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將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了嗎
據報道,在建設海洋強國目標的指引下,2017年海洋工作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積極進展,未來我國將實施最嚴格圍填海管控。
在2018年,國家海洋局將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取消區域建設用海、養殖用海規劃制度,已批準的,停止執行,制定海域使用權轉讓等管理辦法。將自然岸線保有率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不達標的省份一律不得新申請用海。
希望海洋生態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貳』 沿海國在爭議海域執法中使用武力行為的國際法剖析
沿海國在爭議海域執法中使用武力行為的國際法剖析海上執法武力和國際法所禁止的武力的區別是復雜的,而當強制行為發生在爭議海域時,執法武力與國際關系中禁止的武力之區分是沿海國遇到的難題之一。對於爭議海域執法武力使用的問題尚沒有明確的國際法規則,但是部分國際實踐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初步的探討。目前,我國與周邊國家在相關海域有著復雜的主權爭議。因此,明確在爭議海域執法行為的合法性依據,避免執法中違反相關的國際法規則對於我國海洋秩序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海上執法使用武力與《聯合國憲章》 (以下稱《憲章》)所禁止的武力之間的區別是判斷一國海上強制行為合法性的根本依據,但二者之間的區分也是相當復雜的。當海洋劃界爭議懸而未決時,爭議海域執法中的武力使用將會引起更大的海上沖突。目前,我國周邊海域與其他沿海國有著復雜的管轄權糾紛,部分國家在爭議海域動作頻頻,如何確保我國海上執法尤其是在爭議海域執法的合法性對於我國海洋秩序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雖已有對海上執法中的武力使用問題的研究,也有對於爭議海域執法、軍事行動的問題研究,但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爭議海域執法活動中的武力使用的合法性依舊是值得探究的話題。
一、海上執法使用武力的合法性
來源
(一)國際條約對執法武力合法性的規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公約》)沒有明確肯定海上執法使用武力的合法性,但其中的部分條款對執法武力持肯定的態度。例如《公約》允許沿海國在一定區域內對外國船舶進行緊追。《公約》第七十三條規定了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可採取登臨、檢查、逮捕等強制行為。《公約》對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實施緊追、登臨、檢查、逮捕等行為的許可,均暗示了沿海國在海上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另外,作為《公約》重要補充協議的《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養護管理跨界魚類種群和高度洄遊魚類種群的規定的協定》規定檢查員在必要條件下可以使用必要程度的武力。《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2005議定書中也有類似的規定,但所使用的武力要以最小程度為限。1979年《執法人員行為守則》和1990年《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明確允許各國海上執法人員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用武力。以上條約的相關規定均體現出國際條約允許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使用合理的武力。
(二)部分國內立法允許海上執法武力
各沿海國海上執法相關的立法一般均允許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合法使用武力。例如美國《美國法典》第十四篇允許美海岸警衛隊為保障其執法目的的實現而使用武力;《關於俄羅斯大陸架的聯邦法律》第四十三條規定聯邦執行機關的軍艦和飛機可以在海上執法中使用武力,但是規定了使用武力的前提條件;《加拿大沿海漁業保護法》第十九節規定在安全距離內進行一次以上的警告後可以使用武力;我國2007年頒布的《公安機關海上執法工作規定》第九條規定公安邊防海警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
(三)國際案例實踐對海上執法使用武力合法性的肯定
一些國際案例的裁決也表明,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使用符合條件的武力是合法的。1933年「孤獨號案」的聯合委員會宣稱:沿海國可以「為實現登臨、檢查、扣留和將嫌疑船隻帶回港口之目的,使用必要且合理的武力」;國際法院在1995年「漁業管轄權案」中認為:「根據對執行養護和管理概念的『正常和合理的』解釋,出於這些目的的登臨、檢查、逮捕和最低限度地使用武力的手段都被涵蓋在這一概念之內」;1962年「紅十字軍戰士號案」的調查委員會,1999年「賽加號」的國際海洋法法庭以及「蓋亞那訴蘇利南案」的海洋法法庭也認可沿海國執法人員執法中可以使用武力,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求。
由此可見,海上執法中合法使用武力已經構成《國際法規約》第三十八條所規定的國際習慣。以上國際組織條約的規定、各國國內法規定以及國際實踐中的情況證明,其具備了「國家實踐」和「法律確信」兩個要素。
二、執法中的武力與國際法禁止的武力之區分要件
《憲章》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
《公約》規定:「締約國在根據本公約行使其權利和履行其義務時,應不對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進行任何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與《憲章》所載國際法原則不符的方式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
。」
雖然上文分析海上執法使用合法武力是國際法所允許的,但是沿海國在海上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與《憲章》及《公約》上所禁止的武力是完全不同的。
(一)行動的根本目的
根據對沿海國海上執法權的
