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新聞媒體搜索引擎版權知識產權

新聞媒體搜索引擎版權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1-07-30 10:55:40

A. 新聞采訪報道中如何避免侵權

(一)使用原創或經授權的作品
一般來說,新聞媒體均會有選擇性地與一些較大的新聞機構或圖片社(公司)簽訂供稿、供圖協議,以充實豐富自身媒體版面內容。因此,在刊載他人文字、攝影作品時,可以盡量使用已簽訂供稿、供圖協議的作品,或他人已經明示授權使用的作品,盡量不轉載網上來源不明的作品。為了增加可供使用的作品范圍,媒體亦可從自身條件出發,考慮與其他媒體簽訂資源合作互用協議,互相使用對方的原創作品。有條件的媒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圖片庫、「圖片超市」,上傳自身攝影記者的作品,在編輯版面時盡量自身的原創作品。
(二)註明聯系方式以避免訴訟
著作權法》規定一些時事性新聞可以無償轉用,作者明確不得刊登的除外,但如果新聞里有評論內容,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若確有必要轉載未經授權使用的作品,又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可以在文章後註明稿費領取的聯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侵權,但可以降低訴訟風險,至少可以降低侵權的主觀惡性。
(三)轉載視頻時也應避免侵權
國內很多網站轉載他人視頻採用了「嵌套」播出模式,即直接鏈接視頻網站播出的電影、電視等視頻節目。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網站鏈接他人錄音錄像作品,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有些著作權人很難聯系,因此在支付著作權報酬上,網站難以操作,而且對著作權人的認定也有困難。所以視頻內容除自己原創的外,可以考慮嚴格轉載央-視、衛-視的時事類視頻新聞。如果確實需要轉載使用無法聯系權利人的視頻,依據《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可委託中國版權協會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收轉稿費,以避免侵權。
(四)紙媒轉載作品盡量不上網
媒體轉載他人享有著作財產權的作品,權利人大多可通過網路搜索查詢得知,因此,傳統紙媒轉載他人作品的,應盡量不要向自己的網站傳稿,在電子版傳版時應先考慮對轉載的作品進行技術性處理,如對該稿件或圖片作出刪除或替換等,以免遭至訴訟。
互聯網時代,侵權問題顯得愈發復雜化,作為內容輸出方,如果想要理清關系,我建議是和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合作,比如鯨版權、維權騎士等,從版權登記確權、版權監測、版權保護、版權分發、版權交易到版權風控,有一系列的服務。

B. 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台例如短視頻中使用別家新聞媒體照片屬於侵權嗎

(一)使用原創或經授權的作品
一般來說,新聞媒體均會有選擇性地與一些較大的新聞機構或圖片社(公司)簽訂供稿、供圖協議,以充實豐富自身媒體版面內容。因此,在刊載他人文字、攝影作品時,可以盡量使用已簽訂供稿、供圖協議的作品,或他人已經明示授權使用的作品,盡量不轉載網上來源不明的作品。為了增加可供使用的作品范圍,媒體亦可從自身條件出發,考慮與其他媒體簽訂資源合作互用協議,互相使用對方的原創作品。有條件的媒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圖片庫、「圖片超市」,上傳自身攝影記者的作品,在編輯版面時盡量自身的原創作品。
(二)註明聯系方式以避免訴訟
《著作權法》規定一些時事性新聞可以無償轉用,作者明確不得刊登的除外,但如果新聞里有評論內容,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若確有必要轉載未經授權使用的作品,又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可以在文章後註明稿費領取的聯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侵權,但可以降低訴訟風險,至少可以降低侵權的主觀惡性。
(三)轉載視頻時也應避免侵權
國內很多網站轉載他人視頻採用了「嵌套」播出模式,即直接鏈接視頻網站播出的電影、電視等視頻節目。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網站鏈接他人錄音錄像作品,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有些著作權人很難聯系,因此在支付著作權報酬上,網站難以操作,而且對著作權人的認定也有困難。所以視頻內容除自己原創的外,可以考慮嚴格轉載央-視、衛-視的時事類視頻新聞。如果確實需要轉載使用無法聯系權利人的視頻,依據《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可委託中國版權協會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收轉稿費,以避免侵權。
(四)紙媒轉載作品盡量不上網
媒體轉載他人享有著作財產權的作品,權利人大多可通過網路搜索查詢得知,因此,傳統紙媒轉載他人作品的,應盡量不要向自己的網站傳稿,在電子版傳版時應先考慮對轉載的作品進行技術性處理,如對該稿件或圖片作出刪除或替換等,以免遭至訴訟。
互聯網時代,侵權問題顯得愈發復雜化,作為內容輸出方,如果想要理清關系,我建議是和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合作,比如鯨版權、維權騎士等,從版權登記確權、版權監測、版權保護、版權分發、版權交易到版權風控,有一系列的服務。

