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房子賣了土地使用權也會歸買家嗎
沒有寫清土地使用權,以後土地會有爭議,房子在到沒得說的,房子不在或拆遷,土地使用權就不好說了
⑵ 買賣房屋後土地歸屬賣家還是買家
這個要根據房地產的性質來確定。如果屬於商品房,根據房地產法等相關規定,房屋轉讓時,土地使用權一並轉讓。但是,如果屬於農村的宅基地那就不一定了。如果購買者不屬於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那麼其不能夠獲得土地的使用權。
⑶ 對於已售出的房子,開發商還有使用權嗎
對於已售出的房子,開發商很明顯沒有使用權了。房屋的產權所屬已經更改到了業主的戶口下,所以開發商沒有使用權。
根據購房後的來看,土地使用證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一種法律憑證。房屋的產權是指房產的所有者按照國家法律相關規定所享有的權利,也就是享有房屋各項權益的總和,是房屋的所有者對其房屋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房屋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是永久的,而土地的使用權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規定有40、50年或70年不等(主要是簽訂購房合同時的時間長短),到期後自動續期,續期的續費要按當時的1%-10%來增收(就是我們所說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房屋一經售出之後,房產的開發商便沒有了房屋的使用權,業主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
⑷ 房子賣給別村的人,土地使用權歸誰
涉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房屋買賣合同,只有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發生,並經集體統一方有效。如果是出售給外村的,則合同無效,宅基地使用權不得轉移的。
⑸ 房屋買賣合同只寫明出售房屋所有權及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歸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回的所有答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是與房屋的所有權一致的。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此時房產所有權仍然屬於賣方,但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的。
造成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的可能性有:
1、原拆遷安置協議中規定了禁止買賣該房產;
2、合同簽訂未表達當事方的真實意願;
3、合同存在明顯不平等條約;
4、賣方還未取得房產的全部所有權;
5、政策限制買賣的;
等等。
理論上該拆遷安置房屬於賣方唯一住宅的,不影響合同有效與否,但發生糾紛時,執行起來會存在難度。
⑹ 買了房子,地皮歸誰
兄弟,不用那麼擔心,沒有你說的那麼嚇人,我來給你解釋一下!
1.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的所有權是國家的,沒有個人的,我們所擁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2.別墅在我國的土地使用權一般為50年,如果你的別墅沒有到50年在地震中倒塌了,那你的房子就沒有了,如果你給你的別墅買了財產保險,那就可以得到賠償,但土地你還可以使用,可以自己建房子.
3.公寓樓的土地和別墅的一樣,都只有使用權.但,公寓樓的使用期為70年.
4.開發商從國家那裡購買回來的土地也是只有使用權,他拿來建房子,賣給你,土地的使用權就轉移到你的名下,而不是開發商了.
5.如果土地的使用期到了,你的房子有二種情況:第一:補交地價,可以繼續使用該土地.第二種:折了你的房子,土地你就沒有使用權了,但國家會對土地上面的房子作一定補償給產權人.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回遷房.
6.你只要從開發商那裡購買房子,辦到你的房產證以後,就和開發商沒有了關系,這個房子是你的,是國家發給你房產證,你就和國家有了一種關系.以後要不要折,怎麼樣再建房子,是國家說了算,和開發商沒有了任何關系.代表國家的就是當地政府部門.
sunny520311
⑺ 農村房子賣了土地使用權也會歸買家嗎憑據寫的土地隨著房子走屬於土地賣了了嗎
土地是屬於國家的,你的房屋使用權賣給別人那麼土地使用權屬於買房人使用,但是個人賣買土地是違法的。
⑻ 房屋賣給別人了土地確權歸誰
房地合一,房屋賣給別人,土地使用權隨之轉移。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而我國土地管理法及其管理條例等並未對宅基地上農村私有房屋的轉讓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最早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的是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頒布的《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對於上述法律條文的理解,實踐中有觀點認為,宅基地使用權規定在物權法用益物權編內,故應屬於民事基本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中規定「民事基本制度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因此,上述所謂「國家有關規定」應解釋為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現行的國家有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頒布的《通知》)不能作為宅基地制度的法律淵源,因此在無法律相反規定的前提下,宅基地使用權可適用《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之規定,通過體系解釋的方法確定宅基地使用權收益的權能,故能得出宅基地可以自由流轉,包括可以轉讓給城鎮居民的結論。[9]筆者認為,上述觀點有失偏頗:對《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中「國家有關規定」的理解。宅基地使用權作為用益物權屬於基本經濟制度的觀點,筆者予以認同,雖然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基本經濟制度只能由法律作出規定,但基於我國的國情,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除是基本經濟制度以外還涉及審批、登記等程序,因此其不僅是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同時也涉及行政管理事宜,故僅以法律加以規制不符合我國國情,此外以文意解釋的方法對第一百五十三條作理解,將「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以並列的方式列明,也可推斷該條中的國家有關規定不僅僅是指國家法律規定,也包括國家行政法規和國家行政規章,例如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5月6日發布的《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第2條第2款規定:「農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