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歐洲專利(EP)和德國專利(DE)有何區別
沒有區別。歐洲來專利源(EP)就是德國專利(DE),作用范圍都一樣。只是德國專利知識在德國登記,德國商標專利局是歐專局沒關系,德國專利商標局成立於1877年。1945年以前稱為德意志帝國專利局,1949年,原德意志帝國專利局更名為德國專利局,總部設在慕尼黑,隸屬聯邦司法部。
歐洲專利(EP)和德國專利(DE)二者都是代表EPO歐洲專利局。它審批的效率和質量有保證,要比逐個國家申請程序既快又節省開支,特別是商業上能提高發明的價值;
歐洲專利局採用英、法、德三種語言,對申請人有較大的選擇使用語言的自由,從而也減少了逐一國家以不同語言申請的費用。
(1)德國知識產權法典擴展閱讀:
通過歐洲專利局在歐洲國家獲得專利權保護有以下幾個特點:
依照歐洲專利公約的規定,一項歐洲專利申請,可以指定多國獲得保護。一項歐洲專利可以在任何一個或所有成員國中享有國家專利的同等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簡化在多國單獨提交專利申請的手續,節約開支,方便申請人;
歐洲專利是按照統一的法律審查批準的。不會因為各國專利法在程序和審查要求的不同而造成不同後果,給申請人以安全感;
❷ 怎麼比較中國知識產權與德國知識產權的異同
您好,可以分為來兩個方面比較中國與德自國知識產權法的異同。第一,可以從大框架上比較兩國立法的差別,如立法淵源,立法體例;
第二,我國的知識產權主要分為著作權,商標權以及專利權,可以進一步從這些較為細節的地方進行比較德國在每一類的異同點。
如能提供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❸ 求助德國法學專業(知識產權方向)留學
知識產權專業培養能在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商標事務所等從事商標代理、專利代版理等專門知識權產權事務,同時也能在公、檢、法等部門從事專門的知識產權司法審判及其他法律事務,或者在版權局、商標局、專利局、科技局等部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事務的知識產權專門人才。
❹ 高分懸賞: 中德兩國合同法(尤其是購銷合同方面)差異, 越詳細越好
你好,給你找了一些資料,也許對你有幫助:
中德買賣合同制度的比較
德國學者霍恩指出:「在各種交換性的行為中,買賣是最重要的一種。」(註:〔德〕羅伯特·霍恩:《德國民商法導論》,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頁。)各國合同法大多將買賣置於各種有名合同之首,表明了買賣合同的重要性。就買賣合同制度而言,中德合同制度各具特色。由於中國合同法大量借鑒了德國合同法的經驗,因此,關於買賣合同的許多規定與德國民法的規定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我國買賣合同制度除借鑒了德國民法的經驗以外,還吸收和借鑒了兩大法系的經驗以及國際慣例和有關公約的有關規定,(註:例如,在該章中,大量借鑒了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也參考了美國統一商法典、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於1994年頒行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等。)不僅如此,我國本身已有的有關立法和司法實踐方面的經驗,也為我國買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參考和依據。從而使買賣合同制度與德國民法的規定又存在著諸多的區別。下面,謹從四個方面對此作出比較。
一、關於買賣合同制度調整的范圍
根據《德國民法典》關於買賣合同的一般規定,其調整范圍不僅包括物的買賣關系,而且還包括權利的買賣關系,特別是債權的買賣關系,《德國民法典》第 433條第1款規定,「因買賣合同,物的出賣人有義務向買受人交付物,並使其取得物的所有權。權利的出賣人有義務使買受人取得權利,並在權利使權利人有權佔有物時,向其交付物。」從該定義中,可見《德國民法典》中的買賣制度適用於權利的買賣關系。該民法典第437條規定了權利買賣的擔保責任;第451條規定了權利買賣的危險移轉和費用;而關於買賣的一般規定中的許多規則(如權利瑕疵擔保制度),既適用於物的買賣也適用於權利的買賣。(註:史尚寬:《債法各論》,榮泰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15頁。)買賣合同制度中包括物的買賣和權利的買賣,主要優點在於將各種類型買賣的共同規則抽象為買賣的一般規定,從而可以大大地簡化有關買賣的規定,尤其是因為權利買賣的規定日益復雜,很難完全通過制定特殊的買賣合同規則解決各種權利買賣關系,因此,通過買賣合同制度統一調整物的買賣和權利的買賣,從而使各種權利的買賣關系都具有可供適用的法律依據。
