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巴赫版權

巴赫版權

發布時間:2021-07-30 11:28:28

① 求莫扎特和巴赫所有的作品及其介紹

音樂作品的鏈接幾乎找不到,而且也涉及過期和版權的問題,樓主你就不要挑剔了……買張盤吧。

莫扎特創作一覽表

1762年(6歲)

1、 G大調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作品第1號,即K.1)
2、 F大調小步舞曲(K.2)
3、 降B大調快板(K.3)
4、 F大調小步舞曲(K.4)
5、 F大調小步舞曲(K.5)(以上作品均作於薩爾茨堡)

1763年(7歲)

1、 C大調快板(鋼琴獨奏)(K.9A)(作於薩爾茨堡)
2、 降B大調行板(鋼琴獨奏)(K.9B)

1764年(8歲)

1、 四十二首鋼琴獨奏曲(K.109B.)
2、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6)(作於巴黎)
3、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7)(作於巴黎)
4、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8)(作於巴黎)
5、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9)(作於巴黎)
6、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0)(作於倫敦)
7、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1)(作於倫敦
8、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2)(倫敦)
9、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3)(倫敦)
10、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4)(倫敦)
11、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15)(倫敦)
12、 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K.16)(倫敦)
13、 D大調第一交響曲(K.19)(倫敦)

1765年(9歲)

1、 梅塔斯塔西奧,男高音(K.21)(倫敦)
2、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和弦樂(K.23)(海牙)
3、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合唱)(K.20)(倫敦)
4、 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K.22)(海牙)
5、 C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未完成(K.19D)(倫敦)
6、 (K.107)

1766年(10歲)

1、「第一位使者的罪責」(K.35)
2、 F大調Kyrie,四個聲部和弦樂(K.33)(巴黎)
3、 一首宗教聖歌,四個聲部、樂隊和管風琴(K.34)
4、 Galim athias musicum(K.32)
5、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6)
6、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7)
7、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8)
8、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9)
9、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
10、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1)
11、 八首鋼琴變奏曲(K.24)
12、 七首鋼琴變奏曲(K.25)

1767年(11歲)

1、 拉丁文喜劇(K.38)(薩爾茨堡)
2、 致歡樂(歌曲)(K.53)(Olmuetz)
3、 葬禮音樂(K.42)(薩爾茨堡)
4、 F大調第六交響曲(K.43)(Olmuezt)
5、 F大調第四十三交響曲(K.76)(維也納?)
6、 F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K.37)(薩爾茨堡)
7、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K.39(薩爾茨堡)
8、 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K.40)(薩爾茨堡)
9、 G大調鋼琴協奏曲(K.41)(薩爾茨堡)
10、 降E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7 )(薩爾茨堡)
11、 降B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8)(薩爾茨堡)
12、 D大調管風琴和弦樂奏鳴曲(K.69)(薩爾茨堡)

1768年(12歲)

1、 德國小歌劇《巴示亭和巴士亭納》(K.50)(維也納)
2、 諧歌劇La finta semplice (K.51)(維也納)
3、 宗教音樂(K.47)(維也納)
4、 G大調Missa brevis (K.49)(維也納)
5、 「達夫納,你的玫瑰色面頰」(藝術歌曲)(K.52)(維也納)
6、 D大調第七交響曲(K.45)(維也納)
7、 D大調第八交響曲(K.48)(維也納)
8、 G大調交響曲(K.221)
9、 降B大調交響曲(K.214)
10、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46D)
11、 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46E)

1769年(13歲)

1、 D大調Missa brevis (K.65)
2、 C大調Missa (K.66)
3、 聖歌一首,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K.72)
4、 C大調Te Deum(K.141)
5、 詠嘆調,女高音(K.70)
6、 梅塔斯塔西奧(K.71)
7、 F大調第四十二交響曲(K.75)
8、 六首小步舞曲(K.61H)
9、 D大調遣興曲(K.62)
10、 G大調遣興曲(K.63)
11、 D 大調小步舞曲(K.64)
12、 七首小步舞曲(K.65A)
13、 降B大調遣興曲(K.99)
14、 D大調小夜曲(K.100)
15、 十九首小步舞曲(K.103)
16、 六首小步舞曲(K.104)
17、 六首小步舞曲(K.105)
18、 D大調小步舞曲(K.64)
19、 七首小步舞曲(K.65A)
20、 一首宗教音樂,C大調(K.141)

1770年(14歲)

1、 Mitrtidate Re di Ponto.嚴肅的歌劇(K.87)
2、 交替聖歌《Cibavit eos.》(K.44)
3、 Miserere,A小調(宗教音樂)(K.85)
4、 交替聖歌(K.86)
5、 慈悲經,G大調(K.89)
6、 慈悲經,D 小調(K.90)
7、 詩篇詠唱(四個聲部)(K.93)
8、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詠嘆調(K.143)
9、 詠嘆調(K.79)
10、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2)
11、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3)
12、 梅塔斯塔西奧,女高音(K.88)
13、 詠嘆調(女高音、弦樂和管風琴)(K.143)
14、 G大調交響曲(K.74)
15、 D大調交響曲(K.81)
16、 D大調交響曲(K.84)
17、 D大調交響曲(K.95)
18、 D大調交響曲(K.97)
19、 G大調交響曲(K.110)
20、 小步舞曲,降E大調(K.122)
21、 鄉村舞曲,降B大調(K.123)
22、 G大調弦樂四重奏(K.80)
23、 小步舞曲,D大調(K.94)

1771年(15歲)

1、 塞雷納塔(K.111)
2、 一首宗教音樂,G大調(K.108)
3、 一首宗教音樂(K.109)
4、 一首宗教音樂(K.115)]
5、 一首宗教音樂(K.116)
6、 G大調,Kyrie(K.221)
7、 梅塔斯塔西奧(K.74B)
8、 梅塔斯塔西奧,獨唱,合唱,樂隊(K.118)
9、 G大調第四十六交響曲(K.96)
10、 F 大調第十三交響曲(K.112)
11、 D大調第五十交響曲(K.120)
12、 D大調第五十一交響曲(K.121)
13、 降B大調交響曲(K.216)

1772年(16歲)

1、 小夜曲(K.126)
2、 序曲Lucio Silla(K.135)
3、 一首四聲部、交響樂隊和管風琴的宗教樂曲(K.125)
4、 Regina Coeli,降B大調(宗教樂曲)(K.127)
5、 彌撒,C小調,大調(K.139)
6、 《我多麼不幸》(藝術歌曲)(K.147)
7、 《哦,神聖同盟》(藝術歌曲)(K.148)
8、 《秘密的愛情》(藝術歌曲)(K.150)
9、 G大調交響曲(K.124)
10、 C大調交響曲(K.128)
11、 G大調交響曲(K .129)
12、 F大調交響曲(K.130)
13、 降E大調交響曲(K.132)
14、 D大調交響曲(K.133)
15、 A大調交響曲(K.134)
16、 D大調交響曲(K.161)
17、 C大調交響曲(K.162)
18、 D大調交響曲(K.163)
19、 諧謔曲,D大調(K.131)
20、 諧謔曲,D大調(K.136)
21、 諧謔曲,降B大調(K.137)
22、 諧謔曲,F大調(K.138)
23、 六首小步舞曲(K.164)
24、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D 大調(K.144)
25、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F大調(K.145)
26、 弦樂四重奏,D大調(K.155)
27、 弦樂四重奏,G大調(K.156)
28、 弦樂四重奏,C大調(K.157)
29、 弦樂四重奏F大調(K.158)
30、 弦樂四重奏,降B大調(K.159)
31、 弦樂四重奏,降E大調(K.160)
32、 D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K.381)