來源分析可知,其執法活動必須依據國際法有效的管轄權和自己國內法。因此,沿海國為了行使其管轄權、確保其國內法的有效實施而採取的強制行為都應當被認為是執法活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沿海國的強制行動所依據的國內法不符合《公約》的規定,也不會改變行動的性質,判斷的關鍵仍然是行動是否是_了實施其國內法。例如在「賽加號」案中,幾內亞巡邏艇依據《幾內亞海關法》的規定從其專屬經濟區開始對郵輪「賽加號」進行緊追並在獅子山專屬經濟區內將其逮捕。雖然按照《公約》的規定,沿海國的管制行為至遠可以延伸到毗連區以及專屬經濟區內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而《幾內亞海關法》規定可以在專屬經濟區的所有海域內對外國船舶進行緊追。國際海洋法法庭裁定該強制行動所依據的國內法違反了《公約》,幾內亞行使緊追並沒有合法的國際法基礎,卻沒有將幾內亞的行動視為使用國際關系中所禁止的武力。
在蓋亞那訴蘇利南案中,仲裁庭主要根據證人的證詞判斷蘇利南行動的性質。根據石油平台鑽機監督員的證言,蘇利南海軍發出的命令意思為:如果鑽井平台及其支援船在12個小時內沒有離開該地區,那麼炮艇將不受限制地打擊其鑽井平台。蘇利南提供了采礦法令作為其行動目的是維護執行國內法的證明,該法令第二款第六條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采礦活動的人,可處以最高兩年的監禁或最多10萬蘇利南盾的罰款
。」
但是由於含糊不清的警告,以及蘇利南軍方在行動中認為該國的主權受到該案中鑽井平台活動的威脅以及總統的密切參與等原因,仲裁庭認定蘇利南的行動目的並非是為了執行其國內采礦法令,而是超越了單純的海上執法性質的武力使用,該行動的性質更接近《憲章》規定的使用武力威脅。由此可見,在判斷執法中的武力與國際法禁止使用的武力時,行動的目的是重要的判斷標准。在對行動目的進行考察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是考察行動是否有法律依據,還會結合沿海國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執法目的來考察是否是為了維護其國內法。例如在本案中,蘇利南海軍命令的內容並沒有體現武力使用是為了實施其國內采礦法令。
來源:西部學刊
『叄』 零柒年海域使用填海使用權5O年現在可以填海嗎
2010年4月30日,省政府下發《關於科學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見》(閩政〔2010〕11號),明確了填海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類型,並對完善國有土地使用證換發辦法提出了要求。為了做好填海項目海域使用權證書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以下簡稱換證)工作,現將《福建省填海項目海域使用權證書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實施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並提出如下要求,請切實貫徹執行。
(一)要高度重視。填海造地是省政府為保證國家和省重點建設用地需要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做好換證工作,既有利於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又有利於海洋、土地資源保值增值。沿海市、縣(區)政府要成立換證工作協調小組,研究協調換證中的具體問題。沿海各設區市政府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依據本辦法制定換證實施細則,並報省政府備案。
『肆』 承包海域合同怎樣寫法律上才能生效
海域租賃合同
海域使用權租賃合同
甲方(出租方):
營業執照號碼(身份證號碼): 公司地址(家庭住址): 法定代表人: 聯系電話:
乙方(承租方):
營業執照號碼: 公 司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聯系電話:
鑒於:
1、甲方系所出租海域及附屬物、建築物合法的使用權人;
2、甲方所出租的海域不存在抵押或其他第三人主張權利等瑕疵;
3、甲方保證提供給乙方所有材料及出租程序真實合法;
4、甲、乙一致確認,雙方在履行本合同過程中的送達地址以上述地址為准,若有變更書面通知另一方。
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友好協商,就租賃海域使用權從事海產品養殖事宜達成一致意見。為明確的權利與義務,訂立本合同,供雙方共同遵照執行。
第一條 租賃海域的基本情況
1、坐落位置: (海域使用權證復印件作為本合同的附件一)。
2、使用權面積:其中,甲方有 畝(東至 ,西至 ,南至 ,北至
)尚未辦理海域使用證。甲方承諾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該部分海域使用權證,確保乙方正常經營,否則造成乙方損失均由甲方承擔。
3、用途:乙方承諾在甲方與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海域使用權所限定的
用途范圍內使用上述海域。
4、海域現狀:灘塗上無其它養殖及建築物。
5、批准使用期限:自月月若乙方無法完全成品收成甲方應給予乙方順延,順延時間應按月每畝租金計算。
6、海域使用權證號:7、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書號:第二條 租賃期限
1、租賃期限為年,自月日止。
2、在租賃期限內,除本合同另有約定外,甲方不得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權。
3、租賃期滿,在同等條件下,乙方有繼續租賃的優先權。
第三條 租賃海域的交付使用
1、甲方自本合同簽訂之日將海域使用權交付乙方。
2、乙方在甲方將該海域使用權交付之日起,必須依照本合同約定的用途實
施相應的經營、管理、使用等行為。在使用期內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預乙方生產經營。
第四條 租金、支付方式及稅費承擔
1、乙方向甲方支付本合同期內從第一年至第三年每畝每年租金為人民幣元。從第四年至合同期滿每畝每年為
120元人民幣,按實際養殖面積計算。
2、雙方一致同意每年分次支付上述租金:
第一次於每年日前支付租金的50%。
第二次於每年 月 日前支付租金的50%。
上述租金由乙方直接匯至甲方指定的帳戶,開戶名: 開戶行: 帳號:
3、甲方負責交納與租賃海域有關的海域使用金、稅費及其他法定的費用。
乙方除交付上述租金外,不再承擔其他任何費用。
第五條 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依據本合同約定向乙方收取租金。
2、本合同簽訂時向乙方提供租賃海域的海域使用權證等相關材料。
3、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本合同簽訂之日起日內,向海域管理機關辦
理海域租賃登記等相關事宜。
4、乙方需在承租的海域上新建、擴建、改建永久性或臨時性建築物、構築
物時,甲方應積極配合乙方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租賃期間,甲方在租賃海域相毗鄰海域行使權利時不得影響、妨礙乙方
對租賃海域行使正當權利。
6、甲方應協調租賃海域的公共關系、保護租賃海域的養殖環境和治安環境,保證乙方的養殖收益不受侵犯,包括但不限於協調政府海域功能區劃的調整、防止租賃海域的佔用、產品等侵犯乙方權益行為。否則,乙方有權單方終止本合同。
7、在本協議有效期內,未經乙方書面同意,甲方不得提前終止協議或部分
及全部收回海域及附屬物、建築物的使用權。
(二)乙方的權利和義務:
1、乙方有權依據本合同的約定合理使用租賃海域。