然而,我國合同法關於買賣的制度原則上僅限於物的買賣,而不包括權利的買賣。《合同法》第130條將買賣定義為:「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與《德國民法典》第433條的規定相比較,可見該定義中只是規定了出賣人在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方面所負的義務,而並沒有規定權利買賣中的出賣人在移轉權利方面的義務。這就表明了合同法在買賣合同一章中原則上並不適用於權利買賣。我認為,採納這一立法體例的主要原因在於:
(一)權利的買賣的類型較為復雜,有一些類型的買賣與物的買賣存在著差距,不能完全適用買賣的規定。例如,關於債權的買賣涉及到轉讓人、受讓人以及債務人三者之間的關系。與一般的買賣顯然是有區別的。因此,應當在買賣之外設立單獨的規則來規定有關權利買賣的問題。
(二)盡管權利的買賣類型比較復雜,但幾種主要的權利買賣關系已經受合同法的其他制度或者專門法律規定調整。具體來說,第一,有關債權的買賣,我國合同法將其作為合同的轉讓規定在第五章之中,而不是將其規定在買賣合同之中。這一規定具有其合理性,因為債權的移轉涉及到債權人的通知義務、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等問題,與一般的買賣關系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因為債權的轉讓與債務的移轉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將權利的移轉與義務的移轉一並作出規定是有必要的。第二,關於知識產權的轉讓,我國合同法並沒有對此作出規定,有關知識產權的移轉問題由知識產權法作出規定。但在買賣合同中,也涉及到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問題,根據《合同法》第137條的規定:「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該標的物的知識產權不屬於買受人。」可見此處涉及到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仍然只是規定物的買賣問題。第三,關於在例外情況下人身權的轉讓問題,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的名稱權、自然人的肖像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但有關這些權利的轉讓是由人身權制度加以規范的。第四,關於有價證券的買賣問題,例如關於票據、股票、債券、提單等的轉讓,一般是由票據法、證券法、海商法等加以規范的。買賣合同制度沒有必要專門規定權利的買賣。
更多:
1、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lilunyanjiu/1216.html
2、http://www.studa.net/guojifa/080817/11550418.html
3、http://chinake.com/law/shi/cs/msf/1433534_5.html
4、
http://www.studa.net/guojifa/080817/11550418.html
5、http://chinake.com/law/shi/cs/msf/1433534_5.html
6、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newwindow=1&q=%E4%B8%AD%E5%BE%B7+%E5%90%88%E5%90%8C%E6%B3%95+%E5%AF%B9%E6%AF%94&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f&oq=
❺ 我國如何批判繼承德國民法典
對德國模式的當代批判
不需要我說明資本主義進入福利國家時代後對人格關系態度的轉變。為此轉變,當代德國人也在反思那段歷史。最近出版的德國的權威的、詳細的民法總則教材的中譯本的作者說,與包括篇幅廣泛的「人法」的一些外國民法典(這些法典中當然包括了即使是屬於德語世界的瑞士民法典和奧地利民法典)相比,「我們的民法典總則中對人法的規定則顯得非常單薄,親屬法被貶入第四編」;「法律對自然人的規范過於簡單,因此沒有涉及一些重要的人格權」;「民法典的人法部分僅僅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人們幾乎不能從這些規定中推斷出一般性的結論」。[59]這些話表達了德國人對德國民法典的物文主義傾向的深刻反省,猶如他們對自己的納粹主義歷史的反省!這真是一個誠實的民族,其良心的審判不放過一切錯誤,恰恰構成某些死不認錯之民族的榜樣。