1773年(17歲)

1、 C大調彌撒(K.167)
2、 Offertory (K.167)
3、 C大調,Osanna (K.223)
4、 D大調第二十三交響曲(K.181)
5、 降B大調第二十四交響曲(K.182)
6、 G小調第二十五交響曲(K.183)
7、 降E大調第二十六交響曲(K.184)
8、 Divertimento,降E大調(K.166)
9、 16首小步舞曲(K.176)
10、 D大調小夜曲(K.185)
11、 Divertimento,降B大調(K.186)
12、 Divertimento,C大調(K.187)
13、 D大調進行曲(K.189)
14、 D大調鋼琴協奏曲(K.175)
15、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190)
16、 降B大調弦樂五重奏(K.174)
17、 F大調弦樂四重奏(K.168)
18、 A大調弦樂四重奏(K.169)
19、 C大調弦樂四重奏(K.170)
20、 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K.171)
21、 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K.172)
22、 d小調弦樂四重奏(K.173)
23、 十二首鋼琴變奏曲(K.179)
24、 六首鋼琴變奏曲(K.180)

1774年(18歲)

1、 諧歌劇(K.196)
2、 F大調Missa brevis(K.192)
3、 D大調Missa brevis(K.194)
4、 G大調第二十七交響曲(K.199)
5、 C大調第二十八交響曲(K.200)
6、 A大調第二十九交響曲(K.201)
7、 D大調第二十三交響曲(K.202)
8、 D大調小夜曲(K.203)
9、 降B大調大管協奏曲(K.191)
10、 C大調鋼琴奏鳴曲(K.279)
11、 F大調鋼琴奏鳴曲(K.280)
12、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281)
13、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K.282)
14、 G大調鋼琴奏鳴曲(K.283)
15、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四手聯彈(K.358)
16、 D 大調進行曲(K.237)

1775年(19歲)

1、 梅塔斯塔西奧(K.208)
2、 Missa brevia,C大調(K.220)
3、 Misericordias Domini (K.222)
4、 D大調小夜曲(K.240)
5、 Divertimento,F大調(K.213)
6、 C大調進行曲(K.214)
7、 D 大調進行曲(K.215)
8、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07)]
9、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1)
10、 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6)
11、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8)
12、 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9)
13、 降B大調管風琴和大提琴奏鳴曲(K.212)
14、 降B大調巴松管和大提琴奏鳴曲(K.292)

1776年(20歲)

1、 降E大調,四聲部宗教音樂(K.243)
2、 C大調彌撒,四聲部,樂隊和管風琴(K.257)
3、 C大調短小的彌撒(K.258)
4、 C大調短小的彌撒(K259)
5、 兩重合唱,弦樂和管風琴(K.257)
6、 C大調彌撒(K.262)
7、 詠嘆調(K.255)
8、 詠嘆調(K.256)
9、 D大調小夜曲(K.239)
10、 降B大調諧謔曲(K.240)
11、 F大調諧謔曲(K.247)
12、 F大調進行曲(K.248)
13、 D大調進行曲(K.249)
14、 D大調哈夫納小夜曲(K.250)
15、 D大調諧謔曲(K.251)
16、 降E大調諧謔曲(K.252)
17、 F大調諧謔曲(K.253)
18、 四首鄉村舞曲(K.267)
19、 降B大調第六鋼琴協奏曲(K.238)
20、 F大調第七十鋼琴協奏曲(K.242)
21、 C大調第八鋼琴協奏曲(K.246)
22、 小提琴協奏曲,快板(K.246)
23、 降B大調迴旋曲(K.269)
24、 C大調管風琴、小提琴奏鳴曲(K.263)
25、 F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24)
26、 A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25)
27、 G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41)
28、 F大調 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44)
29、 D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274)
30、 降B大調弦樂三重奏(K.266)
31、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K.254)

1777年(21歲)

1、 降B大調短小彌撒,四聲部,弦樂和管風琴(K.275)
2、 Graale ad festum B.M.V.,F大調(K.273)
3、 詠嘆調(K.272)
4、 降B大調諧謔曲(K.270)
5、 D大調,Notturno(K.286)
6、 降B大調諧謔曲(K.270)
7、 F大調諧謔曲(K.288)
8、 降E大調諧謔曲(K.289)
9、 降B大調第九鋼琴協奏曲(K.271)
10、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71A)
11、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271)
12、G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278)
13、D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85)
14、C大調鋼琴奏鳴曲(K.309)

1778年(22歲)

1、 降E大調詠嘆調,四聲部,管風琴與樂隊(K.322)
2、 詠嘆調(K.294)
3、 詠嘆調(K.295)
4、 詠嘆調(K.316)
5、 小詠嘆調(K.307)
6、 小詠嘆調(K.308)
7、 D大調第三十一(巴黎)交響曲(K.297)
8、 降B大調加沃特舞曲(K.300)
9、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99)
10、 G大調長笛協奏曲(K.313)
11、 D大調長笛協奏曲(K.314)
12、 C大調長笛協奏曲(K.315)
13、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
14、 A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98)
15、 C大調長笛和弦樂四重奏(K.271)
16、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296)
17、 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1)
18、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2)
19、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3)
20、 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304)
21、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5)
22、 D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6)
23、 九首變奏曲(鋼琴)(K.164)
24、 十二首變奏曲(鋼琴)(K.265)
25、 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
26、 D 大調鋼琴奏鳴曲(K.311)
27、 C大調鋼琴奏鳴曲(K.330)
28、 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
29、 F大調鋼琴奏鳴曲(K.332)
30、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333)
31、 八首鋼變奏曲(K.352)
32、 十二首鋼琴變奏曲(K.353)
33、 C大調小幻想曲(K.395)

1779年(23歲)

1、 C大調《雷吉娜.柯立》四聲部,管風琴與樂隊(K.276)
2、 C大調彌撒(K.317)
3、 C大調《多米尼加的晚課經》(K.321)
4、 C大調慈悲經(K.323)
5、 G大調交響曲(K.318)
6、 降B大調交響曲(K.319)
7、 D大調小夜曲(K.320)
8、 D 大調諧謔曲(K.334)
9、 降E大調兩架鋼琴協奏曲(K.365)
10、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364)
11、 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329)
12、 C大調管風琴奏鳴曲(K.328)
13、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78)
14、 八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K.315A)
15、 兩首進行曲(K.335)

1780年(24歲)

1、 埃及國王塔莫斯(K.345)
2、 C大調庄嚴彌撒(K.337)
3、 C大調慈悲經(K.340)
4、 四聲部晚課經(K.339)
5、 兩首德國宗教歌曲(K.343)
6、 心滿意足(歌曲)(K.349)
7、 來吧,親愛的吉特(K.351)
8、 C大調第三十四交響曲(K.338)
9、 降B大調小夜曲(K.361)
10、 進行曲(K.362)
11、 三首小步舞曲(K.363)
12、 降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68)
13、 C大調管風琴與弦樂奏鳴曲(K.336)
14、 六首變奏曲(K.360)

1781年(25歲)

1、 伊多美奧,瑞.蒂.克勒達(K.366)
2、 D小調慈悲經(K.341)
3、 詠嘆調(K.368)
4、 詠嘆調(K.369)
5、 詠嘆調(K.374)
6、 芭蕾(K.367)
7、 降E大調小夜曲(K.375)
8、 C大調小提琴迴旋曲(K.373)
9、 F大調大管和弦樂四重奏(K.370)
10、 G大調、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379)
11、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80)

