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夠左右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內容的人究竟有哪些
為順利推進修法工作,國家版權局專門成立了"國家版權局《著作權法》修訂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和"國家版權局《著作權法》修訂工作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其中領導小組由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同志擔任組長,成員來自中宣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以及中國作協等部門;專家委員會由30人組成,成員來自各相關部門、權利人組織、產業界、實務界、社會團體以及科研院所等部門。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國家版權局於2011年7月初發出通知,邀請社會各界包括行政機關、人民法院、社會團體、科研院所、產業界、專家學者等近200家單位和個人就《著作權法》修訂工作提出意見。
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兼職教授
·王正發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司司長
·葉峰 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事局局長
·劉海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前任所長
·吳漢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
·吳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政策研究室前任主任
·張智輝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
·沈仁干國家版權局副局長
·陳明華西北政法大學前校長
·賈 宇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
·郎勝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
·胡雲騰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明瑞 煙台大學校長
·顧肖榮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敬大力 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廳長
·甄貞 北京市檢察院副檢察長
·鮑遂獻 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
·譚世貴海南大學校長
·姜 偉黑龍江省檢察院檢察長
·石泰峰中央黨校副校長
·王勝明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楊楨 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前院長
·陳興良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客座研究員
·張明楷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曲新久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陳子平 台灣東吳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虞平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水林彪 日本法律史學會代表理事(會長)、一橋大學法學院法學研究科教授
被聘為我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羅克辛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巴瑞瑞德 教授
被聘為我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格萊亭格爾 德國PAVIS專利代理協會董事會主席
被聘為我院客座教授
❸ 什麼是「著作權」
著作權,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的總稱,包括著作人身權利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指各類作品的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廣義的著作權除狹義著作權的含義外,還包括藝術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在法律上稱「鄰接權」或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鄰接權納入規范范疇,在《著作權法》中單列一章保護鄰接權。可見,我國著作權立法採用的是廣義的著作權。
著作權不同於一般民事權利,在權利客體和權能屬性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一)著作權的權利客體具有可復制性
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現,具有無形性和共享性,能夠被多人同時使用或復制。同時,作品的表現形式多樣,具有表演、廣播、翻譯等多種利用方式,作品的利用對作品載體產生影響,但對作品本身不構成事實改變。
(二)著作權權能具有可分性
著作權本身由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復合而成,兩者可以實現有效分離,著作人身權可以獨立於著作財產權而單獨存在,同一權能能夠進行多次處分。
(三)著作權自動產生
專利權、商標權的取得必須經過申請、審批、登記和公告,即必須以行政確認程序來確認權利的取得和歸屬。而著作權因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一般不必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記或注冊手續,也不論其是否已經發表,只要創作完成即具有著作權。
(四)著作權人身保護的永久性
著作權與作品的創作者密切相關,因此,在著作權中,保護作者對作品的人身權利是其重要的內容。著作權中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利,永遠歸作者享有,不能轉讓,也不受著作權保護期限的限制。
❹ 沈仁乾的介紹
1943年2月生,湖南省瀏陽市龍伏鎮人,大學學歷。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 現任中華商標協會副會長。
❺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理解,如何在現實中保護正版打擊盜版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正版打擊盜版的方法及建議:
進一步完善健全版權法律。首先是修訂現行著作權法,對扼殺創新精神、嚴重製約版權產業發展、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盜版行為加大制裁力度,特別是刑事制裁力度。
加強對侵犯知識產權,特別是盜版行為的司法審判,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省市以及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的高中級人民法院設立三審合一的知識產權審判庭。
加強中央和地方,特別是地市一級的版權行政執法力量,切實改變「越是需要執法的地方,行政執法力量越弱」的狀況。
