共有區分;
4 按份共有的共有人可以自由的轉讓其共有份額,無須徵得其他共有人同意;共同共有除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外,對共有物的處分須經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
5 按份共有有優先購買權的存在,共同共有沒有;
6 按份共有可隨時分割共有物,共同共有在共有關系結束前,各共有人不得要求分割共有物。
處分
按份共有
1 按份共有人可以自由地轉讓其財產份額,呃午休徵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
2 在共有人之一轉讓其份額時,其他共有人雖然無權表示反對,但卻可依法主張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共同共有
由於不存在獨立的份額,因此各共有人不得向他人轉讓共有權,更不存在其他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問題。在共有關系結束前,各共有人不得要求分割共有物。
法學生一個,望採納,不好之處請多多見諒。。。。。。^-^
⑥ <<物權法>> 對共有財產所有權份額約定不明的情形是如何界定的
第九十六條 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第八章 共有
第九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 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五條 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六條 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十七條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九十八條 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第九十九條 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因分割對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第一百條 共有人可以協商確定分割方式。達不成協議,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分割並且不會因分割減損價值的,應當對實物予以分割;難以分割或者因分割會減損價值的,應當對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取得的價款予以分割。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應當分擔損失。
第一百零一條 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一百零二條 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債務,在對外關繫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債務關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內部關繫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額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償還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按份共有人,有權向其他共有人追償。
第一百零三條 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
第一百零四條 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的份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出資額確定;不能確定出資額的,視為等額享有。
第一百零五條 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的,參照本章
⑦ 物權法里的按份額分攤是什麼意思
就是按照法定或約定的相應比例來分攤。
⑧ 請問物權法中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另外能舉個實例嗎
物權法中所有權是對物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佔有隻是對物進行控制內的事實狀態。
在某物容的所有權的歸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即使物已經為他人佔有,佔有人非依法律規定不能成為所有人。即使是合法佔有,佔有人只享有佔有權,而不能享有所有權。因為一物之上不能並存兩個所有權,佔有權並不能成為所有權。由於佔有與所有權存在著區別,因此對佔有的保護和對所有的保護也應當區分開來。
比如:物權法中房屋所有權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房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並可以排除他人對於其財產違背共意志的干涉,它是一種最充分、最完整的財產權或物權。
房屋佔有權就是產權人對其房屋事實上的控制權。
有時候,房屋所有權人並不是房屋佔有權人,比如:房東與房客之間即出租人與承租人的關系,也就是房東享有了房屋所有權,而房客則在合同履行期內享有房屋佔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