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庫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這合理嗎
法律關於車庫產權問題歸屬,具體還要根據車庫性質劃分。
1、規劃內車庫。
《物權法》第74條中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該規定實質已經承認開發商對規劃內車庫車位的原始所有權。
開發商只要能提供車庫的工程規劃許可手續,驗收合格後就能進行車庫的初始確權登記。
2、規劃外車位。
開發商未取得工程規劃許可審批手續建設的車庫車位可稱之規劃外的車庫車位,對於規劃外的車位,《物權法》第74條作出了明確規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是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3、人防停車位。
地下人防車位的原則是「誰投資,誰受益」。這種停車位開發商和業主均無產權,經人防管理部門同意後開發商可經營使用,也就是說這種車位不能買賣、過戶,只能出租使用權,且根據《合同法》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
(1)車位是否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擴展閱讀:
住宅小區車位、車庫和地下室的產權歸屬,應綜合以下三個標准來確定:
(一)符合規劃。在我國,不符合城市規劃或建築規劃的建築物,為違章建築,不能取得所有權。住宅小區內的車位、車庫和地下室符合城市規劃和建築規劃,是建立所有權的前提。
(二)對佔用的土地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開發商對地上車位、車庫的所有權建立的基礎是:車位、車庫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歸開發商享有。住宅小區一經出售,開發商或物業公司再設立地上車位、建造車庫的行為,均屬於侵犯業主共有權的行為。
業主不同意設立車位、車庫的,可行使排除妨害請求權,請求其恢復原狀,拆除車庫或車位的標界物。業主同意的,地上車位、車庫的所有權歸業主,已收取的租金,應根據不當得利返還法則返還給業主。
根據物權法第74條的規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就是立法對這一規則的闡釋。
(三)建造費用是否分攤到住宅售價中,是確定車位、車庫和地下室是否歸開發商所有的重要標准。
地下車位、地下室、地下車庫的出售價款主要部分是建造費,土地的利用有時是無償的,無費用可公攤。地上車位、車庫則不盡然,其佔有范圍內的土地出讓金原則上不能分攤到住宅小區的其他業主身上。
如果分攤了,則地上車位、車庫佔用的土地使用權就歸業主共有,開發商就無權處置車位、車庫了。這一點,與小區一層房屋附贈綠地或小院是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分攤,則地上車位、車庫屬於開發商,自然可以出售、出租或出借。
㈡ 小區地下車位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算租賃還是買賣
一、作為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即使是出讓(買賣)所得,即所謂的擁有了產權,其實質也只是擁有使用權。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任何個人或組織是不可能擁有國有土地所有權的。
二、所謂的擁有產權的車位,意味著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如果購買的車位使用權,合同明確約定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則二者在法律上效力相等。如果有期限限制的,則將來到期後,還要重新購買。這跟租賃有期限,在法律上其實又是一樣的。
㈢ 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地下車位能買嗎以後能轉讓嗎
合理,契稅是對受讓人,不是對出讓人,因為你是購車位的,所以你要交這個稅, 但出讓人不用交契稅,他要交印花稅.
㈣ 買的車位是有產權還是有使用權
有的車位是有產權證,如果是人防車位一般沒有產權證,只有使用權,所以購買車位時要看好合同條款。
人防車位所有權歸屬國家,個人或者開發商不能進行轉讓或者買賣。因此,購房者在購買地下車位時,要留意合同細則中是否明確有人防工程的使用規則,同時要明確車位是否具有受法律保護的產權。
雖然目前現行的法律沒有對車位、車庫的歸屬做出明確規定,但是多次因車位引發的案件審判結果表明,凡是購買的車位不屬於人防工程,只要由開發商投資建造,建造成本也未攤入住宅商品房及其他車庫的成本中,而且地下車位的面積未計入公攤面積,那麼,即使沒有產權證,該小區業主所購買的地下車位也受法律的保護。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購買人在簽定車位使用權租賃合同時,切記最高租賃年限為20年。
產權車位和使用權車位的區別
1、使用年限不同:
使用權車位車位只有20年使用權;產權車位車位有70年產權。
2、交易性質不同:
使用權車位不可交易;產權車位可以交易。
3、所享權利不同:
使用權車位一般是通過協議的方式取得對車位的使用權,在租期屆滿時使用權也就滅失;產權車位產權人通過產權登記的方式,確立產權人對車位的所有權,使用權、繼承權等。
以上內容參考:南方網-買車位要看清是產權還是使用權
㈤ 沒有產權證只有使用權的地下車位買賣是否合法
一個車位,所謂的產權,其實就是使用權。
如果使用權沒有期限限制的,則二者沒有區別。
如果購買的車位使用權有期限限制的,那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因為擁有產權的車位是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
在我國,土地所有權要麼是國家所有,要麼是集體所有。
1、車主對車位佔用的國有土地,只有使用權,並無所謂的所有權。所謂的產權與使用權,本質上並無什麼區別。
2、二者的區別,最大的可能是使用期限的不同,所謂的擁有產權的車位,意味著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如果購買的車位使用權,合同明確約定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則二者在法律上效力相等。
如果有期限限制的,則將來到期後,還要重新購買。
(5)車位是否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私家車的數量迅猛增長,造成小區車位 、車庫的數量捉襟見肘。
供需的不平衡及權屬不明晰導致越來越多的業主因為車位、車庫的權屬產生糾紛,停車位難成為普遍的現象。
當前,關於小區車位、車庫權屬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一、面積分攤說
面積分攤說指的是依照小區車位、車庫的建築面積是否計入小區的公攤面積作為判斷車位、車庫權屬的依據。
一般在商品房銷售合同中都有對公攤面積的約定。
依據相關的規定,房屋的銷售面積是套內面積與公用面積的總和,由攤得公共面積的業主來共同享有公用面積的產權。
因此有學者指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註明的分攤范圍,是我們判斷附屬設施所有權是否屬於全體業主的基本依據。
16如果小區車庫和車位在銷售中並沒有被計算在分攤面積范圍之內,那麼車位、車庫的產權應當歸開發商所有。
若反之,那麼業主應當可以享有車位、車庫的產權。
這種做法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找到了業主與開發商間及各業主間的平衡點。
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車庫大多作為小區的專有部分,其有獨立的產權。
『下所以在銷售的時候,小區車庫的面積一般是不計入商品房的公共部分面積進行分攤的,若是進行了分攤就代表否定了車庫的專有部分的屬性。
同時,並非每戶業主都有私家車並有停車的需求,將車庫的建設成本分攤到公攤面積,對於沒有私家車的業主來說也是極為不公的,亦不符合這些業主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