加強知識產權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首先是加強對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宣傳工作。號召各級黨委政府向中央政治局看齊,帶頭學習知識產權法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使他們能正確認識知識產權工作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而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把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和落實責任制。
盡快建立和健全版權集體管理機構,充分發揮版權行業協會和社團組織的中介作用。
積極宣傳版權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和企業,充分發揮這些地區和企業的帶頭示範作用。
「版權產業發展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盜版,建議加強版權法律保護,促進版權產業發展。」自200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國家版權局原副局長沈仁干每年提交的提案都涉及版權保護的問題,今年也不例外。
一、專利保護
專利有3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其主要內容有製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轉讓權和許可使用權。專利權還包括禁止權、放棄權、標記權等。發明專利保護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都是10年。
申請專利具有如下好處:
1、取得壟斷權:專利權人可以直接防止商業對手相應的競爭,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潤回報。
2、賺取特許費:一項專利,即使市場沒有即時需要,那麼日後很可能人會察覺到該專利的用途,並願意支付專利使用費,美國施樂公司發明了圖形用戶界面,但未申請專利,其後微軟公司及蘋果公司利用圖形用戶界面作為其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基礎,初步估計,施樂公司已白白損失了近10億美元的特許費,而在另一方面,IBM公司在2001年通過轉讓專利,獲得17億美元的收入。
3、作為防衛盾:如發明人未能在第一時間申請專利,競爭對手使會捷足先登,屆時,發明人研發的一切努力將會付諸東流,且發明人本人將不可運用本身的科研成果。
4、協助開發外國市場: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並實行了專利制度,不少外國買家,尤其美國買家會要求當地製造商或賣家證明其擁有產品的知識產權,以保障本身不至於捲入侵權訴訟,這樣才會願意進行交易。
5、以小勝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專利對大、中、小型企業及新型企業都同等重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小型企業完全可以到得專利的新發明反勝大型企業用巨額廣告樹立起來的主導產品。
6、增加企業的價值:如有第三人願入股投資一公司,若該公司擁有若干有價值的專利,則公司的股價將可大幅度提高。1997年微軟公司以4.25億美元收購一家擁有不足6000用戶的小公司,收購價是按用戶數目計算的業內平均價格的40倍,微軟公司願意以該股價支付是因為該公司持有35項以互聯網傳送電視內容的重要專利。
7、有利於企業科學正確的決策:通過專利分析,企業可以了解科技動態,行業動態,市場走向,新產品超勢,進而預測,制定本企業的近、中、遠發展規劃,確定企業發展哪些產品以占據市場,保持企業的領先地位,擴大市場佔有份額。
二、商標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規定,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可在中國申請注冊,取得商標專用權。商標標識可為文字、圖形或者及組合。
商品商標是指使用在生產、製造、加工、揀選和經銷的商品上的商標。
服務商標是指提供服務的經營者為將自己提供的服務與他人提供的服務區別開而使用的商標。
集體商標是指由工商業團體、協會或其他集體組織的成員使用於商品或服務上,用於表明商品的經營者或服務的提供者屬於同一組織,以便與非成員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的商標。
證明商標是指由具有控制和檢測能力的行政機關、團體或其指定的機構所控制,由其他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務上,用以證明商品原產地、主要原料、製造方法、質量、精確度及商品的其他特定品質的商標。
商標保護期為10年,在此期間沒有任何費用,10年後可續展使用,商標注冊有下列好處:
1、在全國范圍內受保護,其他任何人均不能使用。
2、注冊商標是一種可以留傳後世永續存在的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可以轉讓、繼承,作為財產投資、抵押等。
3、產品容易進入大商場或超市銷售,越來越多的大商場或超市只允許有注冊商標的商品進入。
4、大多數消費者認為使用了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更可靠,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5、避免費心設計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因為我國對同一商標注冊申請實行「申請在先」的原則,申請在後者非但不能獲准注冊該商標,而且連再使用也是不允許的,否則即構成侵權。
6、避免無意侵權,支付巨額賠償費,新的司法解釋規定賠償金額由被侵權人自己說了算。
三、著作權保護
目前國內、外大多採用著作權對計算機軟體進行保護,在我國是特別從著作權中分支出"計算機軟體登記辦法"對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來進行重點保護。採用軟體登記這種版權保護方式有許多優點:
1、過登記的軟體會將權利人、開發時間、完成時間、名稱及內容進行公告,糾紛時有一個明確的依據,能夠明確軟體的歸屬,避免了因人員跳槽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權屬糾紛,也可以說軟體登記是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法律訴訟的前提。
2、授權快,二個月左右就可拿到證書,版權保護的時間長,保護期50年。
3、經過登記的軟體不公開軟體程序,只在發生侵權時,才會作為侵權認定的依據,保密性極好。
4、保護范圍較廣,能有效作為侵權認定的依據。
5、費用較低,且只需一次性付費,不必繳年費。
❻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的介紹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成立於2010年11月,擁有編輯出版學、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出版、廣告學、英語語言文學、網路與多媒體七個本科專業。其中,編輯出版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傳播學數字出版專業是教育部批準的首批以數字出版招生的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工51人,其中專任教師43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32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26人。現聘著名出版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先生為院長。學院同時聘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等業內知名人士20餘人擔任我院兼職教授。