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知識產權怎麼評估
1. 知識產權的價值與使用價值
(1) 知識產權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指物品(包括無形物) 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或無形物) 的特殊性, 決定了知識產權使用價值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 使用價值的潛在性和不確定性。對某件有形物如一幅油畫的使用, 可以直接對該物進行, 從使用中可以直接得到某種好處或利益, 如觸摸該油畫所產生的滿足感或視覺上的愉悅等。而對某項無形物如一幅油畫的版權的使用, 卻不是能夠直接對這項「無形的權利」進行的。該油畫的版權看不見摸不著, 它的使用價值是潛在的, 往往只能通過對油畫作品進行展覽、復制、發行等體現出來。該油畫作品的版權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價值, 往往只有經過作品的展覽、復制、發行等, 其價值才能體現出來。因此說, 知識產權的使用價值是潛在的、不確定的。
第二, 使用價值在一定時限內的無限性。雖然人的智力創造大多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也可以說是為某種用途而進行的。但是在智力勞動成果的使用中, 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使用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其使用范圍和領域, 其使用價值也會隨之增加或擴大。由於技術革新和使用方式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因此, 在一定時限內, 知識產權的使用價值也具有無限增大的可能性。
第三, 使用價值的共享性。一件有形物品, 對它的使用, 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只能由其持有人一人獨自使用。而作為無形物的知識產權卻可以在同一時間內, 分別由若幹人使用。例如, 一項專利技術, 專利權人既可以自己使用, 也可以同時轉讓給他人使用, 由若干使用者同時共享這項專利。但是, 盡管獨享或共享行為不會影響到專利技術的質量, 但卻有可能影響到該項專利的價值評估。因為由一人獨占(壟斷) 市場給使用人帶來的利益可能要大得多, 而由多人共占市場, 則利益必然由多人分享。在市場規模不變的情況下, 專利權人授予一人獨占市場的價格當然要高得多。
第四, 使用價值的增殖性。一件普通物品, 如一根電焊條, 當它用於某部機器時, 其使用價值一般也就相等地轉移並固定在該機器上了。而知識產權, 如一項新的焊接工藝技術專利, 當它應用於某部機器時, 不僅可以起到焊接作用, 而且可能由於焊接工藝的改進, 使該機器變得更結實、耐用、美觀, 使其產生質的飛躍。這也就是說, 當這項專利應用於機器上時, 其使用價值可能不僅相等地轉移到機器上去, 而且可能會產生出新機器, 或大大革新原有機器, 給使用人帶來超額利潤。這一點在知識產權評估時應當予以充分注意。
(2) 知識產權的價值。價值是商品的屬性之一, 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知識產權的使用價值, 有不同於物權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同樣, 由於智力創造的特殊性,其價值也存在著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② 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與專利質量之間的關系
在專利價值評估研究中,如何建立科學的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及評估模型已成為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探討的熱點。通常將影響專利價值的因素歸為四大類:技術因素、市場因素、競爭因素和法律因素,通過對
諸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的分析,建立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分析模型,代表了專利價值評價的主要研究方法。然而,目前指標法所建立的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多數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由於指標難以獲取而缺乏
數據支持,基本上不具備可操作性。因此,如何針對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有效分析模型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專利技術價值、市場價值和權利價值3個維度,嘗試建立具備實務可操作性的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以技術價值評價指標為基礎,建立專利技術質量評價模型,並首次對大樣本和真實專利數據進行專利技術質量評價,同時採用韓國三星公司42項核心專利為對比樣本,提供了一種實務可操作的、定量化評價專利技術質量的方法和工具。
1、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綜述
1.1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模型
美國知識產權咨詢公司CHI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聯合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專利指標評價體系,用於評價公司或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綜合實力,並以此指標體系為基礎來評價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
CHI專利評價指標包括專利數量、專利平均被引用數、當前影響指數、技術實力(專利數量×當前影響指數)、技術生命周期、科學關聯性和科學強度(專利數量×科學關聯性)7個指標。其中,技術實力和科學強度指標是復合指標。在CHI專利評價指標的基礎上,研究者對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可概括為兩大研究路線:①專利價值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專利價值的變數主要有:專利生命周期、專利保護范圍、專利創造性、專利可替代性、專利研發投入、專利權人特徵、專利法律特徵等。上述研究針對影響專利價值的單一變數和多變數,分析了各種變數對專利價值的影響機理,然而並未以多變數為評價指標建立具體專利價值評估模型;②專利價值評價指標及模型。基本思路是從影響專利價值的四大要素:技術、市場、競爭和法律出發,構建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模型計算方法主要採用專家打分法、層次法、決策樹法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法等。萬小麗和朱雪忠從技術、市場和權利角度構建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17個評價指標,利用層次法和模糊綜合理論建立評價模型。2012年,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國技術交易所聯合出版的《專利價值分析指標體系操作手冊》,從專利法律價值、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角度建立專利價值分析指標,共包含18個評價指標,並通過專家打分法計算專利價值度(0~100)。然而,上述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均存在多數指標難以量化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從定性角度來研究專利價值。
了解更多可咨詢撰撰網
③ 怎麼判斷知識產權評議質量和效果
相同之處:追求持續改善;重視PDCA管理循環;制度基本相近。不同之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以知識產權的取得和保護等為標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著重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僅要求基本管理制度文件化。這些在轉知匯管理和市局管理就可以看出來的。
