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判決書

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判決書

發布時間:2021-07-30 04:51:28

① 我想找北京高級人民法院(2006)高行終字第261號行政判決書(撤消中鐵馳名商標)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4)高行終字第26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西土城路6號。

法定代表人王景川,主任。

委託代理人張榮彥,該委員會審查員。

委託代理人崔國振,該委員會審查員。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南方匯通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貴州省貴陽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當區新添寨)。

法定代表人黃紀湘,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趙紅梅,女,漢族,31歲,該公司法律顧問,住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集體戶章村煤礦。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江西省德暢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江西省德興市花橋鎮。

法定代表人胡新華,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徐雲瑞,男,漢族,64歲,退休職工,住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芙蓉里5樓203號。

委託代理人黃子豐,北京市海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上訴人南方匯通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方匯通公司)因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3)一中行初字第318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4年6月22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4年9月15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託代理人張榮彥、崔國振,上訴人南方匯通公司的委託代理人趙紅梅,被上訴人江西省德暢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德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胡新華及委託代理人徐雲瑞、黃子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南方匯通公司系90100464.2號名稱為「棕纖維彈性材料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2002年6月12日德暢公司向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宣告該專利權無效,認為該專利不符合中國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定。專利復審委員會經過審查於2003年2月10日作出第4764號無效決定,維持90100464.2號發明專利權有效。德暢公司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把棕絲經捲曲定型後形成捲曲的棕絲是本案爭議專利的一項必要技術特徵,是必經的生產工藝步驟,根據該方法生產出來的棕絲必定是捲曲的。在本案爭議專利的無效審查中,南方匯通公司明確表示,本專利的棕絲是捲曲的棕絲,非捲曲的棕絲不是本專利要求保護的范圍,也不能達到發明目的。在本專利的公開申請文件中,申請人公開的是一種「捲曲的棕絲」的技術方案。在授權文本中,增加了有關產品的獨立權利要求。其中,南方匯通公司未對棕絲的形狀作出限定,在說明書中亦未對棕絲的形狀作出相應的解釋,故授權文本所要求保護的棕絲實際上可以是任何形狀的棕絲。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公開的申請文件中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修改後的任意形狀的棕絲,但這與專利權人自己的解釋相矛盾,所屬技術領域的人員看到的授權信息與原申請公開的信息是不同的,權利要求1的修改超出了原始申請文件的范圍,違反了專利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二目之規定,判決:(一)撤銷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二)專利復審委員會重新作出無效決定。

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南方匯通公司均不服一審判決,分別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專利復審委員會上訴稱:第一,一審判決錯誤理解了《審查指南》對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的解釋,片面強調所屬領域技術人員看到的信息與原始公開的信息不同,但對從專利說明書中能否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非捲曲棕絲這一問題隻字不提,顯屬錯誤。第二,一審判決片面採信當事人自述顯失公平。南方匯通公司確實認可專利說明書中僅公開了採用捲曲棕絲的技術方案,但同時也認可權利要求1中的棕絲應解釋為捲曲棕絲。一審判決只採信前者,不採信後者,實質上完全採信了德暢公司的觀點。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南方匯通公司上訴稱:第一,一審判決的錯誤在於沒有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採用捲曲棕絲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的最終實施方式。在性能上非捲曲棕絲製造的彈性材料不如捲曲棕絲,有了捲曲棕絲就不會再用非捲曲棕絲,這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常識。因此,用非捲曲棕絲製造彈性材料自然隱含在權利要求1范圍之內。第二,一審判決沒有全面採信我方的意見,而是採用了雙重標准只抓住說明書中公開的捲曲棕絲不放,對於我方關於權利要求1中的棕絲應解釋為「捲曲棕絲」根本不理,迎合了德暢公司的願望,極不公正。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德暢公司服從原審判決。

經審理查明:南方匯通公司於1990年1月20日向中國專利局申請了90100464.2號「棕纖維彈性材料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於1992年6月3日被授予發明專利權。該專利的公告文本與公開文本相比,在原有的5項方法權利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產品權利要求作為權利要求1,即:「一種棕纖維彈性材料,其特徵在於:這種彈性材料所用的棕絲長度為60-200mm,棕絲呈三維方向均布,棕絲與棕絲之間的交點有粘膠。」公告文本說明書中也相應增加了有關產品的說明。

