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是什麼
通常說的軟體著作權其實就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法律對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是進行了較多的保護,那麼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是什麼呢?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是什麼一、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是什麼內容1、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
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
2、文檔:是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定、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
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3、計算機軟體。
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4、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二、軟體著作權的限制有哪些對於著作權人的權利,著作權法通常予以一定限制,以平衡著作權人的局部利益與社會的整體利益。
我國對軟體著作權的限制主要是:1、時間限制: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保護期不受限制。
軟體著作權的其他權利保護期為25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25年的12月31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機關申請續展25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50年。
因繼承或單位分立、合並等法律行為使著作權人主體發生合法變更時,不改變相應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因依法簽訂使用權或使用權許可合同而轉讓有關權利時,轉讓活動的發生不改變有關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當擁有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終止或擁有軟體著作權的公民死亡而無合法繼承者時,除開發者身份權外,有關軟體的其他各項權利在保護期滿之前進入公有領域。
2、在保護期內,因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國家機關執行公務等非商業性目的的需要對軟體進行少量復制,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同意,不向其支付報酬。
3、軟體著作權人不得損害公眾利益,違反其他法律。
4、軟體復製品合法持有人,在不經該軟體著作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內,製作備份復製品,進行必要的修改等。
Ⅱ 軟體的著作權保護與專利保護有什麼區別
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和法規,軟體著作權保護有以下主要內容:
第一是對軟體著作權主題進行保護.
軟體著作權人是受法律保護的軟體著作權主體,主要包括依法享有軟體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一般情況下,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軟體著作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這是確定軟體著作權歸屬的一般性原則。
軟體開發者包括獨立開發者、合作開發者、受委託開發者和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者四種類型。
後三種的軟體著作權歸屬都需正式簽訂書面合同約定.
根據法律規定,依靠繼承、受讓、承受等方式獲得著作權的也可以成為軟體著作權人,同樣受到法律保護.
第二是對軟體著作權的客體進行保護.
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及其有關文檔(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是軟體著作權的客體,依法受到保護.
第三是對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進行保護.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以下權利:
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原件或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可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
自然人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其他組織著作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第四是對軟體著作權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的權利給予保護.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是指通過合法途徑取得合法的軟體復製品的人,簡言之,通過正規渠道得到正版軟體者.他們依法享有以下權利:
1、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2、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但這些復製品只是供自己使用而不得提供他人使用;
3、為了把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這種修改後的軟體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向第三方提供.
參考內容
Ⅲ 同一個計算機軟體的版本不同,其軟體著作權保護是怎樣的
一個軟體只來能進行一次自軟體著作權的登記,但目前的軟體更新速度很快,一般來說,軟體升級後不用登記,不過如果升級的軟體在代碼或說明書上,和原來的軟體相比,有50%以上的不同,或者是增加了新的功能,還是去做一個2.0的登記會比較好,因為畢竟代碼和說明書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重新登記才可以很好的保護升級的軟體。
Ⅳ 軟體版權和著作權
軟體版權:
軟體版權屬於知識產權的著作權范疇,具有知識產權的特徵,回即時間性,專有性和地域性答。
軟體版權在法律上稱為「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屬於著作權(知識產權)的一種。國家頒布有《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保護權益人的軟體著作權。
著作權:
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是right(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1] 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2]
Ⅳ 軟體產品登記和軟體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軟體產品登記是一項政策,軟體著作權也屬於軟體產品的一種。
軟體著作權申請成功後就可以去做軟體產品登記,登記成功後就能享受稅收政策。
Ⅵ 版權和軟體著作權是一樣的嗎
軟體著作權和專利有什麼區別?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指軟體的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依據有關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於軟體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專利,從字面上是指專有的權利和利益,一般是由政府機關或者代表若干國家的區域性組織根據申請而頒發的一種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文件,我們來詳細的看一下軟體著作權和專利有什麼區別。
軟體著作權和專利有什麼區別?