呵呵,「被告」已招,「律師」何辯?若再硬辯,有違程序。不獨此也,德國民法典的一些繼受者也在清算其錯誤,烏克蘭即為其著例。如所周知,1994年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結構是對德國民法典的模仿和發展,它在老潘得克吞體系的基礎上發展成新潘得克吞體系,包括如下7編:1、總則;2、物權;3、債法總則;4、債法分則;5、著作權和發明權;6、繼承權;7、國際私法。這一民法典結構也是獨聯體國家的示範民法典的基礎。參加這一民法典合作項目的國家有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等。[60]但在俄羅斯聯邦民法典誕生後的兩年,即1996年8月25日,誕生了烏克蘭民法典草案,[61]它並未完全遵守上述範本,它包括如下7編:1、總則;2、自然人的人身非財產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身權);3、財產權;4、知識產權;5、債法;6、家庭法;7、繼承法。從現有的資料可看出,烏克蘭盡管有義務接受以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為基礎的獨聯體國家示範民法典的模式,但它並未照抄這一示範民法典。首先,它把人身關系提前於財產關系,表明了其清算前蘇聯時期從德國繼受的物文主義的意圖;其次,它把家庭法納入民法典中,徹底否定了在前蘇聯集團國家長期存在,甚至在東歐劇變後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也存在的把家庭關系排除出民法典的消極傾向,它與第二編的規定相配合,恢復了人身關系在民法典中的地位。[62]這些要點,到處閃爍著創新的火花。也許因為它醞釀的時間較長,在結構上,它對蘇俄民法典-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結構反思最多最深,所以它完成的上述改革令人神清氣朗,耳目一新,產生換了人間的感覺。我們終於看到,不僅德國人自己,而且德國民法典的繼受者,都在反思物法前置主義的缺陷,如果我們還要堅持這種主義,就顯得不近情理了。
順便要分析的是烏克蘭民法典草案第二編的具體內容。該編規定了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保護權、消除威脅生命和健康之危險權、醫療服務權、對自己健康狀況的知情權、個人健康狀況的保守秘密權、患者權、自由和人身不受侵犯權、器官捐贈權、家庭權、監護和保佐權、體弱者的受庇護權(The Right to Patronage Care)、環境權等為確保自然人的自然存在所必要的人身非財產權;另外規定了姓名權、變更姓名權、自己姓名之使用權、尊嚴和榮譽受尊重權、商譽之不受侵犯權、個性權(The Right to Indiviality)、個人生活和私生活權、知情權、個人文件權、在個人文件被移轉給圖書館基金會或檔案館的情況下文件主人的受通知權、通訊秘密權、肖像權、進行文學、藝術、科技創作活動的自由權、自由選擇居所權、住所不受侵犯權、自由選擇職業權、遷徙自由權、結社權、和平集會權等為確保自然人的社會存在所必要的人身非財產權。這兩類人身權共計32種,大概是目前世界上關於人身權的最完備規定。烏克蘭民法典草案極大地擴展了人身權的范圍,並打破了在自然人權利領域憲法與民法的嚴格分工。它用47個條文將人格權結構成獨立的一編的作法,也是對梁老師之人身權「條文畸少,不足以設專編」[63]之結論的不利證明。
在某種意義上繼受了德國法的義大利,其教授也對德國民法典的物文主義發起了攻擊。在去年10月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召開的第8屆中東歐國家與義大利羅馬法學者研討會上,桑德羅·斯奇巴尼作為第6屆同名會議確定的羅馬法示範教材編訂組的成員提交了書面發言「關於以優士丁尼《法學階梯》為基礎編訂羅馬法初級教材的意見」,其中提出了示範羅馬法教材之編訂格局。他高度評價了優士丁尼《法學階梯》通過確定人的中心地位表現的人文主義精神及其廣泛影響,建議各國基本根據該書的闡述順序編訂羅馬法教材。[64]此舉顯然是想取代過去流行的潘德克吞式的羅馬法教材,以消除物文主義的消極影響。
在斯奇巴尼教授發表上述言論的這個會上,我也作了介紹我的民法典草案結構設計的主題發言。在一個繼受德國法的國家批評德國法,當然對東道主有所冒犯,其學者就此分裂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認為自己民法典的結構沒有什麼不好,至於怎麼個好法,好在那裡,持論者卻不肯說;另一陣營認為我的發言很有意思,從而要發表我的文章的俄文本,並熱烈地討論我提出的問題。但會議的主持者義大利教授P·卡塔蘭諾認為,我提出的人與物的關系問題是「一個當代不能討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以此表達了自己的人文主義立場和對我的觀點的聲援。[65]
看來,無論在德國自身還是在受德國影響的國家,物文主義都在遭受批判。梁老師還在中國堅持這種廣遭詬病的主義,與時代精神頂著牛呢!
