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新京報版權所有

新京報版權所有

發布時間:2021-07-30 11:25:57

㈠ 新京報和北京晚報有什麼區別啊

《北京晚報》在北京報刊零售市場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牢牢坐穩零售總量第一的交椅在北京來說,讀者閱讀比例最高的是《北京晚報》。《北京晚報》在零售市場上在《新京報》創刊時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市場份額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之後穩定了一年多時間.
用旗幟來評價《京華時報》也許是最恰當不過了,從創刊前的大規模宣傳,到2001年5月28日創刊後,零售總量隨時間前移的穩步攀升,《京華時報》在北京零售市場上總是在搖旗吶喊中前進。在零售發行上始終維持著控量發行的策略,發行總量的穩步增長顯然是《京華時報》主動採用的一種市場戰略。
新京報的口號是:「負責報道一切」。新京報致力於對報道的新聞負責,是中國第一份由兩家黨報集團聯合主辦的日報,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與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共同投資共同主辦,基本定位是綜合的都市類大報.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相對文化程度高的讀者,可看言論、國際版,面向北京所有人群但有所側重。《新京報》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京華時報》,因為《京華時報》本身體現了一些南方辦報理念和模式,如今《新京報》的模式可能與之類似,比拼之下,《京華時報》可能會有相當壓力。,《新京報》傾心於這樣一種平衡:厚重,但不失其輕松;高端,但不失其親切;主流,但不失其時尚。以簡約細膩的版式設計理念,造就清新大氣、優雅時尚的版面形象,讓源源不絕的閱讀快感,從第一印象開始。形式就是內容,形式放大內容,用設計提升報紙格調,讓形式呈現出思想。

㈡ 報刊雜志刊號查詢

它們的刊號情況:
楚天都市報 CN42-0035
楚天都市報襄樊版 CN42-0103
中國財政:11-3829/F
財政研究:11-1077/F
新京報:CN11-0245
預算管理與會計 11-4043/F

中國財政信息資料:查不到
讀報參考:查不到
查不到的情況,可能是子報或者子刊。

歡迎同我們欄目合作。
合作形式靈活。

㈢ 關於新京報曝光的4S店騙保事件,你怎麼看

網路上曝光了一則4s店騙保的事情,而這件事情隨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這簡直就是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呀,你發覺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目前這家汽車4s店已經取消了星級資格,並且責令限期整改。東風日產的負責人也特地出面表示,今後一定會加強管理,並且對於全國的售後店都會進行檢查。

這些事情被曝光之後,很多車主都不再信任4s店,雙方的信任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今後也會更加麻煩。很多小白車主都會因此上當受騙,多花不少冤枉錢。不過專業人士也特地出面提醒,想要避免受騙上當,官方規定之外的所有項目全都拒絕,這樣就可以了。

㈣ 新京報的版權聲明

新京報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體、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准,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新京報社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使用者將新京報提供的內容與服務用於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新京報社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
使用者將新京報提供的內容與服務用於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徵得新京報社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註明作者及文章出處新京報,並按有關國際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相關權利人支付版稅。
凡未經新京報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製、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新京報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新京報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㈤ 新京報記者發表的關於國家宗教局對李一有關問題的表態,

國家宗教局局長稱宗教領袖不靠吹捧,不要相信一夜成名一炮走紅神話

據新華社電 隨著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擴大,一些宗教人士進入了公眾視野,受到廣泛關注。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18日表示,對此,宗教教職人員要更加註意自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加強和改進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

王作安表示,盡管這幾十年宗教界培養了一大批教職人員,但大多數地方宗教教職人員的培養還跟不上。一些人在沒有經過嚴格學習、修行和訓練的情況下,進入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對整體素質提高帶來不小的挑戰。