2、乙方須向甲方按本合同約定支付租金。
3、租賃期滿不再續租時,乙方須及時、完整地將租賃海域及附屬物、建築
物交還甲方。
4、乙方主張優先承租的,應在租賃期滿一個月前向甲方提出書面申請。
第六條 違約責任
1、在本合同簽訂後,若因甲方原因造成本合同無效或甲方有違反本合同約定任何事項,視為甲方構成根本違約,乙方均有權單方解除本合同,甲方除應退還已收的租金外,還應賠償因此給乙方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款、可收益款、律師費、訴訟費、鑒定費等相關費用)。
2、在本合同簽訂後,乙方若違反本合同約定未按時交付租金的,甲方書面通知乙方在合理時間內仍未交付的,甲方有權解除本合同,同時有權要求乙方按每日3‰承擔逾期付款違約金。
第七條 不可抗力
如果本合同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響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義務,雙方免責。若國家徵用灘塗所賠償的青苗款歸乙方所有,其餘歸甲方所有。
第八條 爭議的解決
雙方在履行本合同過程中若產生爭議,應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予以解決,協商不成的,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九條 其他
1、本合同自雙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代表人簽字並蓋章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可另行協商達成書面補充協議,補充協議
與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本合同正本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至簽訂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授權代表: 法人代表/授權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伍』 法院能否拍賣被執行人的海域使用權
法院可以拍賣被執行人的海域使用權。
海域使用權屬於財產性權利,專法院通過拍賣屬可以實現申請執行人的債權。
現實中的海域使用權使用期有一年期和多年期,如果被執行人的海域使用權是一年期的,那麼以拍賣實現債權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拍賣的財產還包括:
收入、存款、現金、有價證券;
土地使用權、房屋等不動產;
交通運輸工具、機器設備、產品、原材料等動產;
債權、股權、投資權益、基金、知識產權等財產性權利;
其他類財產。
『陸』 漳州一海上酒店責令停業3個月後仍營業,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福建一“網紅”海上漂移酒店涉嫌非法佔用海域被立案調查。據悉,2月21日20時,涉事酒店已停止使用。22日下午,涉事酒店業主已自行將酒店構築物拖離海域,目前,涉事酒店已停止使用,並被拖離海域,在指定地點停靠。據媒體報道,近日,福建漳州當地群眾林某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的情況下,於東山前樓鎮下林尾村南側海域私自搭建一間“網紅”海上酒店。因其涉嫌非法佔用海域,漳州海警局東山工作站執法人員對其立案調查,並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
然而,截至2021年2月21日,該酒店並未被拆除,仍在經營中,且2021年4月前的房間都已被預定。對此,網友紛紛質疑,起建的時候怎麼沒發現呢?總要等到完工了投入使用了才說違規。綜上所述,大夥期盼的,不光是執法要嚴,更重要的,是法規的執行情況。
『柒』 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的印發通知
國家海來洋局關於印發《海域使用權自管理規定》的通知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廳(局):
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范海域使用權管理,維護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國家海洋局制定了《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現將《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國家海洋局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捌』 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的基本信息
第一條 為了加強海域使用管理,維護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海域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海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海岸線向海一側內水、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海岸線的劃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在本省毗鄰海域持續使用特定海域三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 以及進行海域使用監督管理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海域使用必須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實行統一規劃、綜合利用、合 理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必須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毗鄰海域使用 的監督管理工作;其所屬的海洋監察機構,負責海域使用的有關具體監督檢查工作。 第六條 省、設區的市和縣(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 關部門,依據上一級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本行政區毗鄰海域的海洋功能區劃。
第七條 省海洋功能區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設區的市海洋功能區劃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縣(市)海洋功能區劃由本級人民政府審核並經上一級人民政府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設區的市、縣(市)海洋功能區劃應當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八條 因公共利益、國防安全或者進行重大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變更海洋功能區劃的 ,由原編制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修改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批准;未經批准,不得改變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海域功能。
