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盜竊對象可以使用權

盜竊對象可以使用權

發布時間:2021-07-30 01:11:30

❶ 治安管理對偷盜是如何認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94修正)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侵犯公私財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一)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的;
(二)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
(三)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
(四)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盜竊罪的認定及處罰 :
一、概念及其構成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一般是指動產而言,但不動產上之附著物,可與不動產分離的,例如,田地上的農作物,山上的樹木、建築物上之門窗等,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另外,能源如電力、煤氣也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能。這里的所有權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權,但有時也有例外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規定:「盜竊違禁品,按盜竊罪處理的,不計數額,根據情節輕重量刑。盜竊違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佔有的財物也構成盜竊罪。」
盜竊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這種公私財物的特徵是:(1)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的財物必須是依據五官的功能可以認識的有形的東西。控制和佔有是事實上的支配。這種支配不僅僅是單純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有時佔有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觀念,必須考慮到物的性質,物所處的時空等,要按照社會上的一般觀念來決定某物有沒有被佔有。有時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達不到的場合,從社會觀念上也可以認為是佔有。例如,在自已住宅的范圍內一時找不到的手錶、戒指,仍沒有失去佔有。如沒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邊習慣的牲畜即使離開了主人的住所,仍屬主人佔有。震災發生時,為了暫時避難而搬出去放置在路邊的財物,仍歸主人由有。放養在養殖場的魚和珍珠貝歸養殖人出有。這里所說的手錶、戒指、牲畜、魚等仍可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形物也能夠被人們所控制,也就能夠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電力、煤氣、大哥大碼號等。不能被人們控制的陽光、風力、空氣、電波、磁力等就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2)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是客觀的,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如有價證券等。具有主觀價值 (如有紀念意義的信件)及幾乎無價值的東西。就不能成為我國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竊行為人如果將這些無價值的財物偷出去後,通過出售或交換,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 (相當於銷贓數額),且數額較大,則應定盜竊罪。(3)能夠被移動。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上的附著物都可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開采出來的石頭,從自然狀態下運回的放在一定范圍內的砂子,放在鹽廠的海水,地上的樹等。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賣不動產,是非所有人處理所有權,買賣關系無效,屬於民事上的房地產糾紛,不能按盜竊罪處理。(4)他人的財物。盜竊犯不可能盜竊自己的財物,他所盜竊的對象是「他人的財物」。雖然是自己的財物,但由他人合法佔有或使用,亦視為「他人的財物」。如寄售、托運、租借的物品。但有時也有這種情況,由自己合法所有、使用、處分的財物,也應視為:「他人的財物」。如在主人的店裡出售物品的雇員在現實中監視、控制、出售的物品,倉庫管理員領取的庫存品,旅客借用旅館的電視等。遺忘物是遺忘人丟失但知其所在的財物,大多處於遺忘人支配力所及的范圍內,其所有權或佔有權仍屬於遺忘人,亦視為「他人的財物」,遺失物是失主丟失而又不知其所在的財物。行為人拾得遺失物,應按《民法通則》處理,一般不構成犯罪,無主物是被所有人拋棄的財物、無人繼承的遺產等。佔有無主物,不構成犯罪。被人拋棄的財物歸先佔者所有。佔有無人繼承的遺產應退還給國家或集體。埋藏物、隱藏物不是無主物。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盜掘墓葬,盜取財物數額較大,以盜竊罪論處。《文物保護法》規定:「私自挖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以盜竊論處。」(5)一些特殊的財物盡管具備上述四個特徵,仍不能成為盜竊對象。如槍支、彈葯,正在使用的變壓器等。不同的財物或同一財物處於不同的位置、狀態,它所表現的社會關系不同,作為犯罪對象時,它所代表的犯罪客體也不同。如盜竊通訊線路上的電線構成破壞通訊設施罪,盜竊倉庫中的電線則構成盜竊罪。因為前者的直接客體是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而後者的直接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盜竊槍支、彈葯則構成盜竊槍支、彈葯罪,不構成盜竊罪。因為它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6)盜竊自己家裡或近親屬的財物,根據《解釋》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應同在社會上作案有所區別。