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charlotte版權繪

charlotte版權繪

發布時間:2021-07-29 10:58:10

❶ 0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作品

====== 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作品 ======

網上有下載版

====== 厄運葬禮 (This Way Up) ======

導演:Alan Smith、Adam Foulkes(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編劇:Christopher O'Reilly

製片人:Christopher O'Reilly, Charlotte Bavasso

作曲:John Greswell、Christopher Taylor

片長:8:37

動畫技術類型:電腦CG動畫

出品時間:2008

國家:英國

官方網站:http://www.thiswayupmovie.com

這部短片是Nexus公司為BBC製作的,這家公司經常製作商業廣告和短片,《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片頭的那段動畫短片就是他們製作的。

《兩個抬棺材的人》說的是一對從事喪葬行業的父子送一個老太太的棺材到墓地安葬,結果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巨石砸爛了他們的靈車,父子倆被迫抬著棺材步行前進,途中遭遇重重險阻,甚至還到地獄走了一遭。

意境很出色,山水畫的背景實在太漂亮了

這算是幾部動畫里最具「魔幻」色彩的了,風格沒什麼特別,但情節有些荒誕,又讓人想到了另一部動畫電影《僵屍新娘》,尤其是最後兩分鍾的內容: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OzGSpXmvkQ/

====== 章魚的愛情 (Oktapodi) ======

導演:Emud Mokhberi、Thierry Marchand(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製片人:Marie-France Zumofen

作曲:Kenny Wood

片長:2:27

動畫技術類型:2D/3D/Flash

出品時間:2007

國家:法國

官方網站:http://www.oktapodi.com

這部短小的電腦動畫片頗有皮克斯早期的風采,故事講述一隻章魚為了把愛人——一隻粉色的章魚從運往餐館的卡車上截回來,和卡車司機玩起了貓和老鼠的追逐游戲,故事最後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大家可以盡情想像。這部動畫短片雖然只有兩分多鍾,但卻有六位導演(根據規則奧斯卡只列出兩位導演)。

同樣是一部 3D 動畫,色彩給人清新的感覺,有較好的情節內容,追逐與逃脫是它的主線,往往這樣的情節總能吸引觀眾注意,不知道它是不是也吸引住你了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ZgsQlFmseY/

====== 魔術師與兔子 (Presto) ======

導演:Doug Sweetland(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編劇:Doug Sweetland

製片人:Richard Hollander

作曲:Scot Stafford

片長:5:15

動畫技術類型:電腦CG動畫

出品時間:2008

國家:美國

官方網站:http://www.pixar.com/shorts/presto/index.html

皮克斯去年的作品,和《章魚》一樣是一個「貓和老鼠」般的故事。魔術師忘了喂他的表演搭檔——一隻叫Alec的小白兔,於是後者就在舞台上故意搗亂,不配合魔術師的表演,故事雖然簡單,但包袱不少。最近幾年皮克斯的動畫短片《跳跳羊》、《許願泉》、《綁架課》都止步於奧斯卡提名,一方面是由於以前皮克斯得了太多這方面的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動畫片較皮克斯早期的短片作品在創意上缺乏創新。不知《魔術師和兔子》能不能改變局面。

不多說了,皮克斯公司的作品,就這名氣、就這實力,得獎了理所當然,不得獎那也可能是評委覺得它得獎夠多了,該把機會留給其它作品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SslfAvJaZY/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I4ODkyMjg=.html

====== 公廁愛情故事(Lavatory - Lovestory) ======

導演:Konstantin Bronzit(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編劇:Konstantin Bronzit

製片人:Alexander Boyarsky、Sergey Selyanov

作曲:Valentin Vasenkov

片長:9:30

動畫技術類型:二維/電腦動畫

出品時間:2006

國家:俄羅斯

官方網站:http://www.melnitsa.com

一部畫風極簡的俄羅斯短片作品,故事發生在收費公廁,公廁管理員——一位女士意外收到一束花,但她不知道是誰送的。之後她開始尋找送花的人,最終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

俄羅斯動畫家Konstantin Bronzit的作品,剛剛獲得0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提名。這一愛情故事似乎有點點不登大雅之堂,但是浪漫非凡,人物刻畫也非常細膩,配樂也是相當雅緻。難得的是,它甚至還有點「扣人心弦」的懸疑味道。相信您一定會喜歡它的結局。

用簡單的線條動畫展現簡單的愛情故事,這最合適不過了。看到它讓人想起了《我在伊朗長大》這部動畫,也許對 3D 動畫習以為常以後再看到這樣的二維畫面會覺得格外親切和新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ECDrv98z0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FlCW7Gup-0

(旁邊有很多動畫作品)

//2009-02-21 19:39:52 蒼喵 一邊打滾一邊 (重慶) 2009-02-20 20:45:37 IF|補舊番 由於 Magnolia Pictures 的版權聲明,該視頻不能再進行播放。

你在上面的搜索欄裡面重新搜索一下就找到了//

====== 回憶積木小屋 (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 ======

導演:Kunio Kato(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編劇:Kenya Hirata

製片人:Masanori Kusakabe、Yuko Shin

作曲:Kenji Kondo

片長:12:03

動畫技術類型:二維/手繪結合電腦動畫

出品時間:2008

國家:日本

官方網站:http://kiteretsu.robot.co.jp/kunio

和另外四部相比,《積木之屋》有點傷感。茫茫汪洋中有幾幢積木之屋,隨著海平面的不斷上升,這些房子越蓋越高。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講全球變暖的動畫片,那你就錯了,這部片子中海洋代表著時間,它不斷淹沒的是過去。

住在房子里的孤獨老人為了找回煙斗潛到水裡,回到老屋下面的幾層,隨著他的下潛,過世妻子和女兒的記憶一一浮現出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8g5_-F-1L8&eurl=http://www.xici.net/b11777/d84473227.htm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4NDE5NDQ=.html

❷ 貓和老鼠作者誰

威廉漢納與他的夥伴約瑟夫巴芭拉一起, 創造了大量漫畫人物譬如荷克百利犬, 瑜伽熊,

石頭族樂園, 史酷比狗和Jetsons等, 死在2001 年3月, 享在90 歲。 他是1957 年建立

的漢納巴芭拉演播室的副主席和共同創立者。

William Hanna於1910 年生在新墨西哥墨爾羅斯, 是聖菲火車站建築管理者的兒子, 威

廉漢納主修新聞事業和工程學於坎頓(加利福尼亞)學院。 1930 年他在消沉期間開始了

他的動畫事業並退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接受了好萊塢的故事和背景布局部門的

Harman-Ising 演播室的職位。 從1931 年到1937 年, 漢納主要對Harman-Ising 的

Looney Tunes and Merry Melodies系列提供故事構思, 以Leon Schlesinger 和華納兄

弟作為代表公司。 他還寫音樂和抒情詩,這些悅耳的節奏反復出現在動畫片中。 當

Harman-Ising搬到米高梅, 他們任命漢納作為故事編輯。 並且當1937 年MGM 形成了它

自己的動畫部門, 漢納被部門主管Fred Quimby 僱用了, 此人以後成為湯姆和傑瑞的制

作人。 在米高梅其間, 漢納遇見了他的未來夥伴60 年, 約瑟夫巴伯拉。

Joseph Barbera 1911 年生於紐約曼哈頓東面的小義大利區, 約瑟夫巴芭拉在Fleischer

演播室工作之前在銀行中工作了幾年, 曾為貝蒂布普和大力水手Popeye做過繪圖。 在為

因迪斯尼演播室的成功而關閉的Van Beuren Studios工作了幾年後轉到了米高梅在那裡

他遇見了漢納。

在1938-39 漢納與威廉亞倫導演了許多動畫片。1938 年, 他第一次與約瑟夫巴芭拉一起

工作, 製作了Gallopin ' Gals。 之後, 他們起動了`小貓卡通`的合作 , 1939 年開始

了湯姆和傑瑞系列。 順便說一句, 在第一集中, 湯姆叫做"Jasper" 。 通過湯姆和傑瑞

系列, 漢納和巴芭拉成功打破迪斯尼在動畫片市場的壟斷。 在二十年中, 他們憑借湯姆

和傑瑞贏取了七個OSCAR的獎項,其中漢納主要是導演和寫故事。

在40 年代, 他們的漫畫人物湯姆和傑瑞與Gene Kelly在電影<起錨>和<邀你跳舞>中同台

演出。 1957 年, MGM 關閉了它的動畫部門, 皆因動畫片製作變得越來越昂貴。 漢納和

巴芭拉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專門製作電視動畫的公司。 在漫畫人物之中由漢納和巴芭拉創

造了瑜伽熊和Boo-boo, Flinstones (用德語: Familie Feuerstein), Jetsons,Jonny

Quest, The Banana Splits和史酷比狗 。 他們並且創造了戲劇性的角色, 1966 年的

Flintstone, 1972 年1982 年Charlotte's Web和Heidi `s Song。

從1961 年到1967 年, 米高梅重新發掘了湯姆和傑瑞系列。 Gene Deitch與捷克畫家一

起製作了13 部新動畫片,但是從動畫的質量到故事和電影配樂都是如此乏味。 後來,

Chuck Jones和Les Goldman 接手了湯姆和傑瑞系列。 雖然他們設法改進了動畫片, 他

們沒有辦法達到漢納和巴芭拉的感覺。 從1975 年到1977 年, 從MGM購買版權後開始為

電視台製作新湯姆和傑瑞動畫片, 漢納和巴芭拉設法重新打造他們的英雄.這時是為ABC

電視台的星期六早晨節目而製作。 在許多年的爭斗以後, 湯姆和傑瑞有成為的最好的朋

友。 影片不再象早期版本中那樣充滿暴力,而是為一些政策性作出讓步.

