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權利的自力救濟包括那些
自力救濟:又稱私力救濟。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人不藉助國家機關的公力,而以自己的力量來保護自己或他人權利的行為。
廣義的自力救濟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一、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針對正在發生的不法侵害行為,為保護自己或他人的物權所進行的防衛行為。正當防衛使用暴力手段容易越過合理界限而造成不應有的傷害。有鑒於此,法律要求正當防衛必須限制在合理范圍以內,正當防衛如超過合理界限造成損害後果,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二、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保護自己或他人的物不遭受緊急的危險損害,迫不得已採取的致他人之物受損害的行為。
三、自助行為
為了保護物和物權,在來不及或無法請求公權力機關保護的情況下,物權人對他人財產或人身自由採取的扣押、拘束或其他適當措施。
自助行為應當符合以下要件:
1.是為了保護物和物權;
2.時間緊迫來不及請求保護,或者侵權行為輕微難以請求公權力機關保護,不實施自助行為將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
3.手段盡量溫和,不得過激,更不能違反法律法規。
自助時應當注意:
能採取扣押財產方式的,不能扣留人身,非扣留人身不可的也必須立即報告公安機關。自助行為必須採取毀損侵害人財產的,應當將破壞限制在最小范圍。
㈡ 根據物權法規定,物權的保護方式有哪幾種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2)物權自力保護擴展閱讀
物權取得
一、取得原因
1、法律行為.這是物權取得的最常見的原因,如買賣、互易、贈與、遺贈以及通過物的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設定行為為他人設定抵押權、質權等他物權.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權,主要有:
(1)因取得時效取得物權;
(2)因公用徵收或沒收而取得物權;
(3)因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取得所有權;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權;
(5)因繼承取得物權;
(6)因法律的規定而取得物權;
(7)孳息的所有權取得。
二、物權消滅的原因
1、法律行為.這又包括拋棄合同以及撤銷權的行使.拋棄就是單方消滅物權的行為;合同則是雙方約定物權存續期限或物權消滅的意思表示;行使撤銷權來消滅物權主要是在合同規定中,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從而使用權合同規定的物權歸於消滅.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物權,主要有:標的物的滅失;物權的法定期限的屆滿;還有因兩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某種他物權,兩主體混同後,此種物權即歸於消滅.
㈢ 為什麼法律要對物權施行這么多保護方式 對債權則沒有
1、樓主你好,不抄知道你所說襲的保護方式是什麼意思,我分別解釋一下兩者救濟途徑與責任承擔方式的區別。
2、救濟途徑而言,財產債權的救濟有先契約義務\責任、契約義務\責任、後契約義務\責任三層的立體保護,可以說全程保護。就先契約義務\責任而言,可以追究過錯方的締約過失責任,責任形態是損害賠償;最常規的契約義務\責任有違約責任、損害賠償責任,甚至有時候還可以在侵權與違約之間選擇。後契約義務\責任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學界認為可以借鑒違約責任救濟。同時,在雙務合同里還有三種抗辯權可以選擇適用,以保護債權。
物權就只能藉助物權請求權,也就是物權返還、排除妨害、確權請求權。可見債權救濟途徑比較多。
3、就責任承擔方式而言,財產性債權救濟可以有繼續履行(瑕疵履行的可以要求修理重做,部分履行的要就強制履行)的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責任、定金罰則、損害賠償責任。物權的話有財產性損害賠償責任(特定條件下還可以精神損害賠償、賠禮道歉)、恢復原狀(修補重做、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等),自力救濟。兩者差不多。
4、綜上所述,債權物權因其特點不同,救濟途徑不同,責任承擔方式略有迥異。不能說債權沒有那麼多保護方式呵呵。
望採納呵呵
㈣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有哪些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返還原物 2、確認物權 3、排除妨害 4、消除危險 5、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㈤ 物權的保護體系是什麼
主要是物權的自力保護(救濟)和物權的公力保護(救濟),物權的公力保公包括公法上的保護版和私權法上的保護;民法上物權保護有:1、返還原物請求權;2、排除妨害請求權和停止侵害請求權;3、物權確認請求權;4、恢復原狀請求權;5、損害賠償請求權。
㈥ 物權所有人對他人合法或非法佔有的財產如何自力救濟或行使取回權
如何自力救濟得看具體情況,他人是如何取得財產的、雙方是什麼關系、有什麼糾紛等都要具體考慮。
㈦ 所有權的保護路徑有哪些
所有權意味著完全支配和排他地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
保護方式:
一、自力保護:1、自理防衛 2、自力取回
二、物權本身的保護方式:1、所有權確認請求權 2、返還原物請求權 3、排除妨害請求權 4、消除危險請求權 5、恢復原狀請求權
三、債權請求方式:損害賠償請求權
四、民法其他保護方式:停止侵害請求權等
㈧ 物權的保護方法有哪些呢
物權的保護方式主要有:確認權利;請求返還原物;判處妨內害或消除危險;請求損害賠償;修理、容重做、更換或恢復原狀。《物權法》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㈨ 確認物權的歸屬能不能實行自力救濟
從理論上來看,自力救自濟包括法定自力救濟和法外自力救濟,法外自力救濟缺乏法律依據,可能會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發生。你所舉的例子屬於法定自力救濟,但當事人協商解決的前提是:不得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不得危害國家和社會利益,並不得違反公序良俗。
㈩ 物權所有人對他人佔有的財產如何自力救濟
要看他人是合法佔有還是非法佔有;
如果是合法佔有,則不能取回;如果是非法佔有,可以直接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