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來可以,應當先調自解。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2. 侵權責任法對土地侵權怎樣規定的
買本法律侵權的書看看
3. 受到侵犯時怎麼保護自己土地使用權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侵害土地使用權,應當承擔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
(1)停止侵害,即土地使用權人在其土地使用權權遭到非法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方停止侵權,或者請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人民法院等依法責令侵權人停止正在實施的侵權行為。
(2)返還原物,即侵權人非法佔有土地使用權人所使用的土地或者其他財產,土地使用權權人有權請求其返還其非法佔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侵權人將非法佔有的土地或其他財產返還土地使用權人,同時,還應該返還土地和其他財產在被非法佔有期間的孳息。
(3)恢復原狀,即在土地使用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土地使用權主體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侵權人將受到損壞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恢復原來的狀態。
(4)排除妨害,即侵權人非法干涉、阻礙、妨害權利主體行使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依法責令其排除行使土地使用權的障礙,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方即農民集體組織為阻止承包經營權人耕作其承包地而設置障礙、停供水電以及阻止通行等,應承擔排除妨害的民事法律責任。
(5)賠償損失,即侵權人侵害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給土地使用權人造成財產損失的,土地使用權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或者請求土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責令侵權人,以其財產賠償土地使用權人所受到的財產損失。
4. 土地使用權糾紛
1、既然已經辦了土地使用權證書,且土地局答復此地為潘某使用,個人建議不用申請更正,因為潘某買這塊地之前肯定也考慮了該土地所在位置,如果更正的話,與潘某買地的初衷不符;而且就算要更正,潘某也不應該是申請更正的合適主體,因為潘某本來就買的是這塊地,既然行政部門都已經進行了確認,潘某就無權申請更正;
2、楊某的權利如果被侵犯,楊某有權在土地局答復後,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土地確權糾紛中行政復議是前置程序,如果對行政復議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最終楊某起訴的話,被告應該是行政機關,因為這屬於行政訴訟案件,不屬於民事侵權案件。
3、在本案中,潘某不存在過錯,首先,潘某購買土地後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是土地權屬的證明,行政機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就證明該土地系使用權人合法所有,如果有誤,也是行政機關的錯誤,何況,發生糾紛後土地局還進行了答復;其次,潘某在本案中屬於善意第三人,潘某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正常的買賣行為中被捲入這樣的糾紛中,如果讓潘某承擔責任,顯然不公平,也破壞了市場交易安全。
如果楊某的土地使用權證書是真實的,那麼本案中最大責任應該是土地管理的行政機關。按道理,如果行政機關已經向楊某頒發了該塊土地的使用權證書,那麼就不可能在同一土地上再向潘某發放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屬於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證書就是證明土地使用權的最終載體,而發放土地使用權證書的權力機關只有土地管理局。
由於現在潘某的房子已經在建,現在拆除房屋顯然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原則,最好的辦法是土地管理局重新找塊土地補償給楊某。如果本案中李某存在惡意的話,李某也應當向楊某承擔部分侵權責任。
5. 土地使用權侵權糾紛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訴訟嗎
實際工作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處理辦法,首先是村、鎮調解,再到縣農內村容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仲裁,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時人民法院就會受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你申請仲裁時是免費的,並且都是了解農村情況的人員組成,對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是有好處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糾紛;(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三)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五)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你對照你的糾紛案件,是不是屬於法院受理的范圍。
6. 強行侵佔他人享有使用權的土地構成什麼犯罪
對土地使用權人的使用權造成侵害。
7. 侵佔他人土地使用權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如果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涉嫌觸犯《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
《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土地管理法》
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上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據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第七十六條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8. 什麼是土地侵權行為處理決定書
土地侵權行為處理決定書 指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行使行政裁決權,依照法律規定,對侵犯他人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案件,在調查終結後所作的書面決定。其格式與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書大體相同。
9. 土地使用權被侵權是否有提出賠償的法律依據
可以依照<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的規定,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等。請協商處理為宜。協商不成時,可以向法院民事訴訟處理。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10. 土地侵權怎麼辦
同一行為同時符合侵權構成要件和犯罪構成要件,則同時產生刑版事責任和侵權責任,權侵權責任優先於刑事責任,因此,在加害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時,應優先用於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在訴訟程序上,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追究侵權責任,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定,目前,不論是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均不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在訴訟時效上,進入刑事審理階段的案件,其民事訴訟時效自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因此,未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的,仍可在刑事程序終結後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但應及時提起以免訴訟時效超期。同樣,對於同時產生行政責任的,亦如此遵循「私權優先」原則,優先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