1976 年, 漢納和巴芭拉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名, 1993 年, 被選入電視節目學院獎榮

譽榜。

❸ 洛麗塔是誰和同名歌有何關系

洛麗塔概述
《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另有與此相關的歌曲、名詞和時尚風格。
目錄[隱藏]

小說創作背景

《洛麗塔》最令人嘆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為一個移民作家的納博科夫比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美國作家更逼真地創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這種「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並沒有給亨伯特的慾望世界賦予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現實感。納博科夫始終是一個醉心於操縱幻覺的魔術師。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家。他稟然敏感,想像力豐富,但近於偏執。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作為他的慾望對象,洛麗塔只不過是亨伯特意識的產物,是他異想天開地企圖從外部的現實和時間中搶奪出來的一個幻想。

故事梗概

小說描述了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杭柏特·H·杭柏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逝,造就了杭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杭柏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4歲女兒洛麗塔(Lolita),親呼她為小妖精。
洛麗塔恣意的挑逗杭伯特,使得杭伯特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杭柏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羅(Lo),因此作為書名。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女兒的不倫之戀,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杭柏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兩人盡情的纏綿。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藉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使得杭柏特一直無法尋獲。
一日杭柏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杭柏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洛麗塔拒絕了杭柏特再續前緣的要求,杭柏特傷心欲絕,他槍殺了那個帶走洛麗塔的劇作家奎爾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1950年杭柏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十七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而死。
[編輯本段]電影1

基本信息

導演:亞德里安·林恩
編劇:弗拉基米

劇情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
洛麗塔 Lolita 君紫隆,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這部電影讓人或者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許是男主角對洛麗塔朦朧悲壯的愛,
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洛麗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瘋狂的尋找,然而一無所獲。
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無人知曉,也許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悲傷,痛苦,撕心裂肺,他對洛麗塔的愛到底是怎樣的。
是迷戀曾經的影子,還是另一種不為人知的悸動。
當三年後,他落寞的守在曾經和洛麗塔生活的房子里時,
收到了洛麗塔的一封信,洛麗塔和另一個男人結婚了,懷孕了,需要錢,他開著車,去那個愛的人生活的小鎮,
他站在門口,內心復雜,她開門,四目相對,整部影片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麗塔的眼神,
喜悅,悲傷,無法理解,驚訝,等等等,
他給洛麗塔四千塊錢時候, 她驚喜, 卻並不願意和他走。
這是讓我落淚的地方,顫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麗塔驚訝的聲音,你給了我們四千塊錢。
「是的,即使你拒絕和我走,你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一一個讓我著迷的人」挺著肚子的洛麗塔似乎回憶的說著那個老男人,帶著狗,喜歡所有的少女。
強迫她們與男孩做愛,拍照是他的愛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沉默,她也並沒有和他走。
他流著眼淚開門,她送他,對著自己的小狗說:「 和我爸爸說拜拜」
也許從這里就能看出來,洛麗塔沒有愛過,至始至終。
他開車離開的時候看見遠處站著的孕婦,安詳,或許已經褪色。
一瞬間他出現錯覺,看見她還是當年妖艷的少女,穿著藍色的裙子,活潑,美麗。
最後的結局是槍響, 鮮血, 絕望。
他殺死了那個讓洛麗塔魂牽夢縈的變態男人,獨自開著當年和洛麗塔一起旅行的老爺車。
漫無目的,眼神空曠。
後面是很多的警車,追逐著,撕響著。
他停下車,站在能望見她城鎮的地方,「我聽見孩童的笑聲,我難過的不是身邊沒有洛麗塔,是笑聲里沒有洛麗塔」
1950年他死於心肌梗塞,在監獄里。
1950年聖誕節,洛麗塔死於難產。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或許沉悶的些。
他延伸了小說沒有的地方,細節,或許有人會落淚,比如我。

幕後花絮

1962年,電影怪才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洛麗塔》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伯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地忠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中的12歲大。最後這部小說被庫布里克改編為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
1962年,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銀幕。在今天看來,這一版本顯得過於「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膽的銀幕題材可謂驚世駭俗,非庫氏此等先鋒不敢吃這個「螃蟹」。
很明顯,庫布里克是把這個故事當作「諷刺畫」處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於文化層面上的嘲諷和隱喻,而不是個體層面上的悲憫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謬剝給人們看。比如本片的配樂幾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輕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滿黑色幽默,其不合時宜的「搞笑」甚至讓人懷疑庫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場戲,漢伯特和一個黑人侍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一張折疊帆布床,其滑稽的身體語言和與環境、道具的互動直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橋段。洛已經睡了,這張打不開的床可謂遂了漢伯特的心願(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這張床到底還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漢伯特的性企圖落敗,萎了.這個搗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庫布里克調笑著可憐的漢伯特。
從故事的角度看,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沒有交待漢伯特「為什麼」會如此迷戀洛麗塔,庫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貝爾這個人物。按說150分鍾的片長隨便抻出一段來也已足夠鋪陳漢伯特少年時期打下的心理基礎,但導演似乎假定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耳熟能詳,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漢伯特幾乎一上來就是個心理變態者。可實際上,小說中的漢伯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我最終未能使我的安娜貝爾階段保留一個完整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約會」——成年後的漢伯特始終留戀著那種像童年一般純真的美妙的感覺,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沐浴在陽光中讀書的洛麗塔之後,就徹底淪陷為她的俘虜。
其次是演員問題。
扮演漢伯特教授的人選可謂幾經周折。導演庫布里克和製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選是James Mason.但由於此君有百老匯的演出任務在身,所以庫氏不得不考慮勞倫斯奧立弗。但後者在經紀人的勸說下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庫轉而考慮Peter Ustinov,後被刷掉;製片人又推薦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慮到自己的電視節目贊助商"四星劇院"會反對這一決定,這廝還是臨陣脫逃了.最後,James Mason終於痛下決心,從百老匯的演出劇目中退出,參加洛麗塔一片的攝制.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演過西北偏北的「惡棍」總是一臉壞相,我始終看不到他詮釋的漢伯特表現出劇烈的感情調動。影片一開始就是故事的結尾:漢伯特槍殺Quilty。據說是因為發行商想讓漢伯特被觀眾發現是戀童癖者之前先成為冷血殺手,這樣就不會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險的電視劇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許奇怪為什麼我第二個就提到了他,這也正是我想問庫布里克的問題。因為在影片中,這個角色即使沒有喧賓奪主也至少和漢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導演亞得里安林恩笑稱本片應改名為「Quilty」。他的戲分太多了,一會是電視劇作家,一會是便衣警察,一會是德國精神病醫生,一會又是誘拐洛麗塔的花花公子,他像變色龍一樣不懈的與漢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語速簡直像個饒舌的rap歌手。也許庫的意思是他和漢伯特兩人是硬幣的兩面,一個君子一個小人一個明槍一個暗箭,一個是英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一個是美國的低級性倒錯者。不過Sellers確實演技出眾,這在稍候的「奇愛博士」中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至於洛麗塔,這個混雜了天使與魔鬼的尤物,在書中只有12歲(!),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當時年屆14(影片1961年首映時15歲,未出席;直到62年英國首映時,方才獲准入場),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並不具備「小妖精」的素質。雖然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不過始終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為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實施的原因,庫氏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性場面以避免禁映的命運——實際上,片中根本沒有「成人」鏡頭,這無疑使洛麗塔空有一身本領而無用武之地。假設庫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開眼戒」之時拍這個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麗塔的母親夏洛特海斯,一個富有漫畫般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經質。
總之,庫氏沒有在人物身上傾注(我認為)應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劇感.雖然是大家手筆,但我仍然對片中的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會發現這個片子帶有很明顯的希區柯克似的懸疑味道,比如漢伯特策劃謀殺海斯時的心理活動,Quilty化身後的匿名電話和跟蹤----尤其是他在旅館里背對漢伯特時兩人的對話,以及後來在公路上若即若離的追車場面,都極盡西區科克的精髓.這些使得全片頗具「娛樂性」——可是你知道,在庫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現「娛樂」意味著什麼。
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一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尤其是對男女主人公性關系的描繪,可謂「赤裸裸」。畢竟是《愛你九周半》的導演,片子的整體氛圍頗有「軟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國影迷應該對亞得里安林恩的風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現的《愛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筆。其特點是情慾味道很濃,深層思考不足,總是長久的糾纏於中上層資產階級意亂情迷的男女兩性關系。當年他放出口風來要重拍洛麗塔的時候,很多評論當即回應「太糟了」,但林恩依舊不為所動,只不過拍竣之後做了重新剪輯,以符合美國嚴厲的反兒童色情法(就是這項法律把「鐵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緊接著又在國內院線遇到紅燈,雖然導演名頭很亮,且片子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沒有美國發行商願意摸這塊燙山芋,因為亂倫題材在美國社會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於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線電視網「秀時間」(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運。不過還好,塞繆爾高德溫公司(注)高價買下了該片的影院放映權,並在98年9月25號開始了小規模的局部上映。在將近2年的漫長等待之後,美國觀眾終於可以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從技術上講,兩部片子可謂今非昔比.新版的攝影(Howard Atherton)極為出色,用光和服裝都非常考究,配樂更請來馳騁多年的大師級人物Ennio Morricone,兩相呼應,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陰郁,絕望和晦暗的情緒。全片預算高達五千六百萬美元,足見林恩重塑經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傑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漢伯特教授,其毀滅性的反英雄形象絕對勝過當年的James Mason.另,小說的磁帶版由艾恩斯本人親自朗讀,可惜國內影迷無緣聆聽其殺人聲線。
扮演洛麗塔的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15歲少女Dominique Swain,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其沐浴著陽光和灑水器濺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讀書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日後她還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扮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一個「洛麗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別扮演海斯和Quilty。
綜上可見, 兩位導演對同一題材的處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諷刺的黑色幽默,後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須承認,後者比前者更加激動人心,對情緒的攪動有股欲罷不能的氣勢。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新版很早就出過vcd),我覺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豐滿,各方面都很精緻。雖然詆毀大師庫布里克的版本有淪為亂臣賊子之嫌,但我仍然堅持認為,新版要更勝一籌。
註:塞繆爾高德溫(1882-1974),美籍波蘭電影製片商,他在1917年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並成立了邁拓-高德溫-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麗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電影,洛麗塔變得更鮮艷更明亮,更讓人動心,然而意境卻也變得淺薄了,愛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慾望在蠢動著。
2005年,《洛麗塔》再度在銀幕上亮相,美國導演賈木許在坎城影展參賽片《愛情,不用尋找》中,安排了21歲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麗塔。
[編輯本段]電影2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 Lolita
更多中文片名: 一樹梨花壓海棠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編劇: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screenplay)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novel)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uncredited
主演:
詹姆斯·梅森 James Mason ....Prof. Humbert Humbert
謝利·溫特斯 Shelley Winters ....Charlotte Haze/Humbert
蘇·萊恩 Sue Lyon ....Lolita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152分鍾
國家/地區: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Ireland:15 / Finland:K-15 / Hong Kong:III / Singapore:PG / Portugal:M/12 / Canada:G / Australia:M / Finland:K-16 / Sweden:15 / UK:15 / Spain:13 / USA:Approved / Canada:R / Japan:R-15 / West Germany:12 / Norway:16 / UK:X / South Korea:18 / Italy:VM14 / Argentina:16 / Canada:AA / Brazil:12 / France:Unrated 製作成本:$2,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Copyright 1961 A. A. Proctions Ltd.
拍攝日期: 1960年11月 - 1961年5月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里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一個關於性慾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