王作安說,現在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信仰淡薄、戒律鬆弛、不重修行、貪圖享樂、借教斂財、爭名逐利、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等現象,在各個宗教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個別的宗教教職人員甚至道德淪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王作安希望年輕宗教教職人員,不要受追名逐利之風影響,切忌浮躁飄忽,防止急功近利。宗教領袖不是靠媒體吹出來的,不是靠名人捧出來的,不是靠大款供出來的,不要相信一夜成名、一炮走紅的神話。王作安說,作為宗教教職人員,要有超越的境界和清凈的心態,正確對待榮譽和地位,淡泊名利。(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㈥ 新京報、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北京晚報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晚報》1958年3月15日創刊,是北京最老牌的都市報,《北京晚報》在北京報刊零售市場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牢牢坐穩零售總量第一的交椅在北京來說,讀者閱讀比例最高的是《北京晚報》。《北京晚報》在零售市場上在《新京報》創刊時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市場份額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之後穩定了一年多時間.
用旗幟來評價《京華時報》也許是最恰當不過了,從創刊前的大規模宣傳,到2001年5月28日創刊後,零售總量隨時間前移的穩步攀升,《京華時報》在北京零售市場上總是在搖旗吶喊中前進。在零售發行上始終維持著控量發行的策略,發行總量的穩步增長顯然是《京華時報》主動採用的一種市場戰略。
新京報的口號是:「負責報道一切」。新京報致力於對報道的新聞負責,是中國第一份由兩家黨報集團聯合主辦的日報,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與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共同投資共同主辦,基本定位是綜合的都市類大報.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相對文化程度高的讀者,可看言論、國際版,面向北京所有人群但有所側重。《新京報》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京華時報》,因為《京華時報》本身體現了一些南方辦報理念和模式,如今《新京報》的模式可能與之類似,比拼之下,《京華時報》可能會有相當壓力。,《新京報》傾心於這樣一種平衡:厚重,但不失其輕松;高端,但不失其親切;主流,但不失其時尚。以簡約細膩的版式設計理念,造就清新大氣、優雅時尚的版面形象,讓源源不絕的閱讀快感,從第一印象開始。形式就是內容,形式放大內容,用設計提升報紙格調,讓形式呈現出思想。
《北京青年報》創造報業經營的過程是中國報業經營歷史上精彩的一筆。但從零售市場上看,《北京青年報》是一個活脫脫的獨行俠形象,無論零售市場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北京青年報》都保持著自身在零售市場的政策,在零售總量上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也許零售市場在《北京青年報》經營各環節中是最不重要的一個.該報追求超強度的「視覺沖擊力」,版面設計追求感官刺激,「五步三秒」效應.新聞標題和新聞照片直逼人眼,有極強的吸引力、沖擊力,使讀者一眼便可發現它,喜歡它,進而產生購買欲。

㈦ 新京報:為什麼捐款還要被罵

年6月13日,李春平出版描寫自己傳奇一生的文學傳記《懺悔無門---慈善家李春平的曠世情緣》,這是李春平繼十幾年的沉默之後,首次向公眾講述自己。6月16日,李春平約見各家媒體表示,他出書是因為從網上看到了一些傳言,比如:有人懷疑「好萊塢情人」故事的真實性,質疑他錢財的真實來源,對此,他邀請來了兩個關鍵人物:片警吳江明和居委會主任邊英,以證明自己所述故事的真實性。

15年來,李春平已向社會捐贈現金多萬元。他說,自己的捐贈動機卻受到質疑。

15年來,李春平已向社會捐贈現金多萬元。他說,自己的捐贈動機卻受到質疑。

「如果有工作,我絕對不走」

新京報:當初你為什麼會想去美國?

李春平(以下簡稱李):當時為了一個女孩,和人家打了架,被勞教3年。那時候的社會和現在不一樣,工作靠分配,到哪都要看履歷。一個人如果勞教了,就沒法再找工作了。為了不拖累家裡人,我單獨生活,沒有收入,找不到工作,基本上走投無路。在那種情況下,只有出國這一條路可走。

新京報:想通過結識外國人出國的辦法順利嗎?

李:一開始也有很多曲折。第一個認識的外國人還是個間諜,說可以幫我出國,但要我給他弄一些資料什麼的,把我嚇壞了。後來就遇到那個美國老太太。

新京報:認識那位好萊塢女影星後,你馬上決定跟她走?

李:不是。她比我大38歲,以我當時的觀念,很難接受。

新京報:是什麼促使你下定決心?

李:我記得,有一次,一個鄰居12歲的小女孩在門口遇見我,跟我打招呼說:「李叔叔好!」她母親當著我的面給了她一耳光,把她拉回家,訓她說:「你怎麼跟勞改犯說話?」這件事對我沖擊很大,在國內活得沒有尊嚴,我這才決定去美國。

當時也不是直接答應了老太太。我還認識過一對好心的英國夫婦,在他們幫助下,我去了英國,在那裡打工。後來,我被計程車撞了,司機停也沒停就開走了。到了,一看我是個,就隨便給包了包,也沒檢查。一氣之下,我拄著雙拐又飛回來了。回到甘家口8院,知道美國老太太不斷打聽我的消息,一直等著我,我這才決定跟她去美國。

新京報:去美國前,你知道這位女影星有巨額財富嗎?

