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南海2017年知識產權案例

南海2017年知識產權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28 21:14:52

知識產權案例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8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等重要文件。

❷ 知識產權案例,在線等!!

1. A酒廠侵犯畫家的著作權。著作權自作品完成時既自動產生,A酒廠未經著作權人允許使用自然是侵權。

2. B酒廠不侵犯A酒廠權利。A酒廠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而在陳述中未描述B酒廠關於產品的外觀特徵,因此目前是不侵犯其專利權的。

3. 至於商標,B酒廠是可以將畫作為商標進行注冊的(假如申請商標的其它條件都滿足),但應該經畫家允許。如果未經畫家許可就將該畫作為商標進行注冊,可以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銷。特地找了一遍商標法,好像沒有相關規定,可能是以其它細則的形式進行的規定,否則違背法律精神。

4. 單純從目前得到的信息是根據銷量,但我們都知道,銷量不等於利潤,更不等於非法得利,所以只能用來做參考,具體裁定的數額還要看雙方進一步提交的證據。

5. 涉及的主要是著作權和商標權。如何協調?這個就比較難統一的說的,只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事先做好盡職調查等等。

❸ 有關知識產權的案例

案例分析:

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紅樓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訴北京高術天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術科技公司侵犯計算機
軟體著作權糾紛提審案
北大方正公司是方正RIP、方正字型檔、方正文合軟體的著作權人,也是日本網屏(香港)有限公司激光照排機在中國的銷售商。高術公司曾為北大方正公司代理銷售激光照排機業務,銷售的激光照排機使用方正RIP軟體和方正文合軟體。之後代理關系終止。高術公司與網屏公司簽訂銷售激光照排機的協議,約定高術公司銷售激光照排機必須配網屏公司的正版RIP軟體或北大方正公司的正版RIP軟體。北大方正公司懷疑高術公司有制售上述軟體的嫌疑,委派員工以個人名義(化名),並申請某公證處公證人員參加,多次與高術公司員工聯系購買激光照排機。高術公司派員工在北大方正公司員工臨時租用的房間內安裝了激光照排機,在北大方正公司自備的兩台計算機內安裝了盜版方正RIP軟體和方正文合軟體,並提供了刻錄有上述軟體的光碟。某公證處對上述過程進行了現場公證。北大方正公司以高術公司
侵犯其享有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為由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為,北大方正公司採取的是「陷阱取證」的方式,該方式未被法律所禁止,應予認可,高術公司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高術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北大方正公司的此種取證方式並非獲取侵權證據的唯一方式,此種取證方式有違公平原則,一旦被廣泛利用,將對正常的市場秩序造成破壞,故對該取證方式不予認可。北大方正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本案的焦點在於「陷阱取證」方式合法性的認定。在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此種取證方式的合法性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判決根據本案的具體情況,按照利益衡量及價值取向的方法,對該取證方式的正當性進行分析,進而肯定了本案北大方正公司取證方式的合法性。本案的示範意義在於,民事法律原則上不實行法定主義,對於法無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簡單地適用「法無明文禁止即允許」的原則,而需要根據利益衡量和價值取向決定其是否合法。這種裁判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意義。
該案曾被媒體稱為「全國最大的反盜版案」,一度引起軟體行業及法律界的廣泛關注。該判決結果有利於解決此類案件取證難問題,起到威懾和遏制侵權行為的作用,符合我國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努力創造有利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的要求。

❹ 請推薦幾個知識產權案例

電子工業部第十八研究所訴秦皇島撫天電源公司、撫寧縣開關廠、撫寧縣撫內寧鎮經濟管理委員會、孫洗塵、容邵桂榮、魯文東侵犯商業秘密糾紛上訴案

武漢銀鯊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單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訴哈羅斯特瑞特有限公司、原審被告(香港)富文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等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

❺ 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

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在對於知識產權的維護,以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上。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標准協調銜接,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證據標准,制定證據指引,順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定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司法解釋,著力解決權利人舉證難問題。探索建立侵權行為公證懸賞取證制度,減輕權利人舉證責任負擔。

(5)南海2017年知識產權案例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針對新業態新領域發展現狀,研究加強專利、商標、著作權、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的保護。探索建立葯品專利鏈接制度、葯品專利期限補償制度。

2、研究加強體育賽事轉播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公證電子存證技術推廣應用。研究建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電商平台保護管理標准。

3、編制發布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制定合同範本、維權流程等操作指引,鼓勵企業加強風險防範機制建設,持續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護環境。研究制定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等領域保護辦法,加強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

❻ 知識產權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1)葉與影視公司簽署的免責條款應屬無效。按照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葉版是《商賈將軍權》一書的著作權人,《商賈將軍》的內容侵權,應由作者承擔侵權責任,影視公司只是提供創作素材,不是作者,不承擔侵權責任。
(2)出版社出版抄襲書籍的行為構成侵權,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出版合同是相對葉和出版社之間的,不能因合同對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免責。出版社可以根據著作權保證的條款主張葉違約。
(3)葉的抄襲行為是侵權行為,承擔主要責任,出版社出版抄襲他人的書籍,承擔次要責任,書城雖然銷售行為屬於侵權,但如能證明書籍是來自合法來源,並且自己不應當知道書籍為侵權書籍,可以免除侵權責任。

案例二:
(1)有效。A網站是著作權人。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委託開發的雙方可以約定著作權歸屬。
(2)不成立。甲不是著作權人,屬於無權處分。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B網站使用A網站的著作權,應當取得A網站同意並支付報酬,B網站公開讓網友下載而未告知A網站支付報酬,已經構成侵權。
(3)B是侵權行為人,甲將A網站的著作權擅自交由第三人使用,A網站的賠償由甲和B網站承擔連帶責任。

❼ 知識產權法的案例有哪些

第一、劉某在手稿扉頁上題字屬贈與性質的行為。"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本案中將自己的題字無償交給劉某,符合贈與行為的要件。
第二、王某對手稿不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在本案中劉某贈與給王某的只是題字的物權,並沒有將著作權贈與。
第三、王子對手稿不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在本案中劉某贈與給王子的父親的只是題字的物權,並沒有將著作權贈與。王子繼承的也只是題字的物權。
第四、劉某的繼承人劉子對手稿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作品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五、劉子對作品享有以復制、發行、出租、展覽、放映、廣播、網路傳播、攝制、改編、翻譯、匯編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權利。這些權利本屬於劉某屬於,劉子作為劉某的繼承人在劉某死後享有上述權利。
第六、孫某的行為侵害了劉子的發表權。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劉子作為劉某的繼承人有權決定是否將該題字進行發表。

❽ 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

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了侵犯知識產權專罪。第二百二十條屬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即「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法定代表人並不知情的話,並不用承擔責任。股東就更不用了,因為股東與其投資的公司是兩個獨立的主體。當然,如果該股東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並對該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負有責任,則也會受到刑事處罰。
除了承擔刑事責任外,侵犯知識產權的單位還要承擔賠償受害人損失的民事責任。

❾ 知識產權的案例

專利法第抄6條第一款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如果王某的發明是在執行單位的任務時完成的,雖然離廠一年後再申請專利,但專利權應屬於單位。
案例中提到:「生產改進日本技術的設備並在離開廠一年後申請專利」,如果王某在離廠時,沒有完成設備的改進,並能夠證明其發明是在離廠後完成的,該專利權應屬於王某。
如果該發明沒有因為技術公開(原造紙廠在王某離開後也生產同樣造紙設備)而授予王某專利權,並且原單位可以證明其在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依專利法第63條第二款,原廠可繼續生產,不屬於侵權。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閱讀全文

與南海2017年知識產權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