第九條 海洋功能區劃經批准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部分除外。
第十條 增殖、養殖、鹽業、交通、旅遊等行業規劃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沿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港口規劃、防洪規劃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與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
第十一條 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經批準的海洋功能區劃以及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海洋環境保護和海上交通安全的要求,編制海域使用規劃。
編制海域使用規劃應當堅持總量控制、提高利用效率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海。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有利於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開發利用活動,嚴格控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或者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海域使用項目。
第十三條 單位和個人需要使用海域的,應當依法向毗鄰該海域的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海申請。
第十四條 下列項目用海,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一)圍海造地、碼頭、堤壩、圍堰、儲灰場等填海型項目用海不滿五十公頃的;
(二)鹽田、漁池、半封閉式港池等圍海型項目以及海上人工構造物用海六十公頃以上不滿一百公頃的。
第十五條 下列項目用海,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一)鹽田、漁池、半封閉式港池等圍海型項目以及海上人工構造物用海十公頃以上不滿六十公頃的;
(二)增殖、養殖、浴場、碼頭前水域、航道、錨地、旅遊、體育活動等開放型項目用海二百公頃以上不滿七百公頃的。
第十六條 下列項目用海,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
(一)鹽田、漁池、半封閉式港池等圍海型項目以及海上人工構造物用海不滿十公頃的 ;
(二)增殖、養殖、浴場、碼頭前水域、航道、錨地、旅遊、體育活動等開放型項目用海不滿二百公頃的。
第十七條 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海域使用審批許可權,由所在市人民政府規定 。
跨行政區域的項目用海,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得批准使用海域:
(一)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的;
(二)破壞海域資源、環境、自然景觀和生態平衡的;
(三)造成航道、港區淤積、堵塞以及其他有礙錨地、港口生產作業的;
(四)導致岸灘侵蝕和危害海堤等海岸工程安全的;
(五)在石油及天然氣勘查開采區、生物養殖場及其他重要的工程區等區域內開采海砂的;
(六)妨礙航行、消防、救護、汛期行洪的;
(七)對軍事管理區有不利影響的;
(八)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項目。
第十九條 填海、圍海以及投放人工漁礁等改變或者嚴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項目,海域使用申請人應當提交海域使用論證報告。
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的編制,應當由取得國家或者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海域使用論證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第二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用海申請後,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對屬於本級人民政府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海申請,應當至遲在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實地調查工作,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核;
(二)對屬於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海申請,應當提出初審意見,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
(三)對屬於省人民政府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海申請,應當提出初審意見,報設區的市 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復核,由其提出復核意見,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
(四)對屬於國務院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海申請,應當提出初審意見,逐級上報設區的市和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復核,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上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初審意見,在報上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復核或者審核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對用海申請進行初審或者復核的,應當至遲在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用海申請進行審核的,應當至遲在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對屬於本級人民政府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海申請,應當在本條例規定的時間內提出建議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審核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對不予批準的,作出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海域使用申請,應當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二條 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立項前提出海域使用申請,經有批准權 的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預審同意後,方可按規定程序辦理立項手續。
