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合同法1500字左右論文一篇,有的話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答案會採納。
合同法
內容摘要:這篇論文主要論述了通過講述實際例子所聯系的關於合同法基本知識,從而讓我認識到學習合同法對我們生活中起到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關鍵字:合同解釋,契約自由,意思自治
引言:短暫的合同法學習結束了,起初只是知道合同法是和「法」有關的,通過短暫的學習使進一步的了解了合同法。學習中主要學習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和合同的效力等。為了能讓我們更加的認識合同法,老師講的例子更加讓我記憶深刻,生活中難免也會遇見類似的事情,這樣我們便可以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正確的渠道來解決問題。
一,債權物權化
債權物權化,指法律規定是債權具有對抗一般人之效力[1]。傳統民法觀念認為,債是請求相對人為一定行為,具有嚴格的相對性。債權人僅能向特定的債務人請求給付。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債的相對性逐漸被突破,具有了一定的絕對性,具體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
(一) 租賃權物權化
該效力集中表現為"買賣不擊破租賃"原則,即房屋承租人得在出租人轉讓房屋時繼續享有承租權,該租賃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除此之外,租賃權物權化還包含如下幾方面內容:承租人可基於對不動產的合法佔有,對第三人侵害租賃物和租賃權的行為,可請求其停止妨害和賠償損失。在一定條件下,承租人可為轉租或租賃權讓與之行為[2]。
但也有學者對租賃權是否為債權提出了質疑[3]。認為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根據買賣合同而取得的所有權不得對抗此前存在的承租人對租賃物進行使用收益的權利,進而認為這種權利的性質也是一種物權。因此"買賣不破租賃"完全符合民法相關法理,並非屬於"債權物權化"情形。筆者認為,依據"物權法定"原則,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租賃權為物權時,不宜認定租賃權因具有物權性質而就此認定為物權,而只能做邊緣化的理解,即其被物權化。這一過程考慮到了人的基本權利居住權,使得房屋管理體制從注重保護所有權人利益向注重保護使用人利益轉變,保障了承租人生活的穩定。體現了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的價值取向,使得房屋的利用價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也保護了房屋租賃交易安全。
(二) 債權的公示
債權的設立,本無須公示,因為債權是相對權。但特定情況下為維護債權人的利益,當事人可通過一定的方式明示其權利的存在並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例如,在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過程中,作為其原因行為的債權行為可由當事人自行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故而債權行為往往先於不動產的變動登記,二者在時間上多存在差距,商品房預售便是典型。而在此期間內不動產權利人的其他處分足以危害債權人請求權的實現。基於發生特定物權變動為內容的債權,雖然原不動產物權人負有於將來移轉物權的義務,權利人也獲得要求對方移轉物權的請求權,但該請求權畢竟屬於債權,由於債權相互之間一般固有的平等原則,無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一旦原不動產物權人違約,將該物權移轉於第三人並辦理登記,則在同一物權之上既有債權又有物權,依據物權優於債權的法理,第三人將獲得物權。債權人僅得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不得要求債務人完成原約定的物權行為。這勢必不利於債權人的保護。相反,建立了債權物權化的不動產預告登記制度及其他債權公示制度,則不動產物權人所為的處分行為,若妨害已公示登記的債權,則為無效行為,這樣可以使不動產請求權得到切實的保護,債權人能切實地實現債權,也能有效地平衡不動產變動對方當事人的利益關系。
(三) 債權的優先力
傳統債權理論認為債權是一個相對權,其權利的對象直接指向的是人而非物,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給付行為。在權利實現的安排順序上並沒有如同物權般規定有先後,因其在權利的效力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得平等受償。然而在債權物權化的進程中,出現了在特定情況下,某些債權較之於其他權利具有特定的優先效力。譬如破產法上的工人工資優先權;海商法上的船舶優先權;民用航空法上的民用航空器優先權;合同法上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等規定。
該規定是為適應社會生活之需要,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出於特殊的政策性考慮因素而做出的特別規定,其作用在於破除債權人平等原則以強化對某些特殊權利的保護。雖然被法律賦予優先權效力的特殊債權其基本性質雖不發生根本的改變,但卻在權利的實現上具有了物權的某些特徵。
(四) 債權成為物權客體