李:去之前,我並不知道她有多少錢。當時,我就是想去美國找回做人的自尊,找份工作,也沒想到後來能成為億萬富翁……這可能就是命吧。

新京報:現在對當初這個決定怎麼看?

李:如果當時我有工作,我絕對不走。

「我們沒結婚,是母子關系」

新京報:這個好萊塢女影星到底是誰?

李:有人猜是赫本,有人猜是嘉寶,還有人說是個女教師,其實都不是。大家別再猜了,我答應過她,不把她的名字說出來。難道捐錢還做錯了嗎?現在我只想把發生過的事實告訴大家。

新京報:但也有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李:是的,網上有人說李春平就是漂亮的鴨子,他的故事都是編出來的。當初如果我不是貧困潦倒,我不會去飯店,不會想認識外國人。這種故事誰會去編造?
又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新京報:在美國的那段生活怎樣?

李:在美國12年,每天就是陪著老太太,去一些地方玩,或者待在家裡,學英語,學管理。每年回國一個月,很單純。

新京報:你愛她嗎?你們關系究竟怎樣?

李:她很愛我。坦誠地講,我對她沒有愛情,只有報恩之心。剛跟她在一起時,我就跟她講得很清楚,你讓我有飯吃,有份工作,我會報恩的。你活一天,我就照顧你一天。實際上,我們一直沒結婚,是母子關系。

新京報:她為什麼會把90%的遺產給你?

李:最後幾年她病了,把所有傭人都辭退掉,只讓我在她身邊伺候她。每天我給她端屎端尿擦身體,推她散步,那段時間特別辛苦,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後來她臨去世前說:「我對不起你,我把一個年輕男孩子留在身邊這么久,我快樂,你卻不快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來天堂見我時還是單身,我會很高興的。」最後我才知道,她把財產都留給我了。

「我沒有違法,不是在洗黑錢」

新京報:對於你捐款的動機,社會上有很多猜測。你怎麼看?

李:我沒什麼動機,就是想報效祖國。曾經有恩於我的人,都不接受我的報恩。

我只能把這份恩情回饋給社會。

我捐款的事,有什麼可非議的呢?有什麼動機呢?

我有這么多錢,拿出來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我從網上看到很多傳言,有人說我是一隻漂亮的鴨子,好萊塢情人的故事是編造的,說我是在洗黑錢,那麼多錢都是靠走私文物獲得的,讓我非常生氣。我沒做違法亂紀的事,我不是在洗黑錢,我只想讓貧苦的人過得好一點。

新京報:可是承德「11·28」特大盜竊走私文物案,你被牽扯其中。

李:他們把文物給我了,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贓物。後來,我向公安機關講清楚了,有媒體進行不實報道,我和他們打官司,兩次都判他們輸。我是清白的,我只是喜歡收藏文物而已。

新京報:關於你的傳奇經歷,一直眾說紛紜。但你十幾年來一直對此保持沉默。為什麼這次忽然要出這本書呢?

李:十幾年來民間傳說有很多版本,我本來想就讓它去吧。可是最近兩年,對我的指責和議論很多。我本想做好事,最後怎麼會成這樣?我本來是坦坦盪盪的一個人,沒什麼不可以告訴大家的,所以才決定出這本書。

新京報:這本書為什麼要以懺悔為名?

李:並不是我自己需要懺悔,我沒什麼可懺悔的。所謂「懺悔無門」,實際上是通過我的經歷,以及我曾經的迷茫和現在的清醒,向世人發警報:如果一味地追求財富,那是否將「懺悔無門」。

新京報:據作者介紹,這本書是文學傳記,事實成分有多大?

李:這本書中90%基本吻合我的經歷,但人名都是化名。

新京報:你了解這本書的情況嗎?

李:這本書現在很熱銷,排行榜的第一名。書一出來,很多人都來找我,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導演、編劇,有人說要拍電視劇,有人說要再出書。我都拒絕了,我想過隱居的生活。說實話,我沒想到這次會引起這么大反響。但我想就到此為止,說一次就夠了,說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一味地宣揚錢財,滿足一些人的獵奇心理,沒有必要。