幕後花絮

·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
·埃爾羅·弗林曾被考慮過扮演亨伯特,但是在電影開拍之前他就死了。
·休·萊昂被選中扮演洛麗塔,部分原因是她胸部的尺寸。
·在電影開始,奎迪說:"我是斯巴達克斯。"庫布里克在1960年拍攝過電影《斯巴達克斯》
·海報上洛麗塔戴的心型太陽眼鏡沒有在電影中出現,在電影中她戴的是一副普通...
[編輯本段]歌曲
有關LOLITA 的歌曲中,最能反映小說原著味道的歌曲,就是卓亞君的《洛麗塔》作曲:小柯 ,作詞:王箏
歌詞
和我跳舞吧 Lolita
白色的海邊的沙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喜歡一個人 Lolita
只喜歡一天好嗎
或許從沒有愛上他
只是愛了童話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檯
窗簾捲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田野金黃了 Lolita
舞台就快搭好了
我們一樣嗎 Lolita
對孤單習慣了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喜歡一個人 Lolita
只喜歡一天好嗎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檯
窗簾捲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都會忘記嗎 Lolita
來不及帶走的花
努力開放了一個夏
十七歲 海邊 他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編輯本段]時尚
洛麗塔為Lolita的中文譯音。在Anna Sui和Christian Lacroix的引領下,「洛麗塔」風又成為2007春夏時尚的一大熱門主題。一個13歲的女孩和一份不倫之戀,讓「Lolita」被當做一個詞彙收入辭典,專門用來形容富誘惑力的早熟女孩。Lolita其實就代表著一種嬌嫩、鮮艷和帶著企圖的青春。
經典元素

服裝風格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一本小說的名字和一位12歲少女的名字。如果僅從對小說的理解,可以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戀童癖的聯系,而且有接觸西方文化的人會發現,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 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里的宮廷娃娃時裝作為標准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一樣。但不同的是,粵版洛麗塔玩家年齡集中在13-25歲,而且大部分人不超過20歲,十七八歲的這類玩家,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一般的生活方式。

國內服裝

LOLITA PRINCESS
Lolita Princess Royal Fairy Tale 女裝品牌 簡稱 LOLITA PRINCESS
創 始 人:Eva Mao
主 打 設 計 師:Eva Mao
設計理念:優雅、快樂、幸福、精緻
一扇通往夢幻世界的大門……打開
夢境瞬間實現的!
LOLITA PRINCESS品牌開創了一個豐富而富有浪漫色彩的世界,如同夢境般美麗,又現實的觸手可及。
LOLITA PRINCESS的洋裝是真實的,美麗的,帶著幸福的甜味!
LOLITA PRINCESS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幸福女人的甜蜜故事。
品牌建立
05年,一位剛剛走出大學校園門的年輕服裝設計師憑著對「公主夢"的眷戀,開創了LOLITA PRINCESS品牌的洋裝,立志把女生的公主夢境變成現實。
數年後的今天,LOLITA PRINCESS品牌洋裝在經歷了很多曲折之後日漸成熟。
LOLITA PRINCESS品牌利用新的製作工藝,定製印染面料,運用服裝表達或可愛或俏皮或典雅的洋裝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女生的公主夢。
從此,LOLITA不在只有日本才有,中國也有了自己的LOLITA風格的品牌!
09年的LOLITA PRINCESS洋裝已經遠銷日本,美國,澳洲等海外國家, 深受外商喜愛。
品牌創始人Eva Mao說:「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也是有優秀的洛麗塔風格品牌的。」

三大主流

一、SweetLolita———以粉紅、粉藍、白色等粉色系列為主,衣料選用大量蕾絲,務求締造出洋娃娃般的可愛和爛漫,在廣州是最多人選擇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張揚。
Sweet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Sweet Lolita正如其名,屬於所有Lolita分類中服飾設計最為甜美的一個派別。Sweet系洋裝的布料大多以粉紅、粉藍或白色等粉嫩可愛的單色為主。除此之外,為了能製造出一種仿若洋娃娃般可愛甜美、爛漫純真的氣息,Sweet系洋裝通常會在衣物上使用比別的派系 更多的蕾絲和本布褶皺。
近幾年來,大約是因為版型與設計經常被山寨的緣故,各家Sweet系洋裝品牌紛紛擯棄單色布料,轉而使用起各種印有糖果、蛋糕、小動物或描述某個童話場景的印花布料(因為圖案特殊且難以仿製,這種布料往往是單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相當能防D版於未然)。
一般來說,Sweet系Lolita洋裝往往比其他系別的洋裝更能獲得初次踏進Lolita世界的女孩們的青睞。
Sweet系Lolita洋裝代表品牌: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Angelic Pretty、METAMORPHOSE
二、ClassicalLolita———以簡約色調為主,著重剪裁以表達清雅的心思,顏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絲花邊會相應減少,而荷葉褶是最大特色,整體風格比較平實,適合新手。
☆Classical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恰如其名,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正是所有系別的Lolita洋裝中服裝款式最為優雅的派別。其洋裝設計就好象19世紀英國的貴族少女一般,既古典優雅,又不失純真可愛。
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雖然也喜歡以純色為主,但它所使用的純色料子一定都有著素雅得體又不刺眼的色調。除開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愛用之選。
與Sweet系Lolita洋裝不同,除了古典系蕾絲之外,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極少會在衣物上使用到大量造型平平、質地一般的蕾絲。在衣服上每個需要用到花邊的地方,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基本上都會以與衣服相同質地的本布褶皺來代替蕾絲。而Classical系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顏色亦非常素雅,除了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常用者。
總而言之,Classical系Lolita洋裝的特色就是「簡約而不簡單」。由於款式簡單大方、優雅不凡,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比其他系別的Lolita洋裝更適合日常穿著,也更容易被家長及大眾所接受。當少女們厭倦了造型過於誇張的Sweet系Lolita洋裝和非常不日常的Gothic系Lolita洋裝後,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們的必然選擇與最終選擇。
有意思的是,最能穿出Classical系Lolita洋裝韻味的人居然並不是青春活潑的高初中女生,而是那些年紀在20以上的、因為工作和閱歷的緣故而擁有了沉靜氣質的年輕女子。看來在現實中,「氣質」能與「年輕」完美並存的實例果然屈指可數呢。
代表品牌:Mary Magdalene、Victorian maiden、JULIETTE & JUSTINE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態度,後者更加強調角色模仿

gothiclolita三、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徵是想表達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覺。通常配以十字架銀器等裝飾,以及化較為濃烈的深色妝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強調神秘