1782年(26歲)

1、 後宮誘逃(歌劇)(K.348)
2、 C小調彌撒(K.427)
3、 善良的恩人,請接受我的謝意(K.383)
4、 致希望(K.390)
5、 致孤獨(K.391)
6、 該感謝格蘭茨(K.392)
7、 卡農(K.229)
8、 卡農(K.230)
9、 卡農(K.231)
10、 卡農(K.233)
11、 吃,喝(卡農)(K.234)
12、 卡農(K.347)
13、 卡農(K.348)
14、 兩重唱(K.389)
15、 歌曲(K.393)
16、 D大調第35哈夫納交響曲(K.385)
17、 C小調小夜曲(K.388)
18、 三首進行曲(K.408)
19、 D大調協奏迴旋曲(K.382)
20、 A大調協奏迴旋曲(K.386)
21、 F大調(K.413)
22、 A大調(K.414)
23、 C大調(K.415)
24、 D大調圓號協奏曲(K.412)
25、 G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1號(K.387)
26、 五首賦格(K.405)
27、 巴赫賦格序曲(K.405)
28、 F 大調卡農快板(K.410)
29、 F 大調快板(二隻單簧管和三隻低音圓號)(K.411)
30、 A大調、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由Stadler完成
31、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03),未完成
32、 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04),未完成
33、 C 大調幻想曲和賦格(K.394)
34、 C小調幻想曲(K.396)
35、 D小調幻想曲(K.397)
36、 序曲(按亨德爾的風格),未完成,(K.399)
37、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K.400)

1783(27歲)

1、 諧歌劇,未完成(K.422)
2、 諧歌劇,未完成 (K.430)
3、 詠嘆調(K.416)
4、 詠嘆調(K.418)
5、 詠嘆調(K.419)
6、 詠嘆調(K.420)
7、 詠嘆調(K.431)
8、 詠嘆調(K.432)
9、 爺們總是找東西吃(K.433)
10、 詠嘆調(K.435)
11、 詠嘆調(K.486A)
12、 低層次的滿足(K.151)
13、 詠嘆調(K.178)
14、 獻給你,宇宙之魂(K.429)
15、 三重唱(K.434)
16、 三重唱(K.436)
17、 三重唱(K.437)
18、 三重唱(K.438)
19、 三重唱(K.439)
20、 詠嘆調(K.440)
21、 三重唱(K.441)
22、 C大調第36林茨(Linz)交響曲(K.425)
23、 G大調第37交響曲(K.444),未完稿,最後由海頓的弟弟完成
24、 為一啞劇作曲(K.446)
25、 F 大調大管協奏曲(K.293),只完成片斷
26、 D 小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2號)(K.421)
27、 降E 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3號)(K.482)
28、 D小調、大調鋼琴三重奏(K.442),由Stadler最後完成
29、 降E大調五重奏(K.407)
30、 六首變奏曲(K.398)
31、 D 大調賦格(K.443)

1784年(28歲)

1、 六首鄉村舞曲(K.461)
2、 五首小步舞曲(K.461)
3、 兩首小步舞曲和兩首鄉村舞曲(K.463)
4、 降E大調第十四鋼琴協奏曲(K.449)
5、 降B大調第十五鋼琴協奏曲(K.450)
6、 D 大調第十六鋼琴協奏曲(K.451)
7、 G大調第十七鋼琴協奏曲(K.453)
8、 降B大調第十八鋼琴協奏曲(K.456)
9、 F大調第十九鋼琴協奏曲(K.459)
10、 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4號)(K.458)
11、 降E大調五重奏(K.452)
12、 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54)
13、 C小調小葬禮進行曲(K.453A)
14、 十首變奏曲(K.455)
15、 C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457)
16、 八首變奏曲(K.460)

1785(29歲)

1、 小夥子漫遊(K.486)
2、 魔術師(K.472)
3、 心滿意足(K.473)
4、 被欺騙的世界(K.474)
5、 紫羅蘭(歌德詩)(K.476)
6、 石匠之歡樂,康塔塔(K.471)
7、 四重奏(K.479)
8、 三重奏(K480)
9、 歌曲(K.483)
10、 合唱(K.484)
11、 共濟會葬禮進行曲(K.477)
12、 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K.466)
13、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K467)
14、 降E大調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K.482)
15、 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慢板(K.470)
16、 A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5號)(K.464)
17、 C大調弦樂四重奏(海頓弦樂四重奏第6號)(K.465)
18、 G小調鋼琴四重奏(K.478)
19、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81)
20、 c小調鋼琴幻想曲

1786年(30歲)

1、 費加羅的婚禮(歌劇)(K.492)
2、 詠嘆調(K.490)
3、 詠嘆調(K.505)
4、 自由之歌(K.506)
5、 卡農(K.507)
6、 卡農(K.508)
7、 八首卡農(K.508A)
8、 兩重唱(K.489)
9、 D大調第三十八(布拉格)(K.504)
10、 A大調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K.488)
11、 C小調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K.491)
12、 C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K.503)
13、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K.495)
14、 D大調弦樂四重奏(K.499)
15、 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K.502)
16、 為兩只圓號所作的十二首二重奏(K.487)
17、 D大調鋼琴迴旋曲(K.485)
18、 F大調鋼琴迴旋曲(K.494)
19、 G大調鋼琴奏鳴曲(K.357)
20、 F大調鋼琴奏鳴曲(K.497)
21、 G大調鋼琴慢板和變奏曲(K.501)

1787年(31歲)

1、 唐.璜(歌劇)(K.527)
2、 詠嘆調(K.512)
3、 詠嘆調(K.513)
4、 詠嘆調(K.528)
5、 老人(歌曲)(K.517)
6、 歌曲(K.518)
7、 離別之歌(K.519)
8、 歌曲(K.520)
9、 晚來思緒(K.523)
10、 致克羅(K.524)
11、 弗恩德利希的生日(K.529)
12、 夢境(K.530)
13、 小小的紡織女(K.530)
14、 三重奏(K.532)
15、 六首德國舞曲(K.509)
16、 開個音樂玩笑(K.522)
17、 小小夜曲(K.525)
18、 c小調弦樂五重奏(K.406)
19、 C大調弦樂五重奏(K.515)
20、 g小調弦樂五重奏(K.516)
21、 A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526)
22、 C大調鋼琴奏鳴曲(K.521)

1788年(32歲)

1、 歌曲(K.538)
2、 一首德國戰歌(K.539)
3、 詠嘆調(K.541)
4、 野遊(歌曲)(K.552)(維也納)
5、 卡農(K.553)(維也納)
6、 卡農(K.554)(維也納)
7、 卡農(K.555)(維也納)
8、 卡農(K.556)(維也納)
9、 卡農(K.557)(維也納)
10、 卡農(K.558)(維也納)
11、 卡農(K.559)(維也納)
12、 卡農(K.560A )(維也納)
13、 卡農(K.560B)(維也納)
14、 卡農(K.561)(維也納)
15、 卡農(K.562)(維也納)
16、 小坎佐納(K.549)(維也納)
17、 C大調第41(朱比特)交響曲(K.551)(維也納)
18、 鄉村舞曲(暴風雨)(K.551)
19、 鄉村舞曲(K.535)(維也納)
20、 三首鄉村舞曲(K.535A)(維也納)
21、 六首德國舞曲(K.536)(維也納)
22、 D大調小進行曲(K.544)
23、 兩首鄉村舞曲(K.565)
24、 六首德國舞曲(K.567)
25、 十二首小步舞曲(K.568)
26、 D 大調第二十六(加冕)鋼琴協奏曲(K.537)
27、 c小調弦樂快板和賦格(K.546)
28、 E大調鋼琴三重奏(K.542)
29、 C大調鋼琴三重奏(K.548)
30、 G大調鋼琴三重奏(K.546)
31、 F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547)
32、 快板和慢板(鋼琴)(K.533)
33、 B小調快板(K.540)
34、 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