㈧ 《京報》是什麼時候創辦的與現在的《新京報》有什麼聯系嗎

歷史上的京報由著名進步報人、毛澤東的老師邵飄萍創辦於1918年10月5日,停刊於1937年「七七事變」。

一、新京報是全國首家得到中宣部同意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具有合法地位和受法律保護的、真正意義上的媒體集團跨地區合作經營管理的報紙。
新京報是中國新聞出版和文化體制改革邁出的艱難一步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新京報一小步,中國報業一大步。我國長期以來媒體行業劃區經營和地方利益保護主義盛行的落後局面,有可能因此開始改善。
我國一段時間以來新聞出版和文化體制改革,只聽雷聲大,不見雨點小,只聽過門淺唱低吟,不見正曲引亢高歌。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京報是一個時代大合唱的開腔。新京報是新京報人的光榮與夢想,也將會是中國報人的光榮與夢想。
每一個新京報人,無論在社內從事何種工作,從現在起就要牢牢記住自己所肩負的重任:新京報成功與否,不僅影響個人的聲譽和前途,更影響我國新聞出版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聲譽和前途。歷史的責任,落在我們肩上。我們既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歷史負責。我們只能成功。除了成功,我們別無選擇。
二、新京報從一開始就承載了無與倫比的關注與重視,一開始就成為時代演進的風向標,成為外界判斷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項不容忽視的指標。
新京報在刊號申請和報名擬定階段就得到了傳媒業界和有關領導前所未有的關心和支持。在多次聽取光明日報報業集團領導關於新京報管理模式和經營體制方面改革創新的設想之後,中宣部領導指出,兩大黨報集團合作辦報符合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需要,有利於黨報集團發揮優勢、互補互利、做大做強,是一件大好事;並在有關匯報請示材料上作出明確批示,表示贊成和支持。國家新聞出版署領導也批示同意把新京報作為跨地區合作辦報的試點,要求有關部門注意跟蹤調研,及時總結經驗。新京報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正式消息發布之後,全國傳媒業界人士無不奔走相告,歡欣鼓舞。他們似乎看到傳媒產業的春天來了。
北京市幾位官員也多次親自過問及動用行政力量干預新京報報名及審批事宜。這真是破天荒的事情。這件事情很不一般。新京報一定是審批過程中受到最多相乾和不相干領導過問的報紙。一張小報更名改版這樣的小事,都演變成翻雲覆雨、明爭暗鬥的行政事件,這充分說明改革有多難,推動改革的人有多難。所有的新京報人都要打醒精神,新京報一定要好好辦,一定要辦好。要給推動改革的人爭光添彩,不能給推動改革的人添亂添麻煩,更不能給有的人找到攻擊改革的借口。
作為現代開放社會的政府官員都認識這樣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處理和媒體的關系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勇氣的一項重要指標;政府對媒體的寬容度與政府的自信心成正比,而政府的自信心與政府的成績大小和工作好壞成正比;要警惕極少數官員拿政治正確的擋箭牌為自己遮羞,為官不做虧心事,不怕狗仔隊敲門;幹得好的、有成績的官員通常都會把媒體當作輿論陣地和喉舌耳目,而幹得不好的、甚至有問題的官員則通常把媒體視為洪水猛獸;在幹得好的官員眼裡,媒體可能是喜鵲,在幹得不好的官員眼裡,媒體則可能是烏鴉。
三、從胎死腹中的北京時報,到一落地就遭到扼殺的京報,再到浴火重生的新京報,我們一出生就歷盡滄桑,我們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多年以後,當我們驀然回首,我們將無限感慨,我們的內心將無比豐饒。報名千差萬別,理想殊途同歸。從根本上講,叫什麼報名其實是不重要的!時間馬上就要證明,所有針對我們的不友好主動都是多此一舉。正像電影《終結者3》片頭第一句台詞所說的那樣:「我還沒出生,就有人要殺死我。」所有針對我們的不友好主動,其實都是枉費心機。如果有人非要逼我們做他們的終結者,那我們就要像終結者那樣對他們說:「我一定會回來的!」終結者終結被終結者,命該如此,事實如此,逃無可逃。
由於歷史上舊中國曾經有過一代名報京報,我們這張浴火重生的新中國新時代新北京的新京報,就義不容辭地承載了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我們,新京報人,義不容辭地要擔當起中國報業領跑者的角色,要為飽經風霜的中國報業跑出一片新天地。