現代社會,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和交易手段的多樣化,使得債權不僅是種交換的權利,而且其自身也被作為可交換的物,即債權本身就是一種物權客體。
就債權本身作為權利客體而言,權利人在處分該債權或處於債權被侵害的情形時,往往會表現出為一定物權行為的特徵。例如在債權人處分其債權時,有類似所有權人的地位。現代法上,債權也具有讓與性,即債權人可以依法處分其債權,而處分行為則又是典型的行使物權的表現。從這一現象上看,債權人對其債權具有支配權,故債權人讓與、處分其債權時,其地位與所有權人並無本質的區別[4]。又如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即如果債的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債權債務關系予以故意破壞,債權人可以據此要求其賠償。我國現行立法尚未規定侵害債權制度,不過實踐中類似的糾紛已經大量出現。確立第三人侵害債權的責任,可充分保障債權人利益和維護交易安全。但是,從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可以看到,債權人的相對義務人不再僅僅是債務人,已擴大到其他第三人。第三人侵害債權時債權人對他也產生了權利,即債權具有了物權的效力[5]。
二、 物權債權化
物權債權化表現在所有權等物權由歸屬向利用轉變,將物權的權能轉讓與他人,即將佔有、使用、收益變成一種權利轉讓。並且,物權債權化更多的表現為利用所有物的交換價值,來設定擔保,獲得貸款和融資。物權人對物的現實支配更多地表現為收取價值,獲得融資,所有人只需在觀念上對物有支配行為,而無需現實的支配行為[6]。在物權債權化的情況下,債權成為了目的,物權成為了手段。
(一) 物權的證券化
物權的證券化主要體現在不動產的證券化上。所謂不動產證券化,即是將不動產上的財產權變成證券型態,更具體地說,是將對土地及建築物之財產權,由直接支配之物權關系,轉變為具有債權特性的證券型態,使原來流通性不強的土地及建築物財產權轉化為流通性較強的證券。物權的證券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7]:
1. 將不動產的價值形態分成若干份額,以證券的形式對外出售。
2. 美國的土地信託的典型操作模式。開發業者購買一塊生地,租給一家由該開發業者組成的公司,並將該土地的所有權信託移轉給一位受託人,依據信託契約,受託人發行土地信託受益憑證,而由委託人(開發業者)銷售該受益憑證,受益憑證代表對土地所有權(信託財產)的受益權,銷售受益憑證所得的資金,用來改良土地。受託人收取租金,負有給付受益憑證持有人固定報酬的義務,並將剩餘租金用來買回受益憑證,使開發業者的實質所有權(對信託財產的受益權)的負擔解除。
3. 抵押權以證券化的形式轉讓,在抵押權設定以後,因為抵押權常常由銀行所有,銀行可以將抵押權轉移給一家投資公司,投資公司以抵押權所具有的權益發行證券。
其次,諸如倉單、提單、商品券等的出現,也使這些證券所代表的物權之絕對權性質淡化。物權的證券化使物權和債權的關系更為密切,這就是說,物權不僅是權利人對物所享有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且物權可以作為一項可交易的財產,以具有債權特點的證券形式在社會上流通當然,證券化使得對物的利用更有效率。
(二) 所有權的期限化
在物權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所有權的期限化。所有權的期限化,又稱為有期產權,它是通過有期共享購買定式合同產生的一種不動產產權形式。這種定式合同賦予購買人在事先確定的期限排他性地使用特定不動產的權能,通常是由許多人長期或短期相繼和輪換使用同不動產,且這種權利可以在生前或死後轉讓[8]。例如,某人需要固定在夏天使用該市的某個別墅,他可以購買該別墅1月至5月的所有權。從而形成所謂的有期限的所有權。在該期限內,他享有對其產權的絕對的支配權,任何人佔用其財產,他都可以以所有人的身份請求排除侵害。在這種制度下,時間對權利的享用起到了限製作用。也就是說,每個權利人只是在既定的時間內享有獨占的支配權。
生活是復雜、多變和發展的,而法律規范具有相對穩定性,法律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者之間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因而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物權與債權區分的相對性問題。債權的固有性質侵入物權和物權的固有性質侵入債權,以及二者在特定情況下發生性質上的模糊乃至二權混融、競合的現象,這只是物權法與債權法在局部領域或某些具體制度上存在的問題,反映的是復雜的社會經濟生活和法律規范中存在的特殊現象。我們不能就此否定物權與債權存在基本的區別。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面對兩權融合滲透的問題,理論上仍然存在分歧,法律上依舊留有真空,這也導致了實踐中法院裁判的兩難。所以,在我們制定物權法及完善債法制度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處理物權與債權發生滲透、融合問題要深思熟慮,在立法技術上要作縝密的處理,妥善的處理好物權債權化和債權物權化的問題。
[1] 王澤鑒:《債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版,第17頁。
[2] 史尚寬:《債法各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版,第148頁。
[3] 章傑超:《對所謂"債權物權化"的質疑》,《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4] 劉保玉秦偉:《物權與債權的區分及相對性問題論綱》,《法學論壇》
[5] 李錫鶴:《對債權不可侵性和債權物權化的思考》,《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6] 參考尹田教授在物權法課上的有關論述。