1789年(33歲)

1、 來自本身沖動(K.569)
2、 女高音歌曲(K.577)
3、 女高音歌曲(K.579)
4、 女高音歌曲(K.580)
5、 女高音歌曲(K.582)
6、 女高音歌曲(K.583)
7、 《女人心》插曲(K.584)
8、 六首德國舞曲(K.571)
9、 十二首小步舞曲(K.585)
10、 十二首德國舞曲(K.586)
11、 德國舞曲(K.587)
12、 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1號(K.575)
13、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570)
14、 一首小步舞曲的九首變奏(K.573)
15、 一首小的吉格,g小調(K.574)
16、 D大調鋼琴奏鳴曲(K.567)
17、 四重唱(K.附5)

1790年(34歲)

1、 女人心(歌劇)(K.588)
2、 親愛的女人(K.625)
3、 D 大調弦樂四重奏(K.593)
4、 降B大調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第2號(K.589)
5、 F大調普魯士國王弦樂四重奏第3號(K.590)
6、 D大調小步舞曲(K.355)
7、 F小調管風琴曲(K.594)

1791年(35歲)

1、 魔笛,德國歌劇(K.620)(維也納)
2、 La clemenza di Tito,歌劇詠嘆調(K.621)
3、 安魂曲,d小調(K.626)(維也納)
4、 歌曲《Per questa bella mano》(K.612)(維也納)
5、 《Io ti lasco》(K.621)(維也納-布拉格)?
6、 獨唱《慕春》(來吧,可愛的五月)(K.596)(維也納)
7、 兒童游戲(K.598)(維也納)
8、 一首德國小康塔塔(K.619)(維也納)
9、 最後的合唱(K.615)(維也納)
10、 男聲合唱(K.623)(維也納)
11、 六首小步舞曲(K.599)(維也納)
12、 六首德國舞曲(K.600)(維也納)
13、 四首小步舞曲(K.601)(維也納)
14、 四首德國舞曲(K.602)(維也納)
15、 兩首鄉村舞曲(K.603)(維也納)
16、 兩首小步舞曲(K.604)(維也納)
17、 三首德國舞曲(K.605)(維也納)
18、 六首德國舞曲(K.606)(維也納)
19、 降E大調鄉村舞曲(K.607)(維也納)
20、 五首鄉村舞曲(K.609)(維也納)
21、 G大調鄉村舞曲(K.610)(維也納)
22、 C大調德國舞曲(K.611)(維也納)
23、 降B大調第二十七鋼琴協奏曲(K.595),即他最後一部鋼琴協奏曲(維也納)
24、 為他的全部鋼琴協奏曲寫華彩段(從1773開始,至1791年完成)(K.624)(維也納)
25、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維也納)
26、 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K.614)(維也納)
27、 為玻璃琴、長笛、雙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寫的《柔板與迴旋曲》(K.617)(維也納)
28、 f小調幻想曲(鋼琴四手聯彈)(K.608)(維也納)
29、 f小調管風琴幻想曲(K.608)
30、 F大調管風琴行板(K.616)(維也納)
31、 早春(藝術歌曲)(K.597)(維也納)

代表作
莫扎特的創作涉及音樂藝術的所有體裁,其中以歌劇和交響樂貢獻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女人心》;交響曲《b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朱庇特)交響曲》
莫扎特從小就聰明伶俐,可看動畫《少年莫扎特》

② 誰能幫我翻譯一下巴赫的作品名稱

├—.Vol.01.康塔塔.BWV1-10.12-13.HANSSLER.4CD
├—.Vol.02.康塔塔.BWV14.16-26.HANSSLER.4CD
├—.Vol.03.康塔塔.BWV27-37.HANSSLER.4CD
├—.Vol.04.康塔塔.BWV38-48.HANSSLER.4CD
├—.Vol.05.康塔塔.BWV49-52.54-64.HANSSLER.4CD
├—.Vol.07.康塔塔.BWV77-90.HANSSLER.4CD
├—.Vol.08.康塔塔.BWV91-102.HANSSLER.4CD
└—.Vol.09.康塔塔.BWV103-114.HANSSLER.4CD
├—.Vol.10.康塔塔.BWV115-117.119-129.HANSSLER.4CD
├—.Vol.12.康塔塔.BWV146-159.HANSSLER.4CD
├—.Vol.11.康塔塔.BWV130-140.143-145.HANSSLER.4CD
├—.Vol.13.康塔塔.BWV161-175.HANSSLER.4CD
├—.Vol.14.康塔塔.BWV176-187.HANSSLER.4CD
├—.Vol.15.康塔塔.BWV188.190-200.HANSSLER.4CD
├—.Vol.16.世俗康塔塔.BWV201-207.207a.524.HANSSLER.4CD
└—.Vol.17.世俗康塔塔.BWV208-215.HANSSLER.4CD
├—.Vol.18.贊美和尊敬康塔塔.經文歌.HANSSLER.4CD
├—.Vol.19.彌撒曲.BWV232-238.240.HANSSLER.4CD
├—.Vol.20.基督聖歌.基督降臨節.基督教音樂.HANSSLER.4CD
├—.Vol.21.馬太受難曲BWV244.HANSSLER.4CD
├—.Vol.22.約翰受難曲.復活節.清唱劇.等等.HANSSLER.4CD
└—.Vol.23.頌歌.神聖聲樂.德語彌撒.HANSSLER.4CD
├—.Vol.24.感恩和贊美.容忍和安詳.等等.HANSSLER.4CD
├—.Vol.25.在奧爾德魯夫、呂納堡和安斯特的風琴以及贊美詩.HANSSLER.4CD
├—.Vol.26.管風琴作品.在波姆和布克斯特胡德.年輕時期.HANSSLER.4CD
├—.Vol.27.管風琴作品.在魏瑪黃金時期的名作.等等.HANSSLER.4CD
├—.Vol.28.管風琴作品.在魏瑪、克滕、萊比錫時的贊美詩.HANSSLER.4CD
├—.Vol.29.管風琴作品.6首奏鳴曲.萊比錫的晚期作品.HANSSLER.4CD
├—.Vol.30.大鍵琴音樂.協奏曲.幻想曲 .賦格.HANSSLER.4CD
└—.Vol.31.二、三聲部創意曲.在法國、義大利.哥德堡變奏曲.HANSSLER.4CD
├—.Vol.32.指導意義的鍵盤作品(最初編曲版)HANSSLER.4CD
├—.Vol.33.12平均律.HANSSLER.4CD
├—.Vol.34.英國組曲.法國組曲.BWV806-817.HANSSLER.4CD
├—.Vol.35.W.F.Bach和A.M.Bach的鍵盤作品曲集HANSSLER.4CD
└—.Vol.36.琉特琴托卡塔作品 .大鍵琴協奏曲.HANSSLER.4CD
├—.Vol.37.賦格的藝術.6首組曲BWV825-830.HANSSLER.4CD
├—.Vol.38.勃蘭登堡協奏曲.管弦樂組曲.HANSSLER.4CD
├—.Vol.39.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小提琴的低音和數字低音.HANSSLER.4CD
├—.Vol.40.大鍵琴協奏曲.BWV1052-1058.1060-1065.HANSSLER.4CD
├—.Vol.41.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HANSSLER.4CD
└—.Vol.42.琉特琴的奏鳴曲.改編曲.室內樂.HANSSLER.4CD
├—.Vol.43.協奏曲.音樂會現場版.Clav-Buchlein.HANSSLER.3CD

