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要做一份讀書日的手抄報,要關於讀書的故事和讀書日的來歷。希望各位能幫幫我啊!!!!!!!!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讀書日的來歷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志,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讀書的名言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 熹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裡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 熹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 熹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 熹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 惟精心尋思,體貼向身心事物上來,反覆考驗其理,則知聖賢之書,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薛宣,明朝理學家 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南宋 尤袤 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 童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明代學者)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 徐謂 (明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刻苦讀書,積累資料,這是治學的基礎。――秦牧 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劉知幾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有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陳善[宋]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 頤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後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門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⑵ 世界讀書日手抄報圖片
⑶ 世界讀書日手抄報幼兒園
答-您想將您的幼兒園用各種形式來表現孩子的天真和快樂。手抄報的形式在學校是有的,幼兒園不是學校,是孩子玩耍的地方。
⑷ 世界讀書日的手抄報內容200字
「打破砂鍋問到底。」讀書就是要 有這樣的精神,才可以進步,絕對不 能因為一點小事受到挫折就半途而廢 ;「滿屋子的酒香,不如滿屋子的書香 。」放了一整個櫃子的酒,不如把酒 換成書,好讓自己能夠增加一些知識 ,充實自己。
只要一打開旅遊雜志,就可以欣 賞到各國的風景以及古跡,就算沒有 親身體驗過,也可以從書本上感受到 那一幕幕的情景;不但可以了解世界 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更能夠從書上 就可以看盡美麗的風光。
只要一打開自然科學類的書,就 可以知道大自然的變化是如何的無常
以及為什麼會有這些神奇的變化,
,
也可以了解到大地所蘊藏的無限寶藏 是多麼的珍貴……所以,只要你精通 每一科,就能成為知識淵博的小博士 了。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擁有 豐富的知識,
起來的,就算一天看很多書,有多少 是腦袋裝得下的呢?所以,
要持之以恆,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就 能不斷的從書中得到生活中的啟示。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從書中 豐富視野、我們在書中得到心靈的慰 藉、我們更從書中看見這世界的遼闊 。
⑸ 關於「世界讀書日」的小報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⑹ 手抄報讀書日
我只能給你提供一些資料
一.讀書的好處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二。讀書的名人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內容名
名言——「金玉良言」
故事——「書之愛」(然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醉書,猜書,抄書……)
笑話----"開心一刻""哈哈島/鏡"
四.如何讀書
怎樣讀書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開卷有益」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諄諄教誨,加上高考獨木橋擺在面前,所以只能每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怎樣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呢?
(1)看目錄速讀全書,掌握風格
(2)回想自己所了解的,比作者多及少的地方(絕大多數是少)
(3)即然少,自己想從這書里看到什麼問題,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對自己最有幫助
(4)目標確定後,規定時間
(5)重點放在目錄,大標題,和每章節的開頭結尾處,這樣速度快而且能抓住重點。
(6)記下一些好的句子或重點段落。
(7)讀書過程中,隨時保持「批判性思維」。讓自己的思路活躍起來,把每一個能聯想起來的點畫在導圖上,同時寫作者優缺點,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參考哪些等
(8)最後復習一遍,選擇重點段落完善導圖。
(9)自己整理筆記,總結收獲。
五.世界讀書日
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讀書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個「世界讀書日」。自1995年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機構、學校、圖書館、社區等各界人士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日慶典活動,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節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佔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六.笑話
1.我父母是醫生,周圍的叔叔阿姨都是大夫。有一次,一個阿姨去買菜,對賣肉的大師傅說「師傅,來一個豬腎。」搞得師傅一頭霧水,沒有理她。
這個旁邊過來一個人說:「這個腰子我要了。」於是,肉攤上剩下的唯一一隻豬腰子,被人搶走了。阿姨郁悶不已。
⑺ 關於世界讀書日的來歷,黑板報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志,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你自己整理一下吧
⑻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
我只有一些內容你可以做參考,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你看我的答案可以嗎
一.讀書的好處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二。讀書的名人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內容名
名言——「金玉良言」
故事——「書之愛」(然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醉書,猜書,抄書……)
笑話----"開心一刻""哈哈島/鏡"
四.如何讀書
怎樣讀書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開卷有益」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諄諄教誨,加上高考獨木橋擺在面前,所以只能每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怎樣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呢?
(1)看目錄速讀全書,掌握風格
(2)回想自己所了解的,比作者多及少的地方(絕大多數是少)
(3)即然少,自己想從這書里看到什麼問題,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對自己最有幫助
(4)目標確定後,規定時間
(5)重點放在目錄,大標題,和每章節的開頭結尾處,這樣速度快而且能抓住重點。
(6)記下一些好的句子或重點段落。
(7)讀書過程中,隨時保持「批判性思維」。讓自己的思路活躍起來,把每一個能聯想起來的點畫在導圖上,同時寫作者優缺點,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參考哪些等
(8)最後復習一遍,選擇重點段落完善導圖。
(9)自己整理筆記,總結收獲。
五.世界讀書日
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讀書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個「世界讀書日」。自1995年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機構、學校、圖書館、社區等各界人士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日慶典活動,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節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佔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六.笑話
1.我父母是醫生,周圍的叔叔阿姨都是大夫。有一次,一個阿姨去買菜,對賣肉的大師傅說「師傅,來一個豬腎。」搞得師傅一頭霧水,沒有理她。
這個旁邊過來一個人說:「這個腰子我要了。」於是,肉攤上剩下的唯一一隻豬腰子,被人搶走了。阿姨郁悶不已。
第一次去食堂吃龍須面, 之前只看過別人吃得香噴噴,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就跟那個師傅說:「師傅,那種面條直徑比較細,大概不超過2毫米, 然後還放了兩個二分之一的煮熟的雞蛋,湯里還有……」我正想說「綠色的葉子狀的東東」師傅就說:「打卡吧!」可我一看就一塊五,感覺龍須面不應該這么便宜,就重復了一下:「師傅,我要的是那……」
「行了行了,龍須面嘛,我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