❹ 這是什麼動漫里的人物


Charlotte(夏洛特)

故事概要
版權繪乙坂有宇擁有著只在極少一部分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身上誘發產生的罕見特殊能力,依靠這份能力度過著一帆風順的學園生活的他,經由與神秘少女友利奈緒的邂逅,揭開了特殊能力者們身上的宿命。

❺ 收集關於《洛麗塔》電影或者書中的故事情節

《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另有與此相關的歌曲、名詞和時尚風格。創作背景

《洛麗塔》最令人嘆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為一個移民作家的納博科夫比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美國作家更逼真地創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這種「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並沒有給亨伯特的慾望世界賦予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現實感。納博科夫始終是一個醉心於操縱幻覺的魔術師。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家。他稟然敏感,想像力豐富,但近於偏執。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作為他的慾望對象,洛麗塔只不過是亨伯特意識的產物,是他異想天開地企圖從外部的現實和時間中搶奪出來的一個幻想。 故事梗概
小說描述了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逝,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4歲女兒洛麗塔(Lolita),稱呼她為小妖精。
洛麗塔恣意的挑逗亨伯特,使得亨伯特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羅(Lo),因此作為書名。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女兒的不倫之戀,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兩人盡情的纏綿。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藉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使得亨伯特一直無法尋獲。
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洛麗塔拒絕了亨伯特再續前緣的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槍殺了那個帶走洛麗塔的劇作家奎爾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1950年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十七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而死。 洛麗塔的經歷
《洛麗塔》當時的風行一時就是因為讀者們的這類雙重興趣。內容的奇特與寫作的精妙使它成為一本雅俗共賞的書。
《洛麗塔》的成功,立即把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升華為一位國際知名人物。在一個訪問記中,納博科夫告記者道:「出名的是洛麗塔,不是我。」這是他的謙虛。納博科夫的名字不但在國際文壇上響亮,而且也成為出版界的暢銷商標,他出生於一八九九年,到了一九五八年才在西方享受盛名,當時已六十歲。他的成功可以作為對那些年近花甲而尚在苦苦耕作的未成名作家們的鼓勵。
《洛麗塔》初版僅五千本。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讀了以後,在倫敦《泰晤士報》寫評論,把它稱揚為一九五五年最佳三部小說中之一部。此活,《洛麗塔》就不脛而定,成為國際暢銷書。
格林與威爾避及書局編輯的見解不同點是在,前者所看到的是文學與文字,後者卻只看到了浮面的淫意淫詞。《洛麗塔》的最後在文壇的勝利可以說全是格林的功勞。格林予以佳評後,美國的小型文學雜志《鐵錨評論(AncIIor Review)也予注意,節錄登載,這家雜志當時的年輕編輯即是目前主持《紐約書評》雙周刊編務的傑遜。埃浦斯坦。不久美國與英國的書局也改變原意,陸續在英、美、加拿大出版了《洛麗塔》。
當《洛麗塔》初版在巴黎由奧林比亞書局出書時,英國政府當局曾要求法國政府查禁。
在英美問世後,英國內閣也曾開會辯論,但是沒有禁售。紐西蘭則後來一度禁售。
《洛麗塔》在美國由普特南書局於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版,立即成為暢銷書,於一九五九年一月爬升《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單第一位!(最終被另一個俄籍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擠出寶座。)當時多半的書評都把評論集中於所謂「洛麗塔事件」的糾紛,而不是書的文學價值。基本信息
導演:亞德里安·林恩
編劇: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Stephen schiff
演員:傑里米·艾恩斯 飾 漢伯特
多米尼克·斯萬 飾 洛麗塔
國家:美國/法國
影片類型:愛情/劇情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SDDS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片長:137分鍾
對白語言:英語 劇情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 洛麗塔 Lolita 君紫隆 ,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這部電影讓人或者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許是男主角對洛麗塔朦朧悲壯的愛,
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洛麗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瘋狂的尋找,然而一無所獲。
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無人知曉,也許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悲傷,痛苦,撕心裂肺,他對洛麗塔的愛到底是怎樣的。
是迷戀曾經的影子,還是另一種不為人知的悸動。
當三年後,他落寞的守在曾經和洛麗塔生活的房子里時,
收到了洛麗塔的一封信,洛麗塔和另一個男人結婚了,懷孕了,需要錢,他開著車,去那個愛的人生活的小鎮,
他站在門口,內心復雜,她開門,四目相對,整部影片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麗塔的眼神,
喜悅,悲傷,無法理解,驚訝,等等等,
他給洛麗塔四千塊錢時候, 她驚喜, 卻並不願意和他走。
這是讓我落淚的地方,顫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麗塔驚訝的聲音,你給了我們四千塊錢。
「是的,即使你拒絕和我走,你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一一個讓我著迷的人」挺著肚子的洛麗塔似乎回憶的說著那個老男人,帶著狗,喜歡所有的少女。
強迫她們與男孩做愛,拍照是他的愛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沉默,她也並沒有和他走。
他流著眼淚開門,她送他,對著自己的小狗說:「 和我爸爸說拜拜」
也許從這里就能看出來,洛麗塔沒有愛過,至始至終。
他開車離開的時候看見遠處站著的孕婦,安詳,或許已經褪色。
一瞬間他出現錯覺,看見她還是當年妖艷的少女,穿著藍色的裙子,活潑,美麗。
最後的結局是槍響, 鮮血, 絕望。
他殺死了那個讓洛麗塔魂牽夢縈的變態男人,獨自開著當年和洛麗塔一起旅行的老爺車。
漫無目的,眼神空曠。
後面是很多的警車,追逐著,撕響著。
他停下車,站在能望見她城鎮的地方,「我聽見孩童的笑聲,我難過的不是身邊沒有洛麗塔,是笑聲里沒有洛麗塔」
1950年他死於心肌梗塞,在監獄里。
1950年聖誕節,洛麗塔死於難產。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或許沉悶的些。
他延伸了小說沒有的地方,細節,或許有人會落淚,比如我。 幕後花絮
1962年,電影怪才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洛麗塔》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伯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地忠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中的12歲大。最後這部小說被庫布里克改編為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
1962年,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銀幕。在今天看來,這一版本顯得過於「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膽的銀幕題材可謂驚世駭俗,非庫氏此等先鋒不敢吃這個「螃蟹」。
很明顯,庫布里克是把這個故事當作「諷刺畫」處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於文化層面上的嘲諷和隱喻,而不是個體層面上的悲憫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謬剝給人們看。比如本片的配樂幾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輕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滿黑色幽默,其不合時宜的「搞笑」甚至讓人懷疑庫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場戲,漢伯特和一個黑人侍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一張折疊帆布床,其滑稽的身體語言和與環境、道具的互動直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橋段。洛已經睡了,這張打不開的床可謂遂了漢伯特的心願(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這張床到底還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漢伯特的性企圖落敗,萎了.這個搗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庫布里克調笑著可憐的漢伯特。
從故事的角度看,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沒有交待漢伯特「為什麼」會如此迷戀洛麗塔,庫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貝爾這個人物。按說150分鍾的片長隨便抻出一段來也已足夠鋪陳漢伯特少年時期打下的心理基礎,但導演似乎假定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耳熟能詳,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漢伯特幾乎一上來就是個心理變態者。可實際上,小說中的漢伯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我最終未能使我的安娜貝爾階段保留一個完整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約會」——成年後的漢伯特始終留戀著那種像童年一般純真的美妙的感覺,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沐浴在陽光中讀書的洛麗塔之後,就徹底淪陷為她的俘虜。
其次是演員問題。
扮演漢伯特教授的人選可謂幾經周折。導演庫布里克和製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選是James Mason.但由於此君有百老匯的演出任務在身,所以庫氏不得不考慮勞倫斯奧立弗。但後者在經紀人的勸說下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庫轉而考慮Peter Ustinov,後被刷掉;製片人又推薦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慮到自己的電視節目贊助商"四星劇院"會反對這一決定,這廝還是臨陣脫逃了.最後,James Mason終於痛下決心,從百老匯的演出劇目中退出,參加洛麗塔一片的攝制.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演過西北偏北的「惡棍」總是一臉壞相,我始終看不到他詮釋的漢伯特表現出劇烈的感情調動。影片一開始就是故事的結尾:漢伯特槍殺Quilty。據說是因為發行商想讓漢伯特被觀眾發現是戀童癖者之前先成為冷血殺手,這樣就不會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險的電視劇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許奇怪為什麼我第二個就提到了他,這也正是我想問庫布里克的問題。因為在影片中,這個角色即使沒有喧賓奪主也至少和漢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導演亞得里安林恩笑稱本片應改名為「Quilty」。他的戲分太多了,一會是電視劇作家,一會是便衣警察,一會是德國精神病醫生,一會又是誘拐洛麗塔的花花公子,他像變色龍一樣不懈的與漢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語速簡直像個饒舌的rap歌手。也許庫的意思是他和漢伯特兩人是硬幣的兩面,一個君子一個小人一個明槍一個暗箭,一個是英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一個是美國的低級性倒錯者。不過Sellers確實演技出眾,這在稍候的「奇愛博士」中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至於洛麗塔,這個混雜了天使與魔鬼的尤物,在書中只有12歲(!),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當時年屆14(影片1961年首映時15歲,未出席;直到62年英國首映時,方才獲准入場),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並不具備「小妖精」的素質。雖然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不過始終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為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實施的原因,庫氏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性場面以避免禁映的命運——實際上,片中根本沒有「成人」鏡頭,這無疑使洛麗塔空有一身本領而無用武之地。假設庫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開眼戒」之時拍這個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麗塔的母親夏洛特海斯,一個富有漫畫般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經質。
總之,庫氏沒有在人物身上傾注(我認為)應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劇感.雖然是大家手筆,但我仍然對片中的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會發現這個片子帶有很明顯的希區柯克似的懸疑味道,比如漢伯特策劃謀殺海斯時的心理活動,Quilty化身後的匿名電話和跟蹤----尤其是他在旅館里背對漢伯特時兩人的對話,以及後來在公路上若即若離的追車場面,都極盡西區科克的精髓.這些使得全片頗具「娛樂性」——可是你知道,在庫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現「娛樂」意味著什麼。
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一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尤其是對男女主人公性關系的描繪,可謂「赤裸裸」。畢竟是《愛你九周半》的導演,片子的整體氛圍頗有「軟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國影迷應該對亞得里安林恩的風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現的《愛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筆。其特點是情慾味道很濃,深層思考不足,總是長久的糾纏於中上層資產階級意亂情迷的男女兩性關系。當年他放出口風來要重拍洛麗塔的時候,很多評論當即回應「太糟了」,但林恩依舊不為所動,只不過拍竣之後做了重新剪輯,以符合美國嚴厲的反兒童色情法(就是這項法律把「鐵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緊接著又在國內院線遇到紅燈,雖然導演名頭很亮,且片子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沒有美國發行商願意摸這塊燙山芋,因為亂倫題材在美國社會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於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線電視網「秀時間」(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運。不過還好,塞繆爾高德溫公司(注)高價買下了該片的影院放映權,並在98年9月25號開始了小規模的局部上映。在將近2年的漫長等待之後,美國觀眾終於可以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從技術上講,兩部片子可謂今非昔比.新版的攝影(Howard Atherton)極為出色,用光和服裝都非常考究,配樂更請來馳騁多年的大師級人物Ennio Morricone,兩相呼應,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陰郁,絕望和晦暗的情緒。全片預算高達五千六百萬美元,足見林恩重塑經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傑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漢伯特教授,其毀滅性的反英雄形象絕對勝過當年的James Mason.另,小說的磁帶版由艾恩斯本人親自朗讀,可惜國內影迷無緣聆聽其殺人聲線。
扮演洛麗塔的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15歲少女Dominique Swain,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其沐浴著陽光和灑水器濺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讀書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日後她還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扮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一個「洛麗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別扮演海斯和Quilty。
綜上可見, 兩位導演對同一題材的處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諷刺的黑色幽默,後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須承認,後者比前者更加激動人心,對情緒的攪動有股欲罷不能的氣勢。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新版很早就出過vcd),我覺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豐滿,各方面都很精緻。雖然詆毀大師庫布里克的版本有淪為亂臣賊子之嫌,但我仍然堅持認為,新版要更勝一籌。
註:塞繆爾高德溫(1882-1974),美籍波蘭電影製片商,他在1917年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並成立了邁拓-高德溫-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麗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電影,洛麗塔變得更鮮艷更明亮,更讓人動心,然而意境卻也變得淺薄了,愛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慾望在蠢動著。
2005年,《洛麗塔》再度在銀幕上亮相,美國導演賈木許在坎城影展參賽片《愛情,不用尋找》中,安排了21歲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麗塔。