註:
1.Clav-Buchlein這個詞在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Buchlein是作品集,而Clav是前綴,棒的意思。
2.大部分作品有據可查,小部分自己翻譯也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失誤。
3.HANSSLER是唱片公司,bwv是巴赫作品集的縮寫。
4.關於其他音樂專有名詞,希望樓主諒解在下不予以一一解釋,有勞樓主自己查閱網路。

③ 跪求史懷哲《巴赫傳》經典片段的節選

我知道也叫巴赫論

第一章 萊比錫城需要一個新管風琴手
第二章 古老而榮耀的巴赫家族
第三章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場
第四章 年輕的塞巴斯蒂安學藝
第五章 安哈爾特一科藤親王的教堂樂長
第六章 18世紀下半葉的音樂環境
第七章 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樂師巴赫
第八章 主啊,我們是多麼需要你
第九章 巴赫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附 錄 巴赫主要作品目錄

今年正逢二千年,又是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全世界莫不緊鑼密鼓地在大大慶祝這位偉大的宗教音樂家。台灣的樂迷在慶祝巴赫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馬友友與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二位大師級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演奏會。但身為教會音樂界的我們,實有責任將「巴赫年」賦予新的生命。本文將要探討的是巴赫音樂如何影響史懷哲一生,以及史懷哲與管風琴之間的關系;也許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二位偉人的性格,因為曾許多報導均寫道:「史懷哲的身上蒙上神秘、離奇色彩---即一位不容易了解的人;巴赫冰冷的教堂作曲家---跟不上潮流的人。」
一、史懷哲生平簡介
二十世紀人道精神劃時代偉人、非洲聖人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 ,德(裔法)國人;出生於阿爾薩斯(Elsas)的一個小鎮西澤堡(Kaysersberg)。這是位於法國中部的東方,與德國相鄰界的萊茵河西側地方,所以當地人以德、法語作為通用的語言。史懷哲在孩童時期即能自如地使用兩國語言。根據他的講述,家庭里寫信時習慣用法文,著述和演講時用德文。當時阿爾薩斯正屬於德國,所以史懷哲的母語應該是德文。因為有雙語的環境,造就他後來以法(1905年)、德(1908年)兩種語言完成『巴赫傳』這不朽名作。這本書也是今日音樂學者研究巴赫的經典著作,它也是巴赫音樂最有力的福音宣揚者。
或許是受其祖先影響(阿爾薩斯祖先中有牧師、老師和管風琴師),史懷哲極賦有音樂方面的天份。五歲跟外祖父學鋼琴,七歲時便寫了一首贊美詩,並編寫和聲附在合唱曲的旋律中;八歲還踏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昆士巴赫(Gunsbach)教會的管風琴。他傳承來自祖父對管風琴的熱情,經常關心各地的管風琴與其製作方法;同時也是一位風琴即興的高手。不論旅行或經過哪一個城鎮,一定會去參觀管風琴,其它的雜事可以棄置不顧,不然的話,他心理會覺得揣揣不安。例如在路茲倫的禮拜堂要安置優秀的管風琴時,史懷哲專程去參觀如何安置;九歲時曾在一次禮拜中代替正式的風琴師演奏,並獨當一面的開始在教堂禮拜中擔任司琴的工作。十五歲拜改革宗聖司提反教堂風琴名師尤金.孟許(Eugen Munch)學管風琴,這是史懷哲生命中第一次與巴赫的邂詬。十六歲准許在禮拜中接替游其納.孟哈的司琴工作,並在聖威廉教堂(St.Wilhelm)擔任巴赫清唱劇與受難劇的管風琴合唱伴奏。年輕的史懷哲也相當喜愛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的作品,不管是歌劇「唐懷瑟」(Tannhauser),或是千里迢迢遠赴拜瑞德(Bayreuth)聆賞巨大的連篇樂劇「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ebelungen),甚至後來還發展到與華格納夫婦成為友誼的關系。
十八歲到法國巴黎追隨著名的管風琴泰斗魏多(Charles-Marie Widor,1844-1937)學琴,同時還拜菲利浦(J.Philipp)學鋼琴。當時的史懷哲正在斯特拉斯堡(Strasburg)研讀神學與哲學;魏多教授一向只收在音樂學校主修的學生,但史懷哲在其面前彈奏了一首,魏多教授非常賞識他,稱許他,立刻收他作學生,同時預料他將來必然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這位魏多教授的教育以深刻的技巧指導史懷哲,並以優美的立體感來演奏。因他的教誨,使史懷哲明白在音樂中建築美的意義。
二十三歲拜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高徒杜勞特曼(Marie Jaell Trautmann)學習鋼琴。史懷哲在二十五歲時已是斯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師,但他同時也正在研究音樂理論,並開始管風琴音樂演奏方面的事業。二十六歲時已有哲學博士學位。三十八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稍後年間著手寫巴赫管風琴樂的詳盡書籍,一方面也同時舉行管風琴音樂演奏會。
當三十八歲第一次向非洲出發時,巴黎的巴赫學會不忍心使這位音樂天才被埋沒於非洲叢林里,便贈送史懷哲一項意想不到的禮物;這是一台特殊打造足足三噸重的鋼琴,它有大風琴(Great)一樣的鍵盤,並附有管風琴踏式板(Pedal)。為了對抗非洲經年潮濕的氣候和白蟻,鋼琴的表層全部用鋅細心鍍過。這部構造異常特殊的大樂器,後來陪伴史懷哲在非洲度過半個世紀的歲月。
來自內心的呼召,史懷哲決定以一個牧師與醫生的身分進入非洲,幫著關懷生命。這樣的動機,促使他在非洲喀麥隆的蘭巴倫納(Lambarena)的醫療工作長達三十五年;在所有上帝兒女中,史懷哲是實踐基督真理的一位偉大信徒,可稱為聖方濟第二。雖然在三十歲才頓悟了「非洲叢林醫學」,神也沒有因此奪去他的藝術生涯,更反而意外地成就他在音樂領域的恩賜。
這位在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世紀偉人,我們確實很難了解在他的生命中,究竟哪一樣比較重要。當然,史懷哲決心實踐直接獻身服務人群的時候,他已經打算放棄其它的三種事業。然而由於上帝的美意,加上他個人堅定的意志力,上帝把四種事業巧妙、和諧地調配在史懷哲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的時間表裡。
為何身為學者、巴赫專家、管風琴建築師與演奏家的史懷哲,原本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他的一生奉獻給音樂,最後卻反而選擇叢林醫院?原來在一九○四年(二十九歲)的一個聖靈降臨節早上,他看到了一本巴黎傳教者協會的刊物。書中全是寫一些非洲叢林需要醫療服務的呼籲,其中一篇題為「剛果區傳教工作的需要」。這篇文章這樣寫道:「在非洲大陸叢林中,生活著一大群不信主的土人,該地沒有傳教士,生病時沒有葯吃,他們不懂真理、知識低落……凡是那些能堅決回答上帝的呼召,勇敢地說:『主啊!我要跟隨您』……」。這時史懷哲口裡也跟著念道:「當主耶穌點頭示意的時候,懂得說:『主啊!我要跟隨您』的人,就是我們需要的人。……」這時他知道自己長期曾在二十一歲那一年(一八九六年)下過決心:「三十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要是能達到研究學問和藝術的願望,那麼三十歲以後就可以直接進入一個立即服務的方向,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終於到了要步上人生另一個階段!接下來便一一實踐自己的諾言,除了在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外,也在非洲醫院里將知識與經驗結合,並把他的信仰付諸實現。他就這樣過著遵行耶穌誡命,事奉與犧牲生涯,遠離文明世界的人。