❻ 你好 還有十二國著作權法嗎求謝謝
你好,還有的,《十二國著作權法》是世界知識產權法典譯叢的第一卷,由中國專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組織國屬內優秀的著作權法學者,選取世界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巴西、南非、埃及),將這些國家在21世紀里頒布與修訂的最新的著作權法進行精準的翻譯,是知識產權領域常備的經典工具書。
❼ 德國有知識產權研究生的學校嗎
知識產權專業培養能在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商標事務所等從事商標專代理、專利代理屬等專門知識產權事務,同時也能在公、檢、法等部門從事專門的知識產權司法審判及其他法律事務,或者在版權局、商標局、專利局、科技局等部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事務的知識產權專門人才。
❽ 德國專利檢索
以下幾個網站提供國外專利檢索功能:
soopat新世界檢索:://global.soopat.com/Patent/Index (要成為高級用戶)
cnipr專利檢索:http://search.cnipr.com/pages!advSearch.action (查看全文要成為會員)
orbit專利檢索:https://www.orbit.com/ (收費平台)
這幾個平台的共同特點是,中文檢索平面,但進行檢索時需要使用英文檢索式,檢索結果也以英文顯示(提供德國專利名稱&摘要的英文譯文)
如果不考慮檢索頁面的語言關系,檢索德國專利還可以通過歐洲專利局網站,會更加准確全面:https://register.epo.org/regviewer
❾ 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有哪些程序
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有哪些程序?據統計,中國申請人的向外專利申請日趨增多,其中,德國是中國申請人在對外專利布局中比較重視的地區。德國的專利類型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其中,實用新型專利採用注冊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提交後,無需經歷實質審查程序,1~3月即可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權。德國實用新型的保護期自申請日開始計算,最長為十年。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德國實用新型專利如何申請?有哪些程序?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有哪些程序?申請書其中應寫明發明人和申請人的姓名和地址(如果申請人是法人還應包括法人代表的名字)、提交日期、發明名稱和優先權日(如果要求了優先權);專利說明書(需要翻譯)、申請人以及發明人的姓名地址(中英)、必要時應有附圖、摘要、如果要求了優先權還應提交優先權文件、提交委託書。1、申請時間: 6–14個月可以授權。2、優先權主張(如果有):他國第一申請案之申請日起 12個月內提出要主張優先權之申請案。3、審查制度: 可以另行請求新穎性調查。4、專利維持費:自 申請日起第四、七、九年前繳納。5、專利期限:自申請日起 10年。德國實用新型專利所採取的是登記制加檢索報告制度。在申請是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專利局就應當在登記簿中進行注冊登記。對於申請主題並不作新穎性、創造性和及實用性的審查。中國對實用新型專利採用形式審查所採取的是:申請在審批中不進行早期公布和實質審查,只有這三個階段;;受理、初審以及授權。關於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有哪些程序?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德國實用新型專利,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一流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一定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❿ 知識產權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
知識產權是基於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而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總稱。
物權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知識產權和物權的聯系是:
1,兩者都是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與物權所反映的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因此它們都具有民事權利的屬性。
2,兩者都是絕對權(或稱對世權)。絕對權是指義務人不特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因此在保護方法上均可適用絕對權保護的請求權制度,比如停止侵害與侵害防止等。
3,兩者都具有法定性。物權與知識產權都是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當事人不得自行設立法律未規定的物權或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區別是:
1,權利客體不同。物權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包括動產與不動產,他物權的客體還可以包括權利。而知識產權的客體是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
2,物權一般可以通過事實佔有實現對客體的支配,而知識產權則必須仰仗法律的保障。
3,獨占性和排他性方面,知識產權弱於物權。法律為了平衡知識產權權利人與公眾利益,特別規定了對知識產權的若干限制,而對物權則沒有這種特殊限制。當知識產權與物權沖突時,知識產權須讓位於物權。
4,保護期限不同。物權的保護期限與其自然壽命競合,而知識產權則有明確的保護期,保護期屆滿,權利歸於消滅。
5,價值的規定性不同。物權取決於人的勞動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知識產權取決於時常的需要和人們對它的利用。
6,物權效力具有優先性和追及性,知識產權不具有。所謂優先性是指在同一物上,當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優先於債權,當幾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權利優先於後設立的權利。所謂追及性是指不管物權客體流入何人之手,物權人均可追及到該物並將之取回。
7,保護方法上物權可以採取恢復原狀和返還原物,而知識產權不可以採取這兩種方法。