近親屬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盜竊近親屬的財物應包括盜竊分居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盜竊自己家裡的財物,即包括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也包括盜竊共同生活的其他非近親屬的財物。家庭成員勾結外人盜竊自己家裡的或近親屬的財物,屬於共同盜竊行為。構成盜竊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情況對家庭成員也要與社會上其他同案犯區別對待。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所謂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採取自認為不為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經手者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財物取走的行為。其具有以下特徵:(1)秘密竊取是指在取得財物的過程中沒有被發現,是在暗中進行的。如果正在取財的過程中,就被他人發現阻止,而仍強行拿走的,則不是秘密竊取,構成犯罪,應以搶奪罪或搶劫罪論處, 如果取財時沒有發覺,但財物竊到手後即被發覺,爾後公開攜帶財物逃跑的,仍屬於秘密竊取,要以盜竊論處;如果施用騙術,轉移被害人注意力,然後在其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取走財物的仍構成秘密竊取;如果事先乘人不備,潛入某一場所,在無人發現的過程中秘密取財的,也為秘密竊取。(2)秘密竊取是針對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而言的,即為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沒有發覺。在竊取財物的過程中,只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沒有發覺,即使被其他人發現的,也應是本罪的秘密竊取。(3)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自認為沒有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發覺。如果在取財過程中,事實上已為被害人發覺,但被害人由於種種原因未加阻止,行為人對此也不知道被發覺,把財物取走的,仍為秘密竊取。如果行為人已明知被他人發覺即使被害人未阻止而仍取走的,行為帶有公然性,這時就不再屬於秘密竊取,構成犯罪的也而據其行為的性質以搶奪罪或搶劫罪論處,至於其方式則多種多樣,有的是採取撬鎖破門、打洞跳窗、冒充找人等人室盜竊;有的是在公共場所割包掏兜、順手牽羊進行盜竊;等等。但不論其形式如何,只要其本質上屬於秘密竊取,就可構成本罪的盜竊行為。
秘密竊取的公私財物必須達到數額較大或者雖然沒有達到數額較大但實行了多次盜竊的,才能認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達到數額較大且盜竊次數亦沒有達到多次,則不能構成本罪。數額較大一般是指實際竊取了數額較大的財物。行為人沒有實際取得財物,即盜竊未遂,一般情況下不應以犯罪處理。但如果以盜竊巨款、珍費文物等貴重物品為目標,潛人銀行、博物館等盜竊未遂的,仍應認為構成本罪未遂而追究其刑事責任。所謂數額較大,根據《解釋》之規定,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百元至2千元以上。所謂多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即1年內入戶盜竊或者在公共場所扒竊3次以上。
根據本條規定,構成盜竊犯罪要以盜竊數額達到較大或者次數達到多次,否則就不構成犯罪。但根據《解釋》第6條第1項的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接近"數額較大"的起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仍可以追究刑事責任:(1)以破壞性手段盜竊造成公私財產損失的,(2)盜竊殘疾人、孤寡老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3)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這實為擴大解釋,應注意把握。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16周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對主體的修改是對本罪修改的重要內容。依原刑法,已滿l4歲不滿16歲的少年犯慣竊罪、重大盜竊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本法取消了此規定。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盜竊罪故意的內容包括:(1)行為人明確地意識到其盜竊行為的對象是他人所有或佔有的財物。行為人只要依據一般的認識能力和社會常識,推知該物為他人所有或佔有即可。至於財物的所有人或佔有人是誰,並不要求行為人有明確、具體的預見或認識。如放在宿舍外的自行車,河中一群暫時無人看管的鴨子,客車行李架上的行李等。如果行為人過失地將他人的財物誤認為是自己的財物取走,在發現之後予以返還的,由於缺少故意的內容和非法佔有的意圖,不成立盜竊罪;(2)對盜竊後果的預見。如進人銀行偷保險櫃,就意圖盜竊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的財物。進入博物館就意圖偷文物。這樣的犯意,表明了盜竊犯意圖給社會造成危害的大小,也就表明了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根據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解釋》規定:「盜竊未遂,情節嚴重的,如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府當定罪處罰。」
非法佔有不僅包括自己佔有,也包括為第三者或集體佔有。對非法竊取並占為己有的財物,隨後又將其毀棄、贈予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佔有的,系案犯對財物的處理問題,改變不了其非法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性質,不影響盜竊罪的成立。如果對某種財物未經物主同意,暫時挪用或借用,無非法佔有的目的,用後准備歸還的,不能構成盜竊罪。構成其他犯罪的,可以將這一情況作為情節考慮。有一些偷汽車的案件即屬此種情況。

