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各位大蝦推薦幾本專業的知識產權雜志或報紙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凸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知識產權是個人或集體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由於全球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客體范圍和內容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不斷給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研究提出嶄新的課題。而知識產權的概念是有關知識產權立法活動、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是一個必須明確的問題。因此,知識產權不但仍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領域,我們對知識產權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隨著對它及其他問題的研究將不斷澄清知識產權領域的一系列理論問題,並指導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實踐,使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起來
由於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的發展,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沖擊,知識產權法律關系也日益國際化,主要表現在主體、客體和內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知識產權法確認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包括個人、集體、法人、合夥等,從國際交往來看既有內國人又有外國人。外國人在內國以及內國人在外國享有知識產權的現象已十分普遍。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知識產權關系主體間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知識產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商業商標、服務商標和製造商標)。工業產權是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工商業本身而且還包括農業、採掘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另一類是著作權,亦稱版權,主要包括作者對文學、藝術、音樂、攝影、電影、電視、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專有權,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鄰接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主要是國內立法(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也有國際條約。從法律的角度看,知識產權具有以三個特點:1、專有性,專有性亦稱獨占性或壟斷性。2、時間性,它是指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一定的保護期,過了有效保護期,這種專有權就終止了,這種智力成果就變成了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國法律而取得的某一專有權,只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在其他國家無效,其他國家沒有保護的義務,除非有條約規定。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動性。它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在國內外流動,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是沒有國界的。特別是19世紀以來,由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及通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各種報紙、雜志、國際學術會議、學者訪問、國際博覽會、電視、廣播、圖書資料、衛星技術、計算機的國際互聯網等的出現,使得在一個國家取得的某一知識產權很容易就會傳播到外國。這種知識產權的流動性與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別是對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嚴格地域性對其很不利。因為,一方面他們想把自己擁有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專利產品、商標商品、文藝作品輸送到國外,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又惟恐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國家無法受到法律保護,以至被無償使用,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希望在本國取得的這些權利,同樣也能夠得到有關外國的法律保護。這樣,就出現了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問題。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國通過國內法對涉外知識產權給予保護外,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還簽訂和制定了許多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目前,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主要有:(一)、《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巴黎公約》並沒有給締約國提供一套統一適用的專利法和商標法,它僅僅為締約國規定了相互保護工業產權的幾項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1、國民待遇原則。締約國必須把它依法給予本國國民在工業產權方面的保護,也同樣給予其他締約國國民。2、優先權原則。成員國的國民就一項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商標首先在某個成員國提出申請,自該項申請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內(發明、實用新型為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以同一內容向其他成員國提出申請,應以第一次申請的日期為以後提出申請的日期,在優先許可權內,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內容提出申請,專有權仍授予締約國的申請人。3、強制許可原則。每一個成員國有權採取立法措施,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核准強制許可證,以防止專利權人可能對專利權的濫用,例如,專利權不實施或不充分實施專利。但強制許可只能在專利權人自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滿4年,或者自批准專利權之日滿3年(取其中較長者)未實施專利時才能採取此措施。4、獨立性原則。同一發明在不同國家所獲得的專利權彼此無關。(二)、《專利合作條約》。《專利合作條約》解決了專利權國際保護的基本原則。(三)、《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它是對《巴黎公約》中關於商標國際保護的補充。(四)、《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條約》簡稱《伯爾尼條約》基本原則:1、雙國籍的國民待遇原則2、自動保護原則3、最低限度保護原則4、獨立保護原則。(五)、《世界版權公約》,主要原則有:1、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2、有條件的自動保護原則3、獨立保護原則4、最低限度保護原則。(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基本原則:1、國民待遇原則2、最惠國待遇原則3、權利用盡原則。
㈡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待遇怎麼樣
別去!是做推銷的!