[7] 董萬程:《論物權與債權的發展趨勢》,《中國法學》,2004年,第期。
[8] 高富平:《物權法原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頁。
② 李錫鶴的著書
本書從法律的根奉宗旨——規定可支配稀缺資源之歸屬出發,嚴格遵循形式邏輯,深入探討了民法原理,第一次構建了民法學的法理邏輯,全面、系統地批判了民法學流行學說,並提出了大量具有基礎意義的新論點,在此基礎上全面介紹了民法總論的內容。一卷在手,可全面了解現有民法學理論和體系的邏輯破綻。因此,本書與流行的任何一本民法總論和民法原理有根本的區別,是學習民法總論和民法原理的不可替代的著作。本書運用形式邏輯,分析解決了民法理論諸多疑難問題,是訓練法律思維、民法思維的優秀教材。本書提供了民法學的整體觀和方法論,是學習、研究民法哲學難得的基礎卻全面的讀物。
《民法原理論稿》目錄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
第一節 民法的詞源
第二節 民法的分類
一、形式民法和實質民法
二、民事普通法和民事特別法
三、廣義民法和狹義民法
第三節 主客體關系的一般理論
一、關系、規則、法律比較
二、可支配稀缺資源概念
三、主體和客體的定義
四、作用、支配、歸屬比較
第四節 主體是意志的存在形式
一、如何理解欠缺行為能力人的意志
二、行為的概念
三、主體的結構
四、人身的結構
五、人身的誤解
六、准人身概念
七、人身遺存概念
第五節 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詞義
二、人格的本質
三、人格的等級
四、人格和人性
五、人格和人權
六、人格的歷史
第二章 民法的屬性
第一節 民法的調整對象
一、如何理解人格平等
二、「調整」的含義
三、民法的調整對象
四、法律邏輯的元點和歸宿
第二節 民法的體系
第三節 民法的效力范圍
一、民法效力范圍的概念
二、時間上之一般適用限制
三、空間上之一般適用限制
四、時空適用之特殊限制
第四節 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位置
第五節 民法的淵源
一、民法的實質淵源
二、民法的形式淵源
第六節 民法韻基本原則
一、如何理解「民法基本原則」
二、義務自主原則和義務原狀原則
三、民法若干基本原則分析
第七節 民法的本位
一、法律本位的概念
二、權利本位和社會本位的關系
三、古代民法的本位
四、「從契約到制度」質疑
五、「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質疑
第八節 民法的精神
一、「法的精神」概念
二、「民法精神」概念
三、部門法律關系中自然人主體性之區別
第九節 民法的本質
一、法律的規范對象
二、法律的本質
第三章 民事關系
第四章 民事權利概論(一)——權利的概念
第五章 民事權利概論(二)——權利的屬性
第六章 民事權利分論(一)——民事權利的基本分類
第七章 民事權利分論(二)——人身權分類
第八章 民事權利分論(三)——民事權利以作用分類
第九章 民事主體(一)——自然人
第十章 民事主體(二)——法人
第十一章 法律行為概論
第十二章 法律行為分論
第十三章 代理
第十四章 民法中的時間
第十五章 民事責任 這是一部國內少有的、在民法學方面有真知灼見面非人亦雲的優秀作品。全書匯集作者沉澱多年的研究成果32篇,每篇既獨成一體,又相互聯系,系統地表達出作者關於民法學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對中國民法理論的研究以至民法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民法基本理論若干問題》目錄
論民法的體系
論人格的概念
論法律的本質
論民法的概念
論民法的本位
論民法的精神
論民事能力
論民事主體
論民事客體
論法人的本質
論法人是無形主體
如何理解法律行為的無因性
所有權定義形式之比較
論物權優先之所在
論共有
論法律上的歸屬
論民事優先權的概念
履約行為,還是訂約行為
關於法律行為效力的若干問題
論保護死者人身遺存的法理根據
論一般人格權
從財產、人身、精神之關系論精神損害賠償
人身權的發展軌跡
論人身權的關系
論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本質
論代理的概念
兩大法系代理之法理根據比較
民法基本原則探討
侵權行為兩論
論過錯是民事責任之唯一根據
應該構建統一的民法時效理論體系
從身份到契約
後記
③ 謝謝你的回答哈~不好意思,再麻煩你民法你們都用的什麼教材呀\(^o^)/~
我基本不看本校發的教材。經大家總結以下民法書值得看
民法總論:大陸:梁慧星《民法總論》,台灣:王澤鑒《民法總則》,鄭玉波《民法總則》
物權法:大陸: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崔建遠《物權法》,台灣:王澤鑒《民法物權》
債總:台灣: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王澤鑒:《債法原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大陸:崔建遠《合同法》,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法律出版社)
婚姻法:不清楚那本較好。
知識產權法:吳漢東《知識產權法》。
參考:大陸: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李錫鶴《民法院理論稿》(這部書水平甚高,基本推翻傳統民法理論,若為研究方可一讀)台灣:謝在全《民法物權論》,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冊)《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以及史尚寬、邱聰智、林誠二、(日)我妻榮,(德)梅迪庫斯等等非大陸學者著作。。。。。。