二、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對某些具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因受災生活困難偶爾偷竊財物的、或者被脅迫參加盜竊活動沒有分贓或分贓甚微的,可不作盜竊罪處理,必要時,可由主管機關予以適當處罰。把偷竊自己家電或近親屬財物的行為與社會上的盜竊犯罪行為加以區別。《解釋》規定,對此類案件,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應同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
根據《解釋》的規定,盜竊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數額較大」的起點,但情節輕微,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作為犯罪處,。"
l、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2、全部退贓、退賠的;
3、主動投案的;
4、被脅迫參加盜竊活動,沒有分贓或者獲贓較少的;
5、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二)盜竊既遂與未遂
關於盜竊罪的既遂標准,理論上有接觸說、轉移說、隱匿說、失控說、控制說、失控加控制說。我們主張失控加控制說,即盜竊行為已經使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時,或者行為人已經控制了所盜財物時,都是既遂。被害人的失控與行為人的控制通常是統一的,被害人的失控意味著行為人的控制。但二者也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即被害人失去了控制,但行為人並沒有控制財物,對此也應認定為盜竊既遂,因為本法以保護合法權益為目的,既遂與未遂的區分到底是社會危害性的區別。就盜竊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於行為人是否控制了財物,而在於被害人是否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因此,即使行為人沒有控制財物,但只要被害人失去了對財物的控制的,也成立盜竊既遂,沒有理由以未遂論處。例如,行為人以不法佔有為目的,從火車上將他人財物扔到偏僻的軌道旁,打算下車後再撿回該財物。又如,行為人讓不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放在浴室內的金戒指藏在隱蔽處,打算日後取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行為人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控制該財物,但因為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也應認定為盜竊既遂,而不能認定為未遂。所應注意的是,在認定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時,必須根據財物的性質、形態、體積大小、被害人對財物的佔有狀態、行為人的竊取樣態等進行判斷。如在商店行竊,就體積很小的財物而言,行為人將該財物夾在腋下、放人口袋、藏入懷中時就是既遂;但就體積很大的財物而言,只有將該財物搬出商店才能認定為既遂。再如盜竊工廠內的財物,如果工廠是任何人可以出入的,則將財物搬出原來的倉庫、車間時就是既遂;如果工廠的出入相當嚴格,出大門必須經過檢查,則只有將財物搬出大門外才是既遂。又如間接正犯的盜竊,如果被利用者控制了財物,即使利用者還沒有控制財物,也應認定為既遂。在我們看來,一概以行為人實際控制財物為既遂標準的觀點,過於重視了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但輕視了對合法權益的保護;過於強調了盜竊行為的形式,但輕視了盜竊行為的本質。
(三)本罪與他罪和違法行為的界限
l、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額不大,但是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本法第l24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2、盜竊使用中的電力設備,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電力設備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3、為盜竊其他財物,盜竊機動車輛當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盜機動車輛的價值計人盜竊數額;為實施其他犯罪盜竊機動車輛的,以盜竊罪和所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並罰。為實施其他犯罪,偷開機動車輛當犯罪工具使用後,將偷開的機動車輛送回原處或者停放到原處附近,車輛未丟失的,按照其所實施的犯罪從重處罰。
4、為練習開車、游樂等目的,多次偷開機動車輛,並將機動車輛丟失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在偷開機動車輛過程中發生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又構成其他罪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實行數罪並罰;偷開機動車輛造成車輛損壞的,按照本法第275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偶爾偷開機動車輛,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認為是犯罪。
5、實施盜竊犯罪,造成公私財物損毀的,以盜竊罪從重處罰: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擇一重罪從重處罰;盜竊公私財物未構成盜竊罪,但因採用破壞性手段造成公私財物損毀數額較大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處罰。盜竊後,為掩蓋盜竊罪行或者報復等,故意破壞公私財物構成犯罪的,應當以盜竊罪和構成的其他罪實行數罪並罰。
6、盜竊技術成果等商業秘密的,按照本法第219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7、使用投毒、爆炸方法偷魚的犯罪性質問題。如果是出於盜竊的目的,毒死或炸死較大數量的魚,將其偷走,未引起其他嚴重後果的,應定為盜竊罪;如果不顧人畜安危,向供飲用的池塘中投放大量的劇毒葯物,或者向堤壩、其他公共設施附近的水性中投擲大量炸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物遭受大損失的,應定投毒罪或爆炸罪;如果是為了偷魚或挾私報復,向魚塘內投放大量劇毒葯物,嚴重污染水質,毒死整塘的魚,使集體的或個人承包的養魚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損失修重的,應定破壞生產經營罪,同時還應查明毒物或炸薊的來源,抑牽連犯有其他罪的,則應從一重罪懲處。
8、盜伐林木的犯罪性質。違反保滬森林法規,秘密地盜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因為本法分則另有規定,構成盜伐林木罪,不以盜竊罪論處;如果不是盜伐生長中的林木,而是盜竊已經採伐下來的木料的,或者偷砍他人房前屋後、自留地上種植的零星樹木數額較大的,則應構成盜竊罪。
9、對盜竊珍貴文物的,如果僅屬竊取,應定盜竊罪;在盜竊過程中破壞珍貴文物、名勝古跡的,可以按盜竊罪或者破壞珍貴文物、名勝古跡罪中的一重罪從重處罰。
l0、盜竊墓葬,竊取數額較大的財物,應以盜竊罪論處;雖未竊得財物或竊得少量財物的,如情節嚴重,也應以盜竊罪論處;如果竊取少量財物,情節輕微的,可由公安機關酌情給予治安處罰,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應依本法第328條之規定。
11、故意盜竊槍支、彈葯、爆炸物或公文、證件、印章的,因盜竊的是刑法規定的特定對象,故依法應定盜竊槍支、彈葯、爆炸物罪或盜竊公文、證件、印章罪,不以盜竊罪論;如果在盜竊到的手提包中意外地發現放有槍支、彈葯,因無盜竊槍支、彈葯的故意,仍應以盜竊罪論處;如果盜竊拎包後發現內有槍支、彈約而又私藏的,則構成私藏槍支、彈葯罪。
l2、盜竊鐵路線上行軍設備的零件、部件或者鐵路線上的器材,危及行車安全,構成犯罪的,根據1990年9月7日通過的《鐵路法》的規定,以破壞交通設備罪論處。
l3、竊取支票騙兌現金或者騙購物品的犯罪性質。竊取他人購買的旅行支票,摹仿失主簽字,騙兌現款或者騙購物品的,竊取單位蓋過章的空白支票,填寫收款單位和金額,騙購物品的,如果數額較大,一般構成盜竊罪。行為人雖然使用了欺騙手段,但他採用秘密竊取手段取得支票是決定性的,而兌現或購物是繼續完成盜竊行為,最終受損失的是丟失支票個人或單位。所以,仍應構成盜竊罪,而不構成票據詐騙罪。如果盜竊犯勾結他人冒充簽發支票的個人或單位人員去兌現或購物的,後者如果知道支票是偷來的,構成盜竊罪的共犯;如果不知道支票是偷來的,他冒名頂替,虛構事實,採用欺騙方法佔有財物則可定為票據詐騙罪。
14、根據本法第210條第1款規定,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15、根據本法第253條第2款規定,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條的規定即本罪定罪從重處罰。
16、參照最高人民檢察院1989年9月15日《關於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並從中竊取財物案件定性問題的批復》之規定,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並從中竊取少量財物,或者竊取匯票、匯款支票,騙取匯兌款數額不大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規定,從重處罰。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並從中竊取少量財物數額較大的,應按照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依照刑法關於盜竊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17、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根據本法第196條第3款規定,應以盜竊罪治罪。盜竊數額應當根據行為人盜竊信用卡後使用的數額認定。