當史懷哲決心要進入非洲工作時他也明白,即一但開始了在非洲的工作,便等於自己藝術生涯的結束。若久不練琴讓手腳因生銹而不用,要拋棄應該就比較容易。但有一天晚上心情郁悶,而正在彈巴赫的一首賦格時,突然亮起了一個念頭:「不是可以利用在非洲的空閑時間,磨練和加深自己的琴藝嗎?」這樣的想法萬萬也沒想到,造就他前後進出非洲十三次常只是為了非洲醫院的募款音樂會。在這期間(例如:一九三二年西敏寺聖瑪格麗特電台錄音廣播,以及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斯特拉斯堡聖歐瑞利亞教堂,為倫敦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所灌錄的巴赫管風琴演奏曲唱片,被視為音樂界難忘的成就之一(後來Pearl公司曾自史懷哲在1935/36年所錄制的唱盤中轉錄至 CD,編號是GEMM CD9959)。史懷哲在歐洲旅遊同時,除了開演奏會以外,並設計、改造、拯救以免毀壞的管風琴,並將所賺的收入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這樣偉大的奉獻精神一直被世人傳頌著。
一九五四年七月三十、三十一日在斯特拉斯堡多馬教會,為了紀念巴赫忌辰所舉行的音樂演奏會。這個活動是每年循例舉行的,但意想不到是由八十歲的老管風琴家史懷哲演奏序曲開啟了序幕。我們可從每年一月十四日史懷哲的誕辰,均在法國巴黎舉行音樂會;以及每年最接近九月四日(史懷哲逝世紀念日)的星期日下午,在昆士巴赫舉行紀念史懷哲的風琴演奏會中可看出,一位偉人受人景仰的程度。
無庸置疑,這位具備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且於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史懷哲,是了不起的通才、卓越成就的世紀偉人,更是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雖然他身上聚集多樣的天份,但讓他成功的還是來自信仰的動力與積極努力的特質。
史懷哲在壯年時期,常在旅途中安排每天十六小時的時間來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清晨四點,朋友勸他說:「你不應該蠟燭兩頭都燒著。」而他則回答道:「如果蠟燭很長,為什麼不可以?」又有一次為了管風琴音樂會用八小時來練習,並調整風管使其達到所要的音色,從這兩件事可想而知,其一生以身作則地在過活每一秒。非洲土人的平均壽命是五十歲,所以史懷哲在五十六歲時就完成他的自傳,沒想到上帝疼愛他,讓他活到九十歲,其中有人說道,這與他每天認真工作後,在飯後習慣彈奏巴赫樂曲有正面的關系(施義勝,27)。
史懷哲的著作不僅多元且具有專業性,共計有『尤金.孟許』(1898)、『康德的宗教哲學』(1899)、『根據十九世紀科學研究和歷史記載對最後晚餐問題的考證』(1901)、『耶穌的救世與受難的秘密--耶穌生平的素描』(1901)、『巴赫論』(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穌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邊緣』(1921)、『文明的哲學:文化的沒落與再建&文化與倫理』(1923)、『使徒聖保羅的神秘』(1930)、『我的生活和思想』(1931)、『非洲雜記』(1938)、『培利乾的生活與感想』(1951)等。
二、關於『巴赫傳』
1.寫作經過與出版由來
記載在史懷哲『巴赫傳』書中的一段話說到:「中世紀選修文學與音樂的人士,不論它們選擇哪一條路,其終點必到達巴赫」,這足以突顯Bach這條小河(德文中Bach原為小河之意),已不是小河,而是大海。樂聖貝多芬曾說:『他不是小河,應該是大海』)。
史懷哲在解讀巴赫聖樂上有獨到的一面,也是全世界音樂學者公認寫得最好的『巴赫傳記』。樂壇上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沒有讀過史懷哲『巴赫論』的人,無法成為巴赫音樂成功的演奏者」。由此可見,『巴赫論』在史懷哲畢生各類的著作中佔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一九○三到一九○四年,史懷哲將所有的空暇時間都給了巴赫,為的是要寫『巴赫論』這本書。寫的對象是給法國人看,而不是德國人;這位曾擔任過德國萊比錫聖湯姆斯教堂(St.Thomas)唱詩班指揮大師的巴赫,在法國卻還沒有人知道。畢竟德國才是研究巴赫音樂的大本營,法國不是。
寫作的過程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史懷哲得一面用德文講道,一面還得用法文寫書,向來以德語為母語的史懷哲,終於在一九○五年秋天完成法國版的『巴赫論』,書名獻給居住在巴黎的大伯母史懷哲.馬蒂德太太(這是為了答謝她在一八九三年設法引見魏多教授,並在她好客家裡得以常常與魏多教授在一起)。該書原名『詩樂並茂的巴赫』(J.S.Bach, le musicien-poete),由法國巴黎Costallat公司出版,以及德國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出版公司於一九○八出版,共計四百五十頁。這時史懷哲正值三十三歲。
當時魏多先生就曾在史懷哲面前提到,有關法文記述巴赫的書都偏屬於傳記性質。且當時在法國只有巴赫的自傳,沒有介紹他的音樂特質方面的藝術作品。雖然史懷哲之前對音樂歷史與理論都不曾做過專門研究,同時寫該書的動機也只是純粹答應魏多教授為巴黎音樂院學生撰寫有關巴赫的音樂藝術的文章,來填補法國音樂藝術不足而已。但由於先前研習過巴赫的音樂,又曾在聖威廉教堂擔任過管風琴師,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頗有心得,因此鼓起勇氣,順其自然地寫下去。當時史懷哲寫書的計劃不是在發掘巴赫和他那個時代新的歷史數據,只想嘗試和其它音樂家一樣談巴赫而已。因此決定將此書的主題來討論以前很少人提及的地方。譬如說,解釋巴赫音樂的真正特質,以及討論正確的演奏方法。所以該書的傳記性與歷史性事物只是成為小引,而不是書中最主要的主題。
由於史懷哲是德裔法國人,想把當初法文版的『巴赫傳』重新整理原有資料,翻寫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本。德文版的『巴赫論』(J.S.Bach),終於在研習醫學、准備演講、傳道、旅行、音樂演奏等活動中撰寫完成。從原有的四百五十五頁增加至八百四十四頁,於一九○八年在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出版公司出版。這是史懷哲繼完成『歷史上耶穌的研究』一書後的另一領域書籍。後來英譯本於一九一一年分兩冊出版,由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公司出版;一九二三年該書在英國的版權由倫敦A.& C. Black出版公司取得。魏多教授在『巴赫論』書中序文的末段這樣寫著:「我們兩人因共同驚嘆、共同尊敬、共同理解織物而結合在一起。」魏多教授也因史懷哲的緣故,更深刻地認識巴赫。