2002年6月12日德暢公司以該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及第二十六條第三、四款為由,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其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審查認為,雖然在本專利的原始公開說明書中未專門對棕纖維彈性材料提出保護,也未直接對該產品的結構作專門說明,但產品與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公開一種方法的同時,由該方法所生產的產品實際上也就被公開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該加工方法所能理解的產品內容,應當認為已經隱含在說明書中了,或者說已經被說明書所公開。本專利審定文本中所增加的有關彈性材料的描述,並未記載棕絲是捲曲的這一技術特徵,即所述的彈性材料不僅僅局限於捲曲的棕絲,還包括非捲曲的棕絲。本專利公開的是以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的方法及其產品,但這並不意味著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是不可能的。能否從「以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聯想到「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應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為標准。以捲曲棕絲為原料比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更有利於提高棕絲產品的彈性,這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本專利實施例中選用捲曲棕絲為原料,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由說明書可知,實現本發明的主要手段是依據在呈三維方向均布的棕絲之間實現粘合,從而形成一種立體網狀的棕絲彈性材料。即使採用非捲曲棕絲為原料,也可實現發明目的,只是產品性能不如捲曲棕絲。就技術發展過程而言,以捲曲棕絲為原料是對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的進一步改進,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此不難理解。故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了解了以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後,完全可以直接地、毫無疑義地聯想到「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這種技術內容的增加是允許的,這種修改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授權文本權利要求1中未記載捲曲棕絲這一特徵,與說明書公開的內容存在差別,但「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可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從原始公開的技術方案中導出,故應認為權利要求1能夠得到說明書的支持,權利要求1中未記載捲曲棕絲這一特徵,並未違反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定。本專利說明書中並未公開本專利產品的性能指標及該性能指標的測試方法,說明書中亦未限定所使用的鹼、膠的種類及配膠量、噴膠方式、鋪棕層數、纖維密度等。但測試方法並非本專利的發明點,對纖維製品性能的測試方法屬於本領域或相關技術領域的公知技術,採用該公知技術完全可以對產品性能進行測定,從而指導技術人員對工藝參數進行選擇;所使用的鹼、膠的種類,以及配膠量、噴膠方式、鋪棕層數、纖維密度也不是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要點。本專利說明書中未對此作出具體限定,意味著有多種選擇。纖維的鹼處理、膠粘合、噴膠方法屬於纖維技術領域的成熟技術,即使缺少進一步的說明,也不妨礙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實施,無需付出創造性勞動。況且德暢公司未提出任何證據來證明本專利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無法實施。故本專利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之規定。2003年1月27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4764號無效決定,維持南方匯通公司的90100464.2號發明專利權有效。

上述事實,有90100464.2號發明專利的公開文本及授權文本、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及當事人陳述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90100464.2號發明專利是否符合中國專利法第三十三條、第二十六條第三款及第四款之規定。

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對發明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審查指南》則進一步指出,如果申請的內容通過增加、改變或刪除其中的一部分,致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看到的信息與原申請公開的信息不同,而且又不能從原申請公開的信息中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則這種修改是不允許的。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本案無效審查程序中,南方匯通公司確曾承認,授權文本權利要求1中的棕絲應解釋為捲曲棕絲,這一陳述當然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在與該專利相關聯的侵權訴訟中,南方匯通公司不得再作出與此相反的解釋。如此則本案爭議專利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及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定,南方匯通公司所作承認及解釋並無不妥。專利復審委員會未採納南方匯通公司的解釋,而是依職權認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了解了「以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這一技術方案之後,完全可以直接地、毫無疑義地聯想到「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這一技術方案,並進而得出結論,本案爭議專利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及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定。對於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認定及結論,本院不持異議。但也應當指出,在專利權人南方匯通公司已對權利要求1中的相關技術特徵作出處分即進行限縮解釋的情況下,專利復審委員會仍主動依職權作出認定,雖案件實體結論正確,但亦確有不妥。一審判決突出強調了本案爭議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在形式上超出了原申請的范圍,但忽略了從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角度來考慮本案爭議專利的修改在實質上是否超出了原申請的范圍。實際上,以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是本案爭議專利技術方案的最優實施例,以捲曲棕絲為原料在性能和技術效果上必然優於非捲曲棕絲,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此基礎上顯然可以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導出以非捲曲棕絲為原料生產彈性材料的技術方案,權利要求1中關於「以棕絲為原料」的概括並無不當。況且還應考慮到,南方匯通公司在專利無效審查程序中已主動將權利要求1中的棕絲限縮解釋為捲曲的棕絲。因此,本案爭議專利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及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之規定,一審判決所作認定及處理顯系錯誤,同時對於專利權人南方匯通公司也顯失公平,應予糾正。此外,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本案爭議專利雖未公開本專利產品的性能指標及其測試方法,也未具體限定所用鹼、膠的種類及配膠量、配膠方式、鋪棕層數、纖維密度等,但上述內容並非本案爭議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要點,而是本領域或相關技術領域的公知技術和公知常識。未公開上述內容,不會妨礙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實施該技術方案,而且也無需付出創造性勞動,故本案爭議專利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之規定。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程序上雖有不妥但尚屬合法,且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正確,本院應予維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本院應予糾正。上訴人專利復審委員會及南方匯通公司的上訴理由成立,其上訴請求應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四款及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3)一中行初字第318號行政判決;