三、處罰
根據本條規定,本罪有4個量刑幅度,即:
1、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所謂「數額較大」,根據《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百元至2千元以上。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其數額較大的起點為25份。另外,根據《解釋》第9條第1款規定,盜竊國家三級文物的,亦應依本幅度量刑即處3年以下有朔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判處罰金,根據《解釋》第7條規定,應當在1千元以上盜竊數額的2倍以下判處罰金;對於依法應當判處罰金刑,但沒有盜竊數額或者無法計算盜竊數額的犯罰分子,應當在1千元以上10萬元以下判處罰金 (下同)。
2、犯本罪,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處罰金。所謂情節嚴重,是指數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所謂數額巨大,根據《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千元至2萬元以上。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其數額巨大的起點為250份。其他嚴重情節,是指除數額巨大以外的其他嚴重情節。根據《解釋》第6條第3項之規定,盜竊數額達到「數額較大」的起點,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其他嚴重情節」:(1)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2)盜竊金融機構的;(3)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4)累犯;(5)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6)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7)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8)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另外,根據《解釋》第9條第l款之規定,盜竊國家二級文物的,亦應依本幅度最刑即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犯本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是指數額特別巨大或者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所謂「數額特別巨大」,根據《解釋》是指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其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為2500份,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是指除數額特別巨大以外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根據《解釋》第6條第3項之規定,盜竊數額達到「數額巨大」的起點,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其他特別嚴重情節」:(1)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2)盜竊金融機構的;(3)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4)累犯;(5)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6)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7)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8)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另外,根據《解釋》第9條第1款規定,盜竊國家一級文物的,亦要依本幅度量刑即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犯本罪,具有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或者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所謂盜竊金融機構,是指盜竊金融機構的經營資金、有價證券和客戶的資金等,如儲戶的存款、債券、其他款物,企業的結算資金、股票,不包括盜竊金融機構的辦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財物的行為。根據《解釋》第9條第3款規定:「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主要是指盜竊國家一級文物後造成損毀、流失,無法追回;盜竊國家二級文物3件以上或者盜竊國家一級文物1件以上並具有該解釋第6條第3項第1、3、4、8目規定情形之一的行為。
5、在共同盜竊犯罪中,各共犯人基於共同的故意,實施了共同的犯罪行為,應對共同盜竊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負責。
審理共同盜竊犯罪案件,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對各被告人分別作出處理:
(1)對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當按照集團盜竊的總數額處罰;
(2)對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共同盜竊的數額處罰。
(3)對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共同盜竊的數額確定量刑幅度,並依照本法第?7條第2款的規定,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6、對於依法應當判處罰金刑的盜竊犯罪分子,應當在一干元以上盜竊數額的二倍以下判處罰金;對於依法應當判處罰金刑,但沒有盜竊數額或者無法計算盜竊數額的犯罪分子,應當在一干元以上十萬元以下判處罰金。