歷史上的京報由著名進步報人、毛澤東的老師邵飄萍創辦於1918年10月5日,停刊於1937年「七七事變」。邵飄萍的京報以「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為宗旨,以監督政府、教育民眾、喚醒民眾為方針,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那時侯的中國,政治黑暗,政府腐敗,戰亂連綿,民不聊生。京報幾經停復,風雨飄搖,邵飄萍幾度流亡,並於1926年4月26日被軍閥張作霖殺害。但京報依然名動天下,風雲際會,沈從文、魯迅、孫伏園、石評梅等一大批知識分子成為京報主筆或主編。京報就像不斷擴大光明範圍的探照燈,成為照亮一個時代的良心,成為與申報雙峰並峙的舊中國兩大名報之一。
外界一般把新京報的創辦解讀為一次偉大的復刊行動。這實在是一個善意的、富有創造性的誤解。我們盡管不敢掠人之美,但也不能數典忘祖。作為有理想的當代中國報人,我們在向紐約時報這樣的國外報業巔峰仰望的同時,也要向本國史上難能可貴的報業傳統致敬。知識分子的良心,從來就是奠定報業大廈的基石;知識分子的風骨,從來就是支撐報業大廈的脊樑。紐約時報如此,歷史上的京報如此,新京報也理應如此。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看護,對理性的呼喚,對行政的制衡,對本真的逼近,對美好的追求,對公義的捍衛,對丑惡的暴露——這是超越國別和不同社會制度的媒體的普世價值和終極價值,這也是我國執政黨一貫倡導的價值,那就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有責任感的大人物和政治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報業乃是社會生態鏈條中的一環,不能薄弱不可或缺的一環,社會生態鏈條中如果缺了報業這一環,就好像林子中沒有了鳥唱,田野上沒有了蛙鳴,屋子裡沒有了貓叫,耳根倒是清凈了,可那是死一般的寂靜;一個地區報業興旺發達與否,乃是判定這個地區社會生活正常與否、健康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務必警惕貪官污吏和准貪官污吏假「政治正確」之名打壓媒體,為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腐敗和醜行裹上一層又一層遮羞布;資本主義有天災人禍,社會主義也有天災人禍,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現象、矛盾危機和突發災害,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會發生,也絕對不會因為媒體的沉默而消弭或稍減,相反只會因為媒體的沉默而越演越烈。
四、解讀目前以整頓報刊為先導的新聞出版改革的重大意義,有三種思路:
第一,制止報刊亂攤派,減輕農村和基層負擔。這是目前宣傳最多的一個說法,也是最能被大多數人接受和最不被爭議的說法。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文件和報道中廣泛使用這一說法。關於這個說法,有兩個未經證實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一個故事說,一位領導人去南方某市郵政發行部門視察,發現成捆成捆過期的報刊堆在倉庫里,就問為什麼。郵政發行部門的頭頭說,這些都是強制征訂和攤派發行的報刊,被強制和被攤派的單位和部門都不願意認領屬於他們的報刊,說發給大家也沒人要、沒人看,就建議郵政發行部門就別白費那個工夫了,直接拉到廢品收購站豈不是兩全其美。另外一個故事說,一位領導人最近去西北某省視察,表示新聞輿論也要支持西部大開發。陪同的省領導就見機提出要求說,那就給我們省多保幾家報刊,不要砍那麼多。這位領導人說,砍得還不夠多!多砍幾家強制發行和行政攤派的報刊,就是對西部大開發最大的支持!
第二,讓行政權力逐步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還報業經營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其實是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在行政操作的時候掌握的一條原則,其實也是新聞出版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一條清晰的思路,是此次報刊整頓的理論依據。充滿深思熟慮和遠見卓識。
第三,新聞出版改革實際上通常是政治文明進步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聲,意義特別重大。但鑒於政治體制改革十分敏感,非常復雜,困難很多,阻力較大,所以作為政治文明進步和政治體制改革先聲的新聞出版改革也是只做不說,甚至有意矮化它的意義。最多隻說到第二點意義,即權力逐步退出報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甚至只說第一點意義,即制止報刊亂攤派,減輕農村和基層負擔。
新京報的確是應運而生,它表明新聞出版改革有了實質性成果。新京報必將成為標志性的政治事件,必將成為下一階段新聞出版改革的試驗田,也必將對中國的政治文明進步和政治體制改革產生積極影響。