C. 新媒體如今都通過鏈接為大家推送新聞,引發的版權問題怎麼看以今日頭條為例

感覺大勢所趨吧!感覺今日頭條不完全是新聞APP,它提供的應該是一種搜索引擎功能吧,就像網路問題。不過轉載時確實要注意下版權問題,至於這個,人家自己協商解決嘛。

D. 新媒體管理的著作權保護

一、新媒體的特性造成了侵權易、維權難
二、關於網路服務提供商的法律責任問題
三、新媒體眾多媒體作品的法律保護 多媒體作品的法律歸屬 取得已有版權作品的授權問題 四、與新媒體有關的傳播許可權制
(一)合理使用
(二)法定許可 發達國家對新媒體著作權的保護情況
世界各國根據各自不同的立法體系,也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對條約中的新權利進行了處理,一枚托、高達利亞、日本、歐盟各國為例,它們分別採取了不同的立法模式,對公眾傳播權的具體權利內容和保護方式進行了規范。
《伯爾尼公約》和《國際互聯網條約》
我國與新媒體有關的著作權保護的法規
1.《著作權法》有關新媒體著作權的立法過程
1990年我國頒布的《著作權法》,是我國現行著作權保護的基本法;1991年我國頒布了《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作為《著作權法》的補充性法律文件;1997年我國開始了對《著作權法》的修訂工作,著作權保護的客體中已增加了資料庫一項。
2. 我國新媒體著作權保護的司法實踐

新媒體著作人身權的保護 署名權 發表權 修改權 保持作品完整權 新媒體著作財產權的保護 復制權 發行權 傳播權 出版權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一種協調作者與社會大眾的關系並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一些國家已建立了許多針對不同類作品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如美國的電影協會、版權結算中心(CCC),英國的表演權協會(PRS),日本的文藝著作權保護同盟等。
新媒體著作權保護的國際化
新媒體中的數字化信息在計算機網路中能夠很容易地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和使用,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在網路中逐漸淡化,這對法學界長期認同的只是產權的實踐性、;低於性特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術語國內法的范疇。各國對信息產品的保護標准、保護水平差異很大。這種法律沖突會導致網上侵權行為、執法主體等的難以確定,同時勢必會阻礙智力成果的傳播和使用,挫傷網路信息資源開發者的積極性。
在美國的一個判例中,通過技術手段是法律管轄嚴守地域性的的講解,避免了不同國家法律之間的沖突。但是,技術手段無法避免所有的法律沖突,而且始終只能是法律規則的補充,而不能取代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解決法律沖突的根本途徑還在於對現有的沖突法規加以完善和發展。
「避風港」原則和「紅旗」原則
「避風港」原則是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當網路服務提供商只提供空間服務,並不製作網頁內容時,如果網路服務提供商被告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網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上存儲,有沒有被告知哪些內容應該刪除,擇網路服務提供商不承擔侵權責任。「避風港」原則包括兩部分,「通知+移除」(Notice-Take Down Procere)。「避風港」原則也被應用在搜索引擎、網路存儲、在線圖書館等領域。
「紅旗」原則是「避風港原則的例外使用。」紅旗「原則是指如果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紅旗飄揚一樣明顯,網路服務提供商就不能裝作看不見,或以不知道侵權的理由來推脫責任。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易出鏈接的話,就算權利人沒有發出過通知,也應該認定設鏈者知道第三方是侵權的。 技術措施的界定
著作權的技術保護措施是指著作權人主動採取的、能有效控制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並對著作權人權利進行有效保護,防治侵犯其合法權利的設備、產品或方法。
技術措施的種類 按用途分類:一是控制訪問作品的技術措施,二是控制傳播作品的技術措施,三是識別非授權作品的技術措施,四是制裁非授權使用的技術措施。 按手段分類:訪問控制技術,密碼技術,數字水印技術。 DRM技術
數字著作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就是保護新媒體內容面授未經授權的播放和復制的一種方法。它主要是保護內容提供者的數字化作品面授非法福祉和使用。DRM技術通過對數字內容進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規則和對數字內容進行保護,它的使用規則可以斷定用戶是否符合瀏覽數字內容的條件,可以防止內容被復制或者限制內容的瀏覽次數。

