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合同著作權人去世

合同著作權人去世

發布時間:2021-07-30 10:02:23

1. 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合同效力怎麼辦

我國法律對於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後合同效力問題並未作出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1條規定了以下七種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情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債務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顯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不屬於前述情形任何之一。但這並不是說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合同權利義務就應該自然終止。一方當事人死亡後,合同是否繼續有效,應當區別對待。

比如《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若當事人不在合同中約定一方當事人死亡後合同效力終止或者不將一方當事人死亡約定為對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條件並且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權利義務還應繼續存在。

(1)合同著作權人去世擴展閱讀:

需要合同當事人本人親自履行的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如僱傭合同、勞動合同、需要承攬人本人親自履行的承攬合同等,受僱人、勞動者、承攬人一方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終止。因為這類合同的簽訂,一般都是一方當事人基於對另一方當事人本人具有的經驗、能力,甚至是個人品格方面的勝任才與之簽訂相應的合同。4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該當事人死亡,合同權利義務仍不終止,則有違另一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願,這顯然與我國《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自願原則有沖突。另外,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含有人身依附的合同屬於根據合同性質不可轉讓的合同。

2. 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繼承嗎

公民的著作權是著作權人依法對科學研究、文學藝術諸方面的著述和製作等所享有的權利。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
人身權是指:發表權,即通過出版、上演、放映、錄音等方式發表著作人的作品;署名權,即在作品上署真名、筆名、其他名稱;維護作品完整權,即任何單位在採用作品時未經著作人同意一般不得對原作進行增刪和改動。這些權利隨著著作人的死亡而消滅,不能繼承。
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是指,著作人在他人依合同利用其創作成果(包括出版、上演、改編、翻譯、錄音、錄像等)時取得報酬的權利。作者死後,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依法繼承。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法律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的規定轉移。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的50周年。因經繼承人繼承著作權的,可以享有50年的著作權。對於作者沒有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沒有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的50周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例如,金某是知名作家,有很多作品。1995年,金某因病去世,其生前完成一部小說但還來不及發表。金某的繼承人可以授權他人使用金某作品,也可代金某行使其小說的發表權,並繼承對其發表作品及再版取得的收益,直至2045年為止。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為著作權人時,其財產權利不屬於公民個人,也不能作為遺產被繼承。

3. 作者死亡後,著作權歸誰

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公民死亡後,其他權利,如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等在法律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可參考:《著作權法》第十九條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4. 合同的簽定人去世了,合同還有效嗎

在租賃期間,出租人死亡並不影響原租賃合同的效力。當出租人的繼承人繼承房屋時,繼承人就自動成為新的產權人,雙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出租人的家人無權收回房屋。

5. 圖書出版合同作者方去世了合同還有法律效益嗎

仍然有法律效力。已經依法生效的合同,如果不存在無效或可撤銷情形,不因合同當事一方的去世而歸於無效。

6. 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死了怎麼辦

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合同怎麼辦?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後,合同是否繼續有效,應當區別的對待,具體是對純屬財產性質的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的,不應影響合同的效力。而對於人身依附性的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終止。
我國法律對於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後合同效力問題並未作出明確規定。但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應依合同性質區別對待:
一是財產性質的合同(比如買賣合同),當一方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並不當然終止,死亡的一方當事人有繼承人的話,繼承人繼承合同的財產權利則應繼續履行合同義務,繼承人不原意繼承的話,合同終止;
二是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比如服務合同),一方當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終止。因為這類合同的簽訂,一般都是一方當事人基於對另一方當事人本人具有的經驗、能力,甚至是個人能力的信任而訂立。依據《合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這類合同依合同性質屬於不可轉讓的合同,合同的權利義務應該隨著合同主體的死亡而自然終止。

7. 著作權主體過世,哪些權利繼承人不能繼承

根據《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著作權繼承人有以下幾類:[1]
1.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即繼承人經過繼承活動可以成為著作財產權新的權利人。其方式既可以是法定繼堆,也可以是遺囑繼承,還叮以是接受遺贈。此外,根據《著作權法》第18條規定:「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故美術等作品如果原件所有權在作者生前已轉讓他人,但除展覽權以外的著作權仍屬於作者。作者去世以後,這種作品的著作權也是繼承的標的。
2.著作權屬於法人或非法入單位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變更、終止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則由國家享有。
3.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對其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
可見,著作的財產權即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依法是可以繼承的。而關於著作人身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其不能成為繼承的標的,但著作權法又同時規定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時間限制。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0條規定,作者死亡之/虧,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關於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2條規定:「作者他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五十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

8. 一個人死後 他的著作權保護截止到死後的多少年

50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節權利的保護期第二十一條規定回: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答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8)合同著作權人去世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9. 作家去世後,著作權是否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抄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權由其繼承人或受贈人保護,無人繼承或受遺贈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而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無人繼承或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

閱讀全文

與合同著作權人去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