❷ 請問:「盜竊」在法律中如何定義

盜竊是一種常見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地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

「盜」的本字寫作「」,由「+皿」組成。「皿」,指盛食品的盤子,引申為指一切器物。「」的篆體為水和人的某種形體符號組成,查《說文解字注》「欠」,許慎解為「張口氣悟也」,段玉裁注釋說:「口部嚏下曰悟。」篆體中的「欠」,像一個張著大嘴打噴嚏的人,「欠」字邊上再加水,而成為「」,許慎說:「慕欲口液也。」段玉裁進一步注釋:「有所慕欲而口生液也。」通俗地說就是因羨慕某物而欲佔有它而想得直流口水。

追根溯源,一個「」字,十分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盜賊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犯罪心理,如果只是對他人的物品羨慕得流口水,還只是產生犯罪故意,還構不成犯罪,那麼,「盜」後再有一個「竊」字,就把犯意付諸行動了,「竊」,「穴+切」,「穴」指洞穴,「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幹部分」。切穴者,就是指盜竊犯為了秘密地佔有他人的財物,暗中掘壁洞、挖地洞、揭屋頂、撬門窗的種種行為。這樣的「盜」和「竊」組合,不但反映了犯罪故意,也體現了犯罪行為,罪名就能比較完整地體現盜竊罪的犯罪構成。

許多口語中把盜竊犯說成「小偷」或「賊」。《說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沒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組成,「俞」《說文解字》放在舟部,篆書如一人坐獨木舟,許慎釋為「空中木為舟也」,是指把一棵巨木挖空後渡人的獨木舟,「偷」,乘坐獨木舟的女人,許慎釋為「巧黠也」,意思是:一個機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漢語中,「偷」有苟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義引申出來,當時「偷」字還沒有偷盜的含義,所以漢高祖劉邦攻入咸陽後下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著名的「約法三章」中用的是「盜」字。最遲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盜的引申義,並寫成了「偷」。清人段玉裁在給許慎的《說文解字》作注釋時,在「偷」字下注釋說:「偷盜字當作此偷。」人們總以「小」來修飾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雞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賊」,《辭海》中羅列的義項有五:①傷害,敗壞;②虐害,殺害;③一種害蟲;④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或外來侵犯的人;⑤盜竊犯的通稱,亦專指小竊,也形容鬼祟不正派。從「賊」的組字結構來分析,賊由「貝+戎」組成,「貝」表示為財物,「戎」表示為獲取財物的凶器,使用凶器、採用暴力獲取財物,在刑法的規定上已是一種搶劫犯罪行為了。因此,「小偷」和「賊」都不是嚴格的法律意義上的盜竊犯。

戰國時代李悝制定法經就是盜法和賊法分列,至隋唐才將盜法賊法合為賊盜律,但盜和賊的概念十分明確,量刑判罪相差懸殊,其後歷代的律法中盜和賊的概念也非常清楚。但是法律條文是一回事,官吏和百姓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又是一回事。其實,在春秋時代「盜」和「賊」就常常混淆不清了,《荀子·正論》指出了由於概念不清,形成了「盜不竊,賊不刺」的現象。楊瓊在給這句話作注時寫道:「今多以劫殺為盜,私竊為賊」,並進而分析說:「盜賊通名,分而言之,則私竊謂之盜,劫殺謂之賊。」

現行刑法規定的罪名更清楚地反映了犯罪的行為特徵,同樣是非法佔有財物,因實施的犯罪行為不同而規定了不同的罪名和量刑標准。如秘密竊取財物是盜竊;使用暴力劫人財物是搶劫;乘人不備掠人財物是搶奪;製造謊言隱瞞真相、騙人財物是詐騙等等。

❸ 偷東西是侵犯財產所有權屬於民事違法還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屬於行政違法

偷東西在法定上講是盜竊罪,觸犯的是刑法,屬於刑事違法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六十五條【盜竊罪】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3)盜竊對象可以使用權擴展閱讀

盜竊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公私財物的特徵是:

1、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的財物必須是依據五官的功能可以認識的有形的東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形物也能夠被人們所控制,也就能夠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電力、煤氣、手機號碼等。不能被人們控制的陽光、風力、空氣、電波、磁力等就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

2、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是客觀的,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如有價證券等。

3、能夠被移動。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上的附著物都可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

4、他人的財物。盜竊犯不可能盜竊自己的財物,他所盜竊的對象是他人的財物 。雖然是自己的財物,但由他人合法佔有或使用,亦視為他人的財物。

❹ 不能成為盜竊罪對象的物品有哪些

不能成為盜竊罪對象的物品 有:

1、刑法特別規定的物品。某些物品,由於刑法盜竊這些物品的行為作出了特別規定,因而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

2、不具有財產價值的物品 。某些物品,雖然是盜竊對象,但由於這些物品並不反映財產所有權關系,因而刑法未將其規定為盜竊罪,而是規定為其他犯罪。(1)《刑法》第111條規定的為境外竊取國家秘密、情報罪中的國家秘密、情報。(2)《刑法》第280條第1款規定的盜竊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中的公文、證件、印章。(3)《刑法》第329條第1款規定的竊取國有檔案罪中的國有檔案。(4)《刑法》第375條規定的盜竊武警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公文、證件、印章。(5)《刑法》第431條第2款規定的為境外竊取軍事秘密罪中軍事秘密。

3、其他物品 。這里的其他物品是指不動產、遺棄物、遺忘物和埋藏物。下面分別加以論述:

(1)不動產 。在物權法上,根據財產是否可以移動,將財產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在刑法理論上,對於不動產是否可以作為盜竊罪的對象,存在爭議。

(2) 遺棄物 。遺棄物是指財物所有人丟棄的物品,這種物品盡管在客觀上可能尚有一定的價值,但所有人認為已無保存價值,因而予以遺棄。

(3)遺忘物 。遺忘物,顧名思義,乃所有人遺忘之物。在刑法理論上,遺忘物是指非出於佔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喪失其佔有之動產。
(4)埋藏物。埋藏物是指所有權不明的、埋藏於地下或包藏在他物中的財物。根據我國民法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歸國家所有。

❺ 盜竊罪的犯罪對象是財物嗎

盜竊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這種公私財物的特徵是:

(1)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的財物必須是依據五官的功能可以認識的有形的東西。控制和佔有是事實上的支配。這種支配不僅僅是單純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有時佔有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觀念,必須考慮到物的性質,物所處的時空等,要按照社會上的一般觀念來決定某物有沒有被佔有。有時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達不到的場合,從社會觀念上也可以認為是佔有。例如,在自己住宅的范圍內一時找不到的手錶、戒指,仍沒有失去佔有。如沒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邊習慣的牲畜即使離開了主人的住所,仍屬主人佔有。震災發生時,為了暫時避難而搬出去放置在路邊的財物,仍歸主人佔有。放養在養殖場的魚和珍珠貝歸養殖人所有。這里所說的手錶、戒指、牲畜、魚等仍可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形物也能夠被人們所控制,也就能夠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電力、煤氣、電信碼號等。不能被人們控制的陽光、風力、空氣、電波、磁力等就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

(2)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是客觀的,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如有價證券等。具有主觀價值(如有紀念意義的信件)及幾乎無價值的東西就不能成為我國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竊行為人如果將這些無價值的財物偷出去後,通過出售或交換,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相當於銷贓數額),且數額較大,則應定盜竊罪。

(3)能夠被移動。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上的附著物都可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開采出來的石頭,從自然狀態下運回的放在一定范圍內的沙子,放在鹽廠的海水,地上的樹等。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賣不動產,是非所有人處理所有權,買賣關系無效,屬於民事上的房地產糾紛,不能按盜竊罪處理。

(4)他人的財物。盜竊犯不可能盜竊自己的財物,他所盜竊的對象是「他人的財物」。雖然是自己的財物,但由他人合法佔有或使用,亦視為「他人的財物」。如寄售、托運、租借的物品。但有時也有這種情況,由自己合法所有、使用、處分的財物,也應視為「他人的財物」。如在主人的店裡出售物品的雇員在現實中監視、控制、出售的物品,倉庫管理員領取的庫存品,旅客借用旅館的電視等。遺忘物是遺忘人丟失但知其所在的財物,大多處於遺忘人支配力所及的范圍內,其所有權或佔有權仍屬於遺忘人,亦視為「他人的財物」,遺失物是失主丟失而又不知其所在的財物。行為人拾得遺失物,應按《民法通則》處理,一般不構成犯罪,無主物是被所有人拋棄的財物、無人繼承的遺產等。佔有無主物,不構成犯罪。被人拋棄的財物歸先佔者所有。佔有無人繼承的遺產應退還給國家或集體。埋藏物、隱藏物不是無主物。根據《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盜掘墓葬,盜取財物數額較大,以盜竊罪論處。《文物保護法》規定:「私自挖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以盜竊論處。」

(5)一些特殊的財物盡管具備上述四個特徵,仍不能成為盜竊對象。如槍支、彈葯,正在使用的變壓器等。不同的財物或同一財物處於不同的位置、狀態,它所表現的社會關系不同,作為犯罪對象時,它所代表的犯罪客體也不同。如盜竊通訊線路上的電線構成破壞通訊設施罪,盜竊倉庫中的電線則構成盜竊罪。因為前者的直接客體是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而後者的直接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盜竊槍支、彈葯則構成盜竊槍支、彈葯罪,不構成盜竊罪,因為它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

