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利用虛假合同霸佔他人土地所有權犯什麼罪博客
個人沒有土地所有權,可以有土地使用權。
利用虛假合同霸佔他人土地的,是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❷ 關於土地使用權問題
1.土地使用權證不可以改成去世的人的名字。
根據(1995)國土[籍)字第26號文頒布的《版確定土地所有權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26條關於「土地使用權確定給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而死人不會「直接使用」,所以土地局換證時疏於查實登記人是否是「直接使用土地的個人」。
2.如果死者生前使用某片國有土地,其死後的土地使用權是可以繼承的。國務院1990年5.19發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48條:依照本條例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❸ 想買房,對方房產證差3個月到5年怎麼辦
協商,將首期款轉為定金形式支付,合同繼續簽,過戶時間定為滿5年那時候。
不過你的是公積金,也就是說,你首期款房東也拿不到的,需轉到公積金管理處下屬的一個中介機構,等過戶後約2個月後才能一次性拿到全款
❹ 國家關於土地使用的政策和法律
1、農用地只能用於農業發展主要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條
「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前款所稱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2、關於土地使用的常用法律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3)《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
(4)《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5)《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4)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博客擴展閱讀:
農用地性質轉換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❺ 拆遷 土地使用權
補償安置協議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內容應當包括專:(1)被拆屬除房屋的建築面積;(2)貨幣補償金額;(3)補償安置方式;(4)搬遷期限;(5)當事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實行產權調換的,補償安置協議還應當包括安置房的價值金額、面積、地點和層次等事項
按照雙方協議補償
回答者:
強律師
-
試用期
一級
3-13
16:08
我家可能拆遷,是一幢別墅,擁有70年土地使用權,請問一下,拆遷是否有土地使用權補償金。這幢別墅是城市土地使用權,而且是位於上海的。
樓主你好,「土地使用權補償金」沒有這個說法。凡是國有土地上的住宅建築,都只是擁有土地使用權,住宅一般都是70年的期限,也就是說這個期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是你的,房產也是你的,當然你也應該擁有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
如果你擁有這兩證的話,拆遷的時候肯定是會有補償的,拆遷補償的標准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根據房屋面積,土地面積,新舊程度,使用用途等按照當地市場平均價格來進行實物(樓房)或貨幣補償。沒有單獨的「土地使用權補償」。
❻ 行政合同可以由《合同法》調整
行政合同原則受行政法的調整,但又有我國立法規劃至今沒有出台行政合同法,各地法院的實踐中,不少人民法院將行政合同作為民事合同立案處理,比如大量的國有土地出讓合同在各地人民法院作為民事合同處理的,將行政問題民事化。但現在的趨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態度是將行政合同交由行政審判庭處理,處理的適用法律原則是優先使用特殊規范,我的理解是行政法規范,其次是特殊規范沒有涉及的再適用民商法部門中的基本法律《合同法》,即有限制的有《合同法》調整。
下面粘貼過來我的參照最高人民法院主流是法官觀點的一篇博客,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由於法學理論界對土地出讓合同糾紛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還是作為行政案件受理存在認識分歧,導致實踐中各地法院做法也
不盡一致。
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不同於普通的民事合同,這種合同反映的是行政職權作用於他人權益的特殊法律形式,是行政職權受民
商法,行政法調整的法律狀態,是私法規則、公法規則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出了行政與合同的雙重法律屬性。由於這種合
同的關系的內容是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受行政權的制約與支配,本質上屬於行政合同。
行政合同屬於雙方行政行為,按照舊司法解釋的定義,具體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合同。隨著我國行政審判發展的發展和域外
審判經驗的引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民法院將國有土地使用前糾紛作為行政案件立案受理。
由於行政合同在立法層面尚無規范可循,尤其在行政合同的范圍問題上,行政審判與民事審判尚未達成共識,行政法界普遍
認為是行政合同,民事審判中因歷史因素卻一直沿襲按照民事合同對待,內有考慮行政職權的因素,不做行政合法合規性審
查。由於民商法律規則與行政法規則存在巨大的差異,導致判決結果迥異。
審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的法律規定,法律有特殊規定的,適用法律的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❼ 如何做到 一切從實際出發 高考題 博客
應該以新教材為准,今年模擬考試這個知識點考得很集中,北京有三個城區出了這個知識點的題:給你貼過去:西城區2011一摸39(4)城市的未來關乎百姓的生活品質、關系國家的科學發展。(4)請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說明在制訂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當怎樣自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8分)39.(3)制訂城市規劃應堅持從城市發展實際、百姓生活實際出發調查研究,尊重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3分)制定規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貫徹科學發展觀理念;(3分)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相結合。(2分)(朝陽一模)3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繪制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為制定「十二五」規劃,國家組織國內67個部門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1萬多名專家深入研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系統學習和領會黨的十七大報告,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提出新對策、新舉措;努力做到符合規律、符合國情。8個調研組分赴13個省區市,並到上百個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實地調研,為順利制定「十二五」規劃奠定了重要基礎。(5)結合上述材料,分析相關部門和專家是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12分)①系統進行理論學習,並深入基層單位實地調研,做到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4分)②深入研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做到了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4分)③立足國情,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提出新對策、新舉措。做到了既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4分)(豐台一模)38.《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回答:表12011年1月國務院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主要內容政策要點1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一季度向社會公布。2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多渠道籌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努力增加公共租賃住房供應。3對個人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的,統一按銷售收入全額征稅。4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5嚴格住房用地供應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應,依法查處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行為。6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在一定時期內,要從嚴制定和執行住房限購措施。(4)結合表1,分析我國政府此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是怎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10分)此次調控要求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住房價格控制目標,(1分)堅持了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調查研究,實事求是。(2分)此次調控從政府監管、交易稅費、房源供應等多方面組合出拳,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給,保障合理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1分)堅持了在遵循經濟規律的基礎上(1分)發揮主觀能動性(1分),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1分)此次調控是在新形勢下為控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審時度勢推出的新舉措,(1分)堅持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