第二十三條 同一用海項目使用相同類型海域的,應當依據總體設計整體提出申請,不得化整為零,分散報批。
同一用海項目使用不同類型海域的,應當依據總體設計整體提出申請,按照本條例規定 的審批許可權分別審批。 第二十四條 海域使用申請經依法批准後,由批准申請的人民政府登記造冊,並向海域使用申請人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海域使用申請人自海域使用權證書領取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二十五條 海域使用權除依法申請取得外,有條件的應當通過招標或者 拍賣的方式確定海域使用權人。
海域使用權的招標或者拍賣,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招標或者拍賣方案,應當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六條 海域使用權的取得、變更或者終止,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登記。 經登記的海域使用權,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在登記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社會公告。海域使用權登記資料可以公開查詢。
經依法登記的海域使用權及他項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侵犯。
第二十七條 海域使用權最高期限,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增殖、養殖用海十五年;
(二)拆船用海二十年;
(三)旅遊、娛樂用海二十五年;
(四)鹽業、礦業用海三十年;
(五)公益事業用海四十年;
(六)港口、修造船廠等建設工程用海五十年。
第二十八條 海域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人民政府批準的用途合理使用海域,不得擅自改變海域用途;確需改變的,應當在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前提下,按照原審批程序報經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對海域使用權有爭議的,在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海域使用現狀。
第二十九條 海域使用權人在批準的海域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權。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轉讓、抵押海域使用權的,應當依法辦理登記手續。
第三十條 海域使用權期滿六十日前,海域使用權人可以依法申請續期;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原批准用 海的人民政府應當批准續期。期滿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海域使用權終止。
海域使用權終止,海域使用權人應當交還海域使用權證書,並依法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十一條 因公共利益或者國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權,並根據海域使用權人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經評估後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三十二條 海域使用權人必須依法繳納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海性質或者情形一次繳納或者按年度繳納。
對漁民使用海域從事養殖活動收取海域使用金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下列用海,免繳海域使用金:
(一)軍事用海;
(二)海關、邊防、海監、漁政、海事、港航行政管理等公務船舶專用碼頭用海;
(三)非經營性的航道、錨地等交通基礎設施用海;
(四)教學、科研、防災減災、海難搜救打撈等非經營性公益事業用海。
前款規定的用海項目,其海域使用權不得擅自轉讓、出租或者抵押。
第三十四條 下列用海,經省財政部門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可以減繳或者免繳海域使用金:
(一)公用設施用海;
(二)國家和省重大建設項目用海;
(三)增殖、養殖用海。
第三十五條 海域使用金按照海域使用審批許可權,由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 徵收海域使用金,必須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海域使用金專用收據。
海域使用金必須按規定上繳財政,專戶儲存,主要用於海域整治、保護、開發和管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非法佔用海域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海洋監察機構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海域,限期恢復海域原狀,沒收違法所得,並按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非法佔用海域進行圍海、填海活動的,並處非法佔用海域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
(二)非法佔用海域進行其他活動的,並處非法佔用海域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批准文件無效,收回非法使用的海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一)無權或超越許可權批准使用海域的;
(二)不按海洋功能區劃批准使用海域的;
(三)將使用相同類型海域的同一用海項目化整為零、分散審批的。