濰坊律師:網頁鏈接

(6)盜竊自己家裡或近親屬的財物,根據《解釋》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應同在社會上作案有所區別。近親屬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盜竊近親屬的財物應包括盜竊分居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盜竊自己家裡的財物,即包括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也包括盜竊共同生活的其他非近親屬的財物。家庭成員勾結外人盜竊自己家裡的或近親屬的財物,屬於共同盜竊行為。構成盜竊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情況對家庭成員也要與社會上其他同案犯區別對待。

❻ 盜竊罪的行為對象都有哪些

盜竊罪是一種財產犯罪,因而在刑法理論上一般把盜竊對象界定為公私財物,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公私財物是一定的財產所有權的物質載體,盜竊罪正是通過秘密竊取財物而侵犯財產所有權。 在刑法理論上,關於盜竊罪的對象存在以下諸觀點:一是有效說,認為只要具有經濟價值
盜竊罪是一種財產犯罪,因而在刑法理論上一般把盜竊對象界定為公私財物,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公私財物是一定的財產所有權的物質載體,盜竊罪正是通過秘密竊取財物而侵犯財產所有權。
在刑法理論上,關於盜竊罪的對象存在以下諸觀點:一是有效說,認為只要具有經濟價值,具有用途和效能的物品,都是財物,都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二是有形說,認為刑法上的財物指有具體形狀的物體,而煤氣、電力等無形物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三是動產說,認為盜竊罪的對象只限於動產,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四是持有說,認為只有事實上可以支配、控制的財物才是盜竊罪的對象;五是管理說,認為只有那些具有管理可能的財物,才可成為盜竊罪的對象。這些觀點都是從某一方面界定盜竊罪的對象,因而不無偏頗。我們認為,盜竊罪對象的本質特徵是體現財產所有權的物質形態。因此,只有從財產所有權這一盜竊罪的客體特徵入手,才能科學地揭示盜竊罪對象的性質。

❼ 盜竊的客體可以是不動產嗎不動產如何被盜舉出個例子證明

盜竊罪侵害客體為公私財物所有權,所謂公私財物,既包括動產,也包括不動產。相對不動產,例如生長在樹上的果實、定附於土地上的林木,成為竊取對象早已不存爭議。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也並未將房屋、土地等絕對不動產明確排除在盜竊對象之外。

盜竊罪的主觀要素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所謂「非法佔有」,融合盜竊罪既遂標准理論的不同學說,本質是指違反被害人的絕對意志,用犯罪手段破壞或排除被害人對財物的所有,包括喪失對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以期達到將他人財物轉歸行為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目的。

隨著觀念所有權的發展,不動產物權實行登記要件主義,無論設立、變更,還是轉讓和消滅,物權變動均以登記為准,否則即便事實管領或控制,亦不產生法律效果。言下之意,如果通過秘密手段,能讓行為人或第三人成為不動產登記簿上的權利人,抑或讓被害人失去對不動產所有權的主張,那麼絕對不動產即可成為竊取對象。為保護交易安全,促進商品流通,現行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即物權登記具有權利正確推定的效力,若善意第三人信賴不動產的登記表徵,而與不動產登記名義人為交易,縱使該表徵與實質權利不符,對於信賴此表徵的善意第三人亦不生任何影響,這就使長期以來絕對不動產因有登記公示而無法成為竊取對象之說不再成立。