一、軟體著作權和專利區別:申請方式不同
(1)軟體著作權在軟體創作完成後即可獲得,就是常說的進行軟著登記,以起到類似公證的作用。
(2)其一,專利必須向專利局提出申請才能獲得。其二,軟體專利申請描述的是軟體的構思。
二、軟體著作權和專利區別:通過制度不同
(1)軟體著作權採取登記制,基本是100%可以通過的,軟著是對作品的外在表現形式進行保護。
(2)專利採取審查制,必須滿足專利授權的條件才行,專利是對技術的功能,性能等進行保護。
三、軟體著作權和專利區別:法律依據不同
(1)軟體的著作權保護依據是《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2)軟體的專利權保護依據是《專利法》
Ⅶ 在想個問題,軟體著作權和版權是什麼關系
您好,版權也就是來著作權,自軟體著作權屬於《著作權》法中所規定的計算機軟體作品。
《著作權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 文字作品;(二) 口述作品;(三) 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 美術、建築作品;(五) 攝影作品;(六)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七) 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 計算機軟體;(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Ⅷ 完善軟體著作權保護的若干建議
完善軟體著作權保護的若干建議軟體著作權的建議關於軟體著作權的建議 一體化的立法保護能夠提高軟體保護的效力等級,增強保護的權威性。制度設計上可將《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基本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主要制度納入《著作權法》的統一制度系統,將上述一體化保護理念貫徹到相應的制度設計上,切實建立一體化保護軟體著作權的法治機制。從頒布實施,後經修訂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以下稱《條例》)確立了我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的基本理念與制度,明確將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的發展作為立法宗旨,強調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這一軟體著作權模式既考慮了計算機軟體作品的復雜性、創新程度參差不齊的實際狀況,又兼顧了權利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平衡,順應了當時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條例》以單行行政法規的形式賦予計算機軟體權利人享有發表權、復制權、署名權、修改權、發行權、取得報酬權、出租權、信息網路傳播權和翻譯權等,軟體作品的主體主要是法人和組織,軟體權利人享有權利的屬性以經濟權利為主,精神權利為輔,彰顯了軟體作品實用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基本符合TRIPS協議的規定,在當前正在進行的《著作權法》修訂中,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應當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然而,軟體著作權保護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軟體正版化制度基礎薄弱問題、網路環境下軟體作品的使用問題、軟體盜版行為屢禁不止等問題。軟體著作權保護亟需全面深入的制度創新以更好地保護軟體著作權人合法權益,保障我國軟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提高立法層次,一體化保護軟體著作權原有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以國務院以單行條例的形式實行特別法保護,這種保護模式效力等級低,保護的權威性和力度遠遠不夠。《著作權法》修訂中,應當將計算機軟體作品和其他類型的作品納入一體化法律保護中,將計算機軟體作品作為著作權法法律規制的一般性作品加以保護,不再設置軟體保護的特別法。一體化的立法保護能夠提高軟體保護的效力等級,增強保護的權威性。制度設計上可將《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基本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主要制度納入《著作權法》的統一制度系統,將上述一體化保護理念貫徹到相應的制度設計上,切實建立一體化保護軟體著作權的法治機制。二、吸收國外著作權法立法經驗,科學界定計算機程序軟體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內外軟體版權保護的實踐表明,計算機程序的內涵較之先前有了實質性變化,計算機程序的獨創性不僅體現在指令上,還體現在相關數據上,在軟體技術實現和功能實現中指令、符號、數據不可分割。《俄羅斯民法典》(著作權法)將計算機程序界定為:以客觀形式表現的,用於電子計算機或其他信息處理裝置運行的數據與指令的總和,准確地表達了計算機程序內涵與屬性的最新變化,恰當地反映了當今計算機程序使用和發展的態勢。《著作權法》修訂中當及時吸收俄羅斯著作權法的立法經驗,將計算機程序界定為:以客觀形式表現的,用於電子計算機和其他信息處理裝置運行的數據與指令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