㈨ 新京報出名嗎

《新京報》在「所有媒體品牌指數總排行榜」中,前三位均為電視媒體,分別為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新京報》位列第四,名列紙媒榜首。同時,在「報刊品牌指數總排行榜」、「報紙品牌指數排行榜」、《都市報品牌指數排行榜》中,《新京報》均位列第一。
鑒於《新京報》取得的突出辦報業績,年會授予《新京報》2012中國十大都市報稱號,《新京報》社社長戴自更獲2012中國傳媒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

㈩ 同一個被告侵權,被告侵權原告多個著作權的,是按照同一個案件處理,也收取50元嗎

<p>  問題提示:在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權利人就其享有的多部作品(如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著作權向一個被告在一起案件中提出訴訟,對此類訴訟法院在程序上應如何處理?</p><p>  【要點提示】</p><p>  此類訴訟就是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的符合人民法院受訴條件的獨立的訴,其本質是訴訟標的的合並。雖然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基於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方便法院審理的考慮,存在將此類案件作為一起案件立案審理的情形,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條件地承認訴的合並審理。對於合並審理會使訴訟法律關系復雜化,造成當事人起訴、應訴困難,導致訴訟不經濟的案件,人民法院不應合並審理,並向當事人充分、明確地釋明。</p><p>  【案例索引】</p><p>  一審: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杭民三初字第331號(2010年3月29日)</p><p>  二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0)浙知終字第106號(2010年7月2日)</p><p>  【案情】</p><p>  原告:新京報社</p><p>  被告:浙江在線網路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在線)</p><p>  原告新京報社訴稱:2007年7月,新京報社通過公證取證,浙江在線旗下的浙江在線網站未經其授權擅自轉載新京報社享有著作權的文字作品7706篇、圖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修改權和獲得報酬權,遂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浙江在線停止轉載文章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支付稿酬及其他合理費用共計2086625元。該案後因管轄移送至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p><p>  被告浙江在線辯稱:(1)對新京報社作為7000餘篇作品的著作權人主體資格有異議,其官方網站上的編輯、記者人數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數為520人,存在明顯出入。新京報社要證明所有作品均是職務作品證據不足。(2)新京報社將凡是與「浙江在線」、「新京報」幾個字有關的內容均向法院主張不合理,所涉的7706篇文章並非全部來源於浙江在線,很多與其無關,對其被告主體資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數、內容與新京報社的主張存在出入。</p><p>  本案的基本案情是:新京報社於2007年7月通過公證取證的方式,對浙江在線旗下的浙江在線網站在其網站上的文字作品和圖片作品進行證據保全,認為浙江在線未經其授權擅自轉載新京報社享有著作權的文字作品7706篇、圖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著作權。新京報社於2008年1月11日以浙江在線為被告起訴至北京一中院。北京一中院立案後,由於浙江在線提出管轄權異議,北京一中院裁定本案移送至杭州中院管轄,</p><p>  【審判】</p><p>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本案涉及被控侵權作品7000餘篇,作者500餘人,新京報社基於不同的爭議事實向浙江在線提出訴訟請求,形成多個訴訟標的,構成多個獨立的訴,根據案件性質不宜合並審理。該院還書面通知新京報社按每篇文章一個案件或以同一作者所著的文章為一個案件分案起訴,但新京報社表示拒絕。對此,該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四十條之規定,於2010年3月29日裁定:駁回新京報社的起訴。</p><p>  裁定送達後,新京報社不服原審裁定,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本案中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按照相應的稿酬標准在一個案件中提出了相應的訴訟請求,所指向的訴訟客體為獨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新京報社基於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爭議事實相類似,而在同一個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張實為民事訴訟程序中訴的客體合並,即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訴訟標的。此類訴訟其實質上包含著若干個獨立的訴訟標的,並構成若干個獨立的訴。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存在將此類案件作為民事關聯糾紛案件合並審理的情形,即對民事訴訟中若干個具聲獨立的訴,各訴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關聯的案件合並在一個程序中進行審理。但此種合並審理的目的在於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並防止在同一問題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且通常情況下,此類案件的合並審理應充分徵求各方當事人的意見。但本案中,浙江在線以合並審理無法查明涉案事實為由明確表示不同意合並審理。同時,本案在審理中還存在以下情形:</p><p>  1.從浙江在線提出的抗辯看,其抗辯理由為:(1)對新京報社作為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主體資格有異議,其官方網站上的編輯、記者人數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數為520人,存在出入。