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權法》關於物權的追及效力有何規定
十月一日以後適用《物權法》第66條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B. 民法高手進!關於物權的追及力的問題
是的,這是法的例外規定。法條文中經常用的,就像但是樣,呵呵。
C. 10.【多選題】物權具有的特點是( )。 A. 排他性 B. 獨占性 C. 優先力 D.
10.【多選題】物權具有的特點是( )。
A. 排他性
B. 獨占性
C. 優先力
D. 追及力
選A,B,C,D
物權的特點為:
(一)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
物權是指特定的主體所享有的、排除一切不特定人的侵害的財產權利。作為絕對權和" 對世權",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權利人所享有的物權的義務。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義務主體。而債權只是發生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債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債權人的請求權只對特定的債務人發生效力,債權又被稱為對人權。
(二)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斥他人干涉
物權的權利人享有對物直接支配,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所謂直接支配,是指權利人無須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夠行使自己的權利。一方面,物權的權利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佔有、使用其物,或採取其他的支配方式。任何人非經權利人的同意,不得侵害其權利或加以干涉。另一方面,物權人對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獨立進行支配,無須得到他人的同意;也可以在無須他人的意思和行為介入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支配其物並實現其權利,如所有人使用其財產,並在其財產之上獲取收益,不需要藉助於任何人的行為便可以實現。物權的義務主體的義務是不作為,只要不妨礙權利人行使權利就是履行了義務。
所謂排斥他人干涉,是指物權具有排他性。這種排他性一方面是指物權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時成立兩個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例如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時設立兩個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在同一物上,數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物權優先於後設立的物權。在某物之上雖存在著法律上的所有權,但他人因佔有時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 對該物的所有權時,先前的所有權將因此而消滅,並不得對抗後一個所有權。
債權的內容與物權相反,請求債務人依照債的規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債權也具有不可侵犯性,在第三人侵犯債權(如第三人阻止債務人履行債務),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時,債權人也可以請求該第三人賠償損失。但是債權不能像物權那樣可以產生排他性效力。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多個債權,各個債權之間都只具有平等的效力。至於某些債權也可能依法具有某些排他效力(如租賃權的排他性),在這種情況下,該債權已經具有了物權的性質。此時的權利主體相對於債權人是債務人和某種物權人,相對於第三人則是完全的物權人。
(三)在權利設定上的區別
物權設定時必須公示,動產所有權以動產的佔有為權利象徵。動產質權、留置權亦以佔有為權利象徵,而不動產則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等亦以登記為權利象徵。公示常常伴隨著物權的存在。
而債權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它並不具有公示性,設立債權亦不需要公示。因此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設立某項物權,如未公示,可能僅產生債權而不產生物權。
尤其需要指出,物權的設立采法定主義,即物權的種類和基本內容由 法律規定,而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種類。然而債權特別是合同債權,主要由當事人自由確定。當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公共道德,則可以根據其意思設定債權,同時又可以依法自己決定債的內容和具體形式。
(四)物權的標的是物
物權的標的是物而不是行為。物權的標的必須是特定物。如果物沒有特定化,權利人對其就無從支配,而且在物權轉移時,也無法登記和交付。此外,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是獨立物和有體物,而不可能是行為。否則,物權便很難確定,法律也難以對國家所有權、集體組織所有權等的客體作出規定。?
債權的標的因債權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債權直接指向的是行為,而間接涉及到物。在債權關系存續期間,債權人一般不直接佔有債務人的財產,只有在債務人交付財產以後,債權人才能直接支配物。但交付以後往往導致債權的消滅和物權的產生。
(五)在期限上的區別
在期限上,債權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權利。在法律上不存在無期限限制的債權,即使在一些合同之債中沒有規定合同的存續期限,債權人享有的債權與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也應受到時效的限制。但對於物權尤其是所有權來說,法律上並無期限限制,只要所有人存在,則所有權將必然存在,如果所有物發生轉讓,盡管原所有人喪失了所有權,但新所有人取得了所有權,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通常認為所有權具有永恆性。
(六)物權具有追及效力和優先效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不管輾轉流入什麼人的手中,物權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佔有人索取,請求其返還原物。而債權原則上不具有追及的效力。債權的標的物在沒有移轉所有權之前,債務人非法轉讓並由第三人佔有時,債權人不得請求物的佔有人返還財產,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和承擔違約責任。
D. 物權追及效力和善意取得是否矛盾
不矛盾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對該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善意取得應該符合的條件:
一:處分人沒有處分權而處分了別人的東西;
二:買售人不知情,是善意的;
三:雙方買賣價格是合理的;
四:買賣雙方完成了所有權轉移的程序。
這四個條件必須都符合才行。
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落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行使物權的法律效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中:一是當標的物由無權處分人轉讓給第三人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物權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追及效力屬於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二是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
物權的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物權法為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對物權的追及效力設有若干限制.第一,善意第三人對標的物佔有受即時取得制度和時效取得制度的保護.當善意第三人按即時取得制度或時效取得制度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時,原所有人無權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只能請求無權處分人賠償損失.第二,物權未按法定方式公示者,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即對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效力.例如,未經登記的抵押權,如抵押人將抵押物擅自讓與第三人,抵押權人不得追及至第三人行使抵押權.第三,物權登記錯誤時,與登記名義人進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受登記公信力的法律保護,真權利人對善意第三人無追索力!