該院依託傳播學和出版學理論研究,以面向首都、服務出版業為中心,緊密圍繞國家和首都地區新聞出版業發展中的緊迫性重大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相關應用研究,形成了一些在出版傳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標志性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間,學院科研經費450餘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230餘萬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2項,省部級項目33項,橫向項目14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學院下設的主要研究機構包括: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中國編輯研究資料中心、期刊研究所、數字出版研究所、創意經濟研究所等,其中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我院實驗中心還配置有數字出版系統、音視頻採集系統、信息處理系統等數百萬元設備,這些都為我院教學科研提供了較好的軟硬體環境。
❼ 珠海市文化產業現狀
目前,珠海市文化產業的產業基礎已經初具規模,而且正在發展中;從此次在珠海舉辦的2005年文化產業論壇來看,珠海的文化產業也具備了良好的大環境。接下來就看珠海能否帶頭將珠三角地區發展成一個文化產業群。
就珠海目前在珠三角地區所處的態勢來看,要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珠海就必須通過整體創新,加大市場拓展,增強成本控制能力,加強文化產業之間的聯動努力發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加快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多我優」的強勢型文化產業鏈。
文化產業需要創新意識(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博士後皇甫曉濤)
我國現在不僅缺乏客觀的產業資本載體,更為缺乏的是文化資本主體的創造性。我國文化產業缺乏創新意識,比如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只注重故事情節,而很少對文化符號的外延的擴展。現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我們不僅只追求知識經濟的文化技術,還要吸取歐洲創意文化觀念,轉變傳統文化產業。
有些地區的居民存在著這么一種觀念:文化產業發展是富裕地區的專利,在不發達地區搞文化產業過於奢侈。但實際是,文化產業是時代大勢所趨,不是局部環節,不是早為晚為的事情。對於欠發達地區,文化市場開拓和文化產業裝備可以從基礎設施開始進入資本市場,或者轉變成為文化符號,以符號運營進入資本市場。
盜版是對版權的毀滅性打擊(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
在中國,版權在促進文學、藝術、文化與教育事業方面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但作為無形產業權的版權可轉為現實生產力,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則尚未得到普遍的認同和受到應有的重視。
我國當前版權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與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文化產品與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公眾的需求。
我國版權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國家已於2001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相關條例,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版權法律制度,提高了保護水平,強化了執法手段。同時,我國於2001年成為WTO的成員,《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也在我國生效。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廣大公眾的版權意識仍然淡薄。從政府官員到企業的管理人員,其版權產業的觀念以及對版權產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都有待進一步增強與提高。為侵犯版權者提供保護的部門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
外國版權產品於服務大量流入,特別是盜版製品的走私入境。在目前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盜版問題顯得特別突出,這對版權是毀滅性的打擊,嚴重阻礙了我國版權產業發展。
媒體品牌戰略創造產業價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范以錦)
范以錦曾經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媒體多品牌戰略形象地稱為「龍生龍,鳳生鳳」的滾動發展模式,在昨天論壇上的主題演講中,范以錦將媒體的品牌戰略與文化產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指出創新的媒體品牌戰略為文化產業創造價值。
范以錦指出,從報刊媒體背後可以看出產業升級、技術革命進步的影子,同樣,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創新,只有把握改革創新的潮流才能最終領跑市場。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報刊媒體要作為其中的產業支柱發揮重要的作用。
要是報刊媒體的品牌戰略能更多地創造產業價值,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從單一的新聞競爭轉到塑造媒體品牌的競爭上來;二是從單一媒體品牌的競爭轉到媒體多品牌的競爭上來。與珠三角的產品一樣,珠海本地的報刊媒體品牌的樹立、品牌的識別都沒有問題,現在就是要看其在品牌戰略發展中如何走得更好,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其文化產業價值。
珠海適合發展「活動經濟」(北大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陳少峰)
珠海適合發展「活動經濟」
珠海市是以休閑娛樂活動為主要特點的城市,其定位恰好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主流的新趨勢:活動經濟。活動經濟應該成為珠海今後文化產業的核心。
活動經濟是之人為組織的,能帶來經濟上的規模消費收益的各種交流、展覽、演出、體育、觀光和娛樂體驗活動。活動經濟的主要收入是運輸公司、旅遊、餐飲和區域性的規模消費。最大的收益者是區域。
應發展數字娛樂設備產業
現在的趨勢是「娛樂無邊界」,人們希望隨時隨地可以娛樂。珠海必須對原有文化產業進一步梳理,進行新的產業布局。珠海可以發展數字產業,來提升製造業。
具體來說,我建議珠海大力發展手機內容產業和數字娛樂設備產業。
應發展中小型、密集型會展活動
珠海過去工業發展規模不大,正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留下了一個空間。
我建議珠海應大力發展中小型、密集型會展活動;發展特色主題活動和特色休閑活動。
從珠海現有的環境,加上港珠澳大橋投建等大項目帶來的巨大的區位優勢,珠海的文化產業發展在珠三角具有獨特的競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