二、維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4764號無效決定。

一審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江西省德暢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擔(已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江西省德暢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擔(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繼祥

審 判 員 孫蘇理

審 判 員 胡 平

二○○四 年 十 月二十六日

書 記 員 孫 娜

② 行政訴訟案件同時有一個行政裁定書和一個行政判決書的法律依據

這個要看一下具體的內容,一般來說,裁定書是針對程序作出的,而判決書是根據實體內容作出的。

③ 如何查詢著作權侵權判決書

如果是向法院起訴後獲得判決,判決書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若查版詢特定案件的權判決書,可在檢索欄輸入當事人名稱;若查詢著作權侵權類案件,可在檢索欄輸入著作權侵權或者知識產權侵權。
如果是向行政機關投訴後獲得的相關文書,需到該行政機關查詢。若相關當事人為公司或者企業,可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查詢該公司的行政處罰信息。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知識產權局行政處罰決定不服,提起訴訟的時間是多久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⑤ 超人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判決為什麼正確

判決書為什麼正確
那你的給我看看判決書,
主要是看證據,跟誰的法律更站得住腳

⑥ 最高院最高檢關於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1次會議、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4〕1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4年11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1次會議、2004年11月11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為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二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條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一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十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五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假冒他人專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專利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一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第六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的行為,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七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八條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相同的商標」,是指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完全相同,或者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足以對公眾產生誤導的商標。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使用」,是指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產品說明書、商品交易文書,或者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等行為。

第九條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明知」:

(一)知道自己銷售的商品上的注冊商標被塗改、調換或者覆蓋的;

(二)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受到過行政處罰或者承擔過民事責任、又銷售同一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三)偽造、塗改商標注冊人授權文件或者知道該文件被偽造、塗改的;

(四)其他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情形。

第十條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一)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二)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三)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四)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第十一條以刊登收費廣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情形,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以營利為目的」。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是指沒有得到著作權人授權或者偽造、塗改著作權人授權許可文件或者超出授權許可范圍的情形。

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他人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應當視為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復制發行」。

第十二條本解釋所稱「非法經營數額」,是指行為人在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過程中,製造、儲存、運輸、銷售侵權產品的價值。已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實際銷售的價格計算。製造、儲存、運輸和未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標價或者已經查清的侵權產品的實際銷售平均價格計算。侵權產品沒有標價或者無法查清其實際銷售價格的,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

多次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未經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罰的,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或者銷售金額累計計算。

本解釋第三條所規定的「件」,是指標有完整商標圖樣的一份標識。

第十三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該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定罪處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第十四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犯罪,又銷售該侵權復製品,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以侵犯著作權罪定罪處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犯罪,又銷售明知是他人的侵權復製品,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第十五條單位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按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的三倍定罪量刑。

第十六條明知他人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儲存、代理進出口等便利條件、幫助的,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犯論處。

第十七條以前發布的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自本解釋施行後不再適用。

⑦ 法院已開庭審判傢具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38天了,為什麼還沒有收到判決書

這個比較難界定
通常A向法院提出B侵權的訴訟時
B會提出A的專利無效(以我在專利事務所專至今屬的工作經驗 99%會這么做)
這時法院會判斷是否暫停審理,等待復審委員會對專利無效做出的判決
這個通常在10個月左右(發明專利)
如果判決專利無效,則侵權不成立。
如果判決專利有效,則開始審理是否侵權。

今年4月1日起,執行對法條的解釋的第二版,可能會提升受理時間,但是具體仍不清楚

⑧ 民事判決書已經生效可以在行政案件中有法律效力嗎

主要是民事判決書生效,在行政案件中是有法律效力的。

⑨ 知識產權同一個起訴 怎麼有三個判決書

[資政知識產權]:法院列印民事判決書的份數是根據當事人、第三人人內數來確定的,一般容給當事人一份,第三人一份,代理人一份,法院自己留一份。
如果你的案件中有第三人或者原告、被告有多人,3個判決書就很正常了。
判決書,法律術語,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包括民事判決書(知識產權屬於民事)、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⑩ 法官的判決書屬於知識產權嗎

你好,復根據《著作權法》第五條「制本法不適用於:(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的規定,法官的判決書不屬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判決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