❽ 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犯罪對象嗎

不動產能不能成為的對象?盜竊罪的犯罪對象是否只能限於動產,這個問題未被中國刑事立法所明確規定。
我國學術界的通說認為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的對象。但少數學者認為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
我們認為籠統的說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或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都是不科學的。民法理論上一般都認為, 不動產是指不可移動,或移動後會改變其用途或價值之物。其范圍一般包括和土地上的定著物。我國《擔保法》第92條規定:「不動產是指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土地上定著物」。根據我國民法理論和《擔保法》的規定,我曾將不動產分為兩類:即絕不動產與相對不動產。絕對不動產,是指絕對不能移動,移動後就會 改變其性質、價值等。如土地,房屋。將土地上的土移動,就變成了泥土而不是土地。將房屋上的磚瓦等移動,就變成了建築材料而不是房屋。所謂相對不動產,是 指依物主意思屬於永久固定物或在一定期限內相對固定物。但可以移動,移動後一般不損害原價值或損害不大。如土地上的林木,莊稼,蔬菜等定著物。相對不動產 與動產區別不大,可視其具有動產性質,因而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即使將盜竊罪對象限定於動產的國家,判例上也認為相對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
我國司法實踐中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有關也有這方面的規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偷砍他人房前屋後,自留地種植的零星樹林,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以盜竊定罪處罰。」在這里,樹木是相對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 對象。可見,籠統地說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顯然是偏面的。
應該說,在不動產中,相對不動產是完全可以成為盜竊罪對象的。
至於絕對不動產能否成為盜竊罪對象,這應從兩個方面來考查:
一是立法的規定。
如果立法明確規定盜竊罪的對象,包括不動產,那麼對不動產則可以成為盜竊的對象;如果立法上明確規定盜竊對象為動產,或者立法上專門設立了竊占不動產罪,則絕對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的對象;在法律既沒有規定盜竊對象不包括不動產,又沒有專門設立竊佔法不動產罪時,對主要以密秘手段竊占他人不動產的,也可以構成盜竊罪。
如在刑法修訂之前,有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某華僑在大陸有祖產房屋數間無人居住,其遠方侄子背著該華僑將其盜賣,價款歸己並已揮霍貽盡。在當時我國刑法理論上有人主張對此案定盜竊罪。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
二是交易手段和財物的佔有狀態的發展狀況。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財物的交易手段和財物佔有狀態不斷變化,不動產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形式也不斷發展變化,犯罪的自然手段也因社會觀念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犯罪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斷提高。如果人們可以通過秘密手段將不動產所有權轉移時,則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的對象。因此,我們認為,從理論上講,不能絕對地說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但從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來看,相對不動產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絕對不動產一般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對象。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絕對不動產也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如1998年10月27 日,被告人劉某化名吳某,稱房屋產權已歸自己,要許某將坐落在江蘇省吳江市松陵鎮原松陵化工廠(現屬中國農業銀行吳江市支行)舊廠房拆除。至11月4日,許某已拆除房屋480多平方米及部分圍牆。被告人劉某將其中一幢9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拆除後賣給松陵鎮人張某,得款1800元,又把鐵大梁賣給松陵鎮收廢品的曹某,得款2000元。經對拆除後的房屋建築材料進行估價,價值39000餘元。
對上述案件,檢察機關起訴認定劉某犯詐騙罪、盜竊罪,法院審理認為劉某隻構成盜竊罪,故對劉某以盜竊罪判處了刑罰。
對劉某的行為如何定罪量刑?存在如下幾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的對象,因而,劉某的行為不構成盜竊罪,但劉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理由是:劉某具有非法佔的故意,採用化名並虛構房屋產權已歸自己的事實,使松陵鎮人張某、曹某產生錯覺,以為劉某是房屋所有人,於是自願購買了被拆除的房屋材料。劉某最終騙得了3800元,侵犯了吳江農行的房屋所有權和購買人的利益,其行為構成了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的行為既構成盜竊罪,又構成詐騙罪,是想像競合犯,應以盜竊罪 一罪定罪量刑。出於一個犯罪故意,實施一個危害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罪名的,是想像競合犯。想像競合犯只有一個事實上的行為,它和出於幾個目的,幾個犯意而實施數個互不相乾的行為所構成的數罪是不同的。本案中,被告人劉某出於一個非法佔有的故意,實施了利用化名,以房屋所有人的名義秘密拆除並出售了房屋材 料這樣一個危害行為。所謂「秘密」,是針對真正的房屋所有權人而言。被告人劉某正是乘房屋所有權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偷偷地拆除並出售了房屋材料,侵犯了他人的財產的所有權,其行為構成盜竊罪。同時,被告人劉某為了真正非法佔有他人財物,順利地實現其現金價值,採用虛構房屋產權人身份和化名吳某的手段,騙取張某和曹某的信任,取得銷售款,構成了詐騙罪。本案正是一個危害行為構成了實質上的數罪,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認為,想像競合犯雖然觸犯了數個罪名,但它不是通常的數個獨立的犯罪,也不是單犯一罪,其社會危害性大於一罪,小於數罪,應「從一重處」,即以盜竊罪定罪量刑。
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應定盜竊罪,以實際盜竊數額相應的量刑幅度對被告人定罪量刑。
理由是:
(一)不動產能否成為盜竊犯罪的直接客體?就盜竊犯罪所侵犯的公私財物所有權而言,一般是指動產所有權,建築物等不動產一般不存在被竊的可能,但對於不動產上,可與不動產分離的,卻可成為盜竊的對象。本案拆除房屋所得的建材正屬於這種性質。
(二)劉某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詐騙罪的主觀方面雖然也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但在客觀方面則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從而「自願地」交出財物。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的是公私財物所有人的信任,其手段針對的都是財產所有人或保管人,而本案中不存在這種情況。本案中,作為房屋所有人的吳江農行對劉某的行為一無所知,被告人劉某化名及冒充所有人身份的目的,是騙取第三者即張某和曹某的信任,以達到出售的目的,因此不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閱讀全文

與盜竊對象可以使用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