E. 物權的排他性、獨占性、追及力,分別怎麼體現出來的急!在線等!
一、物權的排他效力
物權的排他效力是一物之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和一物內之上不得設立兩容個以上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主要表現一物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同一物上不得設立兩個以上用益物權、同一物上設立兩個以上擔保物權時依先後順序確定效力。
二、物權的優先效力
物權優先原則,即指同一物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內容或性質的物權存在,或者該物權的標的物也為債權給付的標的物時,成立在先的物權有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權的效力,物權則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物權優先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同一物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內容或性質的物權存在時,成立在先的物權有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權的效力。
第二、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也有債權時,無論物權成立於債權之前或之後,它均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三、物權的追及效力
追及效力是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行使物權的法律效力。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也要保護善意第三人。
四、物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是物權人對物的支配因受到他人妨礙而出現缺陷時,為回復其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而產生的請求權。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礙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
F. 物權的追及權和優先權分別是什麼意思
追及權是指物權所有人在失去物以後可以無限制的追回物的佔有權,比如你的一內本書被乙容偷走了,偷走後又賣給了丙,丙又租給了丁,只要其中不存在善意取得等法定事由,你就可以直接向丁追回書的佔有權,無論中間有多少環節。
優先權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權內部的優先效力,但是我估計你問的不是這個,所以就不說了;其次是物權相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比如:你公司的房子抵押給了銀行,產生了抵押物權,以後公司破產,就剩下這房子還值錢,那麼所有債主都來要債,包括銀行,這時抵押物權就優先於其他債主的債權優先實現。
G. 物權中涉及到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的問題怎麼區分
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內人有權追回容。」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追及效力顯然屬於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但它是一項獨立的物權效力,不能等同於物上請求權。另外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
物權的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法律在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之後,物權的效力應當受到善意取得適用的限制。換句話說,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對物權追及效力的限制,但並不是說物權的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制度矛盾。物權追及力說的在我有物權的前提下,無論物被誰佔有控制,我都可以追及至物的所在地行使權利。善意取得說無權處分權人未經我的許可把我的物賣了,第三方不知情又支付了對價,那麼第三方即善意的第三人就對該物取得了所有權。關鍵是一物一權,你有了所有權我就自動喪失了所有權,沒有了所有權,自然沒有辦法再追及了。
H. 物權效力的追及效力
所謂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標的物無論流於何處,無論落於何人手中,除了法律另有規定之外,物權人都有權追至物之所在而行使物權。物權是對世權,物權人之外的任何人都負有尊重他人物權,不侵害他人財產,不妨礙他人行使物權的義務。無論是所有權還是他物權的標的物轉移至何處,物權人都有權對其權利客體行使權利。物權追及權的主要表現有:(1)所有權的追及效力。當所有權標的物被無權處分人非法轉讓於第三人時,所有權人有權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此時物權的追及效力表現為物上請求權。(2)他物權的追及效力。如抵押權的標的物被抵押人擅自轉讓給第三人時,抵押物上附著的抵押權依然存在,抵押權人有權追及至抵押物的所在行使抵押權。
追及效力是否為物權獨立的法律效力,學界素有爭論。否定說認為追及力不是物權的獨立效力,追及效力可以包含在物權的優先效力和物權的請求權效力之中。如果將追及效力理解為物權人可以追及到他人的權利,則物權的優先權規則即可解釋,如果將追及效力理解為物權人可以追及到他人非法佔有的物權標的物,則物權請求權規則即可解釋,故無需另將追及力視為獨立的物權效力。肯定說認為追擊權應當是物權的獨立效力且不同於物權請求權,物權的追及力需通過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加以實現。本書認為,物權的追及力和物權的請求力不能等同,物權追及力一般只限於物權人對其標的物喪失佔有情形,體現為權利人與物分離之後,無論該物輾轉流於何處,物權人都有權追索,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權利,但追索喪失佔有的財產要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具體而言需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才能實現,二者關系中,追及力是基礎,請求權效力來自於並取決於追及權效力,二者是有區別的,故將追及力與請求力視為一體不當。此外,物權的優先力也不等同於物權的追及力。如前所述,物權的追及力針對物與權利人分離之情形,權利人有權追索,從而最終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實現物權。物權的優先效力針對同一物之上並存多項權利時何種權利優先實現的問題,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優先;物權與物權並存時,依法定或依約定確認某一物權優先於其他物權,依次排定物權實現的先後順序。
物權的追及效力並非絕對,在一定條件下,物權追及力會受到限制。例如善意取得制度,就限制了物權人對其權利標的物的追索。無權處分人非法處分他人財產,第三人通過法律行為取得該財產時主觀上為善意,則物權人不能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而只能要求非法處分人賠償損失。又例如取得時效制度,也限制了原物權人對財產的新的所有權人行使追索權。不過,在現代社會中,物權追及力的現實社會意義已不是特別重要,因為現代社會強調發展經濟,鼓勵財產流通與財產的利用,注重保護財產的交易安全,財產交易安全相對於恢復物權人對標的物的支配權和佔有權,其社會價值更為重要。同時,現代社會的物質供應日益豐富,人們並不一定需要追索原物以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I. 什麼叫物權的追及效力
為什麼抄不直接網路搜索襲呢?網路就有額。
通俗來說就不管物到哪裡,到誰那裡,你都有權利可以拿回來。
但是現代法律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無權的追及效力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算了,你還是直接搜無權的追擊效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