剩下的書(尤其是大陸本土出品),即便是作者聽上去很有名,也不可靠了。。。。。。
④ 如何進行民法學系的學習
樓主你好
若樓主在一所不是很好的學習學習法律,我覺得你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自己買幾本好的教材。
大部頭的教材推薦:馬俊駒、余延滿合著的《民法原論》、王利明、王軼等合著的《民法學》,都是法律社的。何勤華主編的《外國民商法導論》值得一看。
套書推薦:
史尚寬法學全書
王澤鑒法學全書+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8冊
我妻榮民法講義。
雜志推薦:
人大民商法復印看資料。
民法基礎理論:
徐國棟《民法哲學》
李錫鶴《民法哲學論稿》
武步雲《人本法學的哲學探究》
散書推薦:
總論:
徐國棟《民法總論》,高教社。
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社)也可以看看,但是有點半文不白。
鄭雲瑞、劉凱湘的比較老套。
補充閱讀的可以看看李永軍、龍衛球的《民法總論》。
物權:
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是首選。
陳華彬《外國物權法》,法律社。
崔建遠《准物權研究》,法律社。
配套法條。
擴展閱讀可以看看謝在全的民法物權論。日本法學經典譯著系列的民法物權。
債權:
張廣興《債法總論》,法律社。比較經典,但是比較舊了
史尚寬《債法總論》,法大社。鄙人覺得寫得最好的債法總論,但是比較厚。
崔建遠《合同法》,法律社。
注意看看合同法的英文版。
王利明《中國侵權責任法教程》,法律社。
擴展閱讀實在是太多了,無法推薦。
親屬法:
楊大文《親屬法》
知識產權法
劉春田《知識產權法》人大社。
要最新版的,看書的時候要配合法條、司法考試真題。基礎知識看完後思考思考學界對熱點問題的討論,這些網上都有,中國民商法網,天涯法律論壇等等等等。
2、夯實法理學基礎
西方法律思想史一定要好好看。推薦
嚴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社
鄧正來 譯《法理學 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法大社。
張文顯 《法理學》,北大高教。
付子堂《法理學進階》、《法理學高階》,法律社。
法理學是與憲法學有緊密聯系的,所以憲法學也要好好學。
3、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做筆記。睡前多讀讀法條,特別是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也可以。學習法條時注意民法通則(含民通意見)、擔保法哪些法條廢止了。再次推薦一本法條:
學習式分類教學法規,民法,元照法律研究室 編,北大社。
4、多花時間,多花精力,每天都要看書,多與老師交流,能要到牛逼老師的聯系方式那最好。
⑤ 李錫鶴的簡介
李錫鶴,男,1945年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分配至山西省應縣商業局,1995年調入華東政法學院,現為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教研室教授(已退休) ,著有《民法哲學論稿》(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民法基本理論若干問題》(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民法原理論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等書,在《法學》等刊物上發表民法論文若干篇。李錫鶴教授以其極富批判性、顛覆性的獨立觀點而著稱,深受學生歡迎。雖然民法學界並不接受李錫鶴教授的思想觀點,但至今仍未有人能在文字上針對其觀點提出系統的批評。
⑥ 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老師是那幾位,他們有什麼翻譯或專著
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最有名的是金可可、傅鼎生、羅培新、李錫鶴等。
金可可:論文《論債權物權區分說的構成要素》(《法學研究》2005年第1期)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博士論文《論債權與物權的區分--以德國法的學說史為中心》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2004年度唯一的優秀博士論文稱號、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度的優秀博士論文稱號;論文《私法體系中的債權物權區分說――論薩維尼的理論貢獻》,獲華東政法大學校級科研成果獎(2006-2007年度)一等獎,獲第五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9年)。
傅鼎生著作:主編:《民商法疑難問題研究》;合著:《市場行為法律制度》、《侵權賠償》、《上海法制戰略研究》;副主編:司法部統編教材《民法學》;參編:司法部統編教材《商法學》等。發表民商法論文多篇,其中《票據抗辯舉證責任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羅培新:1、《公司法的合同解釋》(專著)
2、《公司法的經濟結構》(二人合譯)
3、《WTO中的爭端解決:程序與實踐》(二人合譯)
4、《轉型政治和經濟環境下的公司治理》(獨譯)
5、《股利政策與公司治理》(獨譯)
6、《法律與資本主義:公司危機揭示的全球法律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獨譯)
7、《公司法的經濟學研究》
李錫鶴:《民法學論稿》《民法基本理論若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