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確對待和使用權力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在立法上,一切公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法律權利,承擔法律義;司法機關適用法律時對一切公民應平等對待,平等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追究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法的適用不能因人而異;所有公民都要嚴格遵守法律,決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② 消費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力師:日期:2010-03-06 當今社會,由於科技的進步,物質極大的豐富,整個市場成了真正的買方市場,消費者開始體會上帝的感覺,人們覺得花錢的感覺真好,然而,不愉快的事情依然經常發生,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施行已經十多年了,《消法》是一部只規定消費者權益和經營者義務的法律,是廣大消費者維權的有力武器,但真的能拿起這個武器的消費者卻不是很多,許多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都選擇放棄,這也使得侵權行為時有發生,轉眼,又一個「315」來到了,商家也開始小心翼翼了,所以很多消費者都會感嘆,如果天天「315」那該有多好,其實,本來就是天天「315」,法律可是每天都必須執行的。 日益強大的經營者與個體消費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消費者始終處在弱勢,維權的途徑及方式雖然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不盡人意,協商調解很難達成一致,申訴投訴久拖不決,起訴仲裁費神費力,使得消費者筋疲力盡,自認倒霉,這就是我們的現狀,當你不能改變時,就只能去適應了,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將來能解決對如今沒有實際意義的,我們只能認真面對所有必須面對的問題,很多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誰都會有優勢,誰都會有弱點,消費者究竟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消法》第45條「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以上是法律規定,如何運用很重要。我曾經購買過一台品牌電磁爐,使用不到二個月,由於面板脫膠被壺底的水粘住掉在地上摔破了,當時很後悔自己不小心,可轉念一想,不對呀,不該脫落的脫落了,我沒有使用不當,據此找到售後維修部,要求更換面板,維修工只是電話請示了一下,立即幫我更換了面板,沒想到的是,過了不久,又出現問題了,這次是電腦板的問題,無緣無故會停機,只好又去維修部修理,雖然修理工的態度很好,雖然很快就修好了,但還是有些不愉快,便對修理工說,在壞了就不要了,修理工在三承諾說不會的。不巧的是,快到一年保修期的時候,電磁爐又壞了,這次是按鍵不靈,找到維修部不再是要求修理了,維修工也很爽快,同意給我換一台,但我對這個品牌的電磁爐不再信任了,不想要了,只是要求修理工出示一份證明,證明這台電磁爐已維修過倆次,第三次又壞了。憑證明去商場要求退貨,沒費多少周折很順利。還有一次維權的經歷很有意思,我的一個朋友花了數百元買了一雙皮鞋,穿了一個月左右,鞋面由於沾了膠布有所損壞,在就是鞋裡墊子脫膠,覺得很郁悶,無意中和我談起,我當時就半開玩笑的說,去找他換一雙呀,就這樣,我們一起來到商場,找到那個專櫃,導購看了半天說不清楚原因,但為了讓我們相信她說的話,便從櫃台里拿了同品牌的鞋子給我們看,說鞋裡脫膠很正常,我可不這么認為,既然用膠粘住,就不應該脫落,而新鞋都是這樣,說明質量不好,於是,我要求退貨,導購見無法說服我便找來了店長,同樣,店長說不能做主,要求我找經理,我不同意,我認為,商場的每一個人對於顧客來說都可以代表商場,內部的規定不能約束顧客,她只好自己叫來了經理,一見經理,我便聲明,不能在推了,必須做出決定,退貨還是不退,經理也乾脆,承諾如果有理由立即退貨,結果,原本只是換一雙的,變成了退貨了,朋友很滿意。 通過以上兩次維權經歷,我們不難看出,當今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商場把自己的聲譽看的很重,只要消費者有一定的道理,一般情況下,願意和平解決,但如果你指望商場會主動協助你維權那就錯了,商場始終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我們必須懂得怎樣維權,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首選,證據很重要,交涉之前,必須把證據准備好,一旦開始交涉,就很難搜集證據了;其次,要有理有據,把道理說清楚,第三,要充分認識對方的弱點,利用自己的優勢,要擊中對方的要害;第四,要求合理,不能漫天要價,讓對方很為難,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最後,就是要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運用法律得當。
③ 作為消費者,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所說的有點太籠統了。
消費者的基本權利有:
1、人身、財產安全權。《消法》第二章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2、知悉權。《消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3、自主選擇權。《消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選擇提供商品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4、公平交易權。《消法》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5、求償權。《消法》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6、結社權。《消法》第十二條規定,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受教育權。《消法》第十三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8、受尊重權。《消法》第十四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9、監督權。《消法》第十五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如果發現 你在消費過程中 對方侵害了你上訴權利。
你可以到消費者協會 進行投訴。
如果不能夠解決。。你也可以對你的侵權行為進行訴訟。
④ 如何維護消費者權利
維護消費者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
第三十條國家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的意見。
第三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落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預防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及時制止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及時調查處理。
第三十三條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抽查檢驗,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檢驗結果。
有關行政部門發現並認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責令經營者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
第三十四條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起訴訟。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必須受理,及時審理。
第五章消費者組織
第三十六條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第三十七條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三十八條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收取費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和服務。
⑤ 消費者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⑥ 消費者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消費過程中,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消費者的權益時常遭受到某些侵害並引起矛盾糾紛。那麼,消費者平時該怎樣做才能免遭其害呢?以下四點可供參考:
一、明白自己的權利。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主要享有以下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獲得知識權、人格尊嚴權和監督舉報權。
二、不忘索要發票。發票不僅是購物的憑證,更是消費者維權的基本證據。因此,消費者在購物時千萬不要忘記索要發票並予以妥善保管。除此之外,還有保修卡、信譽卡、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警示標志等憑據,都要保管好,以備急用。
三、牢記維權時限。根據國家《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國家對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時間做了如下規定:(1)「7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時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2)「15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3)「三包有效期」規定。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實施三包的18種商品,如彩電、冰箱、自行車、空調、手錶等的三包有效期,整機分別為半年至1年,主要部件為1至3年。三包有效期應扣除因修理佔用的時間,換貨後的三包有效期自換發之日起重新計算。(4)「30日」和「5年」的規定。修理者應保證修理後的產品能正常使用30日以上。生產者應保證在產品停產後5年內繼續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
四、運用維權渠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五種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還要注意和掌握訴訟時效。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身體受到損害要求民事賠償和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毀損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據此,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地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否則,有理也會輸掉官司。