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乙誰享受這塊土地的使用權
你有土地證,如果不是假的,那在法律上來講,這塊地是你的。如果甲乙沒有簽署什麼協議的話,地是甲的就走不掉了,你可以找國土部門來解決,要求執法,如果再不行就得到法院起訴對方。
因為你租用的是工業用地不存在違法用地行為。法律站在甲方。
㈡ 民法問題。。謝謝大家
這明明是相鄰關系,不屬於地役權糾紛,因為甲的要到公路必須經過乙的土地,所以是滿足自己不動產物權的實現而是用他人不動產的,屬於相鄰關系,而並非為了享受更好的是用自己不動產的權利,兩者的區別在於:如果不使用他人的不動產,自己的不動產物權能否實現,如果不能實現,那麼就是相鄰關系,如果能實現,就是地役權關系,本案例中甲與丙之間是相鄰關系,非合同關系,所以丙無權要求甲支付費用
㈢ 行政機關在對土地進行管轄時,對甲和乙就某一土地的使用權的歸屬發生的爭議進行確認,並作出歸乙使用的裁決
C該案屬於土地使用權權屬糾紛
㈣ 以出租土地使用權為代價換取房屋所有權甲乙雙方如何納稅
沒有出租土地使用權這一說,自己別搞創新
㈤ 物權法案例試題
《物權法》第17條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版書記載的事項權,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之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由此房屋所有權按照公示原則歸屬於丙,除非甲有證據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
㈥ 甲乙簽訂合同規定,甲在乙的土地上建造房屋,使用若干年後,房屋歸乙方所有,如何繳納印花稅
根據《遼寧省地方稅務局關於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遼地稅行〔 1997〕 321號)文件第二條規定「如果甲乙雙方不辦理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手續,則應按『財產租賃合同』貼花如果乙方將這塊土地的使用權有償轉讓給了甲方,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花稅若干政策的通知》(財稅〔 2006〕2號)文件規定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按產權轉移書據徵收印花稅。」
㈦ 甲乙兩企業合作建房,甲方提供土地使用權,乙方提供資金,雙方約定,房屋建好後按5:5
合作建房應符合四個條件:
一是必須以合作雙方名義辦理合建審批手續;
二是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三是其中一方應該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
四是必須符合「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原則。
由此可以對照以下:
(一)房屋建成後如果雙方採取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營業稅「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營業稅」的規定,對甲方向合營企業提供的土地使用權,視為投資入股,對其不征營業稅;只對合營企業銷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銷售不動產征稅;對雙方分得的利潤不征營業稅。
(二)房屋建成後甲方如果採取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的方式參與分配,或提取固定利潤,則不屬營業稅所稱的投資入股不征營業稅的行為,而屬於甲方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合營企業的行為,那麼,對甲方取得的固定利潤或從銷售收入按比例提取的收入按「轉讓無形資產」征稅;對合營企業按全部房屋的銷售收入依「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
(三)如果房屋建成後雙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房屋,則此種經營行為也未構成營業稅所稱的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共同承擔風險的不征營業稅的行為。因此,首先對甲方向合營企業轉讓的土地,按「轉讓無形資產」征稅。因此,對合營企業的房屋,在分配給甲乙方後,如果各自銷售,則再按「銷售不動產」征稅。
㈧ 該宗土地使用權應當如何確定
【問題】
甲公司經批准1975年以劃撥方式取得一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為辦公用地,土地面積20畝。該公司由於資金不足,於1976年與乙公司簽訂協議,由乙公司出資共同建造辦公樓,約定辦公樓建成後70%的房屋歸甲公司使用, 30%的房屋歸乙公司使用,辦公樓建成後,兩公司按照協議使用辦公樓無爭議。2007年乙公司因企業改制,要求辦理土地登記,甲公司以用地批准文件主體為本公司,合建協議未約定土地歸屬為由,認為土地使用權應屬於自己,不同意乙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為此兩公司就土地的歸屬問題產生爭議。
問:1.該宗土地使用權如何確定?
2.乙公司應怎樣申請土地登記?
【分析】
該案涉及兩個問題,即甲、乙公司共有土地使用權的分割問題與乙公司土地登記問題。
根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一宗地由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共同使用,可確定為共有土地使用權。共有土地使用權面積可以在共有使用人之間分攤。本案中兩公司於1976年簽訂協議,由乙公司出資共同建造辦公樓,約定辦公樓建成後70%的房屋歸甲公司使用,30%的房屋歸乙公司使用。雖然甲公司經批准取得了該宗國有土地使用權,但是乙公司按照雙方協議的規定對該宗土地實施了投資建設,並且辦公樓建成後,兩公司按照協議使用辦公樓無爭議,客觀上乙公司已享有了部分土地使用權。按照上述規定,該宗土地使用權應由甲乙公司共同享有,該宗土地應確定共有土地使用權。
對於合建房屋如何分割土地使用權的問題,《規定》劃分了兩條政策界限,即1982年《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以前合建房屋的和《條例》公布之後合建房屋的,應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方式確定土地使用權。《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以土地使用權為條件與其他單位或個人合建房屋的,根據批准文件、合建協議或者投資數額確定土地使用權,但1982年《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公布後合建的,應依法辦理土地轉讓手續後再確定土地使用權。
由於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國有土地使用權採取行政劃撥的方式進行分配,造成大量的單位、企業、個人佔用農民集體土地,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劃撥用地,加之用地的管理處於一種無序、鬆散、多頭管理的狀態,形成了用地不合理、出現了大量非法轉讓、閑置、浪費等現象。 為了合理使用土地資源,1982年國家公布實施了《條例》,限定了一些用地條件,規范了用地行為。《條例》的出台為特定時期土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本案甲、乙公司合建辦公樓發生於1976年並簽訂了合建協議,這種行為符合《規定》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以根據甲乙雙方公司的合建協議,按房屋建築面積比例來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其中,甲公司佔70%,乙公司佔30%。
乙公司提出的申請土地登記的要求,可按確認的土地使用權面積,根據《土地登記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40號)的規定依法申請登記。登記申請提交的資料包括:①土地登記申請書;②用地批准文件;③甲乙公司簽訂的合建協議;④乙公司的法人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及個人身份證明;⑤辦公樓房屋所有權證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證明;⑥如果委託代理人登記的還應有土地登記委託書、代理人身份證明及代理機構證明。
㈨ 民法物權問題
1、甲乙之間的買賣關系;丙與甲之間的借貸關系和擔保關系;丙與乙之間的保證關系;丁與丙之間的借貸關系和擔保關系。
2、甲現在享有的是一種債權而非所有權,所以甲不必然享有房屋產權;丙享有的是擔保物權;丁享有的也是擔保物權。但丙和丁分別對房屋和土地使用權享有抵押權。他們都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權。
㈩ 土地是否為經營者所有
你這一問題說的不是很清楚。
不管是什麼土地,個人都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有權只有國家所有或農民集體所有這兩種所有形式。
如果是農村土地,60年代農民個人連使用權也沒有,農村是從八十年代初期才開始實行大包乾的,實行大包干後農民個人才擁有農村土地的承包權(即使用權)。
如果按你所說,甲乙生下丙後,甲直到實行了大包干以後才去世,那麼這宗土地便是甲乙承包的土地,後乙改嫁並生下丁,那麼這宗土地之後被徵收便與丁無關了,其被徵收的補償應該為丙。
但如果乙改嫁後,是在八十年代初實行大包干之前生下的丁,這宗土地丙丁都便都有使用權了,如果被徵收,丙丁便應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