另外與史懷哲具有相當關系的就屬巴赫協會(Bach Gesellschaft),這個協會的成立正好是在巴赫去世一個世紀之後;同時他的作品大多為人們忘記的時候所成立的。在十九世紀初Breikopf & Hartel出版公司(這是一五四○年創辦的一家公司,印行音樂圖書為時僅半個世紀)曾編印了一部巴赫的樂譜集,但賣不出去。後來在門德爾頌領導下,仿照英國人成立的韓德爾學會,於一八五○年創辦了巴赫協會,燃起了一片巴赫復興運動,才得以保存這位大師的作品。從一八五○年至一九○○年間共出版了五十六冊,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此出版社出版了最後一冊(此尚不包括遺失與掛漏的部分)。其中管風琴作品就佔了十冊左右(約360首)。
十九世紀末因為巴赫全集的出版與史懷哲的『巴赫傳』所造成的廣泛注意與興趣,使音樂界人士明白巴赫的音樂並不單單是學術派和古典派音樂的代表。由於『巴赫傳』中所討論的彈奏風格問題,致使過去傳統演奏方法的人們深感迷惑,也因史懷哲,人們開始尋求一種符合作者風格的演奏方法。
2.史懷哲眼中的巴赫
史懷哲認為:巴赫的音樂是詩,也是繪畫,因為它的主題是從詩的和繪畫的意向而產生。表現詩的繪畫之思考沖動,就是音樂的本質。從這些主題出發,作品發展為一群音的完美建築。(A.Schweitzer, 1990:412-418)
巴赫利用音樂的聲音來描繪事物,他作音樂畫家比作音樂詩人的成分更多。巴赫以「音畫」與「描繪音樂」(德文die Tonmalerei, 英文Tone Painting)手法來表達「象徵」的目的。例如:以「數字」音型來表達哲學性象徵;數字3是指三位一體;連續三連音是指喜樂、流水等。其次他使用「調性」來表達情緒個性。如G大調明亮光輝,#f小調表悲劇的力量,C大調表朝氣蓬勃。(A.Schweitzer, 1990:384-386)
巴赫能隨心所欲地運用音樂語言,不管是歡欣、疾苦、平安、創痛、信心、魔鬼、天使等等,都可以在他的樂聲中看到和聽到這一切表達詩情畫意微妙思想的動機。音樂能喚起聽眾憑空的幻想,還能將生命賦予構成音樂的感情經驗和幻覺。但是運用音樂聲音作語言的人,必須具備一股神秘的能力,能將思想以超凡的表達方法,明白而確切的表達出來。在這一方面,巴赫是最偉大的。這種藝術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因此依照巴赫音樂的本質來看,如果想要產生這種效果,就必須使演奏方法保持靈活而完滿的柔軟性。由於其音樂結構有如哥德式建築的性質,所以漸強漸弱部分都很合宜,不同於貝多芬以後的音樂乃是依照感情的經驗而來的(A.Schweitzer, 1990:392-396)。
在史懷者筆下巴赫不再是人們心目中冷冰冰的教堂作曲家,而是充滿性靈的音樂家。巴赫的音樂不僅有一個主題,而是有千百個主題。他用宗教的熱情創作他的音樂,卻超越了藝術的領域進入生命的真理。在巴赫的音樂藝術領域里,他已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在貝多芬的的作品裡,有一種音樂生命的必然性,而在巴赫的作品裡,也有其技巧的必要性。因此每一個研究過巴赫音樂的作曲家,幾乎沒有一個不驚嘆巴赫作曲技巧的完美。但是史懷哲進一步啟示人們,巴赫音樂最偉大的地方不僅在於完美的技巧,而是在於:「巴赫的樂聲,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尤其是從音樂飄出來靈魂,象徵著人間和平的最高境界。」(史懷哲著,趙震譯,176-177)
3.關於如何演奏巴赫作品
演奏技術在史懷哲之前的年代並不被重視。至於新的演奏技術,當然與聽眾的態度有關。從浪漫樂派時期竄出的帕格尼尼(Nicol?Paganini, 1782-1840)到李斯特(Franz Liszt)之種種技術高超的演奏家中就可得知,演奏技術已成了音樂本身。而且假若可能,甚至還要超越先前的技術。身處在這樣時期的史懷哲,又該如何來詮釋離他已一百多年前的巴赫作品呢?史懷哲認為演奏巴赫音樂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培養一種外在的冷靜態度和一種內在的靈性,使我們能夠把蘊藏於巴赫音樂中靈魂上深奧的東西,化為有生命的東西。」(史懷哲著,趙震譯,177)。
史懷哲對於有人違反作曲者的想法,以太過華麗的方式來詮釋巴赫的作品,表示強烈地反對。他認為巴赫的音樂應該以原來的風貌呈現。何謂原來的風貌?就是依巴洛克時期當時的音色、速度與樂句分節法處理之。不過筆者認為巴赫時期的教堂建築空間、管風琴音色上與材料上的不同,對管風琴聲音的傳播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些是現代教堂所沒有的,所以很難在現代的空間里表達原來的風貌。
史懷者認為巴赫的音樂,大部分的時候被人演奏的太快。演奏者應該讓聽眾把並排前進的樂句辨認清楚,如果速度太快,就會使人聽起來只覺得一陣混亂。為了使樂句聽起來存有一種靈活的柔軟性,且能欣賞到巴赫音樂中的生命,那麼就需要注意分節。其實史懷哲早期在一八九三年向魏多教授所學到的巴赫彈奏法,是一種連續無間斷的音調,這是十九世紀末期大部分法國人的彈法。其實今日德國南部與法國占絕大部分還存有這樣的傳統;不過另一對立的作法是在德國北部,他們有著將巴赫作品全部斷奏彈出的傳統,這種情形可歸咎至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德國人們,他們是以極端急促的斷音來彈奏巴赫的作品。這種方式對當時極笨重的鍵盤來講,實在是不容易彈奏。
後來史懷者頓悟到分節的重要性,要如何處里正確的分節,就必須注意正確的音量加法。在巴赫的作品中,樂句中的重音並不是規則地和小節線自然的重音合而為一。也就是說,重拍不是一層不變的一、三拍,而是與節奏的律動並列進行,並且具有自由性,這就是復音音樂最偉大的地方。從音句中的重奏和節在線的重音之間所造成的緊張中,就可以表現巴赫音樂中特有韻律的活力(史懷哲著,陳達遵譯,55-56)。如何釋放出活潑的巴赫音樂光彩?不是在其演奏速度上,而是在於它能使聽眾感覺到音列活生生的立體感所浮升的樂句法。所以下一次當您聽到演奏家以急快速的技藝展現巴赫的作品時,不要忘了提醒一下我們自己的耳朵與大腦,究竟這些演奏家們是真正的想表達出巴赫所要表達的音樂藝術呢,還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
4.音樂家眼中的巴赫
『巴赫傳』出版的當時,正逢音樂界擁護他們心目中的華格納與擁戴巴赫、莫扎特的純粹音樂而不時分庭抗立著。後一派認為只有不以詩畫為目標的意境音樂,才配稱為純粹的音樂。巴赫的作品能使每一美妙音句達到完善的境界。因其完整性,所以逐漸受到賞識,這當然歸功於巴赫協會在十九世紀中葉所出版的巴赫作品全集以及門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將停擺一百年巴赫的馬太受難曲作品再一次公諸於世。史懷哲本身並不是站在維護純粹音樂神聖傳統的這個角度看巴赫,而是把巴赫當作一位音樂中的詩人與畫家看待。史懷者評論巴赫的音樂說:「這是畫家的音樂。」按照他的說法,藝術並非由使用的材料來區別為詩、畫與音樂,材料只能被列為第二義(野村實,140-141)。
史懷哲除了將巴赫當作一位音樂中的詩人與畫家看待外,還將貝多芬、華格納、白遼士、舒伯特等人作了這樣的比較:「貝多芬與華格納屬於詩人音樂家;而巴赫、白遼士、舒伯特則更是音樂畫家。」(A.Schweitzer, 1990:394)
若要區分藝術家的特質,可很簡單的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主觀的藝術家,另一種是客觀的藝術家。主觀的藝術家,其藝術是展現在個性之中;作者與自己誕生的時代毫無關系,自己本身就是法則,以此法則與時代對立,重新造出表現自己的思想形式。理查德.華格納就是屬於這種型態的人;而巴赫是屬於客觀的藝術家,他是活在時代中,以時代所供給他的形式與思想來製造藝術。這種客觀的藝術家,並不是「非個性」,而是超個性。這類藝術家是以前所有一切物質轉為獨自的完全形式,再度表現其決定的沖動而已。他不是活在自己裡面,而是活在時代的精神里。在德國哲學界里也只有康德一人能與巴赫同較量的,因為康德的作品也是非個性的(A.Schweitzer, 1990:1-3)。