新京報社要證明所有作品均是職務作品證據尚有待甄別。(2)新京報社對與「浙江在線」、「新京報」相關聯的所有內容均提出侵權主張,大部分與其無關。其作為被告主體資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數、內容與新京報社的主張存有出入。上述抗辯理由法院在審理中勢必需要對相應作品的權利人、侵權人主體資格和作品字數、內容進行一一質證和比對。</p><p>  2.從證據情況看,涉案被控侵權作品清單長達857頁,共包括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數量龐大。且本案在管轄移送過程中,部分證據編號丟失、順序混亂,導致在原審審理中當事人甄別證據困難,訴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p><p>  3.從本案的實際審理狀況和效果看:(1)在對作品權利人的身份確定上,例如,原審法院曾就前50篇作品進行公開開庭審理,僅新京報社提供有關作品權利人的質證意見中就對該50篇作品所涉的作者和編輯的勞動合同區分為四種類型:①文章作者的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著作權(除署名權外)歸屬於新京報社,涉及19篇文章。②文章系新京報社記者、編輯集體采編,無相應作者個人署名,其著作權屬於新京報社,涉及3篇文章。③文章作者的勞動合同中通過以下兩點約定了著作權歸屬新京報社:一是合同約定新京報社為作者提供福利待遇參照該社《人力資源管理辦法》,而該社《人力資源管理辦法》第39條規定「各系統員工利用報社的物質技術條件在勞動合同期間履行工作任務創作的技術成果或作品,均屬於職務成果,著作權屬於報社」;二是勞動合同最後約定「新京報社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因此,上述《人力資源管理辦法》第39條的規定對雙方構成約束,涉及25篇文章。④南方都市報社記者采寫的文章,涉及3篇文章。也就是說,僅就50篇作品的著作權人身份確定尚存諸多情形和爭議。浙江在線在二審庭審中明確表示除對第一種類型的著作權歸屬沒有異議外,其餘均有異議。對此法院仍需一一甄別。(2)從對侵權作品的比對看,有的作品是標題相同,但內容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標題不同但內容相同,且雙方當事人就所涉作品的性質也有不同的認識,浙江在線認為有部分作品是對時事新聞的合法合理使用。由此需要對相應作品的性質、內容和字數等進行分別比對。(3)從侵權主體上看,新京報社提供的被控侵權作品上有的顯示是浙江在線,有的則顯示是浙江在線的關聯網站,實際侵權主體仍有待進一步確定。因此,上述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分案審查、全面比對才能得到解決。</p><p>  4,新京報社在一審中曾提出本案所涉作品無需一一比對,可以採取抽樣比對方式來證明侵權事實的主張。但基於知識產權具有區別於有形財產權的固有法律特性,採用抽樣比對的方法既無助於客觀事實的查清,也不符合審判規律,且難以保障相關當事人的合法訴訟權利,並不可取。</p><p>  新京報社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主張其實體權利無可厚非,但主張本案並案起訴並無明確法律依據。本案合並審理既無法體現「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的兩便原則,也無法實現公正裁決的最終目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充分考慮程序的公正和平衡,確保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全面、平等地行使。新京報社作為權利人完全可以採用選擇其中一件作品或其中一個作者所涉的作品為訴訟標的等方式提起訴訟,以確定侵權事實和賠償標准,方便案件的審理和最終解決,且此種選擇並不會影響其訴訟權利的正常行使。</p><p>  綜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作為一起訴訟先行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原審法院接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移送案件後受理本案,在對本案所涉糾紛進入審理程序時,經過多次證據交換和開庭,發現本案的合並審理確實存在阻礙案件審理和客觀事實查明的情形後,向新京報社作了充分釋明,要求其將案件按照一定的分類方式分案起訴。原審法院在新京報社拒絕的情況下,駁回新京報社的起訴並無不當。新京報社提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原裁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得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之規定,於2010年7月2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p><p>  【評析】</p><p>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及訴的合並的案件,在民事訴訟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訴的合並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實務問題。在這類案件的受理和審理中,應當充分認識訴的合並的性質,明晰其與共同訴訟的區別、把握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並積極探索此類案件審理的新思路。</p><p>  一、訴的客觀合並</p><p>  訴是由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兩個方面構成,主觀要素就是案件的當事人,客觀要素就是訴訟標的。如果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都是單一的,稱之為單一之訴;如果兩個要素中有其中之一是多數時,稱之為復合之訴。復合之訴又叫做合並之訴,其中主觀要素為多數的訴訟,在民事訴訟中為訴的主體的合並,或者訴的主觀合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共同訴訟」。