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私權,都是民法中的權利——民事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五章「民事權利」部分專門用一節規定了「知識產權」,可見知識產權為民事權利的一種。之所以把知識產權歸於民事權利,是由於它所反映和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因而具備了民事權利的最本質的特徵。知識產權的發生、行使和保護,適用於所有民法的基本原則和幾乎全部民事規范。如果抽掉民事規范和制度,脫離民法的基本原則,知識產權制度就會面目全非,無法生存。同時這也是國際間協調的基礎。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前序」部分要求「全體成員承認知識產權為私權」。這是一條原則性的共識,各成員只有在承認這一條的基礎上,才有協調的可能。物權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動產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創造性的智力成果
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物權與知識產權性質的相比較,各有其特殊性,這正是它們各自構成不同民事權利的原因,因而導致它們各自形成了不同類別的民事權利。
一、物權是有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
物權法是以規范財產歸屬關系和保障財產歸屬秩序為其任務,財產是指有形的動產、不動產,而知識產權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它的「無形」性。這一特點把它同一切有形財產及人們就有形財產享有的權利區分開。一台電腦,作為有形財產,其所有權人行使權利如:出售、出租等,標的均是該電腦本身,即該有形物本身。一項專利權,作為無形財產,其所有人行使權利轉讓它時,標的可能是製造某種專利產品的「製造權」,也可能是商標的許可使用權,卻不是專利產品本身和貼有商標的產品本身。
由於無形,使得這種標的所有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權的可能性大大高於有形財產的使用人。同時,也使得知識產權權利人有可能「貨許三家」或「一女兩嫁」。一幢房產的所有人,不可能把他的財產權標的同時賣給兩個分別獨立的買主。一項專利權的所有人,則有可能把他的專利權同時賣給兩個(乃至兩個以上)的不同買主。而只要這些買主在市場上不「碰頭」,就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花了「買專利」即轉讓專利的錢,實際得到的只不過是「非獨占許可」。
由於「無形」這一特點,知識產權的取得、持有、性質和范圍以及發生侵權時的處理,都與有形財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知識產權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也有所不同,從而都需要有法律的特別規定。
二、物權與知識產權的專有性
物權與知識產權都有專有性。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專屬權利人所有,這一點與有形財產一樣。在一般情況下,非經權利人許可,其他人都不能利用。不過,在一個國家以內,兩件完全相同的物品雖然可以同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權利人所有,而互不幹涉。但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專利或商標,則不能同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權利人。如果一個這樣的權利給予了一個人,就不能再給予另外一個人了。如有兩個人分別研製出完全相同的發明創造,在分別申請的情況下,只能由其中一人獲得專利權。專利權人有權排斥另一人將其自己研製出的發明創造許可或轉讓第三者,另一人只剩下「在先使用權」。這是知識產權這種客體的無形性所決定的。知識產權進入公有領域,專有權喪失。
三、物權與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地域性一般指在一個主權國內。知識產權一般是由本國政府主管部門按照本國法律授予的,只在本國范圍內有效。這一點與有形財產很不相同。有形財產適用財產取得地法或物之所在地法;知識產權則適用權利登記地法或權利主張地法。一般有形財產,例如隨身所帶的衣服、首飾、甚至汽車等等,即使到了外國也不會發生所有權喪失的問題。但知識產權則不同,本國的知識產權出了國境就無效。因此,如果權利人希望在其他國家享有某些知識產權,則需要依照其他國家的法律向該國提出申請或登記,並且由該國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申請人才可獲得某些知識產權。
四、物權與知識產權的時間性
物權與知識產權的時間性。不論什麼知識產權,各國法律都規定了期限。有的權利的期限不允許續展,一旦期滿或權利人於期滿前放棄,權利即告終止。有的權利的期限允許續展,甚至允許無限期續展(如商標),但如果不續展,權利也即終止。至於有形財產,只要客體存在,權利也就存在,法律上並未規定期限。至於客體的價值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有所降低,則是另一問題。所以有形財產所有權的「永恆性」,是以有關財產「標的」的存在為前提的,而知識產權中的所有權,不以有關物的滅失為轉移。
五、知識產權的可復制性
知識產權之所以能成為財產權,是因為這些權利被利用後,能夠體現在一定產品、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復制活動上。也就是說,這種權利的客體一般可以由一定的有形物去復制。如專利權人,他的專利必須能夠體現在可復制的產品上,才能實現他的權利,也才能判斷他人是否侵權。又如按照圖紙製作產品,按照一定的方法施工、生產,用印刷、復印、製作光碟等方式復制文學藝術作品等等。物質財產不具有這樣的特點。對一個有形物的仿製,實質上是對該有形物的造型,即其設計的復制,本質上仍然是對該造型所傳達出來的信息的復制。
總之,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民事權利中不同的權利,各自有不同的性質,只有對他們性質進行比較,才能正確認識他們的性質,更好地利用和保護物權與知識產權,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知識產權法的定義:
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但從法律部門的歸屬上講,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物權法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丁亥年)3月16日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
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