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來觀點:1.雙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的源實際目的是為了受讓部分土地使用權,而補充協議書中有關保留部分土地使用權的約定應屬本次股權轉讓的 核心條款,不能成為相對獨立的合同無效部分,該約定應導致股權轉讓合同書及補充協議書整體無效。
2.有限責任制度的實質是公司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在公司經營期間,公司注冊資本構成公司對外信譽的重要基礎,是公司舉債和債權人實現債權的重要保證。但是,股東出資到位後,公司是以其全部資 產而非注冊資本清償債務。公司名下的土地使用權全部應屬於公司的資 產,而補充協議書中約定將部分土地使用權保留給第三人,並將其產權登記在公司或公司指定的公司名下,會造成公司可以用於履行債務的財產減少,從而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違背了我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一款關於公司股東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 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規定,
㈡ 急求一份國有土地使用權入股合同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方式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業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總之,我國的土地沒有私有化,任何一塊土地都不屬於任何單位與個人。土地使用權出讓取得的只能是使用權。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1)土地使用權出讓,即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使用,由土地使用者按照出讓合同的約定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出讓的最高年限按不同的土地用途確定;出讓的方式有協議、招標、拍賣三種。
(2)土地使用權出租,即國家將土地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國家繳納租金的行為。這種方式,出租的年限一般較短,每年繳納的租金較少,承租人承受能力較強,容易被承租人接受。目前,有的地方已普遍實行了這一有償使用方式;有的地方正在進行試點。
(3)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即國家將土地使用權作價,作為出資投入企業,形成國家股,國家從企業生產利潤中取得相應的股息。這種方式,實質上是國家向企業的一種投資行為。
(4)土地使用權授權經營,即國家以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後授權給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控股公司、作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的國有獨資公司和集團公司經營管理。被授權的公司和投資機構負責該土地的保值、增值,並可以憑政府主管部門發給的授權委託書向其他企業以作價出資(入股)或者租賃方式配置土地。
(5)收繳土地使用費或者場地使用費,外商投資者與中國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法》等法律,在我國取得土地使用權,中方企業或者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向中國政府繳納土地使用費或者場地使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