E. 新聞為什麼不受知識產權保護

新聞是有版權的,而且就在昨天剛剛發布了互聯網新聞版權辦法,以後在網上擅自使用他人新聞作品,是要賠錢的,情節嚴重的,是要被追責的

F. 怎麼在網上區分圖片是不是知識產權圖片

智豐渝盛知識產權提醒:有標注C的圖片,一般都是有版權的,right。建議通過正規版權代理機構購買圖片,或不要把版權圖片用於商用!

G. 搜搜搜索引擎是TX自主知識產權的嗎

不是!
搜搜是騰訊旗下的搜索網站,是騰訊主要的業務單元之一。2009年9月3日,搜搜搜索結果頁面已經去掉「以下結果由Google提供」字樣。這就表明,他以前一直是由Google提供技術支持。

H. 從"視覺中國"談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回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答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I. 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的最新新聞

涉及知識產權新聞的媒體和網站有很多,隨手給您推薦如下幾個:

  1. 中國國家回知識產權答局官方網站;

  2. 中國國家商標局官方網站;

  3. 中國版權局官方網站;

  4. 中國知識產權報;

  5. 網路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狗等新聞版塊;

  6. 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企業網站新聞版塊,例如金源財生知產資訊等。

J. 我想建一個新聞網站,新聞來源有什麼版權問題關於法律法規問題,請懂行的師傅幫助,謝謝!

從著作權法和實復施細則來看,首先制:新聞報導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實時新聞報導,例如:某地方發生一起車禍,三車追尾導致交通擁堵,由於有人員受傷,一時無法撤除現場,交警正在現場疏導。
這樣的實時新聞,並不存在什麼版權問題,也不適用於著作權法,但引用者如果要引用這篇報道,也應當註明出處,尊重原報導的新聞機構
還有一種,就是特約評論類報導,如某專家應某媒體邀請,特地針對某個事件撰寫了評論性報告,這種報告與實時報導不同,因為專家是由媒體邀請而特地撰寫的,裡面含有專家的論點等,符合著作的標准,如果是因為公益性質引用,需要註明出處,同時要徵得媒體同意;如果是商業用途,必須經過媒體同意並支付相應酬金,否則侵權
其實對於報導內容是否可以引用,大致要注意兩類:第一是該報導性質,只針對某件公眾事務進行介紹的,不能認為是著作;而針對某事物發表深入評論,符合著作標準的,則有可能認為是著作;
其二,就是引用用途,無論何種用途均需要告知原媒體並註明出處,但公益性質的引用可以不支付報酬,而商業引用一般需要支付酬金

閱讀全文

與新聞媒體搜索引擎版權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