④ 下棋、打牌太容易,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挑戰作曲了

21世紀,人工智慧技術成為大勢所趨,勢不可當。提到人工智慧,你最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呢?是在德州撲克大賽中連續擊敗四名頂級職業選手的Libratus,是可以完成復雜任務的機器人,還是即將取代大量工作崗位的自動化技術?

大家一提到人工智慧,最先想到的都是那些人工很容易被替換掉的領域:高級別計算、體力勞動或是數據驅動優化。但是,眼下人工智慧有望在創意產業掀起一波新浪潮:作曲。

Aiva科技公司(Aiva Technologies)是人工智慧作曲領域的領頭羊之一。該公司於2016年在盧森堡和英國倫敦同時成立,他們發明了「人工智慧虛擬藝術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rtual Artist),簡稱Aiva。它通過學習創作古典音樂(通常來說是一種人類獨有的情感藝術),已為電影、廣告和游戲公司等多個領域創作了配樂。

目前,Aiva已發行第一張專輯《創世紀》(Genesis)和很多單曲,並成為全球第一個官方承認的作曲人工智慧。並在法國與盧森堡著作權協會(SACEM)登記,擁有自己全部作品的版權。

音樂的意義

Aiva依靠的正是深度強化學習技術。作為機器學習領域中一個重要分支,深度學習可以實現多層「神經網路」中海量數據的信息處理。它可以讓人工智慧學習數據中更加抽象的高層表示屬性類別或特徵,例如某段旋律或人臉特徵表達。

⑤ 請問貝多芬,莫扎特等等音樂家的音樂現在有版權嗎

肖邦、貝多芬、舒曼、莫扎特、海頓、舒柏特、巴赫、李斯特、比才、勃拉姆斯、門德爾松、施特勞斯、柴科夫斯基……

⑥ 喜歡聽莫扎特和巴赫的用哪個聽歌軟體比較好

我自己聽古典用的是網易雲,直接搜索chopin和Mozart,有很多的。網易雲古典樂這方面的收錄還是比較多的。

⑦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巴赫還會發新歌

從你的描述來看,網易雲音樂中的巴赫還會發新歌,主要是網易雲音樂新購買的版權進行了作品更新,並不是他本人發的新歌。

⑧ 微信公眾號中的一個功能用流行音樂做背景有版權問題嗎

使用有版權的音樂要先取得授權許可。發布超過100年以上的作品,比如莫扎特、巴赫的作品不再具有版權效力。

⑨ 北京京東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公司是騙子嗎

不是,這個公司是京東的。

⑩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中「1+1」怎麼算啊

哥德巴赫猜想證明

A 任一大於4的偶數均可表為二素數之和

本文使用素數相遇期望法演繹P2x(1,1)及其下確界,以證明2x≡p1+p2,(x>2).

文中申明 π(1)≠0, π(1)=1.

引理1。 建立素數分布密率函數: y=xπ(x)/x, 獲

(x/㏒ x) 1<π(x)≤(x/㏒ x)㏒ ymax, (x>a). ⑴

證。 建立函數: y=xπ(x)/x, 則 π(x)=(x/㏒ x)㏒ y.

∵ lim π(x)/x= lim 1/㏒ x, (x→∞). [1]

我們有 lim xπ(x)/x= lim x1/㏒ x, (x→∞).

∵ x1/㏒ x= e, lim xπ(x)/x=e= ymin, (x→∞). ㏒ ymin=1.

當 x>a, ymin<y≤ymax.

∴ (1)式成立。 引理1得證。

引理2。 命P2x(1,1)為:當x一定時,適合2x=p1+p2的素數p1或p2的個數,(p1,p2的組數)。 x為大於

2的 自然數,2<p1≤p2.

P2x(1,1)≥[((2x-3)/㏒(2x-3)-((x-1)/㏒(x-1))㏒ ymax)(x/㏒x-π(2))/((x-1)/2)]+1

=[k(x)]+1, (a<x=2n-1). ⑵

P2x(1,1)≥[((2x-3)/㏒(2x-3)-(x/㏒x)㏒ y max)((x-1)/㏒(x-1)-π(2))/((x-2)/2)]+1

=[f(x)]+1, (a<x=2n). ⑶

證。 ∵ 2<p1≤p2 , 4<2p1≤p1+p2 , ∴ 2<p1≤x.

P2x(1,1)=∑ (π(p2)-π(p2-1)), (2<p1≤p2=2x-p1).

=∑ (π(2x-p1)-π(2x-p1-1)), (2<p1≤x ). ⑷

= π(2x-3)-π(2x-3-1)

+π(2x-5)-π(2x-5-1)

+ … - …

+π(2x-p1)-π(2x-p1-1)

+π(2x-p1 max)-π(2x-p1 max-1), (2<p1≤x ).

當 π(2x-p1)=π(p2 ), π(2x-p1)-π(2x-p1-1)=1.

當 π(2x-p1)≠π(p2), π(2x-p1)-π(2x-p1-1)=0 .

① 設x=2n-1, p1 max≤x, p1包含於[3,x]; 2x-p1 max≥x, p2包含於[x,2x-3].

每一區間的奇數數目均為 (x-1)/2.

從兩區間各取一奇數,繼續,直至取完。

兩素數相遇數目的均值=(π(2x-3)-π(x-1))(π(x)-π(2))/((x-1)/2).

依據⑴式, 作三項轉換,即為p1,p2相遇數目的下確界(方括取整,小數進1)。

∴ ⑵式成立。

② 設x=2n, p1 max≤x-1, p1包含於[3,x-1];2x-p1 max≥x+1, p2包含於[x+1,2x-3].

每一區間的奇數數目均為 (x-2)/2.

從兩區間各取一奇數,繼續,直至取完。

兩素數相遇數目的均值=(π(2x-3)-π(x))(π(x-1)-π(2))/((x-2)/2).

依據⑴式,作三項轉換,即為p1,p2相遇數目的下確界(方括取整,小數進1)。

∴⑶式成立。 引理2得證。

定理1。 P2x(1,1)存在下確界: *

P2x(1,1)≥[((2x-3)/㏒(2x-3)-((x-1)/㏒(x-1))㏒ 199/19)(x/㏒x-2)/((x-1)/2)]+1

=[k(x)]+1>1, (31≤x=N={2n-1 或2n}<∞ ).

證。① 設π(1)=0,則 π(2)=1, x>a=10, ㏒ ymax=㏒ 11330/113=μ.

當n≥9, [k(x)]≥[f(x)]≥1.

由⑵,P2x(1,1)≥[((2x-3)/㏒(2x-3)-((x-1)/㏒(x-1))μ)(x/㏒x-1)/((x-1)/2)]+1

(10)巴赫版權擴展閱讀

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歐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價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閱讀全文

與巴赫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