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第126條規定:「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上述三條所涉及的均系訴的主體的合並,也就是說,《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共同訴訟」並不直接涉及到訴訟標的的復數的問題,本案顯然不屬於前述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p><p>  本案中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在一個案件中提出了相應的訴訟請求,雖然新京報社根據所有作品的總字數計算稿酬提出主張,但並不能否認的是該訴所指向的訴訟客體仍為獨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新京報社在同一個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張,實際上是基於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爭議事實相類似,此並案起訴屬於民事訴訟程序中訴的客觀要素(訴訟標的)為復數的訴的客體合並,也就是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的符合法院受訴條件的獨立的訴,其實質上是包含著若干個獨立的訴訟標的,並構成若干個獨立的訴。</p><p>  二、訴的客觀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p><p>  根據訴訟標的的實體法學說,幾個相互獨立的請求權本來應當構成多個訴訟標的分開向人民法院主張,人民法院也應該分別判決。但在審判實踐中,對於諸如此類具有事實和法律上的聯系的若干個侵權案件,雖然在《民事訴訟法》上沒有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基於減輕當事人訴訟負擔,避免相互關聯的訴重復審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增強民事訴訟功能的考慮,可以合並審理,即對民事訴訟中若干個具有獨立的訴,各訴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關聯的案件合並在一個程序中進行審理。這在訴的客觀合並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但這種訴的合並審理並不是無條件的,當事人並案主張和人民法院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是為了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並防止在同一問題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且通常情況下應徵得當事人同意。反之,如果合並審理會使訴訟法律關系復雜化,造成當事人起訴、應訴困難,導致訴訟不經濟,一方當事人又明確表示反對的,人民法院則應當要求當事人分案主張。本案的審理即為此種情形。由於本案所涉的證據數量龐大,當事人舉證、質證過程漫長,訴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且在確定權利人身份、侵權主體和侵權內容上雙方當事人均存在諸多分歧,要在一個案件中將所有侵權事實查明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人民法院先出於訴訟經濟的考慮,合並審理本案,但在審理中發現本案的合並審理確實阻礙了案件的審理和客觀事實的査明,為確保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充分平等地行使,確保人民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判,要求新京報社將案件按照一定分類方式起訴的做法是正當的,也符合立法的相關精神。</p><p>  三、示範訴訟制度對本案的啟示</p><p>  雖然本案新京報社所提出的主張實質上是數個獨立的訴的合並,但新京報社所主張的浙江在線侵權行為具有單一性,爭點具有共同性,訴與訴之間具有事實和法律上的關聯。對此類案件適時引入示範訴訟制度,無疑是十分恰當的。</p><p>  雖然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制度中並沒有示範訴訟的規定,但一些法院在審理群體性糾紛案件時已經採用了這一在兩大法系中普遍存在的訴訟制度。「示範訴訟」(Test
case),是指從存在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且事實與證據相同、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亦相同的數個案件當中選出一個案件,經全體當事人同意,法庭作出相當於合並審理的裁定,對該案件首先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全體當事人均受該判決的約束。該制度的特別之處在於用傳統的「一對一」訴訟模式來解決「小額多數」型糾紛中具有共通性的事實或法律問題,從而避免對共同爭點進行重復性的事實審理。就示範訴訟的程序步驟而言,基本上分為兩步:首先,由當事人基於協議選定或者人民法院基於職權直接指定示範訴訟案件,由人民法院對所選定的示範訴訟案件事實進行審理,其他的案件則暫時停止進行;其次,在人民法院對所選定的案件事實審理之後,如果原告勝訴,被告則不再爭辯自己的責任,對於其他案件也進行相應的賠償。如果原告在示範訴訟中敗訴,則不能再對被告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p><p>  具體到本案,新京報社和浙江在線可以通過自願簽署訴訟契約約定或由法院依職權選定,從眾多作品中選擇將某類作品或某個作品作為示範訴訟的標的起訴,人民法院通過對該個案的審理,查明諸如新京報社是否為適格的著作權人、被控侵權主體是否是浙江在線、侵權事實是否存在、賠償標准如何確定等具有共通性的,影響到同類案件的事實或法律問題,一次性解決具有共同爭點的訴訟請求,並就該訴訟作出相應的判決,該判決對於後訴的其他同類案件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拘束力。示範訴訟完全具有超越個案的意義,可以作為雙方其他同類案件解決的標准,減少其他同類紛爭為訴訟所必需支出的勞力、時間和費用,或促成雙方當事人的庭外和解,從而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的能力。</p><p>  顯然,示範訴訟制度的理解和運用完全符合審理本案的兩級法院的初衷,也與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司法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即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藉助國家強制力柔性地解決社會糾紛。</p><p>  (一審合議庭成員:張政 王玲歐 林宏 二審合議庭成員:應向健 王亦非 何瓊</p><p>  編寫人: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王亦非 責任編輯:丁文嚴 審稿人:羅東川)</p>

閱讀全文

與新京報版權所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