依照前款規定收回的海域,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重新辦理海域使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改變海域用途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海洋監察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逾期不改正的,由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人民政府注銷海域使用權證書,收回海域使用權。罰款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將海域用途改為填海型項目用海的,處非法改變海域用途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罰款;
(二)將海域用途改為圍海型項目用海的,處非法改變海域用途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八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的罰款;
(三)其他擅自改變海域用途的,處非法改變海域用途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海域使用權人不按期繳納海域使用金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的,由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人民政府注銷海域使用權證書,收回海域使用權。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在海域使用監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改變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海域功能的;
(二)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海域使用申請不予受理或者對不予批準的海域使用申請未依法說明理由的;
(三)違反本條例規定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
(四)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五)不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收取和減免海域使用金以及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海域使用金的;
(六)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一條 在本省毗鄰海域內使用特定海域不足三個月,可能對國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 動造成重大影響的排他性用海活動,參照本條例有關規定辦理臨時海域使用證。
第四十二條 本省河流入海河口與海域的分界線,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水利、黃河河務等有關部門劃定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玖』 海域使用權人在使用海域方面應付哪些責任
(一)海域使用權是海域使用權人在國家所有的海域上設置的一種權利,是對國家所有的海域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主體不是海域所有權的主體——國家,而是國家以外的人。(二)海域使用權的指向的客體是海域,其空間資源的屬性決定了海域的不動產屬性,海域應當屬於物權法上「物」的范圍,海域使用權是使用海域並獲得其利益的權利,應為財產權。(三)海域使用權不是對人的請求權,而是對物的支配權,即海域使用權人對一定海域具有直接支配的權利,其實現為一定海域的佔有、使用和收益,不依賴於他人的任何給付義務或者其他積極義務的履行。(四)海域使用權的積極作用除了海域使用人權對海域的使用收益外,亦能以其為標的而取得設定、移轉、變更或者消滅,因此,它至少應是存在於一定權利之上的權利——用益物權。
但是,「民法對用益物權之規定,可謂幾乎完全系對土地而發,例如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典權並及於房屋而已。」④而海域使用權的客體並非土地。因此,與傳統的用益物權相比,海域使用權具有自己的特徵:(一)海域使用權的客體具有復合性。傳統用益物權的標的物為不動產,且限於土地和建築物。⑤而海域使用權的客體是特定海域內的地上地下土壤與其所含的資源(如礦產、生物等)。也就是說,民事主體在從事港口、養殖、采礦、開採油氣和公共設施建設等經濟活動時,都要佔用一定的海域。(二)海域使用權的構成具有復合性。傳統用益物權的構成,是以佔有、使用、收益等權能作為要素。而海域使用權的構成,一方面以佔有、使用、收益等權能作為要素,另一方面同時並存著在特定海域內從事鹽田和深海養殖作業等權利與在同一海域內的地下使用權(如鋪設電纜)兩種要素。(三)海域使用權屬於具有公法性質的私權。主力說認為,依據規范該行為的法規,並非任何一般人皆可成為該行為的權利或者義務主體,而必須並且僅能由統治權主體或者行政官署擔當其權利或者義務的主體的,該法規為公法法規,依該法規所為的行為,為公法行為。反之,依規范該行為的法規,一般人亦可成為該行為的權利或者義務主體,並不以統治權主體或者行政官署為限的,該法規為私法法規,依據該法規所為的行為,是私法行為。⑥傳統的用益物權為私權,主要是物權人自己利益的法律上之力,原則上可自由處分,為繼承的標的物,可被強制執行。而海域使用權一方面作為用益物權,另一方面因其往往事關社會公共利益、國家戰略利益,在取得、轉讓、行使等方面被課以種種公法上的義務,法律對海域使用權設置不少管理監督規定,所以又具有公法性質。
正確認識海域使用權與傳統用益物權的區別,其意義在於:(一)為了使民法已有的用益物權概念體系不遭到破壞,同時突出海域使用權作為新型用益物權的特徵,使整個物權體系在保持傳統的同時兼顧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立法體例上不宜將海域使用權納入民法典物權編范疇,而應該將其納入作為特別法的海域使用法予以調整。⑦(二)海域使用法針對海域使用權的特徵制定了不同於傳統用益物權的法律規則,使海域使用權在客體、內容、效力范圍、設定等方面不同於傳統用益物權的特殊性非常明顯了。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海域使用權的取得、轉讓和行使應當優先適用海域使用法的規定,只有在海域使用法沒有規定時,才考慮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海域使用權作為對傳統用益物權的新發展,並未改變傳統用益物權的固有屬性。為保持民法典物權體系的和諧,必須協調好海域使用權與相關物權制度的關系,使它們之間相互銜接和配合,形成由物權基本法(民法典)與特別法(海域使用法)共同構成的邏輯完整、條理清晰、結構合理的民法物權體系,以共同維護物的歸屬和流轉秩序。「在物權法中不直接規定這些物權類型,但在物權法總則編的設計中要給這些物權的存在和發展留下適宜空間,即這些物權仍適用物權法總則的規定。」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