❻ 急求《簡·愛》小說梗概。作者背景知識。作品分析,文體風格,社會意義。英漢都要!!!!!!!!!!!

生活經歷:
1、從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媽家,被不平等對待
2、被舅媽送進達洛伍德慈善學校,被冷酷的校長和諧。期間交個摯友海倫,可惜死於傳染病。
3、到特恩費德庄園當家庭教師。
4、與男主角羅切斯特相愛,並舉行婚禮,但被神秘男子阻斷
5、男主角第一號妻子登場,是個瘋子。簡愛離開
6、沿途乞討差點餓死,被牧師聖約翰搭救,後者為他謀求到一個鄉村教師的職業
7、簡愛舅舅約翰簡去世,得二萬英鎊遺產
8、聖約翰准備去印度傳教,臨行前向簡·愛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訴她,他要娶她並不是因為愛她,而是他需要一個很有教養的助手。簡·愛覺得應該報答他的恩情,但遲遲不肯答應他。當夜,聖約翰在荒原上等待簡·愛的答復,就在簡·愛要作出決定的時候,她彷彿聽到羅切斯特在遙遠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簡!簡!簡!」她決定回到羅切斯特身邊。
9、當簡回到特恩費德庄園時,整個庄園變成一片廢墟。原來幾個月前,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瘋女人伯莎放火燒毀了整個庄園,羅切斯特為了救她,被燒傷了一隻手臂並且瞎了雙眼,孤獨地生活在幾英里外的一個農場里。簡·愛趕到農場,向他吐露自己的愛情,他們終於結婚了;兩年之後,羅切斯特的一隻眼睛被治好了,他看到了簡·愛為他生的第一個孩子。
10、很美好的結局。

人物形象:
《簡·愛》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中的簡愛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這本小說的主題是通過對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安於現狀、不甘受辱、敢於抗爭的女性形象,反映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的呼號和責難,一個小寫的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

寧外
樓主若是有興趣
可以看看簡愛的電影
有2個版本我覺得很好:
電視劇版《簡·愛》
2006年版

導演:Susanna White
主演:Ruth Wilson ....Jane Eyre
Toby Stephens ....Edward Fairfax Rochester
首播日期:2006年9月24日
國家/地區:英國
類型:愛情/劇情/迷你劇
對白語言:英語
出品:英國 BBC
集數:共4集
影片長度:60分鍾/集

1996年版

導演:佛朗哥·澤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
編劇: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NOVEL
HUGE WHITEMORE---SCREENPLAY AND...
佛朗哥-澤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SCREENPLAY
主演:ANNA PAQUIN----Young JANE EYRE
CHARLOTTE GAINSBOURG----Jane Eyre
WILLIAM HURT----Rochester
國家/地區:法國/義大利/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
發行公司:Aquarius TV ...
上映日期:1996年2月9日 西班牙 ...
類型:愛情/劇情
片長:116 min
級別:Australia:PG / Argentina:AtG / UK:PG / USA:PG / Spain:T / Germany:6
版權所有:Rochester Films, Limited, 1996
膠片長:3166m

over
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這本小說的主題是通過對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安於現狀、不甘受辱、敢於抗爭的女性形象,反映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的呼號和責難,一個小寫的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
小說主要內容是女主人公簡愛的成長歷程,她從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媽家,不平等的待遇讓她飽受欺凌,小小年紀就承受了別人無法想像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後,她成了特恩費德庄園的家庭教師,她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主人的尊敬和愛戀,但是命運對她如此殘忍,她為這段婚姻又付出了難以計算的代價,但自始至終她都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執著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埋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璞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被認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St. John Rivers is a foil to Edward Rochester. Whereas Rochester is passionate, St. John is austere and ambitious. Jane often describes Rochester』s eyes as flashing and flaming, whereas she constantly associates St. John with rock, ice, and snow. Marriage with Rochester represents the abandonment of principle for the consummation of passion, but marriage to St. John would mean sacrificing passion for principle. When he invites her to come to India with him as a missionary, St. John offers Jane the chance to make a more meaningfu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an she would as a housewife. At the same time, life with St. John would mean life without true love, in which Jane』s need for spiritual solace would be filled only by retreat into the recesses of her own soul. Independence would be accompanied by loneliness, and joining St. John would require Jane to neglect her own legitimate needs for love and emotional support. Her consideration of St. John』s proposal leads Jane to understand that, paradoxically, a large part of one』s personal freedom is found in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emotional dependence.
Helen Burns

Helen Burns, Jane』s friend at Lowood School, serves as a foil to Mr. Brocklehurst as well as to Jane. While Mr. Brocklehurst embodies an evangelical form of religion that seeks to strip others of their excessive pride or of their ability to take pleasure in worldly things, Helen represents a mode of Christianity that stresses tolerance and acceptance. Brocklehurst uses religion to gain power and to control others; Helen ascetically trusts her own faith and turns the other cheek to Lowood』s harsh policies.