④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異同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所要規范的是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流程(取得、保護、維護與運用), 重視系統化的管理制度,以維護權益、控制侵權風險、達成營運目標為目的,要求企業應該將知識產權管理視為企業營運目標,並要求內部成員累積所研發的知識產權,進而轉化為該企業的智慧資本。
而ISO: 9001則是針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管理,對於外部客戶的要求,以提高達成度與滿意度為目的,著重企業內部設計、發展、製造、運銷到服務的流程,確保商品或服務維持一定質量。兩者異同簡要條列如下:
相同之處:
1.理念相同:追求持續改善;
2.架構相同:重視PDCA管理循環;
1/2頁
3.基礎類似: 制度基本相近。
不同之處:
1.系統標的不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以知識產權的取得/保護/維護/運用為標的。
2.定位不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著重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
3.文件化程度不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僅要求基本管理制度文件化。
4.目的不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以滿足組織達成營運目標之需求為目的。 來源:智龜網
關於智龜網
智龜網是領先的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服務平台。作為優智博旗下品牌,我們藉助互聯網技術和思維,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專業優質、個性適用、價格透明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與產品,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准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幫助企業構築知識產權管理基礎設施,建立知識產權資產培育機制和經營風險防控機制,護航產業主體創新發展。
⑤ 知識產權評估如何收費,收費標準是什麼
知識產權評估屬於企業資產評估的范疇。它是用來確定知識產權現在的價值和通過未來的效應所得到的價值。知識產權價值強調未來利益,隨著知識產權價值越來越被企業所認識,知識產權收益能力現已成為企業利用所有資源尋求收益最大化的途徑。因此,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時,懂得與知識產權相聯系的各種權利及其利用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對企業知識產權的評估應是基於其最具潛力的使用,而不是評估時它被企業實際使用的方式。業務流程一、知識產權評估項目簽約:評估前客戶需要與本公司簽定知識產權評估委託協議,就知識產權評估范圍、知識產權評估目的、知識產權評估基準日、知識產權評估收費、交付知識產權評估報告的時間等項內容達成一致意見,正式簽署知識產權評估協議,預付百分之五十的知識產權評估費用,共同監督執行。二、組建知識產權評估項目組:視評估項目大小、難易程度、組成由行業專家、評估專家,經濟、法律、技術、社會、會計等方面專業人員參加的項目評估組,實施項目評估,項目組實行專家負責制。三、委託單位按要求提供評估資料及項目負責人實地考察核實情況:委託方提供委託評估的知識產權相關資料,我單位項目經理對提供的資料進行初步審核。項目組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了解企業的發展變化,經濟效益,市場前景,技術生命周期,設備工藝,經濟狀況,查驗各種法律文書會計報表,聽取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匯報。四、市場調查:採用現代手段在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收入的消費群體中進行調查。有的評估工作還要進行國際市場調查,取得評估的第一手資料。五、設計數學模型:採用國際上通行的理論和方法,根據被評估企業實際情況設計數學模型,科學確定各種參數的取值,並進行計算機多次測算。六、專家委員會討論:專家咨詢委員會論證評估結果,專家咨詢委員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出席,必須有行業專家出席,半數以上專家無記名投票通過,評估結果才能獲准通過。七、通報客戶知識產權評估結果:將評估結果通報客戶,客戶付清評估費用。八、印製知識產權評估報告,將評估報告送達客戶。九、後服務工作:評估結果的延伸服務、咨詢、宣傳策劃。
⑥ 知識產權各部門年度考核目標(指標)是什麼類似於質量體系營銷部有顧客滿意率,人事有培訓完成率。跪謝
⑦ 我國首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服務的國家標准正式實施
我國首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服務的國家標准正式實施,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江蘇省知識產權局、江蘇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起草的國家標准《專利代理機構服務規范》正式發布,於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專利代理服務國家標准。我國首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服務的國家標准正式實施我國首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服務的國家標准正式實施在2017年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一串數據中顯示,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之首、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0件。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專利代理行業規模穩步擴大,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專利代理機構已達到1511家。在專利代理機構的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專利代理市場競爭激烈,同行間的惡性競爭、執業道德缺失、專利代理服務質量低下等現象普遍存在。這種背景下,規范專利代理服務市場的國家標准亟需出台。2017年11月,我國首部專利代理服務國家標准發布,並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專利代理機構服務規范》圍繞提升專利代理質量這一核心目標,從服務質量管理規范性的角度出發,提出機構管理要求、業務管理、服務要求、服務評價與改進要求,集中解決專利代理服務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專利代理機構管理問題、專利代理服務程序、專利代理服務質量等。在編制過程中,《專利代理機構服務規范》起草小組立足擴大標準的適用范圍,綜合考慮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專利代理機構的需求,提取共性特徵,規范服務行為,使得標准內容盡量合理。《規范》的實施首先有利於維護專利代理市場秩序。一般情況下,委託人沒有能力辨別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沒有能力監督代理服務機構及代理人的行為。通過實施《專利代理服務規范》,通過公眾信得過的權威機構對專利代理機構進行評審,並將評審結果公布於眾,使委託人了解相關代理機構服務信息,壓縮低質代理機構和黑代理的生存空間,而從維護有效專利代理服務市場秩序。其次,能促進專利代理服務質量的提升。實施《規范》,為代理機構提供服務標准,規范代理機構的服務行為,促使專利代理機構加強內部管理,促進內部服務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為專利代理機構服務質量的提升提供建設方向和參考標准,逐步提升專利代理服務質量。《規范》的實施有利於強化專利代理服務業在創新發展中的作用。關於我國首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服務的國家標准正式實施,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代理人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