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法中的復合物有哪些
添附一般是附合、混合的通稱,廣義的添附還包括加工在內。這三者都是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法,在法律效果上有共同點,但與前述的善意取得、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佔不同,它是指數個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成一物(合成物、混合物),或者由所有人以外的人加工而成新物(加工物)。
基於添附的事實而產生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有這樣幾種解決途徑,即:恢復原狀,各歸其主;維持現狀,使原物的各所有人形成共有關系;維持現狀,使因添附而形成之物歸某一人所有。從現代各國立法例來看,一般都是根據添附的事實,重新確定所有權的歸屬,而斟酌具體情況,以形成共有關系為補充。
(一)附合
附合是指兩個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在一起而不能分離,若分離會毀損該物或者花費較大,如用他人的建築材料建造房屋。附合有兩種情況:
(1)動產與動產的附合。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動產互相結合,非毀損不能分離或者分離的費用較大。從我國的司法實踐分析,動產與動產的附合應當由原所有人按照其動產的價值,共有合成物。如果可以區別主物或從物,或者一方動產的價值顯然高於他方的動產,則應當由主物或價值較高的物的原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權,並給對方以補償。
(2)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這是指動產附合於不動產,成為不動產的組成部分。羅馬法中,這種附合主要是因建築或者種植而產生。一般的原則是建築物或者種植物歸土地所有人所有,至於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則視行為人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而定。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由不動產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權,但應當給原動產所有人以補償。
(二)混合
混合,是兩個以上不同所有人的動產互相混雜合並,不能識別。混合發生在動產之間,它與附合的不同在於:附合(指動產的附合)的數個動產在形體上可以識別、分割,只是分離後要損害附合物的價值,出於社會利益考慮不許分割;而混合則是數個動產混合於一起,在事實上不能也不易區別。但二者的法律效果卻無區別規定的理由,故而各國民法大多規定混合準用附合的規定,如《德國民法典》第948條,《法國民法典》第573條、《日本民法典》第245條的規定。
(三)加工
加工,是指在他人之物上附加自己的有價值的勞動,使之成為新物。對於加工物所有權的歸屬,《法國民法典》及《日本民法典》以加工物屬於材料所有人為原則,而在加工所增加的價值遠遠超過材料的價值時,才屬於加工人為例外(《法國民法典》第570條至第572條、《日本民法典》第246條)。而依《德國民法典》第950條規定,加工於他人動產者,以由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權為原則,在加工的價值顯然少於材料的價值時,由材料所有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權為例外。我國司法實踐的一般做法是,加工物的所有權原則上歸原物的所有人,並給加工人以補償。但是當加工增加的價值大乾材料的價值時,加工物可以歸加工人所有,但應當給原物的所有人以補償。
⑵ 物權法上物內涵.特徵及物權的概念
物權法所稱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也包括法律規定作為物權客體的權利。版依法律規定理權解,物權法所說的「物」,主要是指「有形財產」,即看得見、摸得著的財產,如土地、房屋、汽車等。而無形財產,如專利技術、商業秘密、商標、著作權等,則由其他相應的法律調整。
有形財產,以是否可以移動為標准,分為不動產和動產。土地、建築物等,屬於不動產;機動車、電視機、桌椅等,屬於動產。概括而言,物權法就是關於動產、不動產的歸屬和利用的法律規則。動產和不動產上所體現的物權,具體講,就是物權法所規定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⑶ 物權法中的「物」指的是什麼
⑷ 同一物上設立多個物權 什麼意思
同一物上設立多個物權,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4)結合物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的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8)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⑸ 《物權法》 上物內涵.特徵及物權的概念
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為人所支配和控制,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有體專物。
特徵:(屬1)非人格性;(2)有體性;(3)可控制性;(4)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5)獨立性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⑹ 主物權和從物權與主物和從物劃分的區別是什麼
1、主物權和從物權的區別
(1)主物權:「從物權」的對稱,不以他種權利的存回在為前提而獨立答存在不因他種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影響其效力的物權,如所有權.地上權等。
(2)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 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 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3)二者的區別在於是不是必須依附一定的權利而存在,主物權是獨立存在的,從物權是必須依附的,但主物權是可以轉化成從物權的。
2、主物和從物的區別
(1)以物與物之間是否具有從屬關系為標准,可以把物區分為主物和從物.
(2)凡兩種以上的物相互配合、按一定經濟目的的組合在一起,起主要作用的物為主物.
(3)配合主物的作用而起輔助作用的為從物。
⑺ 集合物、單一物、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區別拒絕扯淡
集合物、單一物、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區別:
一、承載物權數量不同。單一物,是指獨立為一體的物,如一頭牛。結合物,是指由多數單一物結合成一體的物,如房屋。集合物則指多個單一物、結合物合為一體的物,如某企業的全部財物,羊群。
合成物的構成部分雖然沒有喪失其個性,但形體上已經成為統一體,所以,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地位與單一物沒有區別。
因此,單一物、合成物只有一個物權,而集合物上有多個物權。
二、交易方式不同。單一物與結合物只能整體為交易的標的,不能就其某一部分進行交易;集合物可以為單一的交易標的物,也可以就集合物中的各物設定權利。
三、風險承擔不同。以單一物、集合物為標的的,風險可能在交付前轉移。以集合物為交易標的物的,交付以後風險轉移。
四、可分與不可分。以單一物、集合物為不可分物,集合物為可分物。
(7)結合物物權擴展閱讀:
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標的物的風險負擔
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三條 買受人違約交付的風險承擔
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第一百四十四條 在途標的物的風險承擔
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五條 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的風險承擔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六條 買受人不履行接收標的物義務的風險承擔
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將標的物置於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
⑻ 物權法中主從物與整體和部分的區別最好舉例說明
以物與物之間是否有從屬關系劃分為主物和從物。
區分主物從物的法律意義回就是,法律規定主物的答處分及於從物。
從物應是經常輔助主物的使用,非主物的構成部分,也是獨立的物,也可以依當事人的意思成為交易的客體,從物必須和主物同屬於一人,從物也不限於動產。如在建築物中,車庫等一般是屬於從物。再如網球拍套對於網球拍就是從物。
網球拍若是一個整體的話,網則是它的一部分。因此部分應是整體的構成之一,但是從物並非主物的構成部分,這就是二者之間的區別。
⑼ 《物權法》中的"物"是什麼概念有哪些分類
《物權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可見,物權法中回所稱的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答產是指能夠移動並且不至於損害價值的物,比如桌子、電視機等物;不動產是指性質上不能移動或雖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價值的物,如土地、建築等。民事立法上一般不給動產和不動產下定義,而是採取...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的物是什麼意思.或者中華人民展開全部《物權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可見,物權法中所稱的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
⑽ 一物一權原則,但為什麼說一物之上可以有多個物權
一物一權原則指一物上僅能設定一個物權,而不能設定兩個以上其內容不內相容的物權。
即①一個容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
②一個物上不能設立兩個以上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也可理解為一物之上可以存在數個物權,但內容不得沖突
舉例:一物上不能存在兩個所有權 但可以存在數個不同的抵押權
這里注意好好學習所有權和他物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