Although Helen manifests a certain strength and intellectual maturity, her efforts involve self-negation rather than self-assertion, and Helen』s submissive and ascetic nature highlights Jane』s more headstrong character. Like Jane, Helen is an orphan who longs for a home, but Helen believes that she will find this home in Heaven rather than Northern England. And while Helen is not oblivious to the injustices the girls suffer at Lowood, she believes that justice will be found in God』s ultimate judgment—God will reward the good and punish the evil. Jane, on the other hand, is unable to have such blind faith. Her quest is for love and happiness in this world. Nevertheless, she counts on God for support and guidance in her search

❼ 這是什麼動漫

沒能成為勇者的我只能認真工作

❽ 每個人都有一個超能力。但男主有幾個超能力的動漫

這個看過沒?男主很強,可以奪取他人能力
《Charlotte(夏洛特)》是一部由游戲製作公司Key與ANIPLEX聯合企劃、P.A.WORKS製作的日本原創動畫,也是麻枝准自2010年的《Angel Beats!》以來時隔五年再次參與劇本創作的動畫。放送之前特番《Charlotte~新的「命運」的開始~》於2015年6月20日放送,在6月29日則放送有紀念特番。電視動畫於2015年7月4日首播,全13話,另有TV未放送的特別篇授予BD&DVD第7卷中。

中文名
夏洛特
原版名稱
Charlotte
動畫製作
P.A.WORKS
集數
全13話+ova1話
類型
超能力
故事簡介
乙坂有宇擁有著只在極少一部分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身上誘發產生的罕見特殊能力,依靠這份能力度過著一帆風順的學園生活的他,經由與神秘少女友利奈緒的邂逅,揭開了特殊能力者們身上的宿命。[1]
共50張
版權繪
登場角色
學生會
5張
乙坂有宇

乙坂有宇(おとさか ゆう)
——Key史上最下作的主人公
配音:內山昂輝
所屬:星之海學園一年級(學生會所屬)
特殊能力:奪取任意對象的身體(但只有5秒的時間)
本作的主人公。活用「在5秒以內奪取任意對象的身體」這一能力的偽優等生。由於某個契機而進入了星之海學園。
5張
友利奈緒

友利奈緒(ともり なお)
——神秘的學生會長
配音:佐倉綾音
所屬:星之海學園一年級(學生會所屬)
特殊能力:使自己的身形從他人視線中消失(但只能對任意一人起效)
星之海學園一年級的學生會長。擁有著「僅對任意一人,使自己從他的視線中消失」的能力。喜愛後搖滾樂隊「ZHIEND」。
5張
高城丈士朗

高城丈士朗(たかじょう じょうじろう)
——戴眼鏡的知性學生會成員
配音:水島大宙
所屬:星之海學園一年級(學生會所屬)
特殊能力:瞬間移動(高速移動)(但無法在任意位置停止)
學生會所屬的一年級。由於那半吊子的瞬間移動(高速移動)能力,總是傷痕累累。是現役高中生偶像·西森柚咲的粉絲。
5張
西森柚咲

黑羽柚咲 / 西森柚咲(くろばね ゆさ / にしもり ゆさ)

❾ 這美女是誰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 她是泰勒斯威夫特
中文名: 泰勒·斯威夫特
外文名: Taylor Alison Swift
別名: 泰勒·艾莉森·史薇芙特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賓州
出生日期: 1989-12-13
星座: 射手座
職業: 歌手
代表作品: 《Taylor Swift》、《Beautiful Eyes》
主要成就: 美國年度鄉村音樂獎
最佳女歌手錄影帶獎