㈢ 電子知識產權的雜志簡介
刊名:電子知識產權
主管單位:信息產業部
主辦單位: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 信息產業部電子知識產權咨詢服務中心
主編:趙天武
國際標准刊號:ISSN 1004-9517
國內統一刊號:CN 11-3226/D
郵發代號:2-738
本刊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是目國內信息技術領域唯一的知識產權專業期刊。《電子知識產權》雜志全面介紹了知識產權法律信息、提供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指導,探討現實中最新的知識產權問題,交流國內外知識產權理論及司法實踐經驗。欄目設有「前沿動態」、「信息廣角」、「學術研究」、「業界實務」、「法苑博覽」、「綱正咨詢」等。《電子知識產權》曾榮獲信息產年度報道選題獎,信息產業部年度學術技術水平優秀獎,並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電子知識產權》伴隨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和信息產業共同走過關鍵的十多年發展歷程,覆蓋中國信息產業具有廣泛的業界專業影響。
㈣ 2015請問電子知識產權是核心期刊嗎
查了下,好像不是,《知識產權》雜志是核心期刊
㈤ 電子雜志有知識產權嗎
您好!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包括著作權和工業產權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
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電子雜志只要符合以上定義便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㈥ 出版社如何分級
1、從出版介質來說,出版社可分為
圖書出版社
音像製品出版社(唱片公司)
雜志出版社等
2、從出版類別許可來說,出版社可分為
綜合出版社
專業出版社
3、從出版經營性質來說,出版社可分為
公益性出版社
經營性出版社
拓展資料:
出版社,指進行圖書、圖畫、雜志,報紙和電子物品等有版權物品的出版活動的組織。中國大陸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等。台灣地區:東立出版社。日本:集英社、小學館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出版社標准英文名為Press或Publishing House。
基礎構成
各國學者給出版所下的定義盡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別,但對出版活動本質特徵的描述卻十分接近。各國學者都認為出版活動的內涵由以下內容構成:①出版是將已有的作品形成為出版物的過程;②原始作品必須經過一個大量復制的過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載體形式,成為出版物;③通過一定方式使公眾獲得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版程序
(1)按新聞出版署相關行政規定和行業慣例,由相應職業資質的出版社編輯、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總編輯 (副總編輯) 對原作品進行包括「初審—復審—終審」的「三審」,並將相關書面審稿意見存檔。
(2)需專題報批的相關類別和選題,提交相關機構組織專家進行出版審查,審查范圍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資質、編輯人員資質、作者資質和內容問題等。需專題報批的類別包括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的表述及評價,重大國策與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軍事與國防問題,外交問題,色情問題,等等。部分類別出版物必須交由相關專業出版社出版。審查有時會無限期脫延,意味選題自動否決;大部分情況下,會由相關審查部門出具審查結果,以及包括具體修改要求的審查意見。
(3)「三審」及「專題報批」後,出版社申報選題並申請相關出版手續
(4)編輯人員對原作品進行具體內容編輯,有時這個過程需與作者溝通,甚至退回作者修改
(5)美術編輯對版式、封面進行設計
(6)錄排人員對書稿進行錄入、排版與相關技術工作
(7)確定印刷量和市場價格,有時這個工作是提前確定的
(8)出國際標准書號以及圖書在版編目 (CIP) 數據、條碼等
(9)出膠片 (很少時候會用硫酸紙) ,交由印刷廠和裝訂廠進行印製
(10)出版社技術人員檢查藍紙、毛書或對批量圖書進行質量抽檢
(11)圖書入庫
㈦ 請問電子知識產權雜志是法學期刊嗎如果是,請問它B還是C或者還是A類啊急
刊名: 電子知識產權
Electron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主辦: 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信息產業部電子知版識產權咨詢服務中權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1004-9517
CN: 11-3226/D
郵發代號: 2-738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電子知識產權
創刊時間:1991
PS:這個刊物創刊於1991年,是由工業與信息化部科學技術司主管的。所以它應該是信息類別的期刊,不應該是法學的期刊。至於你說的類別,這個刊物只是個普通期刊,非核心期刊,所以它只是很一般的刊物,你所謂的A\B\C應該都是核心類別吧,所以它均不符合。
㈧ 電子知識產權是CSSCI期刊嗎
《中文社會科學抄引文索引(2010-2011年)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法學6種)中有《電子知識產權》(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電科大廈(100040)(010)68632927 88686228 )。
您可以在「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網站的「來源期刊」一欄查詢。
㈨ 與專利有關的中文核心期刊有那些刊號是
與專利有關的中文核心期刊:
期刊名稱 知識產權
期刊CN號 11-2760/N
主管單位 國家內知識產權局
主辦單容位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
其他與專利有關的正規的期刊:
期刊名稱 電子知識產權
期刊CN號 11-3226/D
主管單位 信息產業部
主辦單位 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信息產業部電子知識產權咨詢服務
期刊名稱 中國發明與專利
期刊CN號 11-5124/T
主管單位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主辦單位 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發明協會
㈩ 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怎麼樣
一個清水衙門,
不過,如果自己沒什麼高追求的話,在那裡面還是很舒服的,如果你能拿到專利代理資格證,你的收入會成幾何倍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