【全 名】Taylor Alison Swift 【性 別】女 【身 高】五英尺十一英寸180cm
【體 重】56kg 【發 色】金黃色(卷發) 【瞳 孔】寶藍色 【歌手類型】創作型歌手 【歌手流派】Country/Pop(鄉村流行音樂) 【職業】歌手 音樂創作人 製作人 【樂器】吉他(電箱吉他,十二弦吉他,電吉他都會彈) 鋼琴 夏威夷四弦琴 【唱片公司】 Big Machine Record 【家人】爸爸-Scott Swift(證券和股票經紀人) 媽媽-Andrea Swift(家庭主婦) 弟弟-Austin Swift 【血統】德國、愛爾蘭、法國、英國(威爾士、蘇格蘭、英格蘭)義大利和荷蘭 【出生地】Wyomissing,Pennsylvania 【現居地】Nashville,Tennessee 【第一份工作】14歲的時候,簽約Sony/ATV版權公司,成為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簽約詞曲創作人 【出道經歷】在13歲時獲得一份知名唱片公司RCA的發展合約,15歲時,因RCA希望要等到她年滿18歲後再考慮為其出專輯,故而離開RCA尋求其他發展。一次在Nashville知名的The Bluebird Café自彈自唱自己創作時,被當時正欲成立唱片的Scott Borchetta發掘,簽約成為獨立唱片公司Big Machine Records。 小美女~(20張)【出道時間】2006年 【昵稱】Tay、Swifty、T-Swizzle、小美女、索芙特(中國歌迷起的昵稱)、TS 【幸運數字】13 (當發生與數字13有關事情的時候,通常會給她帶來好運) 【喜歡的顏色】白色 紫色 【喜歡的食物】起司蛋糕、日本料理. 【喜歡的服裝搭配】飄逸的小洋裝搭配靴子 閃閃亮亮的禮服 頭帶 【喜歡的季節】冬天(因為那時候有感恩節聖誕節,她的生日也在冬天,喜歡那個時候的氣氛,還能穿毛衣) 【最愛的節日】聖誕節 (她的童年是在自家擁有聖誕樹農場中度過的) 【喜歡的電視劇集】C.S.I 犯罪現場調查(曾經客串了第九季第十六集) Grey's Anatomy 實習醫生格蕾(Denny病逝,她連哭了好幾天,這是她最愛的劇集) 【喜歡的電影】Love Actually(每年聖誕節她都會重看這部電影) 【最喜愛的歌手】Faith Hill、Shania Twain、Dixie Chicks、Eminem(Tay欣賞的藝人有很多,但這三組藝人是對她影響最大,最受她喜愛的)她還很欣賞像Avril Lavigne(艾薇兒·拉維妮)那樣的女藝人。 【喜歡的自己的歌】隨時都在改變 【喜歡的消遣】做菜、烘培餅干、做點心蛋糕、開車和好朋友隨便逛逛、寫日記寫信、逛傢具店,古董店 【要好的朋友】Abigail(高中最要好的同學,目前也是最好的朋友)Selena Gomez(迪斯尼明星)、Kellie Pickler(前美國偶像選手,現在是鄉村女歌手)、Katy Perry(美國知名流行歌手)、Emma Stone(女演員)、Hayley Williams(Paramore女主唱)、Taylor Lautner(Twilight狼人扮演者,兩人曾在拍攝《情人節》時擦出愛的火花,已於2010年初分手,新作《Back to December》被認為是致Taylor Lautner的致歉信)Justin Bieber(著名少年歌手)、Julianne Hough(美國高收視節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前舞者,專業交誼舞者,演員,也是發片鄉村音樂女歌手)、她樂隊的所有成員(詳見The Agency的介紹)、Hillary Scott(鄉村組合Lady Antebellum成員)、Miley Cyrus(迪斯尼明星、美國著名歌手,Taylor客串過她的《乖乖女是大明星》) Demi Lovato(迪斯尼明星)、Emma roberts(美國著名演員,在拍攝電影《情人節》時認識,之前Emma也曾說過她很喜歡Taylor) 【前男友】Taylor Lautner、Joe Jonas 、Jake Gyllenhaal、John Mayer
在國際推廣的突出貢獻。Taylor Swift 獲獎圖片
★Academy of Country Music Awards鄉村音樂學院獎ACM: ACM Awards 2007 Top New Female Vocalist 最佳新人女歌手 - Taylor Swift 提名 ACM Awards 2008 Top New Female Vocalist 最佳新人女歌手 - Taylor Swift 獲得 Top Female Vocalist 最佳女歌手 - Taylor Swift 提名 Album of the Year 最佳專輯 - Taylor Swift 提名 ACM Awards 2009 2月9日新加坡 11日韓國首爾 13日日本大阪 16&17日日本東京 19日菲律賓馬尼拉 21日,香港
3月
6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7日荷蘭鹿特丹 9日挪威奧斯陸 12日德國奧伯豪森 15日義大利米蘭 17日法國巴黎 19日西班牙馬德里 22日英國伯明翰 25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 27日愛爾蘭都柏林 29日英國曼切斯特 30日英國倫敦
5月
27&28 內布拉斯加州 奧馬哈 29日愛荷華州 得梅因
6月
2&3日佛羅里達州 勞德達爾堡 4日佛羅里達州 奧蘭多額 7日俄亥俄州 哥倫布 8日威斯康辛州 密爾沃基市 11日密歇根州 底特律 14&15日明尼蘇達州 聖保羅市 18日賓夕法尼亞州 匹茲堡 21日 紐約州 布法羅(水牛城) 22日康涅狄格州 哈特福特 25日 麻省 福克斯波羅 26日 麻省 福克斯波羅(加場) 30日 北卡格林斯博羅
7月
1日 田納西 諾克斯維爾 2日肯塔基州 路易(斯)維耳 8日北卡 夏洛特市 9&10日喬治亞洲 亞特蘭大 14日加拿大 魁北克 蒙特利爾 15&16日 加拿大 安大略 多倫多 19&20日 紐約 NYC 28日密歇根 大瀑布市 29日印第安納州 印第安納波利斯 30日 俄亥俄 克里夫蘭
8月
2&3日 華盛頓特區 6日 賓州 費城 9&10日 伊利諾伊州 芝加哥 13日 肯塔基 列剋星敦市 14日 密蘇里 聖路易市 18&19日加拿大 阿爾伯達 埃德蒙頓 23&24日 加州洛杉磯 27&28日 加州洛杉磯(加場)
9月
1&2日 加州 聖何塞 3日 加州 薩克拉門托 6日俄勒岡 波特蘭 7日華盛頓州 西雅圖 10&11日加拿大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 溫哥華 16&17日 田納西 納什維爾 21日奧克拉荷馬 突沙市 24日密蘇里州 堪薩斯城 27日科羅拉多州 丹佛 28日猶他州 鹽湖城
10月
4日 阿肯薩斯州 小石城 5日 路易斯安那州 新奧爾良 8日德克薩斯州 達拉斯
編輯本段2009-2010Fearless Tour巡迴演唱會
Fearless Tour是Taylor的第一個大型巡演,於2009年四月開始,由於其熱烈的反響,本應在當年11月結束的演唱會加開到2010年,在6月5號完美謝幕了。此次巡演場次突破百場,人次突破百萬,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演出節目單: 1.You Belong With Me演出照(19張) 2.Our Song 3.Tell Me Why 4.Teardrops On My Guitar 5.Fearless 6.Forever and Always 7.Hey Stephen 8.Fifteen 9.Tim McGraw 10.White Horse 11.Love Story 12.The Way I Loved You 13.You're Not Sorry/What Goes Around...Comes Around 14.Picture to Burn 15.Change (在英國,澳大利亞以及第二部分北美巡演中不再表演) Encore 1.I'm Only Me When I'm With You (2009年安可曲) 2.Today Was a Fairytale (2010年安可曲) 3.Should've Said No 備註: The Best Day只在09年Evansville巡演第一場以及10年Moline場母親節前夕演唱過 Two Is Better Than One在澳大利亞Brisbane場單獨演唱過 John Mayer作為特別嘉賓出席了09年5月22日洛杉磯場的演出,兩人合作了"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和"White Horse" Faith Hill作為特別嘉賓出席了09年9月12日納什維爾場的演出,兩人合作了"The Way You Love Me" Katy Perry作為特別嘉賓出席了10年4月15日洛杉磯場的演出,兩人合作了"Hot N Cold" 2010年5月在休斯頓舉行的兩場演出進行了專業攝像,將會用於電視特別節目以及DVD的發行 Tour Date 2009 April 23: Evansville, IN April 24: Jonesboro, AR April 25: St Louis, MO April 30: Charleston, SC May 1: Jacksonville, FL May 2: Biloxi, MS May 14: Spokane, WA May 15: Seattle, WA May 16: Portland, OR May 17: Yakima, WA May 21: Phoenix, AZ May 22: Los Angeles, CA May 23: Las Vegas, NV May 24: San Diego, CA May 26: Salt Lake City, UT June 4: Enterprise, AL June 11: Baltimore, MD June 12: Greensboro, NC June 24: Oshkosh, WI June 25: Caddott, WI July 8: Calgary, Alberta Canada July 10: Craven, Saskatchewan CanadaFearless Tour 2009/2010
July 11: 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July 16: Twin Lakes, WI July 17: Columbus, OH July 18: Charleston, WV July 23: Cheyenne, WY July 24: Rapid City, SD July 25: Minot, ND August 7: Detroit Lakes, MN August 9: Omaha, NE August 27: New York, NY August 28: Uncasville, CT August 29: University Park, PA August 30: Louisville, KY September 4: Greenville, SC September 5: Charlotte, NC September 9: Lafayette, LA September 10: Bossier City, LA September 11: Birmingham, AL September 12: Nashville, TN September 25: Dallas, TX September 26: Little Rock, AR September 27: Tulsa, OK October 1: Pittsburgh, PA October 2: Grand Rapids, MI October 3: Cleveland, OH October 8: Indianapolis, IN October 9: Chicago, IL October 10: Chicago, IL October 11: Minneapolis/St. Paul, MN November 23: London, UK November 24: Manchester, UK 2010 February 4: Brisbane, Australia February 6: Sydney, Australia February 7: Sydney, Australia February 8: Newcastle, Australia February 10: Melbourne, Australia February 11: Melbourne, Australia February 12: Adelaide, Australia March 4: Tampa, FL March 5: Orlando, FL March 7: Sunrise, FL March 10: Austin, TX March 11: Dallas, TX March 12: Corpus Christi, TX March 18: Philadelphia, PA March 19: Philadelphia, PA March 20: Charlottesville, VA March 26: Detroit, MI March 27: Detroit, MI March 28 Cincinnati, OH March 31 Oklahoma City, OK April 1: Wichita, KS April 2: Kansas City, MO April 6: Denver, CO April 7: Denver, CO April 10 Fresno, CA April 11 San Jose, CA April 15: Los Angeles, CA April 16: Los Angeles, CA April 29: Lexington, KY April 30: Columbia, SC May 1: Raleigh, NC May 6: Des Moines, IA May 7: Saint Paul, MN May 8: Moline, IL May 12: Newark, NJ May 13: Newark, NJ May 14: Uniondale, NY May 15: Uniondale, NY May 20: Ottawa, ON Canada May 21: Toronto, ON Canada May 22: Toronto, ON Canada May 25: Houston, TX May 26: Houston, TX May 29: Baton Rouge, LA June 1: Washington, DC June 2: Washington, DC June 5: Foxboro, MA
編輯本段歌手簡介
2006年冬天,鄉村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以下簡稱TS)推出她的首支單曲,以當紅鄉村巨星提姆麥克羅(Tim McGraw)的名字當作標題,引起廣大的注意,也打進了鄉村排行前十名。看到這樣一個標題,也許很多人都會直覺的以為那是一首歌頌提姆麥克羅的作品,事實上,提姆麥克羅的名字在這里只是被當作一段愛情故事裡面的「書簽」,唱歌的女孩子告訴心上人,當你想到提姆麥克羅的時候,我希望你想到我最喜愛的歌曲,我希望你想到我。令人驚奇的是,TS不但是歌曲的作者,她首張同名專輯裡面的所有歌曲也都是她親自參與譜寫的,而當時她才十五歲。在鄉村歌壇的歷史上,我們曾經陸續看到過好些大放異彩的少女歌手:譚妮雅塔克(Tanya Tucker)唱紅「Delta Dawn」的時候,才十三歲,瑪莉奧斯蒙(Marie Osmond)以「Paper Roses」成名的時候,也是十三歲,而黎安萊姆絲(LeAnn Rimes)以「Blue」首度造成轟動的時候,同樣也是十三歲。比較起來,TS的崛起似乎稍微晚了一點點,但是跟幾位「前輩」們不同的是,她不必仰賴別人來幫她作曲,不但能唱,更以「創作歌手」的姿態出現,展現了相當成熟的創作才華,因此前途是非常被看好的。 由於外婆曾經是個專業的歌劇演員,她從小愛上了音樂,特別是鄉村,年方十歲就開始在家鄉一帶到處表演,參加卡拉OK歌唱比賽,並且在各項慶典活動中贏得大眾的喝彩。十二歲那年,她開始苦練吉他,每天至少四個小時,經常彈到手指破皮流血,同時開始嘗試作曲,決心進入歌壇。父母發現她的才華與毅力,給予全力支持,多次帶著她前往納許維爾,讓她以各種方式曝光,後來甚至遷居納許維爾附近的城市。有一天,她在當地一家餐館表演的時候,引起一位資深唱片業者史考特波爾凱達(Scott Borchetta)的注意。原本服務於「夢工廠」唱片部門的波爾凱達,當時剛剛自立門戶,跟鄉村巨星托比凱斯(Toby Keith)共同成立了一家獨立品牌「Big Machine」,正在物色新人,於是決定把十五歲的TS簽下來,成為該公司旗下第一位歌Taylor Swift小時侯
手。在獲得唱片合約之前,她其實已經憑著創作的才華,得到SONY機構樂曲出版公司的合約,不過為了協助她做出更成熟的表現,公司安排了幾位不會因為她的年齡而予以輕忽、願意傾聽她的作品、進而給予指導的專業作家跟她合作。 1989年出生的Taylor Swift迄今共發行過三張專輯和一張EP,分別是2006年17歲時初試啼聲的第一張專輯《Taylor Swift》,2008年7月15日發行的《Beautiful Eyes》及2008年11月發行的新專輯《Fearless》。第一張同名專輯《Taylor Swift》在發行當時即刻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專輯登上鄉村榜No.1,專輯榜No.5,並獲得五首鄉村單曲榜Top 10,其中還有兩首No.1,迄今全美已銷售480萬張。但想不到這19歲小女娃的第二張專輯《Fearless》更是大躍進,發行首周即以近六十萬的銷售數字榮登Billboard專輯榜冠軍,發行至今已創造出三首單曲榜Top 10,兩首Top 20,可說是氣勢如虹、銳不可擋,全美累計銷量600萬張。 雖說《Fearless》主要是以輕快板曲風為主,但每張專輯必備的悲傷情歌在滿載青澀情愫的《Fearless》仍是不可缺少的,如《Breathe》、《White Horse》;可是Taylor Swift在處理這類悲傷情歌時,依舊是用輕輕的口氣帶過,有股淡淡的悲冷感,一臉的無可奈何。但這種輕淡的情歌演繹方式,在一般的鄉村天後很少見,如Shania Twain、Faith Hill或Carrie Underwood都有聽來讓人感覺過癮、大悲大泣的情歌;但在《Fearless》中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歌 曲,這可能和Taylor Swift本身的聲線有關系,Taylor Swift是屬於較輕柔的嗓子,在演唱較大器或需要大肺支持的歌時,可能難竟其全功。
編輯本段個人專輯
匯總
《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豪華版 《Beautiful Eyes》 《Sounds Of The Season》聖誕EP(非正式) 《Fearless》 《Fearless》白金版 《Speak Now》 《Speak Now》豪華版 <<Unreleased Songs >>
詳細信息
1.《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封面
【地區】 美 國 【公司】 Big Machine 【發行時間】 2006-10-24 【語種】 英 語 【專輯類型】 CD 【音樂類型】 鄉村音樂 【曾獲獎項】 【專輯曲目】 1. Tim McGraw 3:52 2. Picture to Burn 2:53 3. Teardrops on My Guitar 3:33 4. A Place in This World 3:19 5. Cold As You 3:59 6. The Outside 3:27 7. Tied Together With A Smile 4:08 8. Stay Beautiful 3:56 9. Should've Said No 4:02 10. Mary's Song(Oh My My My) 3:33 11. Our Song 3:22 【專輯簡介】 在波爾凱達的協助之下,TS開始進行首張專輯的錄制。對於她來說,這是相當辛苦的,因為她畢竟還是個學生,希望努力維持一貫的好成績。但是,她卻相當巧妙的找到「歌手」與「學生」這兩種身份之間的平衡點。不過,她也坦承,由於腦海中經常有著各種構想,有時候課程上到一半,靈感會突然涌現,使得自己無法專心聽課,甚至擔心老師會忽然決定抽查大家的筆記本,被發現上面寫滿了很多並非上課內容的文字。還好,這個情形並沒有發生過。就這樣,她生動的把一個青春期少女的生活化為歌曲,完成了首張同名專輯。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提姆麥克羅是對她影響最大的藝人,因此她在專輯一開始,就唱出「Tim McGraw」,不過她並沒有直接的歌頌自己的偶像,只是很有技巧的在這首動人的情歌中指出,音樂可以勾起許多美好的回憶,但願心上人想到提姆麥克羅的時候,想到她最喜歡、兩人經常一起聽著跳舞的那首歌。在「Picture to Burn」裡面,她以搖滾的節奏唱出「要愛對人」的倔強與幽默:她發現男友超級自戀,決定分手。「你可以告訴你的死黨說我瘋了,沒關系,我也可以跟我的朋友們說你是個男同志,還有,順便告訴你,我討厭你那輛破車,你是個討厭鬼,老是在說謊。現在我不玩了,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另外一張可以燒掉的照片!」 我們必須承認,跟譚妮雅塔克、瑪莉奧斯蒙或黎安萊姆絲比較起來,TS的歌喉似乎不是那麼早熟,甚至還帶有些許小女孩的甜美,但她以相當成熟的創作技巧彌補了一切,風格有些類似早期的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或米歇爾布蘭琪(Michelle Branch)。可是,話又說回來,盡管她在創作方面的表現相當超齡,她卻沒有不自量力的探討自己有限的生活體驗之外的內容,絕大多數歌曲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題材,生動的描繪著青春期的喜怒哀樂,甚至在CD內頁文案中,親自為每一首歌曲做出「眉批」,告訴大家歌曲真正的精神。在「Teardrops on My Guitar」裡面,主題是「他永遠不會知道」,唱歌的女孩子面對心儀的男孩,努力的裝出笑容。男孩興奮的談起自己喜歡的一個女孩子有多麼美,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一份真愛,卻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好朋友」內心正在淌血,因為女孩知道自己根本不具備那些「條件」,只能偷偷的把眼淚滴在自己的吉他上。在「A Place In This World」中,她是一個對前途一片茫然的女孩,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追尋些什麼,盡管她很清楚有很多人都跟她一樣,但是此刻她卻感覺無比的孤獨。而無論如何,她會讓自己堅強起來,因為生命總是要過下去的,而她決心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個題材或許很「年輕」,TS的表現技巧卻是非常成熟的。 「該是放棄的時候了」這個主題,化成了「Cold As You」,她愛上了一個只曉得予取予求、卻從來不知道付出的男孩,每一次約會的最後,都讓她無比傷感,現在她終於想清楚了,自己從來沒有到過任何跟那個男孩一樣冰冷的地方,在痛楚之中,決定斬斷這份永遠不會有結果的感情。跟著出現的「The Outside」,是另外一種嘆息。她愛上一個似乎沒有太多「不良紀錄」的男孩,但是一連幾次的挫折,讓她幾乎無法承受,因為當對方根本拒絕敞開胸懷來接受她的時候,她還能怎樣呢?身為一個寂寞的「局外人」,那種感覺可不是很美妙的,她只希望對方能夠知道,「外面」有個人在關心他。到了「Tied Together With A Smile」,TS唱出一種許多缺乏自信的人心中的寂寞,但是她也告訴大家,你必須學會堅強起來、多愛自己一些,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以一個寫這首歌的時候才十五歲的少女來說,這樣的聰明睿智與成熟,確實是比較少見的。 TS對感情的早熟,在「Stay Beautiful」裡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愛上了一個無論是內在或外表都非常優秀的男孩,事實上,學校里的幾乎所有女孩也都盼望著能夠得到那個男孩的青睞。TS很希望自己成為那個「幸運兒」,但是盡管自己最後不見得一定能夠如願,她仍然盼望男孩繼續保持著原先的美好。 接著,「Should've Said No」帶來另外一種哲學,一個男孩希望重修舊好,但是TS拒絕了,因為她不願意再度受到傷害,假如男孩真的有心,當初在另外一個女孩開口邀約的時候,他應該予以拒絕的,覆水難收,既然當初不懂得珍惜,現在就不要後悔。到了「Mary's Song (Oh My My My)」,TS做出了讓人驚奇的意外。前面的所有歌曲,都是標準的「青春之歌」,但她卻在這里說出了一個老太太的美好回憶。老太太七歲的時候,遇見了大她兩歲的鄰居男孩,兩小無猜,一起度過愉快的童年。十六歲那年,男孩突然發現她不一樣了,在雙方父母默許的情況下,兩人開始戀愛,頭一次吵架之後,男孩在她門外站了一整個晚上。幾年之後,他們走上了紅毯,共同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老太太好希望能夠重新回到兩人當初頭一次相見、後來一起養育兒女的老家。如今,老太太八十七歲了,丈夫也已經八十九,但是兩人的感情依然不變,想起這一輩子的回憶,仍然難以置信呢!這是TS根據自己鄰居一位老太太的真實故事譜寫而成的,也可以說是整張專輯最突出的歌曲。 在這張專輯的最後,TS以「Our Song」當作結束:每一對情侶都有自己的「定情曲」,但是這一對沒有,因此男的就告訴對方,他們的定情曲,就是彼此的愛,以及兩人在一起共同經歷的一切。也許這張專輯還不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以一個才十五歲的年輕女孩來說,她卻成功的克服了「人生體驗」不足的困擾,做出一場精彩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已經有了至少十年以上經驗的資深歌手。 2008年4月14日晚,獲得第50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提名的Taylor Swift憑借一首《Our Song》拿到了2008年美國鄉村音樂電視獎(CMT)頒獎典禮最重要的一個獎項----年度最佳音樂錄影帶。與此同時,這首歌還摘得了最佳女歌手錄影帶獎。在領獎時,Taylor Swift說:「我要感謝MySpace和我的歌迷們,感謝他們為我製作的網站。」在後台時,Taylor Swift說:「我沒有歌迷俱樂部,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我的歌迷更為重要的。」 總的來說這張專輯十分不錯,Taylor Swift以自己的音樂素養演繹了一種流行搖滾樂和鄉村樂中和後的音樂作品,專輯很多曲目都是她自己操刀作詞,創作天分不可小視。給她時間,她絕對是值得我們密切注意與期待的明日巨星!
【專輯簡介】 2006年冬天,鄉村女歌手Taylor Swift推出她的首支單曲,以當紅鄉村巨星TimMcGraw的名字作標題,引起廣大的注意。也打進了鄉村排行榜前十.另人驚奇的是,Taylor Swift不但是歌曲的作者,她首張同名專集裡面的所有歌曲也都是她親自參與譜寫的,而當時他才十五歲.當十六歲的Taylor Swift來自寶洲,由於外婆曾經是個專業的歌劇演員,從小便愛上了音樂,特別的鄉村,年方十歲就開始在家鄉一帶到處表演,十二歲那年,她開始苦練吉他,每天至少四個小時,經常彈到手指破皮流血,同時開始嘗試作曲,決心進入歌壇. Taylor Swift的歌喉似乎不是那麼早熟,甚至還帶有些許小女孩的甜美,但她以相當成熟的創作技巧彌補了一切,風格有些類似早期的SheryCrow,雖然她在創作方面的表現相當超齡,她卻沒有不自量力的探討自己有限的生活體驗之外的內容,絕大多數歌曲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題材,生動的描繪著青春期的喜怒哀樂. 總的來說這張專輯十分不錯,Taylor Swift以自己的音樂素養演繹了一種流行搖滾樂和鄉村樂中和後的音樂作品,專輯很多曲目都是她自己操刀作詞,創作天分不可小視。此碟為DeluxeEdition豪華版比原版多加4首歌,很超值哦!如果你喜歡Taylor Swift希望你可以聽聽和她風格相似的歌手HopePartlow的音樂哦!

閱讀全文

與charlotte版權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